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導讀:四合院(或稱四合房),中國傳統的建築類型,北京的標誌性民居。四合院,中國人最為熟悉的建築類型,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四合院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了四合院的雛形建築。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關於四合院,人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當年,老舍先生創作的《茶館》話劇、《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極負盛名的小說著作,其故事中的人物生活場景就是以四合院為背景。如果說作家筆下的四合院不夠生動傳神,不足於展現四合院的魅力,那麼北京的地標性建築之一的故宮(即紫禁城),聞名於世的四合院建築群,被譽為北京“最大四合院”的建築群,就充分展現了四合院建築的美。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北京故宮

前面,我們曾經提過中國古建築的風格與類型,今天,我們具體來聊聊北京四合院這個充滿時代民族記憶的民居建築類型。


一、關於北京四合院的形成

既有歷史因素影響,也有地理因素的影響限制

√1)歷史因素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雲集之地,如今,我們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天壇、故宮、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蹟就是北京文化輸出的名片。早在三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燕國最早在北京建都,之後,遼、金、元、明、清等多個朝代也在此建都。

北京,華夏文化古都,一座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的城市。受歷史因素影響,自古以來,北京就是一個多元人口集聚的城市。在多人口、多民族的生活環境下,自然會存在不同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為此便催生了四合院這種相對比較獨立、封閉的“獨門獨院”住宅。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2)地理因素

北京位於華北地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酷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且常受北風和風沙等影響。受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等因素制約,北京的民居建築屋面多設計為坡頂的形式

,以便於排水。另外,為了禦寒和防風沙,牆體設計厚重、多層,且朝外的窗戶一般都不是太大。此外,為了不影響通風、採光和日照,屋頂並非設計為全封閉式

最終,在追求獨立又不失寬敞明亮的設計理念之下,便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四合院建築。

二、北京四合院的建築佈局與形式(建築特色)

1)坐北朝南

北京四合院建築體現了“坎宅巽門”的方位追求。除此之外,北京四合院建築特色還與元朝建大都時所定的城市規劃要求有關。元大都的城市規劃格局為“南北為街,東西為巷”,為棋盤式格局,“街”主要功能是交通、商品貿等,“巷”指的是衚衕,將宅門開在東南邊,自然是較為合適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之後,北京的四合院基本保留了元大都的這種坐北朝南的建築風格特色。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元大都遺址公園

2)中軸佈局

四合院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宅門、正房、倒座、廂房、圍牆等。

在講佈局之前,我們先大致捋一下這幾個名詞:

①“

正房”指什麼?建築中的“正房”(又稱“上房”)指整幢房子中位置處於正中的房間,它與廂房是相對的。②“廂房”,正房兩邊的房子。相對於廂房而言,正房的位置條件自然要好一些,正房光照好,冬暖夏涼,一般地位高,年長者住正房。③“倒座”,指大門後的第一道院子,南面一排朝北的房屋,倒座房一般作為雜房,或供僕人等居住。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四合院建築的規格:北面為正房,東西為廂房,南面為倒座,東西南北四面均為房子,中間為天井,整體由廊子貫通。

通過以上這段話的描述,我們可以清晰地想到四合院建築佈局結構的模樣。四合院建築其正房和倒座處在中軸線上,正房是整棟建築的主體,其進深、面寬等規格為整棟建築的首要考慮因素。正房和倒座為南北相對,正房居於首位,常為三間,中間稱為明間,位於中軸線通過的地方,此處多設有祖堂,也就是公共活動的區域空間,而兩邊的次間則為個人居住的地方。此外,正房前的廂房,為東西對稱,相向而立。所以,整體來看,四合院的建築佈局以中軸線為中心,向兩端對稱。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四合院 三進院落平面示意圖

3)庭院空間

說到北京四合院建築,你想到的是什麼?青磚黛瓦、紅漆大門、精緻浮雕?是的,除了這些,我想還可以用“迂迴曲折、蜿蜒深巷”來形容。古人一句“庭院深深深幾許”,就形象地點明瞭四合院的建築特色。

比如,《紅樓夢》第三回黛玉初進賈府時,文中寫道:

“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正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風。轉過屏風,小小三間廳房,廳後便是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是雕樑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雀籠……只見一群媳婦丫環擁著一個麗人,從後房進來。”

此處我們可以從四個關鍵的信息點來分析四合院的庭院空間,即“垂花門”、“抄手遊廊”、“廂房”和“後房”。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第一,“垂花門”指四合院院落裡面的門,它是外宅和內宅的唯一通道,簡言之就是內外院的分界之處。在四合院建築中,這道門頗有講究,古時候人們常說“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裡所提到的“二門”指的就是垂花門

我們都知道,古代大戶人家,庭院佈局是有講究的,內院主要是自家人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不能隨便進出,外院才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所以,就單從這道垂花門就可以看出,四合院的房屋建築和一般直觀明瞭的建築不一樣,四合院建築的庭院空間感更為明顯突出。

【ps:為什麼叫垂花門呢?因為前簷柱兩端倒垂下來的柱頭雕飾結構通常為串珠、蓮瓣等造型,由此而得名。】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垂花門

第二,“抄手遊廊”,四合院建築中走廊的一種常用形式,連通垂花門、正房和廂房。這種附屬建築既具有實用性,比如供人小坐休息,方便雨天、雪天行走,同時又具有較強的觀賞性。由“抄手遊廊”貫通各個房,從這一詞中就可以看出,庭院建築佈局的迂迴曲折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抄手遊廊

第三,“廂房”,前面已經提及過,此處就不再展開論述。

第四,“後房”,女眷起居的地方。“廂房”、“後房”,庭院裡的不同活動區域,黛玉進賈府,光是從“垂花門”走進去,再走過“抄手遊廊”,而後再走到廳房,見正房、廂房、後房,最後看到姑娘們,已經繞了一大圈,由此可見庭院之深,最後不得不感慨:“庭院深深深幾許”。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林黛玉初進賈府

三、關於北京四合院建築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蘇聯美學家鮑列夫曾說:“人們習慣於把建築稱作世界的編年史;當歌曲和傳說都已沉寂,已無任何東西能使人們回想一去不返的古代民族時,只有建築還在說話。在‘石書’的篇頁上記載著人類歷史的時代。” 

建築,被譽為“石頭的史書”。建築,伴隨著人類而出現,建築,人類思想文化的承載物。四合院建築,被汪曾祺先生比喻為“中國的盒子”,一座小小的四合院,看似古樸簡單,實則蘊含了中國古人的無窮思想智慧。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1)體現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

道家思想認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和人本為合一。儒家思想認為,天為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原。

在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中,人和自然是相通的,為此人事應順應自然,做到與自然和諧統一。

受此影響,中國古建築也被打上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烙印。此外,古人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盤”,四合院中的"四"為四方,象徵著“地方”,其中的“合”為閉合,象徵著天圓,四合院的設計,體現了一種“天圓地方”,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理念。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2)體現了儒教思想文化——家族禮制觀念

中國傳統的房屋通常都帶有庭院,這主要是受傳統儒教文化影響。

《荀子》曰:“故尚賢使能,則主尊下安;貴賤有等,則令行而不流;親疏有分,則施行而不悖;長幼有序,則事業捷成而有所休。”

中國傳統的家族禮制觀念表現為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男女有別,這樣的思想觀念充分地折射到了四合院建築的設計與佈局上。

北京四合院,其院內房屋的分配極為講究。如:正房給一家之主、年長者、地位尊貴的人居住;東西廂房為晚輩們的居所,以東側為尊,西側為卑,長子、長媳住東廂房,次子住西廂房。而群房,也就是院內東側或是西側的一排房子,常為僕人所住。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四合院平面結構圖

所以,從房屋的住處分配來看,就充分體現了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家族禮制思想。

另外,還有後罩房等,後罩房設在最裡的一進院子裡,一般作為屋主女兒的居所,古語常說的“深閨大院”,也就是富貴人家的姑娘所住的閨房,通常指的便是最裡面的院子。在古代,女性的活動範圍一般僅限於院內,即足不出戶,且要遵循“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規定,後罩房的設計,體現了一種“男外女內”的家庭倫理思想

結語

四合院,由東、西、南、北四面“合”在一起構成的建築,方方正正蘊意著“天圓地方”,四世同堂……北京四合院,中國古建築的代表,它的產生、發展,契合了北京的歷史、地理條件因素,滲透了中國傳統的道法自然思想觀念,儒教禮制觀念以及審美藝術,飽含了中國古人的思想智慧,它是一個時代文化的見證,華夏民族的記憶。

隨著現代城市化的發展,古老的北京四合院建築雖然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影響,但這些都不足於撼動它在建築歷史上的地位。北京四合院,大隱於市的建築,合上大門,自有一片天地,敞開大門,朗朗乾坤

參考資料:
朱耀廷《北京文化史研究》
鄧雲鄉《北京四合院》
喜仁龍 《 北京的城牆和城門》

文 | 文史君

【作者簡介:一枚熱愛寫作的有志青年,寫過上千份稿子,碼過幾百萬文字,夢想做一個有溫度的創作者。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淺析其庭院建築下的人文藝術和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