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拒絕可口可樂180億收購 這家企業如今債務過百億

近期,匯源果汁陷入輿論漩渦。先是自爆關聯交易,違反港交所上市規則;後開始停牌並延期披露2017年年報,至今已停牌4個多月;近日又公告可能會退市。

這一系列狀況,還得從去年8月的一次貸款說起。從去年8月15日至今年3月29日期間,匯源果汁向北京匯源飲料提供短期貸款,以便北京匯源飲料應付臨時營運資金需要及還債。貸款金額高達42.82億元,年利率10%。

北京匯源飲料是匯源果汁的關聯公司,然而匯源果汁的此項貸款並沒有申報、公告及得到獨立股東批准,違反了港交所上市規則中的相關規定。

此後4月3日,匯源果汁發佈停牌公告,之後,匯源果汁多次將延後年報披露時間,至今仍未發佈,公司股票也一直處於停牌狀態。7月20日,匯源果汁公告稱,若不能在2020年1月底完成復牌條件,港交所將展開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序。也就是說,匯源果汁有可能因此被迫退市。

除此之外,匯源還面臨著持續的債務壓力。根據匯源果汁未經審計財務數據顯示,從2011年起,匯源果汁連續6年扣非淨利潤均為虧損,與此同時公司負債卻不斷增加。截至2017年6月底已達115.18億元。

10年之前,可口可樂曾以近180億港元對匯源果汁發起收購;如今,匯源果汁最新市值僅53.97億港元。

這項對比強烈的數據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大眾對十年前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事件的熱議。

2007年2月,匯源果汁成功登陸港交所,籌集資金24億港元,是當年港交所規模最大的IPO,首日其股票大漲66%。2008年9月,可口可樂提出以12.2港元/股、總價約179.2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所有股份。該收購價格較前一個交易日溢價195%

這一被匯源果汁看成強強聯合的舉措在當時卻引發了社會層面的強烈“抵制”。有反對聲音表示,可口可樂的收購將會把匯源果汁這一民族品牌拱手讓人,中國的飲料行業將會遭受海外企業的壟斷。最終,以上收購案因未通過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而擱淺。

當時匯源如能以180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也許是朱新禮的高光時刻,匯源也許就不會淪落到如今負債過百億,瀕臨退市的境地。時也,運也,命也。讓我們將時光倒回到2008年9月,看《創業家》當時對匯源賣身可口可樂的深度報道。

2008年8月31日,簽完最後一個字,朱新禮走出了辦公室。此時已經接近夜裡12點了,佔地133萬平方米的順義匯源工業園裡一片寂靜,夢鄉中的員工們並不知道他們的命運因此將發生改變。北京的夜風已經微微透出涼意,朱新禮獨自穿過他為之奮鬥了16年的匯源工業園,“還差4個月(創建匯源)就17年了”,不知道在走回家的短短几分鐘裡,16年來商業征程上的光榮與夢想會不會在這位飲料巨頭心裡翻江倒海。

對可口可樂中國區總部來說,這是一個難熬的週末,直到這一天就要結束時,還沒有收到朱新禮的明確答覆。9月1日凌晨,傳真機突然鈴聲大作。“可口可樂在中國大陸的、美國的、香港的財務顧問、律師都很震驚,他們沒想到這麼快”,朱新禮說盡管雙方曾約定簽約以8月31號為限,“但如果我不簽字,就要繼續談,一週、兩週或者更長時間。”

9月3日,匯源果汁(1886.HK)在香港發佈公告,可口可樂全資附屬公司Atlantic Industries以196.47億港元全面收購匯源果汁已發行股本、可換股債券及未行使的購股權。

這是可口可樂歷史上在本土市場外發生的最大的一次收購,另一樁可與之媲美的交易發生在美國本土。對於這柱交易額接近25億美元的收購,香港市場的反應迅速而直接,當天匯源果汁股價上漲1.64倍,蜂擁而入的投資者將匯源果汁當天的成交量推到了24.8億港元高峰,成為當日港股成交榜首。

但這場交易在內地卻引發了一場爭論:何以民族品牌再次被外資吞併?在新浪網上,截止到9月7日,參與投票的21萬網友中80%反對朱新禮賣掉匯源,80%的人認為“這項收購涉嫌外資消滅民族支柱企業”。一些資深的財經界人士對匯源的出售表示“可惜”、“遺憾”,甚至是“丟人”, 有極端的網民寫道,“朱新禮拿可樂的錢買棺材去吧”……

一年半前,作為中國內地最大的果汁飲料生產企業,匯源果汁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當日收報9.98港元,比招股價高出66%,超額認購達937倍。何以在上市一年半後,在最不缺錢的時候,在牢牢佔據中國高濃度果汁56.1%的份額並將對手遠遠甩在身後時,朱新禮卻選擇了出售?

“在中國能選出幾個牛根生?”

對於56歲的朱新禮來說,自從16年前自政府體系下海創辦匯源,匯源在業界嶄露頭角,到之後成為果汁行業的企業領袖,再到今天成為輿論圍攻的對象。16年商業生涯早已練就了他的處世不驚。

9月6日,“2008年匯源集團8月份營銷會議”現場。面對著臺下300餘位來自全國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以及十餘家京城媒體記者,朱新禮自嘲了一把,“現在買棺材還用花錢嗎,現在都是火葬,根本不用棺材”,他也毫不掩飾其情緒,“為什麼李嘉誠賣公司很正常,我就不能賣呢!”

當晚8點鐘,在接受《創業家》獨家專訪時,朱新禮坦言,“我想稍微休息一下,因為做匯源確確實實是辛苦,沒有比它更辛苦了。16年半了,創業的時候我一根白髮沒有,現在我頭髮基本上全白了。16年半了我就沒有休過一個星期天,尤其在春節等節假日。除了1993年我從瑞士考察回來,病倒了在醫院裡躺了20天,我從來就沒有休息過。”

“當然,做企業的確很好玩,你40歲的時候感覺挺好,50歲的時候感覺還行,60歲的時候你還要做,難道你能做到100歲嗎?”

很長時間一直困擾朱新禮的心病就是他的接班人計劃。四五年前,朱新禮開始和他的兒子、女兒談接班問題,“很遺憾,我的兒子當兵回來就是不願幹,他是特種兵,他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我把他安排在企業,他不幹。”有人說可以讓他的女兒接班時,他說,“她是一個媽媽,她有家庭,有她的丈夫,還有我也不忍心讓她做,真的是因為我們從小受過這個苦難,承受力很大,但是對這些孩子們,這不是受苦,這是遭罪了。我不忍心看到我的孩子遭罪。”

朱新禮不諱言,從1992年下海到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人才的困難。”外界對匯源始終冠之以“家族企業”,兩大依據一是匯源的員工多是山東籍貫,俗稱“山東幫”,二是出身行伍,對於退伍軍人朱新禮似乎多有偏愛。一位匯源前高管對此評價說,山東人的豪爽特點,軍旅生涯的特性正是製造業文化所需要的,這兩大特點在早期的確推動了匯源迅速壯大。當匯源試圖打造品牌文化時,他的短板也由此暴露。

為了改變這一點朱新禮下了很多功夫,在先後與德隆、統一、達能等合作時,朱新禮都曾很積極地要求合作方多派一些人到匯源來,“我們開放就是為了吸收對方的經驗”,他甚至對於“達能在中國人太少,派不出人到匯源”大感惋惜。在與德隆和統一的合作結束後,朱也曾積極挽留對方派駐的高管加盟匯源。他對自己的用人思路總結說,“內不避親,外不避仇。”

但到今天,朱新禮仍是匯源的頂樑柱。“很遺憾我的這麼多兄弟,他們都說當不了……”,這使精神抖擻的朱新禮突然間開始自稱“老頭子”。“每個企業成功的時候都會防止失敗,我在內部也選了很久,交給外部也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在中國能選出幾個牛根生、幾個宗慶後,萬一兩年後一敗塗地,怎麼對得起員工和股東。”一位企業界人士對此深感惋惜,“他開創了一個行業,他成為這個行業的老大,如果有很好的CEO他完全可以繼續堅持下去,即使賣,再過幾年也可以賣個更好的價錢。”

尋找新的藍海

朱新禮是一個善於突圍的人。

1980年代,朱新禮曾任山東省沂源東里集團總經理,這個體制內的總經理當時最主要的職責就是賣水果。“我為了當地農民拉著沂蒙山的水果到大城市去,眼睜睜最後賣不掉,賣不掉爛掉了還要交罰款,再拉回來還要交運費,在路邊卸你也要交罰款……那時候真是叫天天不應。”這段特殊的經歷最早打開了朱新禮的商業思維。20年後,朱新禮投入到水果加工產業,為這些果樹找到了出路。

匯源由加工出口濃縮果汁起家,1990年代初期,中國人基本沒有喝果汁的習慣,濃縮果汁的市場基本在國外,敏銳的朱新禮意識到這正是匯源的機會。起初在匯源新開拓的這個產業裡,因為沒有競爭對手,行業利潤極高。但十幾年來,形勢已今非昔比,“老牛(牛根生)在做真果粒,娃哈哈在做,統一在做,康師傅在做,還有茹夢、華邦、華旗、農夫山泉……都做了吧。在我之前這些都沒有做,現在是大家都進來了。”

競爭由此變得空前激烈,而跨國公司的優勢逐步顯現,僅憑一款“美汁源”果粒橙,可口可樂就攻下了中國果汁市場9.7%的市場份額,步步緊逼市場佔有率10.3%(果汁飲料領域)的老大匯源。

2008年4月,匯源在香港發佈了上市之後的第一份年報,2007年匯源果汁銷售額達到26.56億元,增長28.6%,利潤6.4億元,增長高達188.9%,毛利率由2006年的32.7%提升至2007年的35.7%。但是這份漂亮的業績並沒有將挽救香港市場對匯源的悲觀預期,在9月初可口可樂宣佈收購之前,匯源股價已經較2008年初跌去了一半。

上市以後,在短短一年半里,匯源進入高速擴張期,其工廠數由11家迅速擴張到33家——這裡面有很強的“朱氏邏輯”:依靠融資,實現快速擴張。2001年,為了解決匯源發展急需的資金問題,朱新禮不惜出讓51%股權引入德隆,儘管後來以對賭的方式在德隆崩盤前驚險跳出,但在很多場合朱新禮都不諱言,德隆對匯源的關鍵一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香港資本市場並不看好匯源的長線投資。一些分析師認為,匯源擴張的速度很快,造成了較大的現金流壓力——2007年及2008年現金流都是負值。加之宏觀調控和原材料上漲,進入2008年後匯源的銷售增長和毛利率都出現下降勢頭,營銷成本卻在攀升,而年初推出的新產品“奇異王果”市場表現並不搶眼。

對於外界猜測的基於“業績壓力”、“經營困難”原因出售匯源,朱新禮一口否認,“不要認為我這次是因為遇到困難幹不下去了。再大的困難也沒有16年前困難,創業初期困難,上市以前困難。現在有什麼困難,頂多說是市場競爭激烈了,難道你會因為市場競爭激烈了,就賣掉企業嗎,這都是瞎想的。”

“我們看看李嘉誠,他自己說在投資這個企業之前,先會看看它能不能賣掉,先要為自己找退路,所以說做企業一定要想到‘進退自如’,我們很多人不知道退,總是一個勁往前闖,不知道拐彎。有時候你退就是為了進,舍是為了得,我們為什麼就不以退為進呢?”

朱新禮說,既然所有的人都開始做下游了。我當年是為了給濃縮果汁找出路,才進入了下游。果汁飲料領域一花引來百花開,現在我就可以做上游給大家供應最好的原料了。

“做濃縮果汁至少有兩大好處,第一不用每天面對消費者,第二上游得有足夠的耐心,是一個長線投資,週期很長,跨國公司一般沒有這樣的耐心。”對於第二點,朱感觸頗深,“百事可樂曾在廣西北海投資搞了一個8萬畝的果園,結果因為果樹管理不好,果園很快就轉讓了。外國企業要在中國投資果園,我估計董事會就把他炒了,這些上市公司對職業經理人的要求都是短期的,你想想哪一個職業經理能做五年、八年的投資,而且投資風險又大,投資週期又長?”

“2008年,中國水果總產值將達到1億8000萬噸,在歐洲、美國水果的加工量大約佔到40%到60%,一半鮮果做加工了,這意味著每年將有9000萬噸水果進入加工環節,但目前中國連10%都沒有,根本沒有這樣的加工能力。誰能好好消化中國的水果,誰能為這1億多噸水果,為農民找出路?我覺得這又是一個商業的藍海,而且將大有作為,這對企業、對果農、對農村的貢獻將遠遠大於匯源這個品牌。”

朱新禮認為這正是匯源的機會所在,“沒有上游怎麼保證下游,我現在把這些人引進來做下游,就是為上游尋找出路,確確實實轉了一大圈,16年之後我又回來了。”

還能遇到那麼好的買家嗎?

2008年8月8日晚,在如夢如幻的奧運會開幕式現場,朱新禮在VIP包廂裡遇到了成龍,也遇到了可口可樂全球董事長。正是後者邀請朱新禮一起到鳥巢觀禮。“當然,基本上那只是一個禮節,我們並沒有談什麼實質性的內容。”

朱新禮透露,“從接觸買家到簽定協議,差不多用了一、兩個月。”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在奧運會期間,匯源的一系列廣告包括匯源正在主推的“奇異王果”很少出現。據此推測,其時,匯源出售的談判對象應該已經鎖定可口可樂。

在匯源歷史上始終不能忽略的一個角色是達能以及達能中國區總裁秦鵬。自匯源從德隆危機中全身而退後,達能就成為匯源歷次引資過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此前達能在進入中國的十年間選擇參股樂百氏、娃哈哈、光明乳業、蒙牛等,大有一舉控制中國飲料產業的雄心。但是在2007年“達娃之爭”前後(達能與娃哈哈就合資公司所屬權發生的爭執),達能先後迅速退出光明乳業及蒙牛,外界猜測達能在中國的戰略發生了明顯變化。

對於達能戰略是否轉變,朱新禮不置可否,“達能是一個市場化的公司,肯定是怎麼賺錢怎麼來。”一位接近匯源的人向《創業家》透露,匯源上市一年左右,達能的確萌生退意。朱新禮不諱言,他曾直接遊說秦鵬,“把你的股權賣給我吧,果汁也不是你們的強項,你們也不專業,乾脆賣掉算了。”但這一提議被秦鵬拒絕了,對達能來說賣給匯源好像沒面子。

誰是有可能出大價錢的對象?達能心知肚明。

高盛(亞州)適時出現,朱新禮說,“我們開始委託高盛在全球尋找買家”。但對於此時是為達能、華平等持有的35%股權尋找買家,還是為整體出售尋找買家,朱新禮並不願詳解。

對於資本,朱新禮有著超過國內一般企業家的駕馭力:第一次是德隆,2001年在前往新疆(德隆總部)途中朱新禮內心是拒絕與德隆合作的,但是並沒有排斥參觀德隆的朱新禮迅速被後者的大產業夢想折服,並最終向後者開放控股權; 第二次在統一退出後,此前排斥達能的朱新禮很快選擇向後者開放股權,不過對兇猛達能有所忌憚的朱新禮同時引入了其他兩家投資人。顯然,朱新禮是善於變通並適時選擇的。

最先使朱新禮動心的是可口可樂的出價。可口可樂用了一百年建立了其在碳酸飲料的霸主地位,下一個百年可口可樂的增長點在哪裡?當可樂最終將目標鎖定健康飲品、果汁飲料時,開出天價對可樂來講不足為奇,更何況對象是中國本土最大的果汁飲料巨頭?25億美元,接近50倍市盈率的價格,對任何企業家來講都不可能不動心。

但此時朱新禮仍猶豫不決。8月27日,應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健的邀請,朱新禮和匯源董事、鼎天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王兵一起前往深圳慶祝美特斯邦威上市。閒不住的朱新禮在到達深圳的第二天,還專門去惠州考察當地工廠的籌建進展。當天晚上朱新禮與許多企業界巨頭一起目睹了美特斯邦威的上市,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會場上秦鵬和華平投資合夥人孫強的身影。最後促使朱下決心的就是當晚秦鵬、孫強以及王兵與朱新禮的談話。

對於當晚談話的細節當事人並不肯透露,但大致內容從朱新禮的一番話中也不難猜測。“競爭越來越激烈,成本越來越高,毛利越來越低,可能你再做三年企業的價值也還是這樣,恰恰這個時候可口可樂來了。你還能找到那麼好的買家嗎?”

未定之天

“如果批了我樂觀其成,如果沒批我也很高興。”在媒體追問如果審批不通過將何去何從時,朱新禮答道。

“當年我們那麼困難仍然創造了匯源品牌,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到200個億、20個億甚至2個億,我還是認為可口可樂出了一個很大的價錢,如果讓我用200個億、50億再創造一個品牌,那真的非常簡單。我們在沒錢的時候都創造出了這麼成功的品牌,當我擁有這麼多的經驗,擁有這麼好的團隊,我又有這麼多的資本時,難道不能創造比匯源更大的成功嗎?”

8月30日,朱新禮在北京收到了來自可口可樂的關於收購協議的傳真。他用了不到10分鐘看了一下價格,看了一下對他的“競業禁止限制已經由5年改成了2年”。隨後,朱將自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整整一天半里,他將協議拋到了一邊,“幾個股東忍不住打電話來催,到底什麼時候籤?”2008年8月31日晚11:30,朱新禮終於簽署收購協議。在大局已定後,秦鵬匆匆回到了香港向達能報捷。交易一旦達成,達能將獲得41億港元成為繼朱新禮之後第二大贏家。

9月2日下午5:30,在公告即將發出的前一天,朱新禮召開電話會議,向匯源集團全國300餘位管理人員宣佈可口可樂收購上市公司消息,“我們的股份經過幾位股東的商量賣給可口可樂了,但是要等到政府有關部門的批准。詳細情況等大家回來開經營分析會的時候告訴大家。再具體的內容你們看公告。”事實上,朱已經安排好了他們的利益和出路,“留在可口可樂,你們會獲得最好的待遇,如果願意我們的老集團將隨時收容大家。”

在歷時半小時的電話會議上,朱強調了六點:第一員工會得到更好的保障;第二中層會得到更大的實惠,提前獲得股權、期權;第三匯源上游業務進入可口可樂全球採購系統;第四收購匯源讓美國公司瞭解了中國公司,瞭解中國的民營企業;第五匯源的品牌將繼續保持使用;第六管理團隊不變。結束時,朱亦忍不住動情地說道,“短期內,也可能一年、三年、也可能五年我還會跟大家在一起”,當《創業家》追問這其中的深意時,朱避而不答。

9月2號晚上,朱新禮把手機扔在辦公室裡,離開匯源,一個人前往密雲基地果園的一間小屋,“我想要清靜一下”。

“突然間,我的腦子裡一下子空白了,我看到了北京藍藍的天,我看到了原來的山,原來的樹,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喜悅還是悲傷,那幾天我感覺已經木了。”

9月6日晚,在匯源營銷經驗分析會結束後,朱新禮設宴款待來自全國的300餘位中高層管理人員,在飯桌上朱頻頻舉杯,大聲叫著一個熟悉的人員喝酒。在公告發布的第三天,匯源這裡沒有離別的氣氛。

晚宴快要結束時,來自臺灣的吳重寬副總裁上臺輕輕說道,“我願意永遠跟著朱總,不過還是要說一句,賣掉匯源真的有點可惜。”那一刻臺下鴉雀無聲,健談的朱新禮握著話筒,表情仍然是微笑……或許對於任何一個創業者來說,賣掉公司都有其複雜的、難以言說的情感糾葛,不管它是一單多麼賺錢的生意。

本文源自創業家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