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代替不了管理,代替不了責任、績效和成果


善意代替不了管理,代替不了責任、績效和成果



1. 善意代替不了組織和管理,代替不了責任、績效和成果。


2. 一個對德魯克思想的常見概括是:管理就是激發人的善意和潛能。這句頗讓人心動的話,跟德魯克自己的理念相去甚遠。


3. 對德魯克思想的浪漫化表達(用生命照亮生命、管理的終極之善就是改變他人的生活之類),掩蓋了質樸剛健、強調成果的德魯克,甚至會成為企業家走近德魯克的障礙。


4. 與德魯克最相契的中國企業家可能是任正非。質樸剛健的風格。德魯克關切人的尊嚴和發展,但並非溫情脈脈;任務、責任、挑戰、成長和成果是關鍵詞。


5. 管理中的善,是指尊重人的尊嚴和發展,是指以對待成年人的方式對待員工,絕非軟弱、遷就、無原則的同情心。


6. 金錢無法買到責任感。企業也不應該用股票期權賄賂員工。激勵應該更自然一些,它應該跟隨在兩件事情之後:讓工作有成效,讓員工有成就。


7. 脫離工作本身談激勵,很滑稽。熱衷於佈置辦公室、新花樣餐飲、舉辦豪華年度秀,都是捨本逐末。組織最應該做的,是讓員工有成就感。


8. 與德魯克合作了37年的馬恰列洛這樣說:我將永生難忘德魯克給我的這些教誨——對人的尊嚴和發展的關切,對任務和成果的重視,對人際關係中正直品行的毫不妥協。


9. 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也許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事為先,人為重。


10. 健康組織的文化核心:生機勃勃的高績效精神。不甘安於平庸,以機會而非問題為中心,體現價值觀的人事決策,擁有正直品行的管理層。


11. 如果一個管理者不能對下屬提出高標準的績效要求,如果對人際關係的和諧過於關注,甚至超過了對高績效的追求,這樣的人不能勝任管理工作。


12. 容許績效欠佳的員工滯留在不適合自己的職位上,是對下屬最大的不負責任。


13. 《卓》中最平常、最驚心動魄的一句:人人都在為昨天而忙碌。


14. 德魯克對正直品行的態度是毫不妥協。他建議評價管理者時要問自己:如果我有子女,願意讓他們在Ta手下工作嗎?直擊內心的一問。


15. 優秀的領導者都是糾結的,甚至主動將自己限於糾結之中。激發不同意見,沒有不同意見就暫緩做決定,是斯隆決策的第一原則。相反,很多領導者都喜歡沉浸在一言堂的暢快之中。


16. 1920年代後期,主導權從廠商轉向顧客,導致T型車下滑。福特的對策是研發出A型車,企圖重現一款車統治江湖的輝煌。斯隆評價,這樣的錯誤不可思議。過去的成功,是擁抱未來最大的障礙。


17. 事為先。

很多看似組織內人際關係、人員管理的問題,實際上是目標不清晰、沒有達成共識、沒有對齊所致。


18. 能夠聽到不同意見的一把手是幸運的。最悲慘的莫過於每個決定,哪怕是即興的,都被下屬奉為英明。


19. 決策不是找到唯一正確的答案。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決策是選擇。在可能都正確的答案中做出艱難的選擇。


20. 如果在用人之前不問自己,“Ta最大的長處是什麼”,被任用之人做出卓越業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1. 任何一項人事任命都是一個賭注。但是,只要能抓住人的長處,這至少是合理的賭注。


22. 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讓工作更有成效,最難的不是記錄時間,不是使用各種時間管理工具,而是找到自己的目標。


23. 領導者需要拿出大段時間,深入思考創新與變革的事務。零散時間的投入,只會關注眼下的瑣碎之事。


24. 管理者的“劣行”之一,是動輒拉著一大群下屬開會,浪費下屬的時間。

25. 不要用機械的方式,對待活生生的人。這是德魯克對我們最重要的提醒,也是最嚴厲的告誡。


26. 把“人”當人看,這個人既是指別人,也指自己。加速變化的時代,機械化以至於麻木的狀態,會壓得我們忘記自己是人。


27. “管理者的工作,可以與教師相媲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8. 德魯克可能借鑑了伯恩斯的觀點:領導就是把一個人的思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一個人的個性超越平常的限制條件。伯恩斯後面還有一段緊要的話:在這一過程中,相互成就。


29. 優秀的管理者在與下屬的互動中,比如激勵,會少一些交易的念頭,多一些真正的關心、瞭解、尊重和責任。


30. 對於管理者來說,“人”的管理不是額外的工作,更不是負擔,而是管理工作中自然的一部分。引導管理者察覺自己潛在的念頭並建立正確的認知,是第一步。


31. 凝聚人心、激發能量,對於團隊領導者而言最重要也最難的,是能夠得到下屬真實、坦率的反饋。大部分領導者終其職業生涯,可能都無法得到這一珍貴的禮物。


32. 從管理到領導,往往換湯不換藥:如果不能察覺和努力改變“控制”下屬的念頭。


33. 對於心懷善意的管理者而言,德魯克思想的價值在於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方法,讓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從而實現業績的發展、團隊的發展,以及自我的發展。


34. 德魯克希望將整個世界翻轉過來。主管不再依靠指令,而是依靠目標和(下屬的)自我控制進行管理,賦予下屬以自由與責任。漫漫征途。


沒有下屬管理,只有基於目標和自我控制的管理。反思。


35. 管理者憑什麼可以擁有對下屬的生殺大權?德魯克從政治學和社會學的視角嚴肅審視,提出兩個條件:卓越的業績成果,以及充分發揮下屬的長處。


36. 可以用10個字來概括德魯克的管理教益。管理者也可以此作為日常原則:事為先,人為重,正直為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