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孩子怎麼打罵也不離開媽媽,而有些孩子一罵就離家出走?

紅紅夢美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父母從小對孩子的愛是無度的!

這裡我不想提到溺愛。因為有些父母也真的不是溺愛孩子,而是愛的無度。在愛孩子的同時,沒有原則,沒有底線,沒有科學地養育。孩子從小就野慣了,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規則,什麼是對錯。當有一天,他真的犯了錯誤,觸犯了父母的底線,父母才知道不可以再縱容他,才對他怒言相斥。到頭來,孩子受不了了,真的離家出走了。畢竟從小到大,父母沒有這麼對他。他可能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因為父母從來也沒告訴他這樣做是錯的。還有一種說教型的父母,每天巴不得孩子拴在身邊,把孩子當成寵物來養,孩子就得聽我的,就得討我歡心,天天在飯桌上唸叨那些大道理。孩子對那些條條框框的規則也能倒背如流。但是,這種讓人窒息的管束,讓孩子時刻想掙脫。等他到了青春期,他可能就再也忍受不了,只能離家出走了!

沒有原則,過分約束,正是這種無度的愛讓孩子踏上了離開出走的路。

二、被罵了為什麼有些孩子不離家出走呢?

那是因為人家有牢不可推的親子關係。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的,也知道他們罵自己是對的,但孩子年輕氣盛咽不下這口氣,也是很生氣。但事後,父母會開導他,會告訴孩子為什麼錯了。孩子慢慢就會平靜下來,接受父母的意見。因為他和父母一直都是這樣解決矛盾的。他知道父母愛他,也不會無緣無故地罵他。孩子的心如明鏡似的,有時他們看似跟我們賭氣,但他心裡啥都明白的。所以,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讓孩子信任父母。儘管父母罵了他,他也離不開家。因為父母從小給予他的愛有著無限的吸引力,他就是父母手中的風箏,離不開線。

三、父母的教育是否過於粗暴了?

有些父母根本不管孩子,孩子也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從小就安全感缺失。父母管教的方式不打就是罵。只要孩子犯錯,就要暴打一頓。這就是無愛型的父母。孩子每天都得看父母的臉色,心想我爸我媽今天心情不好,我不能招惹他,否則要被捱打的。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孩子每天都像是踩地雷,無比痛苦,一旦他長大能夠自理了,就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因為這個家對於他來說都是痛苦的回憶,他必須得逃離。

四、應該在青春期前讓孩子體驗一下生存。

如今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他們根本不知道離家出走意味著什麼。因為自己一時賭氣,就試圖用離家出走來威脅父母。可完全不自知,離開家後,日子會過的多難。所以,在孩子10歲左右,有必要要帶著他去體驗一下生存,讓他知道離開家,要討到一碗飯吃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只有讓孩子知道生存的不易,他才不會輕易離家出走。除非他真的生活在無愛的家庭裡,無法忍受。否則,他不會放下安逸的生活,選擇離家出走。。





yang410738573


不邀自來。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我家孩子,不管我多麼生氣的打他揍他,過了之後都是“最愛媽媽”,時常搞得我老公很鬱悶,因為不管他做的再好,孩子都是最愛我。


造成這樣的結果,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孩子從出生到現在快6歲了,我幾乎沒有長時間的離開過他身邊。前幾年回老家買房,老公依舊在外地,而我和孩子從孃家輾轉到婆家,後來搬入自己的新家生活,幾乎一直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生活我從來沒有遠離。

  2. 即使孩子犯錯,我揍了孩子,等平復之後,我也會和他講道理,不讓孩子單獨承受消化,所以孩子願意和我親。

  3. 我們一直離老家很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沒有參與孩子的日常管理,所以他沒有後援而變得任性。


結束語:孩子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如同小樹苗,他們的成長難免會有很多“斜枝”,該打的時候得打,該訓的時候也得訓,偶爾讓他知道大人生活中的難處,切身感受父母為什麼生氣或者為什麼打他。打了之後一定要講道理,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捱揍。不要怕讓孩子受委屈,因為父母做不到無時無刻的保護他,出門在外總會有各種磕磕碰碰,受點委屈沒關係,做好心理輔導,強大孩子的內心。


陪你從6歲到長大


前段時間遇到過一個家庭裡的孩子,父母說的時候他就會從家裡去奶奶家,然後在奶奶家如果不高興就會再從奶奶家回家。我想了想有些孩子一罵就離家出走,和以下幾點有關係。

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大了以後父母抱怨。



這個男孩兒從小就嬌生慣養 ,一般都是奶奶帶,五六歲的時候還要大人餵飯。上一年級家裡人開始對他有要求,而他自己又接受不了這麼大的轉變。在這個節骨點上就開始出現了父母的抱怨,這麼大了什麼也不會,什麼也做不好,實際上是家人的寵愛的結果。父母溺愛的時候一味溺愛,到了一定的年齡突然放手,孩子一點回神的時間都沒有。

父母極其暴躁惡語相斥



父母教育起孩子了,也沒有耐心,一般就是大聲呵斥,有的時候也還會說“滾起來,快滾”,孩子聽的次數多了,也就記在心裡了。有時候可能是家長髮脾氣的口頭語,但是孩子卻信以為真。

有可以安身的地方

就像我提到的這個小男孩,他在父母的家裡和奶奶家裡來回轉換。其實這樣的孩子是沒有安全感的。兩個家庭之間找相對好一點的感受,但是哪一個其實孩子都不喜歡,只是自己的年齡還小,沒有辦法罷了。

孩子自身性格內向、倔強,缺乏自信心而又好面子



再一個就是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有什麼話不和家裡人交流。憋在心裡,事實上父母也沒有很好的,和孩子交流之間有一定的代溝。我父母不瞭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不理解父母的做法。

缺乏自信心,但是又很要面子,“讓我滾我就走好了”,在一定程度上還有點鑽牛角尖,誰說的話都不聽,只相信自己的想發。

前段時間一個家長說在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說,批評了一個班級裡的女生,然後這個女同學揚言要去跳樓,真自己到了樓頂,最後很多老師極力勸下來的。



現在的孩子懂得多,再加上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很衝動,他們要面子、一言不合就要自殺跳樓、離家出走。所以說父母應該平時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尊重、理解孩子,用相互尊重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即使小一點的孩子做錯了事情,要批評、要教育,甚至有時候打罵。事後都要和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然後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去做。如果父母的方法有些偏激,認識到自己方式的不恰當也要及時和孩子道歉,並不是父母和孩子道歉就有失尊嚴或者被孩子笑話,恰恰相反孩子們能夠得到父母的尊敬和理解。

有些問題除了孩子特定年齡段出現,基本上可以在家庭教育這個問題上找到紕漏。


瀟常媽咪


我女兒上完舞蹈課放學十二點了,她說想去把頭髮剪短一點,於是帶去理髮,她又要求剪個劉海,然後理髮師忽悠軟化或著燙卷更好看,我拒絕了,兩個原因,一是作為學生絕對不允許燙髮,二是快一點了,真的很餓,只想趕緊吃飯。結果女兒一邊哭一邊跟我吵,說為什麼好多同學都能燙,而她卻不可以?我很堅決的告訴她不可以,若非要堅持己見,可以選擇離家出走,於是她跟我回家了,因為生氣,我也不想做飯了,直接去床上睡午覺了。睡到2點多,她突然推門進來,手裡拿著餅乾,說:媽媽,別睡了,先吃點東西,別餓壞了….…你生氣還沒緩過來呢,她又沒人事似的。這個可能跟孩子性格有關


柳絮輕飄4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家小孩就是打都要來粘著你,奶奶罵他就生氣不理奶奶。

這個小孩是二胎,前面是個男孩,又生個男孩,心裡也有氣,沒怎麼慣他,從小我帶著,也算是嚴厲那種;記得他三歲的時候總是喜歡撞牆,一發脾氣就撞牆,說了很多次就是不改,終於有一次我抓住他頭髮在牆上狠狠的撞了幾下,也痛了也哭了,撞牆那招也改了。一會兒又來粘著我。

他放學回來進門就是找媽媽,有時奶奶故意說媽媽不在家,馬上就會接到他的電話,好像放學回來沒看到我心裡就不自在。奶奶很寵他,但做錯事奶奶教訓他,他就會發脾氣罵回奶奶,也不理奶奶。奶奶經常說的媽媽還是媽媽,怎麼打他還是粘著媽媽。

我是慢半拍的花花姐,雖然慢半拍但堅持不放棄



慢半拍的花花姐


現實中被家裡罵了就離家出走的孩子多數是初中的孩子,初中時的孩子進去青春期會比較叛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離家出走的孩子因為家裡過於溺愛,從未受過打罵,這樣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這麼大第一次被打罵他受不了這樣的差別對待,可能會離家出走。

也有的是家庭氛圍太差,父母整天打架玩牌忙工作,不管孩子,不盡父母責任,不顧孩子感受,這樣的孩子在忍到極限後也可能離家出走。

而從小因為犯錯被打罵過的孩子知道媽媽是真心為自己好,雖然委屈但也會反思自己的錯誤之處。

從我女兒出生到現在馬上六歲,和我沒有長時間的分離,最多就是一晚兩晚不在家!只要我在家,就要我陪著睡覺,不要爸爸哄,我不在家,她也乖乖聽爸爸話!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有雞飛狗跳的經歷,她三四歲時,被我打過幾次!

每次打完都心疼得不行,當時我是不會和孩子講道理的,但是晚上躺在床上睡覺前,我會問她被打的地方疼不疼,孩子做出響應後就哄哄她,問她我打她的原因,她犯了什麼錯,以後要不要這樣做等等。

同樣,我也會為我自己的衝動和她道歉,她總是很容易就原諒我,還會緊緊的抱著我,每當此時感受到她的弱小和依賴,我就會很內疚!

她在三歲的時候沒說要離家出走,但她說要換個媽媽。那會她最喜歡的一本繪本是《換媽媽》,她也想學繪本里的小老鼠,在被媽媽責罵後要去換媽媽,開始沒敢告訴我是先告訴爸爸了,說她要換個媽媽,自己也想了一圈能當她媽媽的人(我們有五六個寶媽一起帶孩子,她當時就想到了這些阿姨),可是最後她發現和書裡一樣,只有自己的媽媽才是最好的媽媽!

於是後來再被我兇了,不說換媽媽,她說要給爸爸換個媳婦😊(這次是虛幻的媽媽)。我問她:“你爸換了媳婦你就得換姥姥姥爺,行麼?”她想了想說:“那就讓姥姥再給我生個媽媽!”[捂臉]

現在早就不提換媽媽的事了,因為她可以和我講道理了,也會和我們發脾氣了!

其實這樣也很好,讓孩子發洩出自己的情緒可以更好的自我調節,父母也可以從孩子的發洩中找出自己的問題。

孩子被打罵後不離開媽媽的原因就是父母真心的愛著孩子,並能引導孩子認識錯誤,釋放情緒。


文君靜待花開


專家們現在常說小孩不可以打罵,會傷害小孩的自尊心,做錯了也不應該批評,會影響小孩的自信心,令他們以後做事不敢探索與嘗試。然而就這樣養大的兒女成為離家出走與遇罵跳樓的高危人員。

坦白說我個人是做錯了就被罵著長大的,但我沒覺得爸媽罵我是錯的,我不好好的長大了,沒想過離家出走。而且還挺感謝他們的,到現在我也成父母了,也理解他們的。如果他們對於我的事情不著急和關心,不管不問會發現我做錯了什麼嗎?

其實打罵是家庭教育一種方式,但要深究的是事情的起因與教育方式。如果發現小孩的行為不對,第一次提醒告訴他為何不可以這樣做的原因和導致的結果,第二次發現用警告的方式制止,第三次還不用罵的話,難道是不管嗎?

我個人覺得打罵也要有一個方式遞進,一開始就用打罵的話或許會有反作用,但小孩慢慢熟悉【事不過三】這種教育方式後會學會規矩。萬一真發現做錯的結果時小孩會反思,明白父母提醒的用心。

反之一直遷就著不罵的,真有大錯時被罵就心理會接受不了,或許會有反叛情緒,而固執地鑽牛角尖做出不顧後果的極端行為。

每位小孩和父母的性格不一樣,其實如何教育沒有固定標準,只要父母多關注小孩的行為思想,及時地進行勸導教育,打罵這種方式是可以儘量避免的,但真迫不得已要打罵,只要小孩感受到父母的善意與愛,始終是親父母,愛父母,離不開父母的。



閱野吐


要我感覺還是要離家出走的孩子要勇敢一些。說說我女兒和我朋友家的女兒。我女兒我媽媽看大的,兩個姨媽對她也很好,爸爸也愛他,只是我們離婚了,雖然她沒有說過離家出走的話,能感覺出來,她不是很怕我,因為現在也大一些了,6歲了。她覺得沒有人會不管她,有恃無恐。我朋友家的孩子,我朋友脾氣很暴躁,孩子很怕她,爺爺奶奶不在身邊,姥姥姥爺更是沒有看過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媽媽一個人帶大的,爸爸工作忙,沒有時間管,她的全部安全感來自媽媽,他離開媽媽就沒有別的地方區,也可以說,沒有安全感,所以不管媽媽再怎麼發脾氣,她在怎麼不開心,她也不會選擇離開媽媽。但是不知道長大會不會離家出走。


小坷垃qing


我兒子撒嬌最經常問我一句話,媽媽你愛我嗎,得到肯定回答就很享受,我也經常問兒子你愛我嗎,兒子每次都特認真的回答我愛你啊,好像我問的是廢話。兒子是個大暖男從來不生氣,作業多的時候就說唉,我太難了 哈哈😄


益西拉姆5


確實有一些孩子怎麼打也不願意離開媽媽,也有一些孩子,一罵就會離家出走。這跟孩子的心理素質,抗壓能力和母子之間的感情有著密切關係。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大家參考。

一,天生的母子連心,和在母親的經心照料和陪護下建立起來的母子感情。母親從懷孕到生產母子倆心貼心,肉貼肉的這種特殊感情是旁人無法比擬的,在通過孩子嬰幼兒期母親通過給孩子餵奶,擦屎,擦尿和洗澡等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使孩子對母親產生了依戀,同時也有了安全感,這種情感也許能伴隨一生,就是在孩子犯錯誤時,母親對他偶爾的打罵,也不會記恨母親,因為他知道媽媽對他的愛是無限的,懂得捱打也是為自己好,所以孩子是不願意離開媽媽的。

二,由於父母溺愛,導致孩子任性,嬌縱說一不二。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些爺爺奶奶對孫子嬌生慣養,寵愛有佳,父母因工作繁忙和生活瑣事,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對孩子犯一些小錯誤時聽之任之,不加以指正。平時一味的滿足孩子的各項所求,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為我獨尊,目中無人,沒有挫折感和抗壓能力,一遇到犯大錯時,遭到父母的責罵,輕者離家出走,重者跳樓威脅家長,

三,父母做事粗暴,固執,偏見,在孩子犯一些小錯誤時,不聽解釋,就拳腳相加。一些父母因為讀書少,再加上平時不學習和自身的休養,剛愎自用,固執己見,性格魯莽,脾氣暴躁。在孩子在外與人發生爭執時,不分清紅皂白,進行打罵孩子,本來在這樣家長生活下的孩子,就性格脆弱,情緒不穩,缺疼少愛,在受到父母無端的指責和歐打,壓抑己久的情緒終於暴發,又不敢對抗父母,所以選擇離家出走或是輕生。

所以,我們廣大的父母同志們,對孩子成長的問題不容忽視,生兒育女不只是給他衣食上的照料,更重要的從性格,思想.做人等多方面的教育,把孩子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孩子,才能經的起大風大浪的衝擊,做一個即有德行,又有才能的好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