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來歷。據據《于洪區志》記載,遼代此地置廣州及昌義縣,明代為莊光堡。清初,高花牛錄駐此,後更名高華堡(古音花即華)。順治年間,劉、田、李姓遷居於此,名為高花堡。

于洪區人民政府1989年10月1日立的區級文保碑記載:(高花城址)廣州城建於遼代天顯三年,距今已有一千零六十一年的悠久歷史。土築方城週四裡四門,城池湮沒,城垣依存。遼代滅渤海國後,將鐵利府廣州民遷此,初稱鐵利州,統和八年公元990年改稱廣州;開泰七年公元1018年又徒入漢人轄縣昌義縣,金代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州廢。(據孫葉新老師的博客)

2008年10月27日,高花城址被列入瀋陽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記載,高花堡城址位於瀋陽市于洪區高花堡鄉高花堡村西1裡處,東北距瀋陽市60裡,潘建臺至楊士崗子的鄉路,經高花堡村後,西去由城址中部東西通過。高花堡附近,地勢平衍,城址所處之地,皆為農田,但城牆部位至今沒有耕種,因此整個城址形狀依然保存。

城址平面略作長方形,南北長620米,東西寬550米。方向南偏西15度。現在四面城牆俱存,但均已頹坍,其寬達25米,形成巨大的土壟形狀。其中以北城牆和西城牆保存最好,除有兩處缺口外,城壁連續不斷,並且牆體較高,還較陡立,最高者將及3米,牆體暴露出的夯層清楚,夯層厚以8~10釐米者居多。南城牆和東城牆保存稍差,頹坍的城牆高度較低,南牆東端與東牆南段牆體低平,毀壞較甚。城門情況,現只北牆中部外面還保存甕城門城牆,由北向西直角曲折,東面近城壁處因風沙堆積,形成一個小土崗。城牆四角有角臺,現以西北角保存最好,殘存部分突出牆面外6米。城牆外側均有馬面,現北牆存2個,東牆存1個,西牆存有6個,南牆均已殘壞不存。城牆外側護城河,因多年耕種,現已不明顯。

歷史沿革。高花堡以前屬遼中縣,1960年屬鐵西區,1962年改高花公社,歸於洪區,1984年置高花鄉。2001年6月4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于洪區高花鄉,設立高花鎮。2006年9月整建制劃歸細河經濟區(鐵西區)。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高花中心小學,建於1911年,名為遼中縣高花堡初級小學堂,有1個班,30名學生,1名教員。當時小學堂與私塾並存。1921年私塾解散,小學堂變成兩個班。解放後,學校逐年發展。1985年10月,有10個班,297名學生,教職工34名,其中專任教師22名。學校佔地面積8944平方米,建築面積1375平方米,磚木結構,建於1966年。1984年11月,成立了校辦商店。學校當時另有校辦農場。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高花初級中學建於1968年9月。建校時,有6個班,207名學生,教職工12名。學校建築面積3122平方米。1983年獲得省植樹造林成績顯著獎。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高花鎮

網絡上關於高花堡城址的考查,附錄於後,供讀者研究。

高花堡城址內存有頹坍的建築基址。在城址的中心部分,即今鄉路兩側,地表隆起很高,面積也很大,殘碎遺物也較多。這裡原應有較大的建築址,當其廢棄後,基座頹坍形成這種情況。另在東城牆內側鄉路之北,存有一較高臺址,長寬均為20米,高2米,此亦應為一處建築基址。

調查時,在城址中見到很多殘碎的青灰色布紋瓦片與陶瓷片。陶片有灰色篦齒紋和灰色胎稍厚而面光素無紋飾者兩種。瓷片以白釉器殘片為最多,白瓷片中,有較精細的,其數量較少,而以瓷胎稍粗、掛白陶衣、釉色白並略呈黃色的居多。以調查所見遺物看,其時代為遼金時期。

高花堡城址,應為遼代之廣州。此州之建,為遼滅渤海,遷鐵利府廣州民,並廢其所統之縣,來遼地建城,初名鐵利州,其後並有省廢。按《遼史》卷三十八《地理志二》載:“廣州,防禦。……太祖遷渤海人居之,建鐵利州。統和八年省,開泰七年以漢戶置。”州下統有昌義縣。關於遼代廣州的考證,前此有不同意見。洪皓《松漠紀聞》謂:“瀋州六十里至廣州。”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說“章義城,(瀋陽中)衛西南六十里”。顧氏此處僅指出方向、裡距,未說明所在地點,但是從論述章義城看,應是明代有城的章義站,即今彰驛站。

1917年出版的《瀋陽縣誌》說:“章義城,在(瀋陽)城西南七十里,有二。舊城週四裡,共四門,遼時築,置廣州,治昌義縣。金改章義,別築城,週二裡一百七十二步,東、南二門。”《瀋陽縣誌》此處提出“章義城,有二”,從章義城名字本身看,以及距瀋陽的里程,當是指今彰驛站城址,但對廣州之所在,即所謂“舊城”,沒有說明,不知指今何地。《金史·地理志上》載瀋州轄縣五,內有“章義”,並於其下注雲:“遼舊廣州,皇統三年降為縣,來屬”。說明金滅遼後,金仍沿遼舊置未改,直到皇統三年(1143年)才廢州存縣,來屬瀋州。早期材料中無徙置事,據《金史》皇統三年廢州降為縣,當即改稱“章義”,並歸屬瀋州,但仍在“遼舊廣州”未徙。其徙於他處,當在此以後。《瀋陽縣誌》提出“金改章義,別築城”,筆者根據後世元明時期以來沿用直到今天仍稱彰驛站看,並在其地考古調查也發現了相應時代的遺蹟、遺物,《瀋陽縣誌》的提法是可信的。

但在此以後,出現另一種意見,即本世紀30年代初金毓黻等《奉天通志》提出:“遼昌義,金改章義,即今瀋陽城西南六十里之彰驛站,亦即廣州之所在地”。此說不認為章義縣有遷徙之事,認為遼金以來其治地未變。1962年印行的遼寧省博物館編《遼寧史蹟資料》一書同意這一觀點,稱“遼建國後,……瀋陽西南有廣州(遺址在章義站)”。據此說,遼之廣州是在今瀋陽市于洪區彰驛站鄉彰驛站村。

根據上述史料,關於遼代廣州之所在,頗不詳明,《瀋陽縣誌》僅指出有“舊城”,但未定點,或為高花堡古城址,而另一說則指為今彰驛站城址。此二者究以何說為確,顯然是治歷史地理者不能迴避的課題。

彰驛站在高花堡之南直距10裡。經實地瞭解,現在城址處於村莊之內,城牆保存較差,但在當地熟悉情況的老者指點下,城牆仍可辨認,猶有城牆殘跡遺存。從一些溝坎斷崖看,還能見到城牆夯層,可知此處確是一座古城址。不過城址範圍較小,沒有高花堡城址之規模,約合於城周長“二里一百七十二步”,即1486米,城牆每邊長約為317米。彰驛站村中有細河流過,恰好沖毀城址東南角,城在河之西岸,在河岸的斷崖處,可見1米厚的灰層,其中夾雜瓷片等物,但是為明代遺存。另在城址中,採集到有金代白瓷片,不過數量很少。據此可知,彰驛站城址當初建於金代,併為後代所沿用。如從建置沿革考察,今彰驛站其名,應來源有:金時建城,稱章義縣;元代雖廢縣,而亦於此設驛站,《經世大典》與《析津志》所列站名,皆曰彰驛站;明代仍稱章義站,嘉靖時李輔所修《全遼志》在“瀋陽衛境圖”中,不僅畫出章義站城池圖,而且還標註出其方位和裡距;清代亦稱章義站,《嘉慶一統志》即是章義站,直到現在,仍為彰驛站,沿而未改。又彰驛站城址,較高花堡城址為小,且未見遼時遺物。據此幾點,筆者以為今彰驛站村古城址,應是金之章義縣故址,而不是遼之廣州。《奉天通志》等所倡之說,似不可從之。

再談高花堡城址。此城址在瀋陽市西南60公里處,與宋人洪皓所記“瀋州六十里至廣州”相符。此外,高花堡城址經歷年考古調查,城址具有遼代特點,從無異議,而所見遺物均為遼金時期,而又以遼代遺物較多,不見其他時代遺存,合於遼始建而金曾有一個時期沿用的歷史沿革。再則高花堡城址與彰驛站城址比較,前者較後者規模為大,前者應為州城。根據上述考析,《奉天通志》等認為彰驛站古城址為遼之廣州,即是不確切的。故此,筆者認為高花堡古城,應為遼代廣州及其倚郭昌義縣故址。

廣州城與瀋州城同時出現在史冊上,但其地理位置有彰驛說和高花說兩種。歷史文獻記載,天顯三年(928年),遼太祖將廣州黎民遷到現在的高花堡,初稱鐵利州,到統和八年(990年)改稱廣州。開泰七年(1018年)又將漢族遷到此地,在廣州城內出現縣的建制〖CD2〗昌義縣。這明明指出廣州即今之高花堡,那麼為什麼有人認為是彰驛呢?經考察,原來金滅遼後廢廣州,另築新城改稱章義縣,新城即今之彰驛站,是元代在此設驛站而得名。考古調查發現在於洪區高花堡鄉高花堡村西約0.5公里處確有一座古城址,城牆土築,呈方形,周長2公里有餘,有明顯的遼代建築形式,外圍溝塹,城內遺有遼代青磚灰瓦及黑褐色陶片等,從而證明了此城確是遼廣州城址。

文字 | 陳鑫

圖片 | 李學增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