美麗鄉村的楊凌實踐

編者按:近年來,楊淩示範區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深化改革系列部署和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各項改革任務穩步推進,特別是去年以來,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放管服改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為全面總結推廣改革成果,進一步凝聚改革力量,推動楊淩示範區高質量發展,楊凌融媒體中心聯合示範區黨工委改革辦開設“深化改革進行時”欄目,全面展示楊凌在深化改革領域取得的成果,本期推出:

美麗鄉村的楊凌實踐

阡陌交錯,炊煙裊裊。出楊凌市區一路向西北,大約二十分鐘車程,就到了王上村。初冬時節,這個因隋文帝楊堅陵墓而得名的村莊顯露出了其獨具關中民居特色的“高顏值”。

美麗鄉村的楊凌實踐

乾淨、寬敞、漂亮、方便……暖陽下,村民張彥勳家的小院裡,老倆口正忙著準備午飯的食材。提起近幾年村裡的變化,張彥勳笑著說:“越來越乾淨漂亮,特別是今年還和城裡人一樣用上了水沖廁所。”

既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又能像城裡一樣生活便利、環境整潔。這樣的“高配置”,在楊凌,王上村不是一枝獨秀。

近年來,楊凌把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生命線,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發展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一場既增“顏值”又添“氣質”還鼓“口袋”的“美麗實踐”,將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農城大地徐徐展開。

一村一落皆美景

秀麗農城入畫來

美麗鄉村的楊凌實踐

美麗鄉村的楊凌實踐

走進王上村,青磚古牆、蘆葦池塘……一花一草一木皆是滿眼的歷史厚重感,隨意走進村子一處院落,都彷彿走進一幅恬靜安詳的田園畫卷。

但誰能想到,這裡曾經道路狹窄、街巷雜亂,汙水隨意排放。轉折是從2018年開始的。在這一年,楊陵區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合作,藉助“智庫”與“外腦”,讓專業的建築規劃設計團隊服務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不是塗脂抹粉、效仿城市,更不能千面一村,要體現每村的特色。”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段德罡說。

一年多來,這支由40名青年教師、研究生組成的駐村規劃師隊伍,入駐楊凌各村寨,本著“建築廢料資源化、建築材料鄉土化、施工方式簡易化”的設計理念,因地制宜,推動建立了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全程陪伴式駐村規劃建設路徑。

王上村駐村規劃師、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沈蕊和同伴,在王上村一待就是3個多月,整村258戶村民的旱廁改水廁、建築立面改造、村公共設施改造,大到設計圖紙的修改,小到一磚一瓦如何造型,他們都親力親為。

“村裡這些工程施工沒有他們還真不行,他們用汗水換來了我們美麗的家園!”王上村黨支部書記李社宏說。

變美的何止一個王上村,近年來,楊凌聚焦生態振興,以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為抓手,因村制宜地構建了村民為主體的共建機制,努力讓每一個鄉村都散發屬於自己的獨特味道。實施人居環境“四覆蓋一提升”工程,截至今年4月,修建雨汙管網3.2萬米,新建汙水處理設施15處、溼地澇池17座、農戶水衝式廁所2327戶,同步推進垃圾分類收集,農村垃圾收運處理率達到93%以上,畢公、杜寨、田西等5村被評為省級衛生村,王上、畢公、新集等村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和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住建部將楊凌作為全國“推進設計下鄉和村莊建設規劃工作經驗與試點示範案例”向全國推廣。

文明春風蕩農城

美麗鄉村氣質佳

揮袍甩袖,掩面頓足,臺上演員手腳並用,將木偶舞弄得令人眼花繚亂;臺下掌聲如潮,群眾興趣高漲。初冬時節,寒意漸濃,但揉谷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一派熱鬧場景。

在每一位觀眾沉浸於舞臺上精彩演出的同時,揉谷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講解員周心怡依然忙前忙後,無暇欣賞。“今天實踐所組織演出的是石家村木偶戲,你看寒冷也阻擋十里八鄉村民們看戲的熱情,維護現場秩序、現場衛生,能不忙嗎?”在周心怡看來,農村發展好不好,不能光看農民收入有多少,還要看農民的精神面貌怎麼樣,雖然錯過了精彩的節目,但看著村民們歡樂的笑容,周心怡甚是欣慰。

“顏值”美,更要“氣質”佳。楊凌創新形式,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美麗鄉村的楊凌實踐

美麗鄉村的楊凌實踐

村變美、戶變亮,人也變靚了,淳樸的民風民情讓人耳目一新。“現在,大家白天干活,晚上下棋散步、跳廣場舞,打架鬥毆、酗酒賭博等不文明現象沒有了,都在踏踏實實過日子,感覺村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咧!” 梁氏窯社區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王雙科高興地說。

鄉風文明身心美、村穩民安和諧美。楊凌聚焦文化振興,建成鄉村學堂28個,成立了由高校教育專家、“五老”人員、鄉賢人士、科技能人、行業能人等218人組成的專兼結合、高素質、覆蓋面廣的動態化師資隊伍,常態化開展培訓教育工作;建成農村閱讀點78個,“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成功列入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2個、實踐站15個,累計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2000餘場次,文明鄉風正融入村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並轉化為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不光有高顏值的面子

更有好產業的裡子

“大家看,這裡是田薯叔莊園的特色紅薯種植區,我們將要帶著小鐵鎬去地頭挖紅薯了!”12月3日下午,楊凌田西村田薯叔莊園,一場別開生面的農耕體驗活動——逛“種植迷宮”、挖紅薯、烤紅薯活動正如火如荼舉行,來自河北省懷安縣的遊客孟亞明更是高興地對著鏡頭拍起了“Vlog”。

美麗鄉村的楊凌實踐

田薯叔莊園是揉谷鎮田西村以紅薯育苗和種植為主導產業,建設的一個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在這裡,遊客們除了能欣賞與眾不同的美麗田園風光,體驗田西人的日常農耕生活,還隨處可見成群結隊的土雞或悠然覓食或相互追逐,勤勞的田西人卯足了勁兒或鬆土栽培或澆花除草,置身其間恍若進入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美而不富不是美,建設美麗鄉村必須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這樣的鄉村才更具活力和魅力。”在田西村黨支部書記田小雄看來,村民要想富,必須有產業。

美麗鄉村的楊凌實踐

田西村是遠近聞名的紅薯種植村,但標準化水平低、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一直制約村裡的發展。為了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讓農民擁有更多的財產性收益,田小雄帶領村民們,成立了楊凌田西甘薯專業合作社,註冊“田薯叔”商標,建立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西村田薯叔莊園,同時還打造了“田薯叔”網紅形象店,並以連鎖經營的模式,鼓勵村民“走出去”,拓寬增收渠道。不僅如此,田西村的薯類產品更是搭上了“電商快車”,遠銷到延安、榆林以及新疆、甘肅等地。

美麗鄉村的楊凌實踐

村裡有了產業,村民的日子也跟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平均一畝地能賣20萬株紅薯苗子,2畝地賺了將近10萬元,還額外拿到了股權證和分紅!這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咧!”講起村子的變化,村民田選謀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記者:王曉豔

美麗鄉村的楊凌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