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縣:大棚蔬菜撐起村民“致富傘”

映象網信陽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劉長河 夏潤熙)

隆冬時節,萬物蕭條。而在商城縣河鳳橋鄉辛店村一排排錯落有致的蔬菜大棚裡,卻是另外的一番景象:紅色的西紅柿、鮮綠的黃瓜、綠油油的芹菜等各類蔬菜生機盎然。

“現在我種了15畝大棚蔬菜,種植四季新鮮蔬菜和反季節優良品種蔬菜,主要僱傭當地村民打理,基本上都在本縣銷售,收入不錯,刨除成本每畝有二萬塊錢收入。”日前,商城縣河鳳橋鄉辛店蔬菜合作社理事長王召林一邊領著記者在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鋼管架溫室大棚裡穿梭,一邊說,他高中畢業後,種植5年的露天蔬菜後,就開始種植大棚蔬菜,目前已有40餘年的種植蔬菜經驗。自從種植大棚蔬菜後,他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河鳳橋鄉辛店村大棚蔬菜基地位於灌河東岸,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有著得天獨厚的種植蔬菜的優勢。以前,該村大棚蔬菜多數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基礎設施落後,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制約其發展的瓶頸越來越突出。

2000年,在縣裡扶貧開發工作的引領下,依託項目資金完善了辛店蔬菜大棚基地基礎設施,2008年,鄉里號召鄉村能人王召林牽頭成立了辛店蔬菜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開發模式,依託科研院所,不斷引進新品種,擴大種植面積,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叫響了河鳳橋蔬菜品牌。目前,合作社有社員350多名,蔬菜種植面積2000餘畝,其中大棚蔬菜種植面積800多畝,品種達40多個,產值2000餘萬元,帶動300多個閒置勞動力務工就業,在縣城多家超市、農貿市場建立直銷網點,成為名副其實的城關居民“菜園子”,當地菜農的“錢袋子”。

目前,在辛店村,近一半的村民通過種植大棚蔬菜走上了致富路。王召林說,下一步,合作社將大力強化技術服務,更多地舉辦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培訓班,組織菜農到現代農業發展先進地區考察學習,進一步提升大家的種植水平。同時,進一步完善水泥路、鋼架大棚等基礎設施,努力讓村民的收入再上一層樓。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 0376—6365159,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