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乔装”而来

据央广新闻报道,针对当前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等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给不少教师造成了较重的负担,不少地方的老师被迫成为了“表叔”“表哥”“表姐”等,教育部将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以确保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使1100万中小学教师能够安心教书、静心育人。

其实,填表格、报材料、检查、考评、比赛、评估等与自身工作无关的社会性事务名目繁多,并非教育部门存在,其他部门、行业、单位也屡见不鲜。一位基层领导干部的感受令我印象深刻:他说,与往年相比,今年“更显忙碌”,每天工作的时间与精力多耗费在“会务与接待”中,每天都要开会,而许多与业务无关的会议都要被“点名参加”,会前领通知回复,会前会中后要“三签到”,无故“缺会”要被批评。他感慨,现在大多量时间精力耗费在“非业务中”,“根本无暇考虑和落实工作”。

一些基层同志也直言不讳地认为,作为部门、单位,必要的会议、检查等无可厚非,但好多貌似“为了工作”“合情合理”“高大上的”表面,实则掩盖着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质。基层干部群众列举出许多诸如“微笑式冷漠”“工作留痕”“工作责任传导”等形形色色“隐形的、乔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对此,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怨言之大,深恶痛绝。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共同特点是,颠倒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只是对上“负责”,做表面文章,换取 “政绩”,捞取个人政治资本;对基层群众的感受满不在乎,脱离实际,主观臆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犹如孪生兄弟,相互助长、助推,被喻为政治文化生态中的“毒瘤”。与“四风”中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较为显性的歪风相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隐蔽和变异性,往往在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活中“乔装”或“披着合理的外衣”出现,需要认真对照党章党纲等加以甄别。

中国共产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花大力气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将其作为“反四风”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九大后,新华社发文,总结了调研“走秀”、“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打造领导“可视内项目工程”、“用会议落实会议”、材料文件制度决策“依葫芦画瓢”、办事“拖沓敷衍推责、懒政庸政怠政”、靠“材料出政绩”、变“履责”“推责”、说一套做一套等十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其根源在于:政绩观扭曲导致脱离实际胡乱作为,缺乏担当、本领恐慌导致懒政怠政,“官本位”思想影响导致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发现难监督难导致心存侥幸少有顾忌,上级罔顾实际、下级应付差事,等等。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民主意识和作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天敌。所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应该重在“务实”,贵在“有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止步。针对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病灶”,要深挖根源,善于“开刀”。首先,应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站位高度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性,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推动,举一反三抓落实,“往深里抓,往实处做”,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和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其次,应充分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运用党内、行政、民主、司法和媒体等监督手段,增加群众权重,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拔掉其“隐身衣”,铲除其形成的土壤,减少其存量,遏制其增量,对其进行大扫除。 再是,应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着眼,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绩效监督问责机制,树立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的导向,建立明晰各层级权力和责任清单,厘清各层级的权力和责任边界,形成重实绩、重实干、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以“留痕”多少评判工作好坏,严查重处热衷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者,发挥其警示、震慑、警戒效应,促成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的良好风尚形成。

王振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