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錫金、克什米爾,是什麼促使印度急不可耐四處出擊?

印度之名源於印度河,“sindhu”一詞意為河流,西漢時中文音譯“身毒”,之後又根據發音演化為賢豆、欣都思、印毒、捐毒等等。在唐初稱天竺,高僧玄奘有感稱呼太亂,曾在《大唐西域記》中,統一其名:

“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賢豆,今從正音,宜為印度。”

英國人到來之前,印度更多接近於地理概念。古印度大部分歷史中,南亞次大陸長期處於小國分治的狀態。即使強大的莫臥兒王朝和英殖民時期,大大小小的土邦仍是主要存在形態。

藏南、錫金、克什米爾,是什麼促使印度急不可耐四處出擊?


因此,印度真正成為國家概念,是形成於二戰後的獨立。

長期受到殖民奴役的印度,獨立後不僅繼承大部分英屬印度的土地。就連腰桿子也硬氣幾分,對周邊鄰國頻頻出手,儼然以南亞“老大”自居。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藏南、阿克賽欽,七十年代的錫金,以及貫穿印巴歷史的克什米爾問題上,印度表現得始終活躍。就連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內部事務,印度也不失時機的“插上一手”。

藏南、錫金、克什米爾,是什麼促使印度急不可耐四處出擊?

印度區位圖

究竟有哪些原因,令印度如此急不可耐?其中糾葛甚多,從國家層面和爭端引發因素兩方面闡述:

國家層面

印度是一個大國,也是一個不甘於被封閉在南亞的大國。其三面被印度洋環繞,唯有北部同亞洲大陸相連。北面是一個體量凌駕於其上,更為宏偉的大國;西北通向中亞的通道,被巴基斯坦隔斷;東北同緬甸相鄰,由於歷史原因,印緬間也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

這種地緣形態,讓印度感覺很憋屈。要想破局,向北是唯一選擇。

藏南、錫金、克什米爾,是什麼促使印度急不可耐四處出擊?

印度地貌分佈圖

其北部與各國相鄰領土,多位於青藏高原到南亞次大陸的過渡地帶,再向南就是低海拔、一馬平川的印度河平原和恆河平原,繼續向南的德干高原,平均海拔也只一千多米。因此出於安全考慮,在北部地區佔據制高點,形成一道安全屏障及緩衝區,也是印度要達到的目標。

當英屬印度土崩瓦解時,印度不僅繼承了土地,也繼承了英帝國昔日所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並以此作為挑事的理由。作為一個獲得民族獨立的國家,印度對於領土主權的渴望,迅速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點很重要。

藏南、錫金、克什米爾,是什麼促使印度急不可耐四處出擊?


歷次爭端的引發因素

與北方鄰國的東段藏南、中段、西段阿克賽欽爭端:

尋根溯源,這是英帝國殖民時期遺留的歷史問題。焦點在於,涉及東段的麥克馬洪線和西段約翰遜線是否合法。

印度要求東段土地的依據,是英殖民者在1914年趁著北洋當局內亂,單方面搞出來的《西姆拉條約》,其中的“麥克馬洪線”甚至是在1935年偽造的。該線強行將傳統邊境北推至喜馬拉雅山脊。用偽造的文件作為要求的依據,完全是站不住腳的非法行為。

藏南、錫金、克什米爾,是什麼促使印度急不可耐四處出擊?


東段的“約翰遜線”更是荒謬,純屬出於英方測量人員腦中的臆想,甚至從未向阿克賽欽派駐過一兵一卒。

英殖民者所為,是不折不扣的強盜行徑。作為被其長期壓迫的印度,本應對同樣遭受壓迫的鄰邦同情互助,而不該將強盜遺留的罪惡作為謀奪別國土地的口實。

錫金: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南坡,曾被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所環繞,沒有一個是錫金惹得起的。前身叫哲孟雄曾是西藏藩屬,英國人來後又淪為英屬印度保護國。

藏南、錫金、克什米爾,是什麼促使印度急不可耐四處出擊?

印度北部邊境

英國人離開後,又成了印度的保護國,同時也被印度視為遺留權益的一部分,滲透和控制從未中斷,上世紀七十年代直接併入印度,成為錫金邦。

已經實控了,印度為何還要再進一步將其徹底收入囊中?錫金雖然在地圖上只有針尖大一點點,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

其一,與中國交界的乃堆拉山口距拉薩僅400多公里,離印度加爾各答也只有500多公里,是個要害之地。

藏南、錫金、克什米爾,是什麼促使印度急不可耐四處出擊?

錫金地理位置

其二,印巴分治後,印度與東北領土間,僅剩一條極狹窄的通道連接,即西里古裡走廊,最窄處僅20公里。併入錫金,可以大大改善該通道的安全狀況。

克什米爾:

同樣是印巴分治所遺留的歷史問題。簡要敘述此地的重要性:如果能控制該地區全部,既能隔絕巴基斯坦的北方聯繫,取得在南亞絕對優勢,又可一舉打開通往中亞的通道。

克什米爾具有如此重大意義,也成為印度最為看重、爭奪最激烈的地區。值得一提的是,克什米爾境內拉達克地區,本為中國故土,至今仍存在爭議。

藏南、錫金、克什米爾,是什麼促使印度急不可耐四處出擊?


由上可以看出,印度頻繁向北動作,並非孤立、偶發事件。其中既有英殖民者當年“挖下的坑”,亦和印度自身脫不開干係。

藏南、錫金、克什米爾,是什麼促使印度急不可耐四處出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