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愛的家庭長大的女兒,更容易受到“家暴”糾纏,專家的解釋服氣

文|文兒

最近關於“家暴”的話題再次回到人的視線中,主要跟最近的熱點有關:某博主被多次家暴,施暴者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在同情博主的同時,我們不禁有疑問:大家公認的一個說法:“家暴有一次,就會有多次”,但是這些受傷的女性會什麼屢次飽受傷害而逃離不了呢?

缺愛的家庭長大的女兒,更容易受到“家暴”糾纏,專家的解釋服氣


心理學家認為有些人之所以從“家暴”中走不出來,多次相信施暴者的話,跟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脫不了干係。之所以有“仁慈”之心,跟小的時候或者是在成長過程中家庭情況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是缺愛的家庭養出的女孩,往往很難從“家暴”的環境中走出來,原因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考慮:

缺愛家庭的女孩,往往會很缺乏安全感,同時很容易幻想,所以總是會選擇原諒

心理學家認為原生家庭的環境會影響人的思維導向,而成長在缺愛的家庭,女兒多容易養成愛幻想、感性的性格,同時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

而很多女孩之所以屢次受到傷害,卻總習慣選擇原諒,多跟女兒太缺愛有很大的關係:在自己的成長經歷中,沒有見到正常愛的表達是什麼形式的,而在施暴者用暴力手段傷害女孩之後,還討饒都是因為愛時,就很容易被誤導,認為男人不是故意的,只是當時脾氣他暴躁了。

缺愛的家庭長大的女兒,更容易受到“家暴”糾纏,專家的解釋服氣


正常的女孩遇到家暴的男人,會更看得準男人的面貌,所以逃離得比較徹底;而缺愛的女孩,因為太缺乏安全感,別人對他稍好一點,就只記得別人的優點,選擇性地忽略這個人的缺點,所以對於暴力還能心安理得地忍受。

缺愛家庭的女孩,往往性格上比較自卑,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有家暴傾向的男人,在施暴的時候並不是無理由的犯病,每一次的暴力行為都是有意識、有目的的。同時,施暴者選擇合適的對象,往往是那些比較自卑而又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女性。這些女孩因為性格的缺陷,即使受到迫害,也多會把原因歸結到自己的身上,認為是自己不夠好,所以才導致現在的情況,而下一次自己做得好一點就不會有這樣的“待遇”了。施暴者就是抓住這些女孩的心理,所以對於自己的暴行沒有絲毫的反省。

缺愛的家庭長大的女兒,更容易受到“家暴”糾纏,專家的解釋服氣


​有位同學在跟老公結婚時也沒發現什麼異樣,後來結婚之後,才發現不好的苗頭,對方發脾氣時對方會打她,而她因為性格比較自卑所以就選擇了隱忍,沒想到這樣的行為並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後來,想了一下,對方就是看準她幼時沒有爸爸,缺少家人的關愛,所以內心不敢反抗的心理,這樣的情況苦苦糾纏好幾年。

所以,讓女兒提防危害,還不如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多給與一些關愛,讓她具備識別渣男的能力,同時也要告訴她,無論什麼時候爸爸媽媽都是你最堅實的後盾,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遠離傷害。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