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燜鰻魚,蘇州秋冬應季的地方名菜

在江蘇,有“夏食黃鱔冬吃鰻”的講究。現在,恰逢秋冬季節,正是河鰻最為肥美的時候。在江蘇的菜館中,一道濃油赤醬的黃燜河鰻,最應季的地方特色。

黃燜鰻魚,是蘇州有名的菜餚之一,是蘇州老字號“松鶴樓”的特色“三黃燜”(黃燜鰻魚、黃燜栗子雞、黃燜著甲)之一。據說,是在19世紀末,松鶴樓有位名叫陳阿八的廚師創制的,在日後的傳承中,這道菜逐漸成為了一道蘇州名菜。

黃燜鰻魚,蘇州秋冬應季的地方名菜

黃燜鰻魚

這道菜所用的主要食材是鰻魚。鰻魚,因其生長環境的不同,又有海鰻與河鰻之分。而蘇州緊挨著太湖,為鰻魚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因此,這道蘇州黃燜鰻魚用的食材多是產自太湖的河鰻。鰻魚,又叫鰻鱺,也叫白鱔、粉鰻,很多見過鰻魚的人,應該有發現鰻魚和黃鱔的外形有些類似吧,儘管它們都為一種外觀似蛇形的魚類,但其生長習性和營養等方面,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不做詳細之分,只希望大家不要將其視為同種食材。

鰻魚,是一種皮肥肉嫩,肉質細膩、軟糯的上等食用魚類之一,而且此食材兼具食藥同源的價值。據科普中國網對鰻魚食用價值的解釋:鰻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族元素,以及豐富的天然生物鈣和磷脂等營養物質。非常適合於年老、體弱者及年輕夫婦食用。平時有體虛衰弱、貧血、肺結核、神經衰弱、淋巴結核、肺癆潮熱、痔瘡痔漏、腳氣病、腰痠痛、夜盲症、小兒疳眼(角膜軟化症)、風溼骨痛以及維生素A缺乏等患者也非常適宜食用。

黃燜鰻魚,蘇州秋冬應季的地方名菜

外形像蛇形的鰻魚

這道名揚中外的黃燜河鰻,則是蘇州人對鰻魚最常見最美味的吃法。這道菜要選用新鮮的鰻魚,在宰殺時,不能像其他魚類一樣破腹切,而是要從魚頭頸部處橫切一刀,再在鰻魚的肛門處切一刀,同時隔斷鰻魚的內臟,從魚腹中插入一根竹筷子將其內臟纏繞取出。在製作時,要先用大鍋烹製,然後再用小鍋在小火上慢慢煨煮,直到上桌前,再將其回大鍋進行收汁。據說,只有這樣反覆烹製,才能將鰻魚的肉更加入味更加酥爛。

一盤正宗的黃燜鰻魚,外形看起來醬紅濃稠、皮肥肉白,夾一筷子放嘴裡,魚皮豐腴、肉質細膩綿爛、鹹中帶甜,真是滿口留香。儘管這道菜在火上燉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正宗的黃燜鰻魚,則講究“河鰻皮保存完好,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可見,此菜是多麼考驗烹飪者的功力。

黃燜鰻魚,蘇州秋冬應季的地方名菜

今天,我們便一起來學一下這道“黃燜鰻魚”的做法。

食材:鰻魚、蒜瓣、蔥、豬板油丁、紅曲水、醬油、筍片、木耳、食用油、鹽、冰糖、黃酒

黃燜鰻魚,蘇州秋冬應季的地方名菜

製作黃燜鰻魚所需的部分食材

做法:

1.將宰殺處理過的鰻魚切成六釐米長的段,洗淨,濾去水分。

2.鍋中放入食用油加熱,把大蒜頭倒進去炸出香味,控油後放到一旁備用。

3.鍋內放入豬板油,待其化開後,放入蒜片蔥段爆香,再快速的加入清水並烹入黃酒。

黃燜鰻魚,蘇州秋冬應季的地方名菜

製作步驟之一

4.將醬油和提前泡好的紅曲米水倒入鍋中。最後來一勺老冰糖。

5.待鍋中的湯汁熬好後,將鰻魚段一一下鍋,緊接著放入蔥結和豬板油丁。

6.大火將鍋內的湯汁和食材燒開後,把提前炸香的大蒜頭和筍片、木耳一起倒進去,轉小火,蓋上鍋蓋,讓湯汁慢慢浸潤鰻魚段,然後耐心的等待20分鐘左右。

黃燜鰻魚,蘇州秋冬應季的地方名菜

收汁也是其中關鍵的一步

7.最後一步,用大火慢慢收汁,待馥郁濃稠的自然芡汁形成後,美味便可以出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