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選課,孩子,家長什麼也不懂,誰說一下該怎麼選?

勤奮的小牛


目前在一些地區第一次實行新高考改革,很多考生和家長不知道怎麼選課,原來光知道文理分科,現在不知怎麼辦才好。

今天,李老師言簡意賅,把選課的一些最關鍵的要點跟大家說一下,具體說一說怎麼好操作。

一、為什麼而選?

家長和同學們一定要注意一點:你選課的目的是幹什麼的?

以前有不少同學和家長糾結於選這一科那一科,偏離了選課的最終目的。

選課是為了將來考大學的,當然要選那些有機會能考上大學的組合。

以前很多同學盲目跟風看別人選物化生也跟著選物化生,甚至覺得不選物化生好像就是差生的行列。

但是為了考大學的,那麼就要明白那麼多的考生,大學要從高分到低分錄取。所以排名越靠前錄取的概率就越大。

這就給學生和家長們提個醒,你所選的每一個學科一定是成績相對靠前的學科。成績相對靠後的學科堅決排除。

怎麼知道自己哪一個學科排名比較靠前呢?你需要關注自己每一次考試在全校的單科排名。

二、選未來好就業的

考大學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將來找工作,那麼選課自然要選擇有利於將來找工作的學科。

很多同學和家長之所以傾向於選擇過去的理科,就是因為理科類的專業比較好就業。

而大學的理工科專業幾乎所有的都對物理學科提出了選課要求。所以如果孩子物理成績不是特別差,都可以考慮首選物理。

如果整體理科成績還不錯,那麼除了選物理還可以選擇生物,化學。

如果整體理科成績一般,

那麼選了物理之後再搭配其他兩個文科的學科,這都不影響你將來找工作。

是不是純文科組合就不好找工作呢?其實也不是這樣的。如果你的理科成績實在太差了,選擇政史地組合或者政史生組合也可以的。

那你選擇了政史地組合,將來儘量不要選擇哲學專業,社會學專業,其他像經濟學專業,會計學專業都是挺熱門的。

三、選擅長的,不一定選喜歡的

家長和同學們一定要搞清楚一點,你喜歡的學科不等於你擅長。

以前不少同學就存在這種情況,自己感覺喜歡某個學科或者某個學科的老師,於是就選了這個學科。

選課一定要功利化,能幫助你提高成績的,對你的高考有利的,能給你掙分的學科大膽選。

有的學科可能你不喜歡,但是每次都能考出高分來,這樣的學科也要選。

四、不要選人數太少的組合

如果某個組合學校裡選的學生比較少,那麼學校就可能取消這樣的組合。

另外,人數太少的組合在等級賦分制度下學生容易吃虧,賦分情況下人數越多越有效。

選課有一個技巧,選相對弱勢的組合,避開相對強勢的組合。比如說你是一個一般學霸生,如果你去了強勢的學霸組合會比較吃虧。

那麼如果你去了一個相對弱勢的其他組合,你會成為佼佼者。

以上幾點供家長和學生參考。


教師老李


你們那是不是實行的“3+1+2”的新高考,“3”是語數外三科,單科滿分150分,以原始分計入高考總成績。   “1”是指在物理和歷史這兩門學科中必選一科,但不能同時選擇兩科。單科滿分100分,以原始分計入高考總成績。   “2”是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這四門學科中選兩科。以轉換分(也就是賦分後的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

首先按孩子的興趣選。 學生必須要對未來有一個明確的規劃,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的一些專業對於學科是有相應的要求的,如:以後當醫生,那就要報考醫學專業,但是選課就要有生物,部分學校專業要求有化學。 充分把握好自身學習特點與各科實際情況,需要注意的是成績是首要的,即使物理專業的覆蓋率非常高,但是如果物理考20,歷史考90,那毫無疑問,肯定選歷史的。原因很簡單,成績考不高,就考不上好的大學,那就更沒資格去談考專業了。

總之,還是要根據自身的實力來選科,畢竟高考是選拔性的考試,成績才是唯一的“進階”途徑。


朱老師中高考數學


任選三科都是平等的,改革本意是選科走班,不是為了組個什麼合!

任選三科都有個名,叫什麼也是三科,如ABC三科,也可以叫BCA,也可以叫BAC,還可以叫CBA,CAB,當然還可以叫ACB。你覺得有什麼區別,意義有什麼不同嗎?

如何選科?推薦參考教育專著《高中全程升級攻略》,書中有專題探討。手機淘寶、京東書城等有售。


高中傳奇


新高考政策下,很多家長都是兩眼一抹黑,所以暫時不用太過於緊張。

不清楚您所在的地區和您孩子的具體情況,所以個人更建議您聽取孩子班主任的建議。

另外,作為家長,要對自己孩子的優勢科目有一定了解,對未來職業的選擇有一定的引導,這樣才能將自己孩子的強項得以發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