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值、破發,2019年海外IPO是獨角獸比慘賽場

近年來,美股市場受美聯儲加息、宏觀經濟疲軟而需求不振的影響,即使是科技巨頭,日子也並不好過,但是中國新經濟公司爭先恐後赴美上市的狀態卻從未停止。

2018年赴美上市的中國新經濟公司數量創下2010年以來之最,但是表現卻不如人意,根據Renaissance Capital統計,2018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大多跌破發行價,這些IPO首日漲幅也遠低於上漲11%的歷史平均水平。公司估值下降、募資額度縮水、上市首日破發等現象如影隨形,優信二手車、小牛電動等公司除了突破IPO發行價定價區間下限外,還調低了融資規模。

在這種背景下,2019年赴美上市的熱潮仍在持續,這些公司和自己的風險資本支持者正爭先恐後地推銷股票,今年已有12家新經濟公司頂著貶值、破發的壓力成功上市。

中概股的長期走勢低迷

新經濟公司的IPO本應是一場皆大歡喜的喜劇,上市後找到更寬敞的融資渠道、前期投資人尋找到安全退出通道、持股員工實現財務自由……但是許多新經濟公司的上市並未取得預想中的良性循環。

上海交大副教授朱蕾此前曾撰文表示:“從1993年到2013年至少有168家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從招股價到交易首日結束的平均收益為20%,幾乎等同於美國公司的上市日收益。但做長線的投資者日子並不好過,在接下來的三年中,這些168家中國IPO的平均回報是-3.6%,平均每年約-1.2%。如果有投資者在買中國IPO的同一天買美國市場指數(如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並持有相同的時間(三年內,除非三週年之前摘牌),能賺取23%,每年約8%。換言之,中國的IPO在新股上市後三年的表現落後於美國市場每年約9%。”

美國市場投資者用腳投票,中概股的長期走勢呈現低迷狀態,今年以來,中概股表現也明顯弱於美股指數。

貶值、破發,2019年海外IPO是獨角獸比慘賽場

數據顯示,這些新經濟公司發行首日表現可圈可點,只有鬥魚、如涵、36氪3家破發,大部分企業開盤價高出發行價,同時還有3家企業是以定價區間的上限作為發行價,不過這些股票長期走勢仍令人堪憂。

總體而言,上市至今12家新經濟公司只有房多多、跟誰學、瑞幸3家企業相較於開盤價上漲,而其他企業呈現不同程度的下跌,跌幅最高近60%,最低也為13%,長租公寓青客和科技媒體36氪上市僅一個多月便已經下跌約30%,青客公寓此前還將發行規模減半,原計劃發行520萬股ADS,最後只發行發行27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股價長期走勢並不樂觀。

走不出的盈利之困

這些新經濟公司大多持續虧損,短期內無法實現盈利。翻閱虧損企業的招股書,部分企業在招股書中也提到了虧損較大的問題,並稱實現盈利是長期目標,但是無法保證實現這一目標,“並且我們將來可能繼續遭受損失”。

在2016-2018年,鬥魚歸屬於股東的淨虧損則分別為7.83億、6.13億、以及8.76億元人民幣,過去三年累計虧損22.72億元人民幣。瑞幸運營一年多,去年一年便虧掉16.2億元。

部分盈利企業也是經歷了早期的鉅虧剛剛實現盈利,房多多自成立至2016年連續6年虧損,從2017年開始,房多多才實現盈利,淨利潤為人民幣60萬元,而2016年則為淨虧損人民幣3.321億元。

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內的少數超級明星企業證明,巨大的用戶數量和市場領導地位是通往高財富的重要法門。投資者們都急切尋找下一個馬雲,風險投資也敞開了大門。

在資金支持下,同時得益於雲計算、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發展,新經濟企業可以通過新的商業模式以輕資產方式開展業務,然後迅速擴張,從而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同時銷售增長迅速。但是它們的虧損也在持續,而這些虧損反映的並不是暫時的增長陣痛,更多是競爭激烈的市場和良莠不齊的客戶群體導致。因為擔心失去用戶,新經濟公司高管們不敢削減龐大的營銷支出和補貼費用,許多公司還在不停地開發輔助產品,尋找更多的變現模式,試圖從用戶身上賺錢。

事實上,大多數新經濟企業面臨著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需要應對長期的利潤低迷,期間只能依靠融資支撐,最終,陷入困境的公司可能會被收購。而進入ipo 的企業,雖然在短時間內解決了融資難的痛點,若長期缺乏可持續增長的盈利點或者長期運營思維,投資者也不會買單,後續股價表現終將不會如意。

頂著壓力赴美上市為哪般?

境外資本市場相對更寬鬆的上市政策、融資需求的日益緊迫、資本的退出等都成為新經濟公司境外IPO的催化劑。

首先,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以及自身外部原因等,造成我國中小企業正向赴美上市的熱潮,從盈利指標以及經歷多輪融資造成的同股不同權結構方面來看,新經濟公司在美股上市要相對容易得多。

其次,一級市場募資更難了,根據投中研究院的統計:2019年上半年VC/PE投資行業持續下滑,2019年上半年僅完成271支基金完成募資,同比下滑51.7%,完成募資544億美元,同比下滑30.2%。新經濟公司依靠互聯網人口紅利迅速發展變得艱難,隨著用戶規模、營收等增長速度的放緩,新經濟公司從一級市場輕鬆融資的日子也一去復回。同時,最新的資管新規明確要求不允許期限錯配、多層嵌套、資金池、保本承諾等,這些規定更加劇了政府引導基金募資的困難程度。

然後,資本耐心已然不足,許多新經濟公司經歷過多輪融資,3-4年是創投資本退出的密集期,美股被認為是更成熟的退出通道。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許多在美上市的中企採取的都是VIE結構,一些創投企業的初始投資是以美元形式進入的,因此在退出時也更願意直接實現美元兌現。

最後,估值方面,募資市場基金規模的減少給新經濟企業未來可持續融資帶來陰影,若無法持續融資,其高估值無法持續,故通過IPO融資及二級市場再融資成為維繫公司未來成長的可能途徑。

短期來看,即使頂著壓力,虧損的新經濟公司赴美的冒險遊戲不會結束,但是商業模式獲得美國證券市場的認可並非易事。不過,這些虧損新經濟公司ipo募資成功對消費者十分有利,因為絕大部分的錢都用在了消費者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