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禮:一生帶大的匯源,成了餘生最大的負擔

朱新禮:一生帶大的匯源,成了餘生最大的負擔

2008年金融危機人心惶惶的時候,可口可樂開出179.2億港元、溢價兩倍的價碼收購匯源果汁,是朱新禮和這家企業至今無法超越的高光時刻。這筆收購背後,雙方各有其算計。

於2008年的可口可樂來說,與其燒錢重塑品牌,不如直接接手已經做得很成熟的匯源果汁,合併之後削減重複的人員配置,提高效率,反而效果來的更好。(事後看,這一邏輯很有道理:十年之後的今天,可口可樂也沒有打造出能拿的出手的果汁品牌。)

朱新禮的算計是,這場與可口可樂的交易對他來說是最終的解脫:賣掉處在下游的果汁品牌上市公司之後,精力集中於上游產業鏈,比如水果種植和包裝盒製造。這兩個環節也是匯源最成功的部分。

朱新禮為了這次併購背水一戰,賭上了所有,公司在半年多的時間裡暫停了一切新品推出,調整了內部組織架構,砍掉了16年建立的銷售體系,裁撤了商超渠道、銷售團隊收縮了三分之二。

朱新禮沒想過需要給“併購失敗”留一點準備。跟可口可樂簽署股份出售協議後,他甚至跑到一個小山村悠閒了3天。

等他重新回到現實世界才發現,匯源果汁“國民飲料”的身份,因為這個收購案,突然昇華為“民族品牌”代言人,併購行為被解讀為“中國飲料行業遭遇洋品牌威脅”。

朱新禮:一生帶大的匯源,成了餘生最大的負擔

朱新禮本人被譴責之聲淹沒,也被扣上了賣國的帽子,不得已在9月6日專門召開小型記者見面會解釋。按照朱新禮本人的想法,這只是一個正常的市場行為:“誰說賣了個企業就是賣國啊?”“企業確確實實要當兒子養,當豬賣。為什麼呢?這是市場行為,你算得賬要去做,算不得賬你不要去做。”而在雙方交易對外公佈當日,新浪推出了“是否贊同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的網上調查,超55萬參加網民中,近八成反對,六成以上不看好。

幾個月後,商務部最終叫停了併購。朱新禮當時還稱:我為什麼賣匯源?企業家不按市場規律辦事,不按商業規則辦事,這個企業家是不可以的。大家知道李嘉誠又一個名言,在他未辦這個企業之前,他首先想怎麼把它賣掉,你們看看李嘉誠寫的書裡面,為什麼他賣掉你們覺得正常,朱新禮賣掉你們就覺得不正常呢。已過花甲的朱新禮後來對《中國企業家》形容當時的自己:像拉上磨的驢子,做企業沒有選擇,沒有退路。

這個企業從那時候就死了一半。

後來,朱新禮說:這些事就叫命中註定,我一點都不埋怨。2010年,併購被叫停的第二年匯源果汁開始出現虧損,股價腰斬,扣非淨利潤連續六年為負,政府補貼和變賣資產,成了這家企業淨利的主要來源。朱新禮在併購被叫停後,做了很多努力,跟賽富合作,引入職業經理人,多元化佈局。

但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這些做法都並不被看好,投資者和輿論屢屢把朱新禮的行為形容為:想把“豬”養的更大更肥,好再賣出去。

“企業要當兒子養,但是要當豬賣”這句話,是朱新禮洗刷不掉的輿論汙點。2008年等待商務部批准的日子裡他對媒體說:商務部批准與否他都高興。

但是多年來,他也不止一次的對不止一個媒體說過: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們將是千億級公司。

這個世界最殘忍的一點,恐怕就是從來沒有如果。匯源果汁在併購失敗後,就頻繁陷入債務纏身,高管大換血的漩渦中。

曾經跟馬雲一起作為《贏在中國》評委的朱新禮,今年連續6次被列為執行人,4次被限制消費。曾經創造港交所最大規模IPO的匯源果汁,今年被港交所發函:“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復牌條件,將啟動對公司的退市程序。”朱新禮今天的命運,恰似驚濤駭浪中一葉小小扁舟:從山東縣城快倒閉的飲料廠,到身價幾乎超過75億,再到反覆不斷的被查封,公司接近退市破產。

掙扎騰挪20餘年之後,朱新禮才最終發現,自己親手帶大的匯源果汁,最後成了伴隨自己餘生的巨大負擔。命運給這個山東老大爺開了個不小的玩笑。朱新禮曾經說過,中國民營企業家要學會看天氣預報。

可是,天象有時候就是不可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