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五月銷量下滑,補貼退坡之後的新能源車還撐得住嗎?

曾經被認為是車市淡季一盞“明燈”的新能源,如今正處於風雨飄渺的十足路口。

1

日前,11月份車市銷量數據出爐,中汽協的統計數據顯示, 11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9.3萬輛和245.7萬輛。銷量同比下降3.6%。


低迷的行情之下,車市銷量下滑已是正常結果。不過,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新能源車在這個月的大幅下滑。


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5萬輛,同比下滑43.7%!截至11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連續五個月同比下滑。


1-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104.3萬輛,同比增長僅為1.3%。也就是說,如果12月份繼續下滑的話,那麼今年新能源市場極有可能出現負增長!


要知道,去年國內車市遭遇拐點之時,新能源車的銷量表現一直堅挺。直到今年年初,新能源車市的走勢一直明顯高於車市整體大盤。所以,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在車市整體行情遇冷的情況下,新能源車是車市難得的“明燈”。


如今看來,這盞“明燈”也自身難保了。

連續五月銷量下滑,補貼退坡之後的新能源車還撐得住嗎?

2

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5.6萬輛。根據去年新能源市場的堅挺走勢,今年年初,中汽協曾預測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會達到160萬輛。


在今年車市行情仍然下滑的情況下,考慮到新能源補貼退坡,中期協曾在年中將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調整為150萬輛。


如今看來,這個數字絕難達到。


也就是說,哪怕中汽協最悲觀的估計,都沒有預料到今年新能源車會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覆巢之下無完卵,整個國內新能源車市的低迷,直接導致新能源車企的日子不好過。


作為國內新能源巨頭,比亞迪首當其衝。


近日,比亞迪發佈11月銷量報告,報告顯示,11月份,比亞迪新能源車型銷量出現大幅下滑,當月僅完成銷量11220輛,同比下降了62.7%。其中11月比亞迪純電動乘用車銷量8000輛,同比減少4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只有2675輛,同比減少80%。


可見,新能源市場遇冷,對頭部企業比亞迪影響極大。不過,好消息是,在新一代車型全面發力的情況下,比亞迪燃油車型市場表現出色。


數據顯示,比亞迪燃油車型11月份完成銷量30075輛,同比增長143.85%。

連續五月銷量下滑,補貼退坡之後的新能源車還撐得住嗎?

3

不過,和“多條腿”走路的比亞迪相比,另一家新能源頭部車企北汽新能源,就沒那麼幸運了。


數據顯示,11月份,北汽新能源銷量僅為7005輛,同比暴跌62.6%。要知道,在10月份,北汽新能源的銷量為8601輛,已經同比暴跌70%。


也就是說,進入第四季度以來,北汽新能源已經暴跌超過六成。


而在此前的三季報財報中,北汽藍谷(北汽新能源上市公司)已經虧損2.7億元,與上年同期盈利1.33億元相比,同比大跌303.55%。對此,北汽藍谷稱,主要受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退坡幅度較大的影響。


此番,面對第四季度更為慘烈的巨幅下滑,不知北汽新能源還有何話說。

連續五月銷量下滑,補貼退坡之後的新能源車還撐得住嗎?

4

事實上,此前國內新能源市場連續多月出現同比下跌,已經有分析人士表示了擔憂。他們認為,新能源車在這幾年之所以勢頭良好,主要得益於政策支持與政府補貼。而如今政府補貼逐漸退坡,恐怕讓新能源車無法面對市場的寒冬。


這個說法,在車險上險量方面得到了印證。


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上險量為71.3萬輛,其中37.1萬輛上險量的所有權為“個人”,佔總量的52%。意味著,運營車輛及其他用途的新能源車,佔比已高達48%。


這意味著,在目前的國內市場,新能源車在很大程度上是運營市場在消化。而運營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政府的指導性規定。而相對來說更為市場化的個人消費方面,新能源車並沒有表現出極強的競爭力。


而以出租車、網約車為代表的運營車輛,其市場保有量是有限的。一旦運營車輛因政策要求完成對新能源車的轉換,那麼市場需求會出現快速下降,這對銷量的影響相當大。


可見,儘管已經歷過年的政府主導的政策扶植期,但是如今國內新能源車仍未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力,在政策補貼退坡的情況下,單以市場需求驅動,難以維持新能源市場的發展。

連續五月銷量下滑,補貼退坡之後的新能源車還撐得住嗎?


寫在最後:


值得玩味的是,一方面針對新能源車的政策性補貼逐漸退坡,一方面相關部門對新能源車卻有強烈的信心。


12月3日,工信部公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提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目標為:純電動汽車成為主流,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運行,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於普及。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


也就是說,在五年之後,中國車市每賣出四輛車,就要有一輛是新能源車。


就目前的市場情況和產業發展程度來看,希望渺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