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據統計,中國漢字約100000個,其中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3000字可達99%的覆蓋面。在這裡面,還有一種如今似乎不常用,卻曾事關人們生活的漢字,它們很接地氣,與吃喝拉撒息息相關。

由此,從歷史視角,以使用的廣泛,以及與生活的密切度出發,有沒有最“親民”的漢字,牢牢佔據在往昔生活中?如果有,會是什麼字?

這些最“親民”的漢字,一直沉澱在民族記憶中,融入每個人的血脈,當擦去工業化遮蔽,沉下心來咀嚼歷史,重新審視漢字及其文化,一不小心就會與它們撞個滿懷。

記得小時,兄弟姊妹上初中升高中,漸漸大了,家裡房子不夠住,要蓋新房。當時還是土牆瓦屋,先要打地基、夯土牆。每當夯牆間歇,二爺總是一邊吧嗒吧嗒吸著旱菸,一邊逗我們說話。

有一次,他老人家出了個謎語:“大力出奇跡,打一字,猜猜啥字?”然後笑眯眯一旁觀瞧,我們猜來說去,都不對。最後,二爺拿指頭戳地上畫了幾筆,正是夯土牆的“夯”字。我們這才恍然大悟,感覺蠻好玩兒,至今記憶猶新。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過去農村建房夯地基

01 由“您”說起,初窺“會意”

漢字博大精深,每個字都有一套穩定而靈活的基礎結構,在數千年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它們分分合合,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衍出不同形音義,飽含著情理,寄寓了意義。

如漢字“您”,就發生過這樣的故事。男孩和女孩相識已久,彼此愛慕,但雙方都沒開口。後來男孩要出國留學,臨行前問女孩可有話要講。女孩沒說一句話,只遞給男孩一封信,轉頭走了。

男孩拿出折成兩半的信紙,上面一邊寫著“你”,另一邊寫著“心”。他不知何意,將信揣回口袋走了。到國外後,男孩和女孩每次聯繫,都會問女孩那封信的意思,而女孩每次都會寫一個“您”字。

有一天,男孩似有所悟,重新拿出那封信,當他將摺疊的信紙緩緩打開,“您”字躍入眼瞼。他再疊上,又是兩個字。男孩這才明白女孩的意思:你在我心上。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女孩藉助漢字的字形變化,委婉表達出自己的心意。最終,兩人“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您”字也見證了一段佳話。

其實,漢字“您”由3部分組成:爾旁有人,你在心上,人、爾心心相連。它形音義相輔相成,互有關聯,充分表明漢字的無窮魅力。

02 “夯”字拆解,上“大”下“力”

回到開頭“夯土牆”的“夯”字,從大,從力,表示勞動時需要出大氣力。所以,這是一個會意字。那麼,為什麼它是會意字?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何為會意字: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係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這種造字法就叫會意。

也即是說,會意的造字能力強,通過不同形體鉤連組合,能夠表達多種意義,而象形字和指事字就不具備這個特點。在漢字數量上,會意字是最多的,《說文解字》收錄有1000多個。

“夯”字由上“大”下“力”二字構成,正符合會意字的特點。當然,前面提到“您”字,由上下左右三部分構成,也是會意字。

如果將“夯”拆解成“大”和“力”,這兩個字都為象形字。“大”字的甲骨文像有手有腳的人。仔細看,如同張開雙臂雙腿、頂天立地的成年人。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和秦小篆的“大”字寫法,顯然一脈相承。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在古代,“大”用來指人的體格強。在冷兵器時代,有體格優勢的人,相對能力也較突出。因此,古代具有特殊本領如能夠醫治和安邦者,被稱為“大(dài)夫”。而天賦異稟之人,在史書記載中常有一些“大”的異象。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大”字的另一種篆體寫法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大意是說秦王高鼻樑、細長眼、胸骨突出。《宋書》中說吳王孫權“方頤大口”,這方臉大嘴巴顯然異於常人。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秦始皇像

還有,《三國志》中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以致後來《三國演義》講他“兩耳垂肩,雙手過膝”。更有意思的是,有網友據此打趣,趙雲長坂坡單騎救主,劉備擲阿斗於地,其實不用擔心,因為劉備胳膊長,跟擱地上沒什麼區別,根本不會摔壞兒子。

再者,“力”與“手”同源,本意是強壯有勁的手臂。在沒有現代工具助力的情況下,古人的手臂由於進行大量日常勞動而強壯有勁,造字者遂以強壯有勁的手臂代表力量。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力”在甲骨文中的確像向下伸展的手臂(也有認為像耕地的犁鏵),金文基本承續甲骨文字形,突出了手指的形象。也有金文將甲骨文字形中的手臂寫成彎曲形狀。到了篆文,又進一步豎寫,淡化了手形。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過去耕地用的老式木犁

03 “夯”字辨析,本義“呼聲”

回到“夯”字本身,有必要提到魯迅先生。他在《漢文學史綱要》首篇“自文字至文章”中生動描繪道:

其在文章,則寫山曰峻嶒嵯峨,狀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蔥蘢,恍逢豐木,鱒魴鰻鯉,如見多魚。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魯迅先生《漢文學史綱要》及目錄

魯迅先生的話加以概括,所謂“三美”即:化形,則形美以感目;諧音,則音美以感耳;衍義,則意美以感心。

首先,將“夯”字的形與義放在一起看。

“夯”的引申義指築實地基的工具或動作。從小篆字形看,像四肢健壯的人在勞動。明代字書《字彙》的解釋:大用力以肩舉物。

所以,民間形象地將“夯”字描述為“大力出奇跡”,不無道理。以這種方式誕生的“奇蹟”太多了,如早期的長城、秦始皇的阿旁宮、漢代未央宮、大唐長安城、大明宮,就連晚些的明清故宮,部分牆體和地基都是夯土築成。民間更是不可計數,最具代表性的世界遺產、民居巨無霸福建客家土樓,就是“夯”出來的奇蹟。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位於西北的嘉峪關懸臂長城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福建土樓

那麼,“夯”的本義是什麼?“夯”字的本義,最初為“勞動中使勁時發出的呼聲”之義。在機械落後的古代,人們通常因地制宜,取材自然,崇尚集體勞動,這就需要動用成百上千勞動力,以完成體力工作。

所以,在勞動過程中,起初的“呼聲”逐漸演變成了規律性歌號,“夯”需要出大氣力,通過有組織地喊號子來指揮調動,就能夠鼓動幹勁,提升效率。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在夯實地基

現代勞動仍保留有“喊號子”的習俗。解放初期比較常見的修築堤壩,男女老少齊上陣,用人力打夯來夯實虛土,現場就有專人領喊號子,一聲“夯子拉起來呀”,大家緊跟著一呼四應,相互唱合,夯起夯落。不同號子分別以三、五、七字代表不同意思和節奏,便於人們勁兒往一處使,順利完成勞動。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夯築堤壩

現在每年春季,位於西部的阿壩還會出現一邊夯土牆,一邊唱夯歌的勞動場面。隨著歌聲起伏變化,夯牆動作時快時慢,整齊劃一,在氣氛感人的歌聲中,夯錘沉重有力,富有節奏,牆體於是一尺一尺向上增長。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阿壩夯歌勞動場景

今天,如果聽到“為某某打夯”的話,意思就含有“一起努力、助威加油”了。至於“夯土”“夯土牆”等,其實是“夯”後來所衍生的詞語。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現在夯歌號子,成為節慶舞臺表演節目

其次是“夯”的發音。

“夯”是多音字。“hāng”用得比較多,作名詞是砸地基的工具,如石夯、木夯,作動詞則表示打砸,方言中有“用力打”的意思,如夯土牆、夯砸。

第二個發音“bèn”,並不常見,現在用得少一些,指“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進一步則有“蠢貨”“笨拙”“懶惰”“光吃不做”等意思。

明清小說中就有這種用法。《西遊記》中,孫悟空責怪豬八戒,說:“你這夯貨,教你做事推三阻四,卻荏的能吃!”豬八戒被孫悟空稱作“夯貨”“呆子”,也倒符合他長嘴巴、大肚子的相貌和好吃懶做的脾性。《儒林外史》也有“小兒蠢夯,自幼失學”句,大意即不讀書而粗陋蠢頑。

04 “夯”的衍義,“夯土”傳承

“夯”字的本義,既與勞動相關,顯然跟“夯土”“夯土牆”更為密切,而這正是它的歷史衍義。早在商代,“夯土”就是很重要的工種。這裡要提到“傅說”這個人。《孟子》講到:“傅說舉於版築之間。”意思是講傅說被起用於築牆勞作中。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古代版築夯土牆

傅說是誰?他是約3300年前商代集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及建築科學家為一身的大人物,輔佐商王武丁安邦治國,據說開創了“武丁中興”的局面,被後世尊為“聖人”。

史料記載,傅說本是一個刑徒,用現在話說就是罪犯,在工地勞動,主要任務大概就是建造版築夯土牆。有一天,商王武丁夢到一位聖人。正是後來在工地找到的傅說,就讓他幫自己治理國家,國家於是強盛起來。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古代的石夯頭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老物件:木夯

版築夯土在商代處於什麼地位?從傅說這一點可略窺一二,工匠出身,而能成為輔佐商王的重要人物,證明他很厲害,側面則表明夯土當時的重要性。實際上,“夯土”歷史遠早商代。考古發現,在七八千年前的石器時代,人們就有夯實地面來建造房子的情況。再往前追溯更遠,土生土長的人類,已經跟土地在打交道,比如刨個土、鑿個坑、挖個陷阱。所以,久遠如石器時代的夯土雖不專業,但已經萌芽了。

這為後世出現專業夯土打下基礎,創造了便利。所謂專業夯土,是經過千年發展,到秦漢逐漸形成的更為系統的“版築夯土牆”技術。此時,它被用來建造宮殿城牆,再加上工具的革新,技術較前期進步很大。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傳統的版築夯土工藝

秦始皇為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遂成萬里長城,就採用了版築夯土。我們今天經常看到灰磚長城,真實情況是明代燒磚業發展起來後,修建長城時,在夯土層外邊包砌一層灰磚形成的。

即便如此,仍要釐清一個事實:明清長城,也包括大量城牆城池,起初僅在關城或城門等重要部位包砌磚或石,目的是更耐操,增加抗打擊性能。注意,這裡是“包砌”,而非實砌或全砌。也就是說,牆裡面和大部分長城、城池城牆的段落,仍為夯土牆。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過去的老城牆,外砌磚石,內裡為夯土

尤其黃土高原,土資源豐富,夯土建造的長城、城池城牆、帝王陵墓乃至民居比比皆是。當然,不獨西北,在東南、西南、東北和中原的廣袤大地上,當時夯土牆建築的確是處處開花,隨意可見。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唐長安城夯土牆遺址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嘉峪關城牆一角

所以,上下五千年,煌煌文明史。在中國古建築中,夯土牆不僅獨特而矚目,還常常一家獨大。大家對中國古建築固有的磚木、磚石印象,如故宮、北京四合院、山西晉商大院等,其實與長城類似,為明代以來傳統建築達到頂峰期的上層建築的大致模樣。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故宮的地基,夯層很明顯

縱使如此,明清兩代皇家建築如故宮(舊稱紫禁城),地基仍為夯土。而更多官吏也基本過著夯土築屋的日子。當時處於底層、人數最多的普通人,若無木頭瓦片,就只好搭建茅草屋了。

夯土(夯土牆)在古代的流行程度,從採用的民眾數量看,不亞於今天盛行的鋼筋混凝土。從遠古以降的古代社會,家家戶戶需要它,離不開它。因此,若選出歷史上最親民的漢字,我認為“夯”字是可以勝任的其中之一。

由“您”說起,獨家探源“夯”字及歷史衍義,您聽說過嗎


參考文獻:

《漢文學史綱要》,魯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古代漢語》,王力主編,中華書局1999年版

《基礎漢字形義釋源(修訂本)》,鄒曉麗,中華書局2007年版

《漢字源流》,曾憲通、林志強著,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版

《中國古代建築史》,劉敦楨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

《中國古代建築》,喬勻等編著,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