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禪寺故事多,橋下藏匿寶劍無數?橋頭小和尚打孔取水七上八下


蘇州,歷來以精緻雅趣、疊石理水的園林景觀取勝,以至於民間盛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但當走進虎丘禪寺後,這樣的概念,卻被這裡獨有的大氣與神秘的恢弘氣勢所替代。微縮的園林景緻似乎被放大了,且讓人逛的每到一處,都被這裡的一個個小景別合成的大景觀吸引著......

在虎丘禪寺不看宏觀看局部的話,可以說無處不顯露出蘇州園林景觀的精緻與典雅。白牆黛瓦,園中曲徑與亭臺樓閣的分佈、錯落有致的佈局讓你深處移步換景的愜意之中。以至於初冬時節的這裡,色彩的魅力,依舊不捨且任性的存續著......

一條名為環山河的河水繞園穿現代新修的海湧橋下緩流而過,據傳此河為白居易開通山塘河後,虎丘山便“溪流映帶,別成仙島。滄波緩溯,翠玲徐攀,盡登臨之麗矚矣”。這一老一新的景觀結合,倒也算是應了“仙島”的美名,也算又造一景。這就更給這處園子增加了不少靈動的氛圍。


而流水聚集之處,也正是虎丘禪寺裡最為經典的景觀之一“劍池”。而之前所說的“神秘”一詞,在這處名為虎丘劍池的景點中,從不同版本的故事和傳說裡,可以得到些許印證。而“吳王闔閭的墓葬”的這個版本,據說是比較靠譜的。:傳吳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就把吳王收集的所有的寶劍作為陪葬,還有說是把這些劍都投進了劍池裡。

而這個傳說似乎靠譜到曾經被秦始皇調兵遣將,從咸陽不遠千里到達虎丘山下安營紮寨,目的為的就是挖掘劍池下面埋藏的吳王闔閭的屍體和珍寶,但最終卻一無所獲!當然更步其後塵的楚霸王也聽到了關於劍池的傳說,逐帶人來到劍池,興師動眾,大肆開掘,結果確實和前者的遭遇相同,最終連個影子都沒看見。

當然,關於劍池的由來與說法,還有很多不盡相同的版本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但一直以來,關於對神秘的虎丘劍池的科考與調查,卻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而距今最近的一次使得劍池暴露真容一次清淤工作,就在2008年。在這次勘查中,在劍池北面一個呈三角形的“洞口”,到底是不是吳王闔閭的墓穴入口不得而知,而吳王的三千寶劍及“魚腸”或“湛盧”等也還是沒有看見......


說罷神秘的吳王墓葬,再說說在劍池上方的雙井橋吧。雙井橋位於虎丘劍池崖壁兩端上,始建於建於南宋時期。因為單孔拱橋,橋面由塊大青石板鋪就,石板上有兩個井口狀圓洞,俗稱“雙吊桶”。

舊時,虎丘禪寺的僧人用水要到劍池汲取。雖然取水路途並不遙遠,而這一上一下擔水登降而行甚是辛勞。這讓打水的小和尚動起偷懶的心思,於是便在井狀圓孔邊上配置了滑輪,用一根長長的繩子穿過滑輪,兩斷各系上一個吊桶。

就這樣,打水的時候松繩子一頭空桶上,另一桶下去取滿水後再拉,以此節省了不少的體力。慢慢的,七上八下就成了小和尚們打水口訣。以至於後來人們就用吳語中的一句歇後語“虎丘山上的吊桶——七上八下”來描述心神不定及如坐針氈的心理狀態。


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座雙井橋還和我國古時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有關!傳說,西施入吳後,與吳王在虎丘住了下來。一天早上,西施梳妝打扮後,走到劍池上面的橋上,看見橋下池水碧綠澄清,好像一面鏡子。恰好吳王走來,看見西施站在橋邊,連忙抱住她:“愛妃,這樣照多危險,別掉下去了,快用銅鏡去照吧。”

西施像,假如在石橋上鑿兩個圓洞,不是又安全又漂亮的兩面銅鏡嗎。西施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吳王,吳王聽了很高興,立即叫來石匠,在橋上鑿了兩個圓洞。打這以後,吳王西施兩個人沒事就對著倒影一起照,所以叫“雙照鏡”,而這石橋呢,也曾藉此叫做過“照鏡橋”了......

怎麼樣,虎丘禪寺裡的故事和美景絕對是超乎你所想象的吧!宋代詩人蘇軾曾說過:“到 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評價虎丘的特色時,更曾提出:“九宜”之說,稱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可以說諸事皆宜了吧!這也就難怪虎丘素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