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故事」貢井長腰灘的嬗變

「自貢故事」貢井長腰灘的嬗變

長腰灘是從貢井大橋頭通往老街的必經之路

提起貢井的和平路,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從貢井大橋頭通往老街的必經之路。如果要問及貢井的長腰灘,許多人會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其實長腰灘就是現在的和平路。有人會問:一條路為什麼要叫做長腰灘呢?這還要從這條路漫長的改造過程說起。

長腰灘見證貢井鹽業發展

平橋瀑布在古代就遠近聞名。旭水河河水從灘崖上飛瀉而下,形成壯觀的瀑布。不過,很早以前,這些灘崖連綿不斷,一直延伸到現在的紫雲園山腳。枯水季節河灘兩邊都露出灘石大壩。這大石壩成了做小買賣擺地攤的好去處。長此以往,人們稱那裡叫“灘壩頭”。

隨著貢井的鹽業大發展,紫雲園下的河邊逐步建起一些住房和店鋪,一直到山腳的灘崖也逐步被填埋成路,後來河邊的住房店鋪越來越多,逐步形成一條連接老街的新街。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沒有忘記連綿的灘崖,一直叫“長腰灘”,最後把這條新街也習慣性的叫做“長腰灘”,長腰灘一條街也因此得名。

當年,長腰灘上段中有一個衙門口,從衙門口進去幾十米,就是清政府的縣衙門。由此可見,解放前長腰灘是當年貢井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段。

長腰灘首次改造一波三折

儘管長腰灘一條街兩邊修了不少住房、店鋪,但小瓦房居多,各自為陣,並不整齊規範。此外,原來的路道既不直也不平,連濟元橋兩頭都有階梯。自貢即將設市時,貢井一些社會名流提出統一改造長腰灘這條街。

為此,貢井的餘樹槐等鹽商們出了一些錢,當時的鎮長劉運周也對外發佈一個公告。公告的內容為:鎮政府負責把街的路面鋪成平直的石板路。沿街的住房店鋪則要店主自己出資拆遷和改造,必須在臨街沿線修成兩層樓的木結構青瓦房,而且店面兩邊要求做成磚柱。

這看起來是一件好事,但做起來並不是一帆風順。一些店主因自己一時拿不出錢來拆遷和改造,便守著舊房遲遲不動。其中有一個叫沈二孃的潑婦,她開了個水煙菸絲店,店面在新街中段。她不想遷,便在街上大吵大鬧,街上圍觀者眾多。有人故意挑逗她,最後她公然脫光了衣服在街上打滾,成為街頭巷尾議的笑料。

新街工程委員會加緊做工作,工程不斷推進,最後潑婦沈二孃在丈夫兒子的勸說下也撤掉了原來的店鋪,重新在和平廣場的地方修了一幢三層木結構瓦房,商號取名“大元寶”,下為茶房,上為客房,生意紅火了好幾年。總之,首次改造工程基本獲得成功。

長腰灘煥發新顏

解放以後,人民安居樂業,長腰灘改名為和平路,並經過多次修整,進一步改善。不過1961年在和平路的中下部曾遭遇過一次火災。當時除公安消防車出動外,許多群眾和學生都參加了滅火。但因木結構房火勢太猛,最終還是燒燬了幾十間店鋪。這一路段,後來都修成了磚牆樓房。好在和平路大多數還保留著兩層木結構瓦房的格局,古風古韻依然存在。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和平路全部修成了水泥路面,人行道也進行了翻修。

改革開放以後,人們越來越追捧古鹽文化,貢井老街的古鹽文化旅遊區已全面規劃,陳家祠堂的改造工程已完成,南華宮的改造也已啟動,而和平路作為貢井老街的進出大通道,必將以新的姿態迎來送往八方來客。

邱昌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