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通識」1生與死的哲學

生死是哲學的一個重要命題。世界上主要的宗教跟哲學流派,探討的主要問題也是生死。

《聖經》告訴信徒生死是會輪迴的,可能會上天堂,可能會下地獄。

《佛教》告訴世人世界都是空的,都是虛無的,生死也都只是夢境的。放下執念立地成佛。

《哲學》告訴我們生死是自然的本質與規律。從自然界中來,回到自然界中去。就像一朵花開了,註定有一天會凋謝一樣,它沒有憑空產生,也沒有憑空消失。花開只不過吸收了土地的營養外加光合的作用。花謝也只不過是化做了另外一種物質迴歸到了大地。化作塵土的花瓣同樣有它的價值與意義。

「哲學通識」1生與死的哲學

如果像佛說一切都是空的,都是虛無的,那生活又有何意義?如果像聖經說的,生下來就是罪,生活就是為了不斷的贖罪,那生活此不是一場悲劇?如果像哲學說的,一切都有著本質與規律,一切已經命中註定,那我們是否還有努力的必要?

這就是哲學的意義所在。世間萬物都有此本質與規律,包括自然界與人類社會。讓我們尊重本質與規律,承認這世間的生死離別,人生有酸甜苦辣,生活有開心與痛苦。我們不能改變本質與規律,但我們可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哲學通識」1生與死的哲學

就比如同樣遇到半瓶水。有人悲觀,痛苦的認為只剩下半瓶水了,傷心難過。有人樂觀,開心的認為幸好還有半瓶水。我們無法改變半瓶水的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對半瓶水的心態,讓自己開心快樂起來。

既然生命有快樂也有痛苦,那我們都要學會與他們和平共處。不要整天怨天尤人,不要整天杞人憂天,不要看見花謝了就要傷心落淚。生命的高級形式,就是看透了世間的真相與本質,依然熱愛生活,快樂的生活。就像佛學裡面講的,學佛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學佛之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悟道之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但是這裡的山和水,已經不是以前的山和水,而是更加清楚與美麗的存在。

「哲學通識」1生與死的哲學

學好哲學可以讓我們看清生活的本質,更好的與這個世界和平共處,更加積極的面對生與死。更加開心快樂的過好我們的這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