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乌江

有山即有水,有水即有鱼,贵州好山水,自然出好鱼!说起贵州的鱼,估计你首先想到的是乌江豆腐鱼、凯里酸汤鱼,好个味儿,吃过一次,终身难忘。

为了大家能长期吃上贵州的好鱼,贵州在12大特色生态产业中,生态渔业摆了进来。虽然产业位次排在最后,却是要投入18亿元打造的重要生态产业。显然,“贵水黔鱼”要转型升级、破茧成蝶!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乌江豆腐鱼火锅

破旧立新,打造“生态硬核”

和发展水产条件好的地方比起来,贵州的江河湖库不算多,但也足以形成一个产业。目前,贵州适合发展湖库生态渔业的面积134万亩,适合稻田养鱼面积320万亩。2018年,贵州渔业增加值38.43亿元,这表明贵州渔业具备发展基本条件。

但是,此前贵州渔业发展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

  • 第一,产量满足不了需求

据有关资料显示,贵州人均渔产品占有量仅有7公斤,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2%。即使这样,每年还得从周边省份调入8万多吨。

这说明什么?说明贵州渔业产品连本土市场都满足不了。

不过,反过来看,即使本土的市场空间,也给渔业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如果人均渔产品占有量再提高一点的话,市场会更大。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凯里酸汤鱼火锅

  • 第二,养殖方式比较落后
  • 曾几何时,网箱养鱼成为一个增收致富的“风口”,被很多地方很多渔民所采用,江河湖库一时间网箱遍布。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决库区移民生计问题,网箱养鱼得到快速发展,最多的时候产值可达45亿元。

    然而,网箱养鱼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江河湖库水质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产鱼的品质也可想而知。会有怎样的污染?后文会介绍。

    此外,传统的池塘养鱼,同样难以达到生态的品质。

    • 第三,没有形成科学体系

    一个产业的科学发展,必然是一个完整的、合理的产业链条。这当中,有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技术的支撑、市场主体的运营、品牌体系的建立等等。

    就以网箱养鱼而言,如果在一个河段、库区,只是适量、少量的发展,其对水质的污染在可控甚至可以忽略的情况下,这是没问题的。但现实中是无法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的。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水上人家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一是贵州渔业增量发展的空间较大。

    二是市场有需求,渔民要增收,产业须发展。

    三是水体污染要治理,养鱼方式要改进。

    四是渔业品牌要建立。

    五是渔业体系要科学。

    在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之间,贵州如何破局?

    贵州选择了一条生态渔业之路,着力打造贵州渔业的“生态硬核”。生态发展是必然选择,生态渔业的发展也是必然选择。

    破旧立新,实施“零网箱、生态鱼”。实现这样的目标,生态环境得到治理,消费者吃得放心,生态鱼的品牌树得起来,群众的收益也会随之大在提高。

    如果对渔业不了解,你可能会有很多疑惑冒出来:“零网箱”了,这生态鱼怎么养?收入怎么提高?没关系,下面的内容看了你就明白了。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北盘江

    技术变革,推进“上岸养鱼”

    贵州渔业“生态硬核”的打造,其本质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还江河湖库的天然生态;二是要养出生态鱼品振兴渔业。两个问题归结起来就是“零网箱、生态鱼”怎么实现?

    其关键在推进“上岸养鱼”,这是一个传统养鱼方式的技术性变革。

    • 第一,江河湖库天然放养

    拆除网箱后,江河湖库实行天然放养。由于此前网箱养鱼造成了水质量污染,还要投放一些有利于水质量净化的鱼种,以修复水生态。

    比如,根据水体浮游生物种群数量,可利用鲢鱼、鳙鱼生物学特性,以消减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控制藻类水华发生,实现“以鱼净水”,逐步形成江河湖库天然生态鱼品。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了解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加快推进贵州生态渔业发展的重要性了。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临水而居

  • 第二、科技推进“上岸养鱼”
  • 江河湖库的网箱拆除了,渔民就得“上岸养鱼”。“上岸养鱼”能养出生态鱼吗?当然能啊,品质比那水质受污染的网箱鱼强多了!怎么讲?把下面这个表看明白,就

    不仅清楚“上岸养鱼”是咋回事,更明白了贵州生态渔业的发展路径。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这个表一目了然,这里重点说一说第二项中的循环水生态养殖示范项目。

    如何实现节水、节地、节能、减排、高产、高效、优质、省心的低碳环保和增产增效的生态鱼养殖呢?在国内外很多地方,不乏“工厂化”“集装箱”式的模式,都是循环水生态养殖养殖的一种形式。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遵义市播州区一家池塘循环水养鱼企业

    这项技术的关键有三点:一是养殖环境的仿生态,二是污染可得到有效控制和再利用,三是整体更可控。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这种方式和传统池塘养殖比较,有六大优点:

    一是大大地提高成活率,由于鱼类长期生活在高溶氧流水中,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

    二是采用的气提式增氧推水设备可以降低单位产量的能耗,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

    三是多个流水池可以进行多品种养殖,避免单一品种养殖的风险;同时也可以进行同一品种多规格的养殖,均匀上市,加速资金的周转。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水槽流水养出来的鱼是个什么款型?

    运动健身鱼。鱼一直在流水的状态下运动,鳞片紧、体态修长、肉质紧实,比起笼在网箱中的鱼来,品质更好。

    安全高产鱼。养鱼需用点药品的,但水槽养鱼法用药与常规池塘养殖相比,每亩少用药90%以上。每立方水体产量100公斤以上,是传统养殖的4至5倍。这是个什么概念?比如,一个长22米、宽5米、深2.5米110平方米的水槽,是275立方米,每立方水体产量按100公斤算,是27500公斤,就算4块钱1公斤批出去,一个水槽年收益10万余元。

    生态环保鱼。养殖耗能低,环境友好。

    电商物流鱼。捕捞极方便,养有不同品种、规格,使之有条件成为电商电商鱼物流鱼。

    品质好、产值高、又环保,这样一说就清楚了!新的养殖方法在这里,不丢了网箱上岸,更待何时?

    事实上,在贵州农村很多小河流的边上,早有群众养殖“活水鱼”,引河水从池塘冲过,塘中养鱼种耦,养出来的鱼品质也还不错,但是没有解决水污染的问题,既不节水也没有这么高产。如果按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进行造,效益倍增。

    通过上面的解析,“上岸养鱼”这一点,搞明白了吧?至于陆基循环水养殖,就是利用先进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进行全封闭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具有节水、节地、环保等优点,这个项目重点黔西南州实施。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稻田养鱼

    • 第三,大力发展稻田养鱼

    稻是有机稻、鱼是生态鱼。以此为目标,重点在黎平、从江、天柱、锦屏、剑河、台江、播州、湄潭、凤冈、余庆等县(区)通过推广稻+鱼(虾、蟹、鳖、蛙)、稻+鱼+鸭的综合种养模式,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到2020年,实施55.46万亩,新增产量2.22万吨。这个就不多说了。

    通过前面的分析,贵州生态渔业,产业路径、产业层次都很清楚了。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起鱼转运活动

    深度布局,塑造“贵水黔鱼”

    贵州生态渔业不仅要破旧立新,更要塑造“贵水黔鱼”的品牌。

    布局产业带:除了前面提到的产业路径和产业层次,还有一个产业带分布的问题。产业带分布,下面一张表看明白。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布局融合化:发展休闲渔业垂钓基地,推动渔业旅游餐饮康养等融合发展。在乌江干流梯级水库、龙滩水库、万峰湖、南盘江、北盘江及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建设一批精品休闲垂钓康养基地,完善休闲娱乐垂钓设施,条件具备的地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生态渔业。2020年,全省休闲垂钓场在1700家以上,其中,精品休闲垂钓康养基地21家以上。

    投入18亿,“贵水黔鱼”如何破茧成蝶?

    “贵水黔鱼”必将破茧成蝶!

    布局深加工: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加工及冷链物流,重点在贵阳周边及播州、兴义、罗甸、江口、惠水、镇宁等县(市、区)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2020年,建成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规模企业1家以上;饲料加工厂1家以上;冷链物流基地2处以上。

    布局信息化:建设贵州渔业大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水产”建设,配套完善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保护区在线监控及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成渔业互联网信息平台2个,管理平台1个。

    布局品牌化: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造“贵水黔鱼”生态鱼品牌。组建大型生态渔业龙头企业,加大与大型商超、电商平台、水产品供应商合作力度,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借助贵州“乌江鱼、酸汤鱼”传统饮食品牌优势,不断加大推广力度,努力唱响贵州生态鱼品牌,让贵州生态鱼家喻户晓。

    思路决定出路,敢投18亿推动贵州渔业转型升级,可见贵州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贵水黔鱼”必将破茧成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