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在八九十年代,許多成年人都比較喜歡打上“摩絲”然後梳一個“中分”頭。但最近十幾年來,伴隨著“韓流”和“韓國風”滲入中國,我們男性也越來越喜歡在額頭前留一個劉海,從而顯得更加年輕帥氣。

在最近十幾年的中國的古裝劇裡面,劉海也成為了影視領域的“寵兒”。但這裡就存在一個問題,比如我的侄子曾經跟我說:“古代人的髮型真好看,我以後也想把頭髮養長,後面紮起來,前面梳一個劉海。”你看,因為古裝劇的誤導,小孩子們都以為中國古人真的留劉海了。但實際上,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慶餘年》中出現的劉海髮型和古人畫像比較


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古裝劇裡再出現劉海,也越來越不符合觀眾的審美了。

中國古代男性留劉海嗎?還真留,但是隻是小時候

中國古代男性真的會留劉海嗎?這是很多小朋友的疑問,甚至也是很多大人的疑惑。其實古人也並非完全不可能留劉海,但是,只是在小時候會有。

有一首古詩是這樣寫的:“總角之宴,言笑晏晏。”這裡的“總角”指的是一種小孩子的髮型。這種髮型很簡單,就是將孩子的頭髮在頭上紮成兩個髮髻,左右各一個。在小男孩還沒有成年的時候,一般都是這種髮型。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這種小孩子的髮型就叫做總角


這種髮型會一直保持到成年,即弱冠之時,這時候“總角”也要改成束髮,即把頭髮紮起來,在頭頂紮成一個髮髻,然後再戴上帽子。一般這時候古人會為自己剛成年的孩子舉行弱冠禮。

而在這之前,一般小孩頭上都會扎兩個髮髻。但由於頭髮是會越長越長的,所以很多時候,小孩子的額頭前就會形成一個劉海。

在明代繪畫《徐顯卿宦跡圖》裡,就有一個頭上有劉海的書童出現: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徐顯卿宦跡圖》中就出現了一個有劉海的小書童


有人可能說,這個書童是個小女孩吧?其實並不是小女孩,他只是還保留“總角”的未成年而已。由於古人的頭髮不能亂剃,年齡大一點但是有又沒有束髮的未成年,額頭前是必定會出現劉海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徐顯卿宦跡圖》裡的這個小書童: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小書童


這幅畫給我們提供了多位、多角度的書童形象,在他們的額頭上,都出現了劉海。

所以,如果你以後看到某些繪畫裡出現了類似的有劉海的形象時,切記,這一定是一個未成年。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徐顯卿宦跡圖》中的劉海少年


當然,也有可能是未成年女性,李白也有詩說,“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小女孩在未成年前,也是會有劉海的,待到成年後,也要和男性一樣在頭頂紮起髮髻。

因此,古裝劇裡出現的那些劉海男子,大多數都是錯的。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慶餘年》中郭麒麟的劉海


成年以後,男性一般都要束髮,把頭髮紮起來

在中國古代,男性在成年之後是必定要束髮的。不把頭髮紮起來,就是不文明、沒家教的象徵。這樣的人走在街頭,沒說官府都會把他當成逃犯之類的抓起來。就算是乞丐,基本的束髮要求也是會遵守的。

我們可以通過宋徽宗的這幅畫像來探討古人的弱冠之禮。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宋徽宗畫像


在畫像中,徽宗的頭髮被一絲不苟地全部捋到了額頭之上,然後再在頭頂紮成一個髮髻,最後再戴上一頂帽子。

古代的冠和巾,都相當於現代意義上的“帽子”。比如在《聽琴圖》裡,宋徽宗頭頂上用來固定頭髮和裝飾髮髻的東西,就叫做冠。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聽琴圖》中宋徽宗頭上戴冠


兵馬俑頭上戴的這些也是冠: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兵馬俑頭上戴的也是冠


這種戴帽子的,廣義上也是冠。但在古代它更多地被稱為“巾”。

男性在成年之後,不僅要束髮,一般也需要戴上形式各樣的帽子。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古代成年男性一般都會戴帽子


因此,再強調一下——古裝劇裡到處都是劉海的形象,其實是錯誤的。這種錯誤本來是無所謂的,但是我現在越來越發現,這種錯誤實際上對青少年瞭解古代的文化知識以及古人生活產生了巨大障礙。

那古裝劇中的“劉海”是如何產生的呢?

古裝劇中的“劉海”由來已久,但總體上是伴隨著偶像劇崛起而產生的

其實在早期的古裝劇中,男性一般都是束髮的。比如在2001年拍攝的《英雄鄭成功》,儘管裡面也出現了“披髮”的形象,但是更多的是束髮的鄭成功: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趙文卓在《戚繼光》中的束髮很有古人氣質


這種形象,在2000年之前的電視劇中較為常見。但在2000年之後,隨著第一代古裝偶像劇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古裝劇中出現劉海形象。

比如在2005年播出並轟動全國的《仙劍奇俠傳1》裡,胡歌就是一頭劉海。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仙劍1》中的胡歌


胡歌的這個角色,當時真的是男女通吃,迷倒了許多粉絲。確實,胡歌的個人形象,也為他的劉海增添了不少光彩。

但在這之後,古裝劇中的劉海越來越誇張——比如在《九州》裡面,張魯一的這種劉海,就非常“辣眼睛”。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張魯一的劉海十分辣眼


這種造型,簡直侮辱觀眾的智商啊。

不僅僅是張魯一有過這麼醜的劉海,鄧超當年在拍張無忌的時候,也是一頭劉海。當時許多人都很年少,所以在看這部劇的時候覺得鄧超飄逸的劉海非常帥氣。

但時至今日,當我們再重新去看這部劇的時候,發現裡面的劉海也真的是醜死了。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當時覺得張無忌挺帥,現在覺得這造型太雷人


所以,現在也是時候重新來審視有偶像劇崛起而引發的“劉海風”了。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古裝偶像劇的崛起和劉海髮型是互為因果的


那為什麼我們現在這麼嫌棄劉海呢?

我們的審美在變,劉海已經不如束髮

我們的審美觀是在變化的。前幾年,全國到處都流行這種韓國式的劉海髮型,但是現在似乎也少了許多。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你現在還覺得這種髮型好看嗎


幾年前,你可能覺得這樣的髮型很帥,但現在你還覺得這種髮型很好看嗎?我想大多數人都已經不覺得有那麼好看了。

但中國的導演似乎永遠跟不上觀眾的審美變化。比如在《慶餘年》裡面,郭麒麟和二皇子的這種髮型,真的是讓人不吐不快。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慶餘年》裡的郭麒麟劉海


如果說郭麒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夠成熟,孩子氣,甚至他本身就還沒有成年,那倒是情有可原。

但這裡面有著不凡“智慧”且成熟的二皇子,也搞了個“斜劉海”,就真的有點讓人覺得啼笑皆非。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好劇是好劇,只是這造型——師是不是和導演有仇?


在十年前,這種髮型也許能迷倒一大片少女。但在十年後的今天,這種髮型只能用“殺馬特”來形容。

相反,我們似乎越來越能接受並欣賞束髮之美了。比如王凱在《孤城閉》中的束髮造型,清新爽朗: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王凱在《孤城閉》中的造型


胡歌在《琅琊榜》中曾經也開了一個好頭,讓觀眾得以見到中國古人束髮時的風度和氣質。


審美在變,劉海髮型不合時宜,《慶餘年》們的造型師該好好反思了

束髮的胡歌比養劉海的胡歌更成熟,更有氣質


時代在變,審美在變。我們的古裝劇也要變。

最重要的是,如果古裝劇中的人物造型都是正確的,對我們的孩子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歷史和文化教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