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一首田園詩,每年讀一次,不惑之年才能真的讀懂

文|七言絕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抄襲、搬運必究)

王維有一首經典的禪詩《新晴野望》,是田園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首田園禪詩。先看詩的題目。"新晴野望" 四個字,意思十分清楚。"新睛",就是雨後剛剛放晴。"野望" ,就是眺望原野。

王維的一首田園詩,每年讀一次,不惑之年才能真的讀懂

一、詩句解析

1,一二兩句:"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這十個字輕描淡寫,不加什麼雕琢,卻把雨後新晴這一特定時刻的景物和環境特徵,真切地再現出來了。頭兩句,詩人一下筆便開門見山,點明瞭題旨。"曠",就是空曠。"極目",就是盡目力所及望去。"氛",就是塵氛,指霧氣,也指塵埃。"垢",汙垢,指粘著在物體上的骯髒東西。

讀著這兩句詩,我們猶如被詩人帶到了雨後初晴、陽光燦爛的原野上,同詩人一起一面盡情地呼吸著清新、潔淨的空氣,一面喜悅地、驚奇地縱目眺望美麗、廣闊的原野,頓時感到視野開闊,胸襟舒暢,精神振奮。

"原野曠"和"無氛垢"六個字,非常簡練地寫出了詩人在雨後新晴時眺望原野的感受:由於經過雨水的洗滌,空氣中沒有一點塵埃,非常清新,溼潤;又由於天已放晴,雲消霧散,整個空間顯出一種透明感,明淨而悅目。因此,詩人極目遠跳,便感到原野彷彿變得格外空曠、開闊。

詩的開頭兩句是從整體著手,大筆渲染環境氣氛,著重表現雨霽天晴時原野上萬象更新、滿目生機。後六句則是具體地描寫縱目四望所見的鄉村田野景色,寫得遠近有致,層次分明。

2,三四兩句:"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郭",就是城郭。郭門,就是指城門樓。古代的鄉村周圍,往往築一道土城牆,使之自成村落,有防洪、防盜匪的作用。這兩句是說:遠遠望去,只見那臨靠著河邊的渡頭有一座城門樓,稍近一點,可以看到村邊的綠樹緊連溪流的入河口。詩人用"臨"和"連"這兩個動詞,把望中所見的鄉村主要景物聯繫起來,構成了一幅幽美的畫面。這個村莊周圍城郭透迤,綠蔭濃密,還有河流清溪,環境秀麗,別有天地。

3,五六兩句:"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詩人引領我們欣賞了鄉村的周圍環境之後,又把我們的視線吸引到村邊的田野,以及田野背後的青山。我們見到,像棋秤上的方格子似的田野上,環繞著一條河流,遠遠看去,像一條白色的帶子在飄動,閃著耀人眼目的光。而在遁迤起伏的群山背後,彷彿是突然冒出來似的,高高地聳起一重重碧綠的峰巒。

這兩句詩,寫田野,河流、近山、遠峰,都緊緊地扣住雨後新晴的景色特徵。因為雨後水漲,田野外的河流加寬了,瀲灩的波光反射著雨後陽光,才顯得那麼清晰、明亮。又由於經過雨水洗沐,山後的碧峰更碧了,原來有霧氣塵垢遮蔽,這些遠峰是看不清楚的;但雨止天晴,陽光燦爛,它們便一座座突兀而出,歷歷分明瞭。

4,七八兩句:"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農月,就是農事最繁忙的月份,一般是農曆五、六月。傾家,就是全家出動,每戶農家不分男女老幼,都投入搶收搶種的緊張勞動之中。事,這裡作動詞用,相當於"從事於",也就是於活的意思。南畝,泛指農田。

王維這兩句詩使人看到,初夏的鄉村,風景雖然那麼幽美迷人,但田野上卻並不平靜,村裡的農民們家家戶戶全體出動,正在田間緊張、歡樂地勞動呢。這一筆儘管是虛寫,卻是最不可缺少的一筆。添了這一筆,靜態的畫面上便有了動態的人物,空曠、寧靜的原野和鄉村頓時顯得生意蓬勃,情趣盎然,使我們一下子領略到歡快的勞動氣氛。強烈的農村風味和濃郁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整幅畫面都活起來了。

王維的一首田園詩,每年讀一次,不惑之年才能真的讀懂

二,整首詩格調明朗樂觀

王維虔誠地信奉佛教,他長期隱居在終南山輞川別墅。由於受到佛教禪宗空爭哲學思想的深刻影響,他的許多山水詩和田園詩都喜歡描寫空曠、寂靜、悽清、幽冷的自然景色,表現出一種蕭瑟冷漠、超塵出世的思想感情。但這一首《新晴野望》,卻毫無消沉冷寂之意,而顯得清新悅目、生機勃勃。整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明朗樂觀、積極健康的。

詩中對寧靜幽美的景物環境。似乎只是平靜地、淡淡地寫來,但我們讀起來,卻感受到字裡行間洋溢著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田園、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感覺到詩人欣賞農村平凡而又美麗的風光時的愉快心情,以及他對於農民緊張、艱苦而歡樂自由的勞動生活的讚美。

因此,這首詩的境界,比起王維另外一些詩中蕭瑟冷漠、"不食人間煙火"的境界來,使人感到親切,富於情趣,也更有思想的和審美的價值。

王維的一首田園詩,每年讀一次,不惑之年才能真的讀懂

三,《新晴野望》在藝術表現方面的特色

首先,它體現了王維對自然美的敏銳。細緻的感受力。王維善於抓住不同環境下的景物的特徵,用準確凝鍊、明朗、自然的語言把它們表現出來。王維尤其喜歡並擅長描寫雨中或雨後的景物,著意表現它們清新、潔淨、鮮明、悅目的美。《新晴野望》描寫雨後原野格外空曠,空氣特別明淨、新鮮,小河在陽光照耀下銀波閃亮,雨洗過的峰巒青翠欲滴。這樣的雨中景和雨後景,富於色彩美和新鮮感,格外賞心悅目。詩人表現得非常成功。

充滿濃郁的畫意,也是詩的一個特色。蘇軾說王維"詩中有畫"。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是同時以詩人的靈心和畫家的銳眼感受自然美的。他在詩歌創作中,自然地吸收了繪畫的表現技法。繪畫離不開透視,要求畫中景物遠近分明,富於空間的層次感。

我們看《新晴野望》詩中所寫的景物,其空間位置歷歷分明。從村邊綠樹到溪流的入河口,從郭門到河邊渡頭,寫出了詩人平視中所見的景物空間遠近關係,

很像中國古代山水畫家用"平遠"透視法繪出的圖畫。而田野,田野外的河流,河流外的群山,群山背後的一重重碧峰,這不正是山水畫家用"自山前而窺山後"的"深遠"透視法表現的境界嗎?可以說,王維在這首詩裡,用詩的語言,繪出了具有平遠和深遠意味的山水畫幅。

王維的一首田園詩,每年讀一次,不惑之年才能真的讀懂

王維是中國山水畫史上首創水墨渲染之法的著名畫家,被後人稱為南宗水墨畫派的開山祖師。但據畫論典籍記載,他也畫著色山水。而在他的山水田園詩中,色彩豔麗的作品遠比淡墨輕染的多得多。事實上,他對色彩有非常敏銳細膩的感覺。

在這首詩中,他寫明淨空曠的原野、城郭,村樹,運用白描,彷彿是畫家淡墨輕染;但寫到"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兩句時,他揮灑出明豔鮮麗的色彩。"白"與"碧"兩個字被置於句子之首,有意突出景物的色彩對比、映襯。

這"白""碧"二字看似平常,仔細品味,卻非常精妙!"碧",當然是形容一種青綠的顏色,但"碧"字比"青""綠" 等字眼,色彩更清新、鮮豔,更能傳達出雨後山峰迷人的本色!而"白"字既包容了河水之色,又包容了太陽的光,兼有光感和色感,同時也把雨後山水光色混合、變幻的瞬間印象都表現出來。從對詩歌語言的錘鍊來看,這兩個字具有驚人的自然、工麗。詩人再現自然美的高超藝術技巧,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總結,這首詩歌王維把大自然的景色描寫的微妙微翹,感覺就像一幅美景浮現在眼前,讓人迫不及待的去感受這種美,只有親身體會才能領會到這首詩歌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