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歷經磨難的鐵路有好幾個路名

我乘坐的這趟列車駛在石太線上,這是一條歷經磨難才建成的鐵路,也是一條記錄了中國屈辱歷史的鐵路。石太鐵路在修建時稱正太鐵路,全長243公里,途經井陘、陽泉、壽陽、榆次等縣市,是由法國人修建的一條窄軌鐵路,也是山西省第一條鐵路。線路由石家莊西行,跨越海拔1000多米的太行山主脈土陘嶺,全線彎多坡大,橋隧相連,地勢極為複雜,計有曲線600多處,隧道58座。

正太鐵路建成後歷經改建。1938年11月至1939年10月日本人把窄軌改成了標準軌,並於10月2日改稱石太鐵路。從1951年9月開始,石太鐵路又先後進行了五次技術改造,1982年9月成為新中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鐵路。

一條歷經磨難的鐵路有好幾個路名

石太線上的溝壑

正太鐵路的建設最早是在清光緒二十二年五月(1896年6月)由山西巡撫胡聘之提出的,他根據張之洞“利用晉鐵”的主張上疏光緒皇帝修建太原到正定的鐵路支線與京漢鐵路(也稱平漢鐵路)連結,當年7月得到了光緒帝的批准。歷史上的胡聘之是個譭譽參半的人物,他是湖北天門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上任山西省巡撫,為山西省近現代工業和教育事業立下了重要功績,後因出賣山西路權和轉讓部分礦產開採權給外國人(一說捲入賣礦風波)而被罷免。

修路的上疏雖然得到了光緒帝的批准,但當時的清朝政府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向外國銀行借款。1898年5月21日,胡聘之派山西商務局曹中裕與華俄道勝銀行代理人璞科第在北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簽訂了合同。為壓縮成本,合同約定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從正定城南移到柳林堡(今石家莊市橋東區柳林鋪),全長約500華里,工期三年,借款2500萬法郎,年息六釐,25年本利還清。所以歷史上,山西人又稱它為“太柳鐵路”。錢的問題解決後,新上任的山西巡撫毓賢及範宗澤等人卻以建鐵路會破壞當地風水為由提出了“山西不宜修鐵路”的觀點,向清廷總理衙門請求暫行停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又爆發了義和團運動,修路的事更是被拋之腦後,無人提起。

1902年6月,華俄道勝銀行璞科第以《柳太合同》前約為據,催促開辦。9月7日,滿清決定由原來的商借商款改為官借商款,並請盧漢鐵路(起止點為盧溝橋和漢口,後將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改稱京漢鐵路或平漢鐵路)總公司事務大臣盛宣懷按盧漢鐵路辦法與俄商磋商。10月15日,盛宣懷與華俄道勝銀行駐上海總辦佛威郎擬定了《正太鐵路借款合同》二十八款和《正太鐵路行車合同》十款,最後以《1902年中國國家鐵路五釐借款》的合同名簽訂,借款總數4000萬法郎,年息五釐,“三年之內全路告竣”。而1903年2月正太鐵路準備開工時,清政府才發現法國人要用窄軌,當即提出反對,認為正太為盧漢分支,要“一氣銜接”,堅持非修寬軌不可。法國人勘測後提出“若修寬軌需再追借一億法郎”,而華俄道勝銀行堅決不允再加借款,雙方相持達一年之久,最後,清政府只得讓步以窄軌修建。法國總工程師挨士巴尼為進一步減少費用,將進入平原後的鐵路線取直,又把東接盧漢線的起點從柳林堡南移到振頭站(石家莊站)。直到1904年2月,拖延了5年之久的正太鐵路才開工建設。

正太鐵路開工後不久由於俄國在日俄戰爭中戰敗,需付大量戰爭賠款,便將華俄道勝銀行的債權轉讓給法國巴黎銀行,隨之石太鐵路的建設權和債權也轉包給了法國人,因此,正太鐵路建成通車後的25年裡一直由法國經營。中國政府於1932年3月將全部借款本息還清,要求收回石太鐵路管理權,而法方以種種藉口拖延,甚至斷言中國人管理不了這樣的鐵路。後經正太鐵路接收委員會和3000名鐵路一線職工的堅決鬥爭,1933年11月25日法方被迫將路權交還南京國民政府。正太鐵路收回國有後僅僅5年就又陷入了日寇的鐵蹄之下,竟成了圍困抗日根據地的封鎖線。為了打破封鎖,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晉察冀軍區、第129師、第120師於1940年8月發動了以破襲石太鐵路為重點的百團大戰,給日本鬼子以沉重的打擊。可以說只有抗戰勝利後才真正收回了路權。

一條歷經磨難的鐵路有好幾個路名

娘子關車站

車過井陘後就出了河北地界,進入山西境內就是“太行八陘”之一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的娘子關,戰國時這裡屬趙地,相傳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陽公主曾統帥娘子軍駐紮在這個關口,故將原名葦澤關更名為娘子關。娘子關處於太行山脈西麓,山勢陡峻,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車從娘子關城堡下經過,滿眼裡只見山禿坡陡,溝谷乾涸,蕭瑟荒漠,到處都是灰濛濛的枯黃一片,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下不禁讓人生出一番“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慨,也明白了為什麼會有“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如果此時有酒也會多喝二兩。

石太線是冀、晉兩省間的主要交通線,因此我乘坐的這趟旅客列車不但停靠站多,上下車的人也很多,車廂裡擁堵不堪,不過我發現上車的人穿的衣服都不多,也許北方人能抗寒吧。當列車員費勁的穿過層層人群把早餐推到面前時,那飯盒裡的麵條已經發脹結成了團,我也只好買了一份囫圇吞下暫且充飢。而坐在我對面的一個老人則從衣袋中掏出用報紙包好的幹餅費力地啃了起來,由於沒有水送,兩邊嘴角沾滿了溢出的餅沫,吃完後還小心翼翼地把掉落在報紙上的碎末歸攏倒進了嘴裡,並用衣袖把糊在嘴上像白漿樣的餅末一抹了事,老人這些很自然、隨意的舉動把我看呆了。

一條歷經磨難的鐵路有好幾個路名

沿途不斷有人上車

石太線上的陽泉市素有“煤鐵之鄉”稱譽,是中國著名的無煙煤產地。市內有元代呂思城主辦的冠山書院和百團大戰的主戰場—— 獅腦山遺址等,這些地方只能在車上想想而已,那是沒有時間下去看的。由於陽泉以煤炭工業為主,因此大氣中飄滿了煤塵,凡是在陽泉境內上車的人臉上似乎個個都有煤煙色,好像幾個月都沒有洗臉似的,特別是衣領處可以用烏黑來形容。這時我才注意到車窗的邊框處積有黑黑的煤灰,忙抬起搭在窗臺上的手看,只見衣袖上已經有一條黑印子,用力一拍又留下了幾個淡淡的手指印,真是愈拍愈黑,也罷,到了太原再說。

不久,一陣睏意襲來,我竟在滿車廂嘈嘈雜雜的聲音中抵不住疲勞而迷糊了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