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誤殺》絕對是賀歲檔的第一匹黑馬。

翻拍很少出佳作,何況還是有諸多限制的犯罪類型片,所以,一開始《誤殺》並沒收到多少青眼。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從原作的設定來看,也不得不叫人為翻拍捏把汗,畢竟太不公平公正法治了。這部國產《誤殺》改編自2015年印度版的《誤殺瞞天記》,而這版《誤殺瞞天記》本身也是翻拍作品,改編自2013年南印的《較量》。

故事從東野圭吾名作《嫌疑人X的獻身》汲取了靈感。講的是一個平凡家庭,大女兒夏令營被偷拍,遭威脅,誤殺了警察長的兒子,父親為了保護妻女,利用從電影裡學到的手段,瞞天過海逃避警察追蹤。

在印度版本中,最叫人振奮的是,男主角成功的瞞天過海,用自己的方式懲治了惡人,保護了家人。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顯然國產改編版本,如果照搬這樣的結局,是不可能上映的。這也是為什麼看到最後男主角自首,很多觀眾第一反應會認為是為了過審而畫蛇添足。

其實這部電影改的不只是結局,很多細節已經進行了調整,那樣的調整之下,自首是合情合理的選擇。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首先,男主的人設相對原版已經進行了調整,原版中的父親是經常因為看電影而跟家人“失聯”,而肖央飾演的李維傑對妻子和女兒一開始就視若珍寶,相比於原版,要更符合我們認可的好丈夫好父親形象。並且影片一開始就勾勒了李維傑與人相處的細節,拖網費不交,同事建議斷網,他會考慮到客戶女兒高考,過兩月再一起收,和鄰里關係十分融洽。

這樣的前提下,這就註定李維傑會第一時間保護妻女,也會顧及其他人的處境。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在“誤殺”上則進行了更大的改編,原本大女兒是洗澡被拍,而到了《誤殺》裡情節更惡劣,大女兒被警察局長的兒子素察迷姦還錄了視頻,也給素察加了戳瞎別人眼睛的劇情,是素察這個人物更“惡”。

素察拿著視頻想威脅平平再犯,平平告訴了媽媽,在母女倆跟素察周旋時,李維傑在看拳擊,拳擊選手被打暈的同時,這邊素察也被平平打倒了。這裡有一個細節,拳擊現場的工作人員迅速去撬開暈倒選手的嘴,李維傑還跟身邊的人解釋是防止吞舌窒息。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但是母女這面將素察打倒後以為素察死了,並沒有做任何處理,就抓緊想處理屍體。

李維傑回來跟妻子確認沒有流血,他是有懷疑的。

後面在警察來開棺材的時候,雖然素察的屍體已經轉移,被羊替換,但是棺材蓋上有長長的血跡,也有一個閃回鏡頭,是素察瞪大眼睛的畫面。說明素察真正的死因是被活埋窒息而死,極有可能是打昏後吞舌假死了,但是搬運時顛簸的那一下讓他舌頭出來了,只是醒來的時候已經被埋到了棺材裡。

這一場景也對應上了電影開始的“活埋”。

這裡就讓這個“誤殺”多了一個不確定,人不是大女兒殺的,而是被妻子活埋誤殺。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李維傑心裡是有愧的,事件發生後他佈施沒被接受,就是一個暗示。

《誤殺》還有一個改編,是將素察的父親都彭從富人改成了市長候選人。李維傑跟友人交代,如果再被抓就打都彭競爭對手那面的電話,將事態擴大化,相當於是要跟都彭的競爭對手聯手來抵抗。

李維傑成功了,民眾因為他們一家被權勢欺壓而上升到不信任公權,奮起反抗,引發了暴亂。之後素察父母被革職,社會的關注重點也不再在他們一家。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但是電影裡不止一次提到過李維傑的身世,他的父母死於暴亂,他成了孤兒。

綜合之前李維傑的人設,和他的身世來看,他定然忍不了自己引發的暴亂,持續讓別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獨善其身。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除此之外,這場“瞞天過海”雖然保護了他的家人,但是也給了家人不好的引導,有一處細節,是小女兒的考卷發下來了,妻子拿給李維傑看,鏡頭聚焦試卷的分數,100分,但是頂部有一條橫向塗改液的痕跡,也就是說,這個試卷的分數是修改過的,應該是把7的橫塗了,真實分數只有70分,小女兒都開始撒謊了!

站在李維傑的立場,他之所以要在妻女誤殺素察後,不讓她們自首而是去掩蓋真相,是因為素察的父母一個是警察長一個是市長候選人,他不相信公權人員,認為她們自首也定然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而後來的暴亂又警示群體無政府狀態會導致毫無秩序可言,讓更多人民陷入慌亂。並且當時素察的父母已經停職,他自首可以阻止暴亂,可以給孩子正確的教育示範,可能得到新當權者公正的判決,並且可以救贖自己的靈魂回到“無相佈施無限功德”的狀態。自首是全劇各個情節推動之下,主角“順理成章”的選擇。

如果說原版《誤殺瞞天記》的意義在於突出“正義”,最終男主一家成功“逍遙法外”,是揭示“新的正義是建立在罪惡之上”的深刻內涵。那改編之後的《誤殺》,則是另一方向的發力——合理的規則之下才有自由,當公權都讓人覺得不公的時候,反抗和重塑是必然的。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本次這版《誤殺》“羊”貫穿全片,每一次出現都值得深思。電影的英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也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內涵所在:

離群的羊是什麼樣?警察去學校找大女兒平平問話的時候,課堂上老師正說到“羊是一種群居動物,視力極差,當它們單獨行動時,很容易被肉食動物捕食”,平平就是那隻羊。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牧羊人不守護他的羊會是什麼樣子?電影中有句臺詞說“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會管是誰在褥他們身上的毛呢?”,對應的是電影中官與民的關係,牧羊人不守護他的羊,當權者不能讓人民安全生活,那溫順便也無法維持,反抗是必然的。

沒有牧羊人的羊會是什麼樣子?這是最後的落腳點,對應影片後期人民心中無政府,打砸搶燒的暴亂狀態。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所以,改編之後的《誤殺》,是用原版差不多的故事,在講另外方向的深刻內涵了。如果帶著原作的主題去要求這新版的結局,定然會失望。

如果跟隨電影的暗示,來看《誤殺》的結局,會發現,其實另有社會深度。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而這個結局也並不落在一家三口去自首,而是自首之後,記者們對民意的調查,大部分群眾認為李維傑應該無罪釋放,最終會如何判決並沒有明示,秦沛飾演的角色看向鏡頭的那一笑,更像是就這李維傑的審判對觀眾拋出問題“你覺得呢?”。

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那個哥哥為救妹妹鐵鍬打死妹夫的案子,一開始是判故意殺人,今年又“無罪釋放”了。

你們誤會《誤殺》的結局了,“自首”的意義不比“瞞天過海”差

類似的社會案件其實不在少數。

李維傑的自首也並不是李維傑的結局,這個電影結局也絕對不是為了過審而敷衍的設置,它值得更多重視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