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辭仍然那麼強硬,酒鬼酒會再次跌停嗎

措辭仍然那麼強硬,酒鬼酒會再次跌停嗎


措辭仍然那麼強硬,酒鬼酒會再次跌停嗎


黑天鵝再次來到時,酒鬼酒措辭強硬的回應,聽上去是那麼的熟悉。七年前的歷史,會再次重演嗎?白酒業好不容易到來的高光時刻,這麼快就到頭了嗎?


文丨林雨秀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


七年前的塑化劑危機,曾導致酒鬼酒連續4個跌停,兩個星期市值蒸發了65.83億元。其後不到2個月時間,A股白酒板塊整體市值蒸發高達1525億元。

七年來,白酒業歷經艱難,終於走出泥沼。但實體和股市皆進入高光的幸福時光還沒能持續到這個年關,“甜蜜素危機”就不請自來了。

甜蜜素的危害,絲毫不亞於塑化劑。因為它若在白酒中使用,可能致癌、致畸。

很不幸的是,酒鬼酒再次充當了“事主”角色。


這一次,又有多少個跌停在等著它?這個“甜蜜素”,會導致白酒行業的又一次危機嗎?目前而言,吃瓜群眾只能再次拭目以待,等待命運的安排。


01

黑天鵝呼嘯而來


正準備跨越年關的酒鬼酒,這一回看到的,不亞於“鬼門關”。

事件源起2012年4月19日的一個大單:是時,北京來今雨軒文化傳播公司(下稱“今雨軒”)跟酒鬼酒簽訂了一份《買斷產品總代理合同》,結算價為238.8元/瓶,最低批發價為439元/瓶,市場零售建議價為799元/瓶;合同約定,酒鬼酒54°500ml老酒鬼酒由今雨軒代理銷售,酒鬼酒保證產品質量合格且穩定,並保證產品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

隨後,酒鬼酒供銷公司按結算價向今雨軒提供了12萬多瓶老酒鬼酒。付款3000多萬元,賣出4萬多瓶後,今雨軒於2016年4月接到了分銷商的退貨要求,理由是老酒鬼酒存在質量問題。

根據今雨軒負責人石磊的說法,今雨軒協商處理該起要求的同時,對封樣樣品、庫存產品申請了檢測。國錦(上海)檢測技術有限公司2016年5月23日《檢驗報告》顯示,送檢樣品白酒中的甜蜜素測定值為0.384mg/L;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016年8月3日《檢驗報告》顯示,甜蜜素測定值為0.36mg/kg;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019年8月29日《檢驗報告》顯示,甜蜜素測定值為0.344 mg/kg。

“2019年8月委託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檢驗時,為了證據保全,還向湖南省長沙市長沙公證處申請公證。”石磊向紅星新聞記者出示了相關公證書及公證照片、視頻等相關材料。

2017年4月18日,石磊跟酒鬼酒方面多次交涉無果後,將後者告上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酒鬼酒方面退貨、返還購酒款及損失共計5500萬餘元。

湘西州中院於2018年11月一審時,酒鬼酒方面表示願意按238.8元/瓶的結算價召回今雨軒剩下的老酒鬼酒,但不同意今雨軒的索賠主張,因為“今雨軒已從此前數年的銷售中獲利”。2019年4月,湘西州中院判決酒鬼酒方面收到今雨軒退貨後3日內將貨款退還,駁回了今雨軒方面的“其他訴訟請求”。

2019年12月,石磊向湘西州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酒鬼酒的上述質量問題進行了實名舉報。20日,這一糾紛被媒體曝光,輿論迅速發酵。


石磊向媒體宣稱,目前上述涉事批次產品還剩5萬多瓶,有關方面已經受理他的舉報。“對湘西、對酒鬼酒,我一直是深懷感情的,並不願意酒鬼酒品牌受到傷害。走到舉報這一步,是因為酒鬼酒試圖通過強制執行搶走今雨軒公司倉庫的存酒”,他將根據湘西州市場監管部門的動態,來決定是否在下週繼續向湖南省和國家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舉報。“究竟有沒有非法添加甜蜜素、有沒有質量問題,必須對廣大消費者有一個交代”。

“甜蜜素”的學名為環己基氨基磺酸。《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明文規定,甜蜜素可用於飲料、糕點、複合調味料、配置酒等食品,但不允許在白酒中使用,因為其有致癌、致畸作用。

這個“毒害”之大,足以讓人脊背發涼。儘管如此,白酒產品被檢出甜蜜素的消息,仍然屢屢見諸媒體端,但涉事的多是小作坊。據業內人士推測,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之下,不法分子為改善口感而在白酒中添加甜蜜素,為降低成本而購買含有甜蜜素的白酒作為原料進行加工生產,均可能導致甜蜜素超標,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這一回,濃眉大眼的上市公司酒鬼酒也涉嫌如此醜聞,著實讓正叔這樣自稱見多識廣的也感到驚詫不已。尤其是,七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塑化劑”風波,著火點也是這個聲名遠播的酒鬼酒。這是熊孩子屢教不改?還是行業頑疾難以根除?或者是另有隱情?所有問題的答案,均有待事件的進一步明朗。


02

多麼熟悉的聲音


黑天鵝呼嘯而來後,漩渦中的酒鬼酒萬眾矚目。

在回覆媒體記者微信時,酒鬼酒董秘李文生稱:市場監管部門並未受理此項檢舉。

12月21日,酒鬼酒官方發佈的“嚴正聲明”稱:


酒鬼酒公司嚴禁添加甜蜜素,也從未採購過甜蜜素。


酒鬼酒生產銷售的所有產品均經過嚴格檢測,並符合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標準和規定。


近年來,酒鬼酒產品經國家及地方各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合格率100%。


酒鬼酒原經銷商石某,因與公司發生經濟糾紛,意欲謀求不正當利益,被我公司嚴厲拒絕。


湘西州中級人民法院、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兩審均駁回其高額賠償的無理請求,支持了我公司的意見。


現其不僅不積極履行法院判決,反而利用媒體炒作意圖侵害上市公司利益,我們對他的行為深以為恥,並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對部分媒體在報道中提及的“個別員工私自添加甜蜜素” 的線索,我公司深感震驚!


為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們懇請相關媒體將掌握的線索材料提供給公安部門,我們將積極協助公安機關對涉嫌嚴重違反食品安全操作規程的個人進行調查,一經查實,必將繩之以法!


這份嚴正聲明措辭的強硬,聽上去是那麼的熟悉,正叔的思緒不由自主地回到了七年多以前。

那是公元2012年11月19日,網文《致命危機: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0%》發佈後,輿論譁然,資本震動。當天,酒鬼酒申請緊急停牌,並宣佈檢測的樣品酒不一定出自酒鬼酒,就算是出自酒鬼酒,檢測也不一定權威。

11月21日,國家質檢總局證實酒鬼酒中的塑化劑嚴重超出247%。酒鬼酒隨後公開道歉,但是堅持認為酒鬼酒中的“塑化劑”含量沒有超標,建議消費者放心飲用,理由是行業沒有相關限量標準可供參考。

11月22日,酒鬼酒宣稱“每天飲 1 斤含塑化劑的酒鬼酒無損健康”的同時,宣佈將根據質檢部門的要求進行相關的整改。

11月23日,酒鬼酒宣佈,將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圓滿解決此次事件:1、公司將進行深刻的自省,找出自身的問題和缺陷,然後採取措施來加以解決,重點加強公司的質量管理體系,所生產的產品要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利益,讓消費者能夠喝上放心酒;2、公司將嚴格按照質檢部的要求開展自身全面的自查和清理,對採購、基酒生產、儲存、勾兌、包裝、運輸等生產經營中每個環節進行全過程控制和整改,以避免塑化劑事件的再次發生,並承諾將於本月底完成相關的整改工作。

11 月 25 日,酒鬼酒宣佈塑化劑含量超標不是人為故意添加,而是在包裝線上無意混入了塑化劑成分,將於近日向外界公佈一份具體的整改方案以及對應的時間表。但吃瓜群眾最終沒能等來這個整改計劃,相關承諾成了徹頭徹尾的空頭支票。

11 月 27 日,就是否全面停產的問題,酒鬼酒高管團隊出現前後矛盾的說法……,內部治理的漏洞,輿情應對的混亂,大白於天下。

後來,酒鬼酒不接受消費者退貨並拒絕召回問題酒致使大量問題酒仍然暢通於市等種種作為,終於進一步逼迫媒體“罵”出了狠話:這家上市公司,毫無誠信,道德敗壞。

這一樁樁一件件地閃過正叔腦海的,都是熟悉的聲音,熟悉的味道。


03

歷史會重演嗎


塑化劑的毒性,超過人們談之色變的三聚氰胺,能破壞人體的免疫力,導致嬰幼兒發育不良,導致肥胖病和心臟病,還能使男性喪失生殖能力,使女性性早熟甚至是自然流產。

根據專業人士的說法,酒廠故意添加塑化劑的動機基本上為零,白酒中的塑化劑成分,多是在生產和儲藏過程中由被迫接觸的塑料材料滲透而入,比如塑料接酒桶、塑料輸酒管、酒泵進出乳膠管、封酒缸塑料布以及塑料桶包裝等。

但酒鬼酒的上述不正當應對,卻導致危機愈演愈烈。

危機發生後,連續多日停牌的酒鬼酒復牌後,迎來了毫無懸念的連續4個跌停,兩個星期市值就蒸發了65.83億元,並由此走向漫漫熊途。直到兩年後的2014年10月28日,創下10.31元的歷史新低之後,才開始觸底回升。若按危機前2012年12月16日的收盤價47.58元粗略計算,跌幅高達80%,對應的市值蒸發則高達120多億元。

酒鬼酒的業績,同樣遭受重創。2012年四季度本屬年度傳統最旺季,但酒鬼酒的 1.74億元銷售收入,卻較三季度下降了近70%。營業利潤更是下降到了0.26億元,降幅高達九成,一改前三個季度30%左右的平均增長率。到了2013 年一季度,銷售收入同比降幅高達60%,營業利潤同比降幅高達90%。

現金流壓力隨之而來。四季度,酒鬼酒的經營現金流量淨額為-2.60億元,降幅高達250%,一改前三季度平均1.5億元現金流量淨額且呈現出的上升態勢。

整個白酒行業,也受到嚴重連累。危機爆發後不到2個月時間,A股白酒板塊整體市值蒸發高達1525億元。有數據顯示,一年多後,洋河股份跌幅為58%,五糧液、捨得酒業、水井坊、山西汾酒等的跌幅都超過40%。整個行業亦由此陷入長達數年的調整。

那麼,這一次的“甜蜜素危機”,又將導致多少個跌停在等著酒鬼酒?這個“甜蜜素”,會再一次導致白酒行業的整體危機嗎?事件會不會反轉?目前而言,吃瓜群眾只能再次拭目以待,等待命運的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9月30日,酒鬼酒的第三大流通股東是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即“傳說”中的北上資金,共持有545萬股,佔流通股比1.58%;牛散趙建平為第四大流通股東,共持有510萬股,佔流通股比1.57%;機構共持有1397股,佔流通股比4.3%。【《正經社》出品】

參考資料:頓忠清《“塑化劑”事件對行業股價影響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