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學理財,先看看有沒有這幾種思維方式

理財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你想學理財,先看看有沒有這幾種思維方式


作為職場的新新人類,到底該不該理財呢?答案是肯定的,對於剛剛走向職場的年輕人來說,需要明白,理財不會讓你一夜暴富,如果配置得當,它只會讓你的資產實現保值,甚至增值,而不至於被通膨膨脹擠壓掉。


當然,有不少人可能會問,我手頭並沒有多餘的資金,我該怎麼理財呢?這個問題就牽涉到,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於理財的不同需求。理財就像人生一樣,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規劃,也有不同的目標,愛情你可以盲目,但理財不行?


對於一個月薪3000元的上班族而言,每個月需要擔負著食宿、交通、通訊等必要開著,還面臨著購物、學習技能、份子錢等不定時開支,哪還有其他剩餘的閒錢。


也許,你暫時還沒有閒錢去投資理財,但對於理財的學習不能懈怠,對於理財只是的學習越早,對你以後的人生會越來越有幫助,對你人生的掌控度也越好。理財、理財,錢不僅僅是賺出來,還是理出來的,只要我們儘快得掌握一些理財的思維習慣,無論對我們的理財,還是成長都是一筆財富?


1.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是理財的基礎


我們經常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雖然金錢的作用並非萬能,但是有了金錢,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加從容,更具安全感,不至於向命運妥協、向別人妥協,不至於被蠅頭微利綁架。


你想學理財,先看看有沒有這幾種思維方式

理財就是成長


如果你的戶頭裡幾百萬的資產,那麼你就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至於整天憂心忡忡擔心被炒魷魚,擔心房貸下個月沒找落,擔心孩子的奶粉錢去哪裡找,擔心身患重病的父母做手術的錢去哪裡弄……說到底,理財不是讓我們成為金錢的附庸,而是讓金錢為我所用,更好的駕馭好我們的生活。因此,對金錢有個正確的認識,是我們理財的一個基礎。


2.理財的資金必須是閒錢


理財的資金必須是閒錢,即使損失也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降低生活質量。如果你拿這壓箱底的救命錢去做了高風險的股票投資,如果行情不好,那麼你的投資很有可能血本無歸,後果是你將揹負著沉重的負擔。比如說,如果在去年5六月份,你拿著救命錢、養老錢衝進高風險股票市場,估計今天還有可能沒有解套,這很可能會降低家庭生活質量,增加家庭負擔。


因此,做投資理財的資金必須是閒錢,這樣你可以靈活的購買一些週期較長的理財產品,即使產品收益短時間內有較大的波動,也不會影響你的日常生活。


3.留出足夠的應急備用金


留出足夠應急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什麼是應急備用金呢?應急備用金就是在發生意外情況時候(比如生病住院、失業等意外情況),不至於手頭沒有流動資金緩口氣。比如說,公司業務出現突發情況,工資需要延遲發放,如果你有應急備用金,現金流充沛,你就不會覺得有任何慌張。

你想學理財,先看看有沒有這幾種思維方式

你開始理財了嗎


那麼應急備用金存多少合適呢,根據不少專家的意見,我們一般選擇3-6個月固定的支出資金為基礎來計算,如果你每月固定支出3000元,那麼應急備用金可以留出10000-15000左右,你將這部分資金可以放在流動性較好的貨幣基金,既能享受貨幣基金的收益,也能在發生意外狀況是方便支取。


4.瞭解資產配置的知識,設定理財目標。


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投資產品包括固定收益與權益類兩大類。固定收益就是約定期限還本付息,例如國債、銀行定存等,這種投資產品風險較低;權益類投資產品的收益與市場表現息息相關,例如基金、股票等產品,風險相對較高。


當我們在做資產配置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理財產品的收益性、風險性與流動性。收益性無需多言,就是理財產品能有多少銀子進入你的腰包,有一點需要提醒,年化收益只是一個理論數字,千萬不要被這個數字迷惑;


風險性,自然是你為收益需要承擔的風險。一般而言,收益性越高風險相應的也會越高,例如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產品;流動性,用簡單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收回資金的能力,比如你將10000元從餘額寶裡贖回,很快就會到賬,但是你贖回股票基金卻需要多日,餘額寶的流動性比股票基金好。


在資產配置的時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風格(穩健型還是激進型),結合自己的理財目標,將資產分佈在風險較低的貨幣基金例如餘額寶,還是風險較高的股票基金、股票,當然,還可以配置部分P2P平臺的產品(選大平臺),將資產的風險充分分散,這樣有可能獲取最大收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