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SUV市場乏力 探影“高開低走”策略還奏效嗎?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一汽-大眾都是靠著轎車產品打天下。 不可否認,一汽-大眾的轎車產品線相比上汽大眾更有“德味”也更能討得大眾忠實粉絲們歡心,但在大約十年前井噴式發展的SUV市場,一汽-大眾卻被迫掉了隊。

小型SUV市場乏力 探影“高開低走”策略還奏效嗎?

反觀隔壁上汽大眾,靠著途觀賺了個盆滿缽滿。 來自北方的兄弟能眼睜睜看著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就在2018年開始,一汽-大眾朝著SUV市場接連投下數款重磅產品,從最早的T-Roc探歌,再到“中型”SUV探嶽,一汽-大眾將自己沒有SUV的窘境一下子扭轉過來。


若單純看結果,一汽-大眾瘋狂式佈局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小型SUV市場乏力 探影“高開低走”策略還奏效嗎?

10月SUV銷量數據顯示,探嶽以2.3萬輛全面超越上汽大眾途觀家族,成為了大眾在中國市場買得最好的SUV。 同理,掛著緊湊級SUV名頭的探歌也憑藉著一副運動小生形象在15萬市場發光發熱。

小型SUV市場乏力 探影“高開低走”策略還奏效嗎?

或許是看到了紅利,又或許是大眾家族產品線安排,一汽-大眾探影將殺入15萬以內小型SUV市場,從價格看來11.49-15.99萬元瞄準的正是繽智、XR-V等對手。 那麼探影是否能像大哥探嶽那麼成功呢? 我們一起來分析。

小型SUV市場乏力 探影“高開低走”策略還奏效嗎?

首先咱們從市場來看,消費者對於小型SUV需求是怎樣的態度? 又或是小型SUV市場還剩多少蛋糕?

比較遺憾的是,目前小型SUV消費趨勢呈現逐年下降態勢,數據顯示,如今小型SUV在SUV市場中佔比僅為20%左右,而著其中,本田兄弟幾乎囊括了大半壁江山。


為何會呈現出這種態勢,其實我們並不難理解。 第一,隨著緊湊級SUV市場逐步下探,15萬預算消費者已經可以買到很多合資品牌入門級緊湊級SUV與絕大部分自主品牌緊湊級甚至中型SUV高配車型。 這些產品對比小型SUV在級別上都有著絕對優勢。

小型SUV市場乏力 探影“高開低走”策略還奏效嗎?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小型SUV是利潤比較高的一種車型。 以探影舉例,它的平臺來自MQB A0架構,也就是POLO這樣小型車架構。 同理,隔壁本田兄弟採用的也是A0級小車平臺打造。 這樣換來的好處是比較低廉的成本,但相比起真正A級車平臺SUV,這些小型SUV的行駛質感、空間表現、操控性都很難與之媲美。 但在價格層面,探影起售價已經達到11.49萬元,這幾乎比一輛高爾夫、朗逸低配車型的其售價更高。

小型SUV市場乏力 探影“高開低走”策略還奏效嗎?

而在產品力上,探影的入門級車型僅搭載了一臺1.5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83Kw,匹配6AT變速箱百公里加速成績已經超過了13秒。 這樣的成績對於一輛家用車來說可能不是問題,但對於一輛小型SUV來說,如何滿足年輕人口味,探影自吸版本的動力實在很難拿得出手。畢竟,上市時間比探影早很多的本田兄弟就連最低端的1.5L自吸動力都達到了131Ps,雖不說有多麼強勁,但10秒出頭的加速表現在日常任何工況下都要比探影來得更好。

小型SUV市場乏力 探影“高開低走”策略還奏效嗎?

當然了,如果預算充足的話,追求絕對動力的消費者還有1.4T高功率車型可以選擇。 如果您不是行駛在經常擁堵的地區,那麼探影上這臺七速雙離合變速箱已經很難讓人找出瑕疵。 在我個人看來,探影的1.4T車型才真正讓這輛車有了年輕、運動的味道,只是你需要付出的可能是購買一輛探歌預算的代價吧。

小型SUV市場乏力 探影“高開低走”策略還奏效嗎?

所以,我比較悲觀的認為,探影的1.4T車型在市場上是很難真正“走量”的,第一,在探影的上游還有探歌存在,同樣的動力總成,目前探歌終端成交價比探影價格並沒有高出太多,但探歌卻是實打實MQB A1平臺的產物; 第二,從探影的定位來看,車身長度並未超過四米二,是一輛實打實的小型SUV,這也註定這輛車的裝載能力是比較一般的,消費者選擇高階動力車型並不划算; 第三,如今市場上緊湊級SUV一抓一大把,14-15萬預算,要行駛品質豐田C-HR是更高的選擇,而要配置氛圍,領克02無疑也要勝出連電子手剎都沒有的探影不少…

寫在最後

在度過紅利期之後,小型SUV市場慢慢變得“狼多肉少”。 就以大眾集團來看,兄弟品牌捷達都務實的去打8-10萬元市場,還全系標配1.4T發動機。 而對於探影來說,在尺寸、動力、配置、價格都不佔優的情況下,想要在本田兄弟手中分食無疑是困難的。 所以,對於探影這輛車,我們認為如果您正需要一輛小型SUV,並對大眾品牌有絕對信仰的話,那麼探影還是值得推薦的,否則,其他更多尺寸更大、配置更高、動力更強的對手可能才是更明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