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臂下拉和屈臂下拉:訓練部位大不相同,不是手臂一彎這麼簡單

在健身房器械中,龍門架地位很高。可以說,只要給龍門架配上不同的把手、調整不同的高度,把全身練一遍也沒什麼問題。如果龍門架配上繩索,做下拉動作,刺激的部位是哪裡呢?

你一定想不到,手臂平直的直臂下拉,和手臂輕輕一彎的屈臂下拉,訓練部位截然不同。

直臂下拉和屈臂下拉:訓練部位大不相同,不是手臂一彎這麼簡單

直臂下拉

直臂下拉是背部訓練動作,著重刺激背闊肌下部外沿。背闊肌的大小決定了你背部寬度,而誇張的背闊肌下沿在正面展示上效果驚人,從克里斯和陳康的對比上就能看出來。

直臂下拉動作建議放在背部訓練開始階段,受限於動作重量,直臂下拉激活背闊肌的功效更加明顯。

直臂下拉和屈臂下拉:訓練部位大不相同,不是手臂一彎這麼簡單

下邊是動作講解:

1.雙手掌心相對握住繩索,背部平直腹部收緊,身體前傾,上半身與地面夾角約為45度,雙腳略窄於肩距。
2.肘關節保持穩定,手臂平直狀態往下拉,以肩關節為支點畫弧線,將繩索由最高處拉向小腹部,然後繩索分別向身體兩側移動到可以到達的最低點。
3.手臂緩慢將繩索放回,注意力集中於背部,感受放回行程中背部肌肉的拉扯感,想象自己是一根被拉長的彈力帶,努力體會背闊肌外沿發力。
直臂下拉和屈臂下拉:訓練部位大不相同,不是手臂一彎這麼簡單

注意:動作全程要保持背部和腹部的穩定,身體不要晃動,如果感覺放回過程中自己被拉向龍門架,說明你選擇的重量超出身體可控的力量範圍,這個時候你應該降低配重。

屈臂下拉

屈臂下拉是肱三頭肌訓練動作,著重刺激肱三頭肌內側頭,也就是更靠近腋窩和胸部的部分。因為位置比較靠裡,所以很多訓練者在肱三頭肌訓練時容易忽略,但是想讓臂圍增加,內側頭比較要練大。

直臂下拉和屈臂下拉:訓練部位大不相同,不是手臂一彎這麼簡單

下面是動作講解:

1.雙手掌心面向自己正握繩索,肘部緊貼於身體兩側。背部平直腹部收緊,身體可以站直也可以略微前傾,雙腳略窄於肩距。
2.肩關節保持穩定,手臂以肘關節為支點畫弧線,將繩索下拉至大腿前側部位。
3.手臂緩慢將繩索放回,注意力集中於肱三頭肌,感受放回行程中肱三頭肌處肌肉的拉扯感,注意肘部的穩定,緊貼於身體兩側。
直臂下拉和屈臂下拉:訓練部位大不相同,不是手臂一彎這麼簡單

為什麼選擇繩索而不是握杆?

在這兩個下拉動作中,我選擇的是繩索而不是握杆,原因有兩點:

一,相比握杆,繩索的運動範圍更長,因此下拉的動作行程更長。握杆你拉到身體前側小腹部位就是動作終點了,而繩索你可以一直拉到身體兩側。

更長的運動行程能夠給背闊肌和肱三頭肌更多拉伸-擠壓的空間,更有利於肌纖維拉長,提高增肌效率。

直臂下拉和屈臂下拉:訓練部位大不相同,不是手臂一彎這麼簡單

二、繩索的動作靈活度和安全性更高。選擇握杆做下拉動作,必須選擇正握和反握兩種形式,在動作的終點也就是下拉到底部時往往伴隨手腕的反轉受力,對於腕關節、肩關節壓力較大。如果你這兩個部位關節靈活度不夠,關節受傷疼痛的風險會增加。

而選擇繩索你可以自己調整動作行程中手腕的翻轉,不至於因為動作靈活性受限而受傷,對身體更加友好。

總結:“直臂練背,屈臂練手”

直臂下拉和曲臂下拉的動作差異我給大家歸結如下:

  • 部位:直臂下拉練背:背闊肌,曲臂下拉練手臂:肱三頭肌。
  • 支點:直臂下拉是以肩關節為支點畫弧,而曲臂下拉是以肘關節為支點畫弧。
  • 行程:直臂下拉動作行程長,肘部在身體兩側;而曲臂下拉行程較短,肘部緊貼身體。
  • 角度:直臂下拉最好前傾一定角度,而曲臂下拉可以站直或略微前傾。

希望大家能夠把這兩個動作引入自己的訓練計劃中,當然了一定要記得口訣“直臂練背,屈臂練手”,否則手臂輕輕一彎,本來練背的動作就變成手臂訓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