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陳情令》、《甄嬛傳》、《還珠格格》系列解讀已上線,《長安十二時辰》、 《知否》、《琅琊榜》系列解讀已完結。歡迎關注:悅微評劇,每天晚上8點熱劇陪你看



上一篇,我們說到,明蘭說服了盛老爹,聯手劉媽媽,將祖母被毒案的原委查了個水落石出,把主犯康姨母扣押在了盛家。可康姨母畢竟是官眷,無緣無故被扣,康家和王家自然要找上門來。

今天三家的鬥狠大戰就要上演了,這場大戰的主角既不是明蘭,也不是盛老爹,而是老謀深算的王老太太。



01


康姨母犯了殺人重罪,按理說,康家應該迫不及待的上門解決問題。

可事實上,康家只來了康姨母的兒子和一個老媽子,真正當家作主的老康壓根就沒露面。

反倒是康姨母的孃家,王老太太、王舅兄和王舅母這些重要人物全都趕到了盛家。

“斷案老吏”明蘭敏銳的發覺了其中的問題,大膽猜測,

王家如此興師動眾的找上門來,定是因為康姨母的老媽子告訴王家:

是大娘子謀害了老太太,企圖將所有的罪過都推給盛家人。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果然,父女倆一到堂上,王老太太就開始拉著大娘子演苦肉計。

表面斥責大娘子犯下了大錯,實際無非是看著女婿的臉色,想找機會大事化小。

盛老爹一看,呦呵,真叫我閨女猜著了,你們是想讓盛家一家背這個黑鍋啊!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既然如此,帶康姨母!

俗話說,知女莫若母,康姨母這些年惹下了多少人命官司,王老太太心知肚明。

看康姨母被盛家當成囚犯一樣押解上堂,王老太太心裡已經猜測到了幾分。

但仍然強裝鎮定,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質問盛老爹:你憑啥把我閨女扣在家裡?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正好,就等你問呢!

聽“斷案老吏”明蘭給你一一道來:

康姨母指使手下人買通了一個老道士,用銀杏牙提煉出了毒藥,放入了老太太的糕點中,哄騙大娘子毒害了老太太。

人證、物證、供狀、畫押都齊全了,根本容不得抵賴。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可康姨母是誰?

康姨母能作威作福這麼多年卻屹立不倒,最重要的是深諳“胡攪蠻纏”和“道德綁架”之術。

眼看罪證確鑿,康姨母立馬開始胡攪蠻纏:

哎呀,壞事都是我妹妹逼我乾的啊!

你們盛家就是屈打成招栽贓我呢!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明蘭一聽,呵呵,早知道你會來這招。

沒關係,既然你說我冤枉你,那我不替你們姐妹倆做決斷,讓你的親媽王老太太來決斷吧。

矛盾的焦點又回到了主角王老太太身上。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王老太太會選誰呢?

康姨母殺人罪證確鑿,其實根本沒得選。

既然沒得選,那就要向盛家表明一個態度:為了和盛家的情誼,我們王家堅決不會偏私。

目的就是為了讓盛家在處罰康姨母時寬宥一二。



02


果然,盛家剛把康姨母押走,王老太太就開始放大招了。

第一招:下跪說舊情。

女婿啊,你就是看在當初我把女兒低嫁給你的份上,你也得賣我個人情啊!(你要是不念我的情肯定會被人說忘恩負義的。)

何況這麼一鬧,咱們三家就反目成仇了,以後官場上沒了助力,誰也不好過啊!(你弄倒了王家和康家,盛家也會唇亡齒寒。)

看看,王老太太多麼瞭解這個女婿,“名聲”和“仕途”句句戳中盛老爹的軟肋。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眼看盛老爹糊里糊塗的就要就坡下驢,寬恕康姨母了。

明蘭趕緊指出了其中的漏洞:

王家對盛家是有恩情,可再大也大不過盛老太太的養育之恩。

如果盛老爹就此放過康姨母,才會被人說成是違揹人倫綱常,不孝不義。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一計不成王老太太又開始用第二招:說懺悔。

盛家一個清流人家,肯定不能要求賠錢吧。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那最好的方式就是吃素禮佛,償還自己的罪孽。

可這一計連盛老爹都覺得沒有說服力:

罪魁禍首康姨母半點悔過之心都沒有,不到佛祖面前詛咒盛家就不錯了,

王老太太演了這麼半天,全都被明蘭和盛老爹擋了回來,只好說:

那你們說怎麼辦吧!

盛老爹和明蘭想怎麼辦呢?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王老太太有句話說的沒錯,盛家、康家和王家都是官場上有頭有臉的人家。

而康姨母就是攪和這三家太平日子的一顆老鼠屎。

除了親媽和親兒子誰不希望徹底處置了康姨母,否則還不知道會有多少後患等著收拾呢!眼見盛家父女終於亮出了自己的底牌,王老太太知道,不出最後一招必殺技是不行了。

用明蘭的話說,這是一場拼誰豁得出的鬥爭,三家各有過錯,也皆有軟肋。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而此時的王老太太就找準了盛家的軟肋:

大娘子到底有忤逆婆母的動機,一旦上了公堂判了刑,長柏、華蘭、如蘭都要受影響。

華蘭和如蘭頂多在夫家受點氣,盛老爹最最不願意看到的是長柏的仕途受到阻礙。

王老太太的一招必殺技讓這場辯論的風向迅速轉換。

盛家豁不出去長柏的仕途,那就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03



碰巧這時,當事人長柏回家了,發表了一段全劇最解氣的演說:

盛老太太與盛家雖無血緣卻為了全家盡心竭力,而康姨母雖為血親卻謀害尊長陷全家於危難。

饒恕康姨母,簡直天理難容。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長柏哥哥不但說得出,而且豁得上。

你用我的仕途要挾盛家,那我乾脆退一步,辭官!

長柏哥哥真的要放棄仕途嗎?

當然不是。

作為三家最有出息的孩子,長柏的仕途是三家未來的希望。

長柏辭官就連王舅母都不樂意,王老太太作為外祖母更是不可能答應。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長柏辭官是將三家的聲譽和未來的前途放到了天平的一端,

而另一端就是作惡多端、惹是生非的康姨母。

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這下,愛女如命的王老太太終於屈服了。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寫給王老太太:

在這場盛、王、康三家辯論賽中,王老太太以一人之力對抗了盛家幾元大將,毫無疑問是絕對的主角。

如果不是長柏及時趕到,這場辯論險些就要以王老太太的勝利而告終了。

她的智慧、謀略、能力絕不遜於盛老太太,可為何卻讓配享太廟的王家走到了如今的境地呢?

細細琢磨,王老太太缺少的或許就是孔嬤嬤所說的:一碗水端平的治家之道。

王老太太有三個兒女:

大兒子老實無主見,小女兒耿直無心機,唯獨康姨母這個大女兒既狠毒又算計。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可王老太太唯獨偏袒這個大女兒,所以康姨母便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從小到大,王舅兄和大娘子不知道替這個姐姐背了多少黑鍋,收拾了多少爛攤子。

所謂縱子如殺子,嚐到甜頭的康姨母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反而變本加厲了利用自己孃家的庇護。

知道王家要到京城,便是殺人的罪過都有人頂著了。

《知否》裡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實是坑娃坑的最慘的人

而王老太太也不負康姨母的期望,拿出一副豁出一切的態度替女兒鬥爭到最後一刻。

即便康姨母保住了性命,只是要下內獄,王老太太也要求兒子不惜一切代價把女兒搶出來。

與拿著一手爛牌卻辛辛苦苦把盛家經營到如今地位的盛老太太相比,

王老太太差的不是謀略和能力,而是眼界和品行。

沒有為子女計深遠的眼界,

沒有教導子女向善的品行,

再多的謀略和能力都不過是空中樓閣。

真正害了康姨母的人,正是王老太太自己。



下期預告:何為真情


《陳情令》、《甄嬛傳》、《還珠格格》系列解讀已上線,《長安十二時辰》、 《知否》、《琅琊榜》系列解讀已完結。歡迎關注:悅微評劇,每天晚上8點熱劇陪你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