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於都」中共於都中心支部舊址(於都縣城邱氏宗祠)

中共于都中心支部舊址位於于都縣貢江鎮紅衛路51號。舊址原為邱氏宗祠,始建於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最後一次重修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坐北向南,佔地面積628.11平方米。祠內嵌9通碑刻,較大的是《合族條約碑》,刻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該舊址於2012年1月于都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國家文物局撥款對舊址按原貌進行了全面維修。

「方誌于都」中共于都中心支部舊址(于都縣城邱氏宗祠)


1926年9月,在廣州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結業的丘倜等一行23人,由粵返贛,在贛州被中共贛州支部留下。丘倜、戴輝(樂平籍人)以國民黨贛南各縣黨部組織員辦公處特派員名義,被派到于都縣從事建立共產黨組織和國民黨縣黨部的活動。他們到于都後,首先在於水中學後面的朱家祠建立國民黨縣黨部辦公機構,吸收客居縣城的梓山固院青年、失業師範畢業生張浩和縣城北門外的失業學生易繼天為縣黨部幹事。接著,深入於水、昌村等校開展革命宣傳,將《新社會觀》《社會主義講義》《嚮導》《新青年》《共產主義“ABC"》《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書刊,推薦給進步學生秘密傳閱。並從中物色培養革命積極分子,發展他們加入國民黨,再選擇他們中的最優秀分子加入共產黨組織。

「方誌于都」中共于都中心支部舊址(于都縣城邱氏宗祠)


經過丘倜、戴輝的培養,張浩率先由一個樸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知識青年轉變為接受中國共產黨政治主張和無產階革命思想的積極分子。丘個、戴輝決定首先介紹張浩加入中國共產黨。至此,于都縣有了3名中共黨員。

1926年11月,經中共贛州特別支部的批准,邱倜、戴輝和張浩三名黨員在這裡正式組建了中共于都支部幹事會,邱倜任書記,戴輝分管組織宣傳,張浩分管工運,邱氏祠堂成為他們活動的主要地點。中共于都支部幹事會是于都縣最早成立的黨組織,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在於都的開始,也標誌著于都人民開始走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道路。

「方誌于都」中共于都中心支部舊址(于都縣城邱氏宗祠)


于都縣中共組織為培養軍事人才和農運骨幹,從1926年11月開始,先後相繼向武漢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中共贛州特支舉辦的農工運動訓練班、南昌朱德創辦的軍官教育團輸送一批學員,如,蕭大鵬、李駿、陳豪、黃劍鋒赴武漢中央農講所學習,朱學玖、鍾聖樓赴南昌朱德軍官教育團學習,張文煥、賴瓊、劉為美、羅烈芬赴贛州農工運動訓練班學習。

1927年1月,丘倜和戴輝、李曉峰等也調往省城南昌工作,邱倜任江西省農協籌委會組織部長(後任中共江西區委農委書記),李曉峰任江西省商民協會籌委會常務委員。邱倜離開于都後,中共于都中心支部書記由張浩接任。

「方誌于都」中共于都中心支部舊址(于都縣城邱氏宗祠)


為適應于都黨組織飛快發展的需要,1927年1月,因全縣黨組織增加到10多箇中共支部,黨員達40名,經上級批准,中共于都支部升格為中共于都中心支部,張浩任書記。中心支部機關駐縣城邱氏宗祠,隸屬中共贛州特別支部領導,管轄于都縣內各支部幹事會組織。

「方誌于都」中共于都中心支部舊址(于都縣城邱氏宗祠)


截止1927年4月,全縣已建有20多個支部,全縣共有黨員56名。

1927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的“清黨軍”佔領于都後,中共于都黨組織被迫轉入地下活動。

「方誌于都」中共于都中心支部舊址(于都縣城邱氏宗祠)


(供稿:于都縣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