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铁“超级穿海”开始攻坚

“海宏号”的顺利始发,标志着大连地铁5号线这项需要穿越黄海海域溶洞群地层、面临系列世界性施工技术难题的大盾构海底隧道——“超级穿海”工程建设进入攻坚阶段。

四大施工难点构成“世界性难题”

大连地铁5号线火梭区间跨海大盾构隧道下穿梭鱼湾海域,全长2870米,其中海域段2310米,陆域段560米,海底距隧道顶12.2~22.8米,海水深度9~14米。隧道采用直径12.26米泥水平衡大盾构施工。一般地铁施工的盾构直径在6~7米。该区间面临四大施工难点。

长距离全断面硬岩掘进,最高岩石抗压强度达118兆帕;隧道底部距离海平面最深达49米,穿越地层破碎、透水性强,且与海水相连、水头压力大,接近0.5兆帕;盾构施工将穿越1538米岩溶地层,岩溶发育强烈、穿越三大溶洞群,专勘揭示最大溶洞高29.8米;盾构下穿铁路、军港码头、航道等重要设施。

盾构掘进难度非常大,安全风险极高,工程尚无先例可循,被业内专家定性为“世界性难题”。

为破解难题量身打造“大国利器”

针对上述难点,中铁装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海宏号”泥水平衡盾构机。

盾构机整机长度约158米,总重约2840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现有功能最全的盾构机,核心部件的设计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均处于领先水平。

为了确保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施工安全,大连地铁5号线项目公司在施工管理中充分运用“四新技术”。积极开展了BIM技术应用和工期预警智能管理研究;安全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创新;大连特殊地质及复杂环境下地铁围护结构设计标准;监测对策研究等科技攻关。

大连地铁先后组织召开了15次大型专家咨询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勘察设计大师等多名专家,共同会诊“超级穿海”工程,对各种风险进行辨识、研究预控措施,以确保海底隧道岩溶地层大盾构施工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