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高企存隐患 联创股份因商誉减值2018年巨亏超19亿元

导语联创股份由于大量并购带来的“后遗症”,后计提商誉减值,公司2018年业绩巨亏19.54亿元。

联创股份(300343.SZ)近年来业绩爆雷,受累于其近年来的大量并购谋转型所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

据联创股份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92%至27.70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9.98%至1.2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三成至1.13亿元。

由于主营业务不佳,公司业绩在上市(2012年8月1日)后第三年就开始走下坡路。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2014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九成至463.80万元。

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联创股份开始频繁并购谋求业务转型。

——2015年,公司斥资13.22亿元收购上海新合文化传播100%股权,同时启动对上海激创广告有限公司100%股权和上海麟动市场营销策划100%股权的收购,谋求转型互联网广告和营销。

——2015年9月,公司将中文简称由原“联创节能”变更为“联创股份”,英文证券简称不变,中英文全称不变。联创股份解释,公司经过战略转型,已经发展成为精细化工行业、新兴互联网行业的双主业格局,为更好地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和实施战略规划,与公司未来的经营范围和发展方向相适应,故决定对公司证券简称进行变更。

通过并购,联创股份业绩一度有所好转,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457.92万元,同比增长15.8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81.46万元,同比增长382.97%。

2016年,联创股份仍在继续扩张,分别以10.15亿元和7.16亿元收购上海激创和上海麟动。2016年6月,公司称,经过战略转型,公司主营业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准确反映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充分体现公司业务发展战略转型的目标,公司名称由“山东联创节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山东联创互联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联创股份出资6.48亿元收购上海鏊投网络科技50.1%股权。2018年12月公司收购上海鏊投剩余49.90%股权。交易完成后,上海鏊投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通过接连的并购动作,联创股份业务转型为联创数字及化工新材料。公司业绩2015年、2016年、2017年实现增长。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接连并购背后,联创股份面临巨大的商誉风险。公司2018年报坦言,公司存在商誉减值风险,2018年年初公司因并购重组产生的合并商誉总额为32.70亿元,公司根据上海新合、上海激创、上海麟动、上海鏊投的资产组预计可回收金额对上述四家公司分别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合计20.70亿元,合并商誉剩余金额12亿元。

在巨大商誉隐患下,联创股份2018年当年净利润同比下滑625.89%,巨亏19.54亿元,公司实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彼时联创股份称,在不考虑商誉减值的情况下,公司2018年度营业利润1.97亿元。

联创股份日益严峻的商誉减值危机,早就引起监管层关注。

2019年11月19日山东证监局给联创股份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指出,公司在2018年度商誉减值测试中,商誉减值测试不规范,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缺乏合理、充分依据,影响定期报告准确性。

具体看来,联创股份商誉对应资产组收入增长的可实现性缺少合理性分析及充分依据。上海鏊投2017年度商誉减值测试中,预测2018年自媒体业务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0%,而2018年实际增长率只有10%。在2018年未达到预测值的前提下,2018年度商誉减值测试中预测2019年自媒体业务比2018年增长84%,对收入的可实现性缺少合理性分析及充分依据。

山东证监局还指出,联创股份商誉对应资产组新增客户收入的预测缺少合理性分析及充分依据。上海鏊投2019年营业收入预测中新客户收入预测值较高,占全部收入的28.6%;上海新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预测时仅考虑2019年4月之前的合同及协议签订情况,未统筹全年合同及协议签订情况进行预测。上述预测方式缺少合理性分析及充分依据。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