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低調寺廟 藏多項“世界之最”入選國保被譽“北方巨剎”


老北京有句俗語:“東單西四鼓樓前,五壇八廟頤和園”。北京作為歷代國都,不僅有故宮等諸多景點,還有很多寺廟值得一遊。坐落在房山區大石窩鎮水頭村的雲居寺,始建於唐貞觀五年,寺廟聲名雖不算顯赫,卻有著與其它佛教聖地比肩之處,自古被譽為“北方巨剎”。

雲居寺景區倚山面水,經過歷代修葺,形成一座佔地面積70000多平方米、由雲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群等五大院落六進殿宇構成的宏偉寺廟。寺內建築沿石經山迤儷向上,後殿的殿腳與前殿的屋頂等齊,遠遠望去就像一級級翹角飛簷的臺階,風景非常獨特。

雲居寺不僅自然山水秀美,還是佛經薈萃之地,寺內珍藏的石經、紙經、木版經號稱“三絕”。隋大業年間,雲居寺開山祖師靜琬為了長期保存佛經,率眾弟子刻經於石。此後,僧人們世代相承,歷經六個朝代共刻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目前被分別珍藏在石經地宮和藏經洞內。


雲居寺的石經地宮為恆溫、恆溼、全密閉環境,地宮內珍藏著遼金兩代石經《契丹藏》共10082塊。而開鑿於石經山山腰的9個藏經洞,共藏石經4196塊。其中雷音洞四壁鑲嵌的經板,大都是靜琬祖師早期所刻。值得一提的是,刻經所用的“漢白玉”就出自房山,被譽為“中國名特石材之首”。

雲居寺還收藏有明代紙經藏22000多卷,其中一部長達80卷60萬字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為明朝崇禎年間僧人祖慧刺破舌尖、混合硃砂,歷時一年多寫成,被譽為“舌血真經”。這樣的經書別說是全國、就算全世界恐怕也是絕無僅有,堪稱國寶。

與“舌血真經室”相對的南配殿,是“龍藏木經館”。迎門兩個蒼挺遒勁的“龍藏”大字,據說是乾隆皇帝的手書原字。館內的木製玻璃櫃裡收藏著“乾隆版大藏經”718函、1662部、77000多塊,全部用檀香木歷時五年精工雕刻而成,堪稱木版經書世界之最。


雲居寺最珍貴的藏品,是隋煬帝賜予靜琬祖師的兩顆佛舍利。這兩顆佛舍利於1981年11月在雷音洞彌勒佛像背後的石板下被發現,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內而不是供奉在塔內的舍利,與北京八大處的佛牙、西安法門寺的佛指,並稱為“海內三寶”,目前佛舍利已移至首都博物館收藏。

寺內的一塊嘉慶御碑,是清嘉慶皇帝兩次遊幸雲居寺時留下的。1942年,日軍的飛機曾對雲居寺進行了狂轟濫炸,寺內主要建築均毀於日軍炮火中,嘉慶御碑也沒有逃過這場劫難。一塊彈片擊中了“雲居寺”的“雲”字,將“雨”下面的“雲”變成了一片空白。

令人稱奇的是:這片彈痕不大不小,不偏不倚,不深不淺,宛如一朵漂浮著的祥雲託著上面的“雨”字,堪稱“雲”字的形象再現。1961年,雲居寺被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作為世界上保存石刻經版最多的寺廟入選“北京旅遊世界之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