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动人的一首“思乡诗”,句句写到心坎里,让人不忍卒读

有人说:家乡的方向,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

无论身在何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一抔黄土,都令人难以割舍。

月是故乡明,“乡土情结”是中国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一种情怀。

尤其是对于游子而言,每逢佳节倍思亲。

宋朝最动人的一首“思乡诗”,句句写到心坎里,让人不忍卒读

对于故乡,诗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征人对家乡的思念;“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是远嫁的昭君对故乡的思念……

在这些思乡诗词中,最令我动容的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这两句出自李觏的《乡思》,全文如下: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宋朝最动人的一首“思乡诗”,句句写到心坎里,让人不忍卒读

李觏只是宋朝的二流诗人,但是他的这首诗,短短四句,却写出了“思乡”的最高境界。

李觏是李元婴的后裔,李元婴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修建了滕王阁的那位滕王。

他自小聪慧,十二岁便能写诗作文,

李觏和所有读书人一样,想着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干一番大事业。

然而纵然他才学过人,却屡次在科举考试中受挫。

原本离乡背井已让他的心中苦闷不已,再加上屡试不第,更是愁苦到了极点。

于是便有了这首宋朝最动人的一首“思乡诗”,句句写到心坎里,让人不忍卒读。

宋朝最动人的一首“思乡诗”,句句写到心坎里,让人不忍卒读

诗歌开头两句便足以令人断肠。

人人都说日落的地方便是天涯,他登高远望,看到了日落却看不到故乡。

“人言落日是天涯”这一句应该是脱胎于《世说新语》。

当时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和太阳孰远?”

明帝一开始说太阳远,因为从没人知道太阳是从哪里升起。

可是他想了一下,又答道:“长安远。”

晋元帝不解,他答道:“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意思就是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却看不见长安。

后来人们就常用这“日近长安远”来比喻遥不可及的远方。

而李觏这里也是此意,他看到了落日,却看不到家,那么他的家岂不是比天涯还远?

诗人连用两个“天涯”将他望不见故乡的愁苦写到了极致,引起了千古共鸣。

宋朝最动人的一首“思乡诗”,句句写到心坎里,让人不忍卒读

接着的两句他又将目光转向了碧山。

他眺望远方,可是他的视线却被重重碧山所遮挡,他的心中本就怨恨到了极点。

后来他又发现这碧山又被那无尽的乌云所遮掩,他的怨恨又加深了一层。

这两句和李商隐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构上的层层递进,让诗人的情感也越发地浓郁。

原本“已恨”便包含了诗人绵延不尽的情感,可是当他看到苍茫的暮色遮住了青山,心中强烈的情感更压抑不住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夕阳西下,到暮色苍茫,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及小,色调也越来越暗沉,而这环境的变化,也正是诗人内心的反应。

到了结尾,他的乡思情感已浓郁得再也化不开。

宋朝最动人的一首“思乡诗”,句句写到心坎里,让人不忍卒读

整首诗句句写到心坎里,让人不忍卒读。

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无论身处何方,故乡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就像马致远所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不知你还知道哪些思乡名句,欢迎一起来分享哦。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