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戰德國擁有10000輛豹1A5坦克,會扭轉戰局嗎?

德意志人民軍中將


對於二戰德國的各種假設,眾多德粉們也是樂此不疲。針對這個問題,我以斯大林格勒戰役為界點分成兩種情況:第一種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德軍就擁有了10000輛豹1A5坦克;第二種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德軍才擁有10000輛豹1A5坦克。



在分析這兩種情況之前先說一下豹1A5坦克。豹1坦克是德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產物,初始的豹1坦克裝甲薄弱,全重不過三十來噸,後來的型號逐步的加強了防護能力。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德國陸軍決定對豹1A1坦克進行現代化升級,戰鬥全重增加到42.4噸,主武器是一門L7A3式52倍徑105mm線膛炮,公路時速65公里每小時,越野速度40公里每小時。主要升級了炮塔的防護能力,附加了裝甲;裝備了新型的脫殼穿甲彈;換裝了現代化的火控系統,裝有低能度或者夜間條件使用的熱成像系統(這個放在二戰絕對的神器);改進了液壓系統以及三防裝置等。這個全新的升級的坦克就是豹1A5。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產物放到四十年代,先不說當時的德國坦克駕駛員能否操作,單單彈藥補給以及後勤維護就是個大問題。那麼咱就假設,當時的德國有充足的彈藥,合格的修理工,以及優秀的坦克駕駛員。咱就來說說德國面臨的另一個大問題,也是德國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石油的匱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石油你有再多先進的坦克也沒是活靶子。說到德國石油短缺,就得提提英德兩國的石油大戰,這一點英國首相張伯倫曾經沾沾自喜。



一戰結束後,德國作為戰敗國,海外殖民地被瓜分殆盡,英法兩國奪佔了石油豐富的中東地區。德國的石油來源主要是南美洲、蘇聯、美國、以及羅馬尼亞等。隨著希特勒的掌權,德國逐漸的恢復了實力,並且開始挑戰英法的權威,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英國對德國展開了經濟貿易的石油戰爭。從美洲運往德國的石油運輸線,大部分被英國海軍封鎖。因此羅馬尼亞的油田對德國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只要掌握了羅馬尼亞的油田,德國就還有挑戰英國霸權的資本。很快石油大戰就轉戰羅馬尼亞,英德都向羅馬尼亞拋出了橄欖枝。因為英國資本雄厚,所以在戰爭初期,英國對羅馬尼亞石油的高價搶購政策,使得羅馬尼亞的石油儲備全被英法買走,而且羅馬尼亞的石油開採權接近百分之六十都掌握在英法兩國,還有百分十幾是美國的。英國對德國的石油戰爭讓德國不得不為石油而瘋狂,德軍根本無力對英法兩國展開大規模的空襲。針對此種情況,德國人直接武力脅迫羅馬尼亞最終佔有了羅馬尼亞的油田。說了這麼多,感覺要跑題了…言歸正傳,說說那兩種情況。




一、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德軍擁有10000輛豹1A5坦克。

假如在巴巴羅薩計劃發動時,德軍就擁有超前的豹1A5坦克,那麼戰爭可能會比較順利。但是有個隱患,豹1A5坦克的機動性非常快,後勤的石油補給完全會跟不上。就算是三號四號坦克組成的閃電戰,德軍的石油補給都跟不上,往往後勤的石油落後於前面的坦克一個星期左右。更別說耗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豹1A5坦克。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斷層。前面的豹1A5坦克沒有石油,等待後續補給的時候,被蘇軍包圍,這樣不論你的護甲多堅固都會成為活靶子。假如說蘇軍沒有把握這一機會,按照正史來看,德國後勤補給仍然是個致命威脅,拋開莫斯科保衛戰不談,直接說斯大林格勒戰役。

我們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戰略上的失誤。希特勒又想殲滅斯大林格勒裡面的蘇軍,又想攻佔高加索的油田導致分兵。如果希特勒擁有10000輛豹1A5坦克,那麼極有可能會達成這一目標,攻佔了高加索的油田,那麼情況就複雜了,蘇聯沒了石油會很難抵抗德國的進攻,另外德國在攻佔高加索後,那裡面的油田勢必會被蘇聯提前破壞,短期內德國肯定不能獲得石油,這段時間內英美也不會眼睜睜看到蘇聯的失敗。英美很有可能會以蘇聯為跳板對高加索發動戰略大空襲。雖然德國空軍會反擊,但是儲備石油不足,這樣以來德國也難以獲得石油。即使德國攻佔了斯大林格勒以及莫斯科,沒有石油的德軍最終還是會輸在消耗戰上。



二、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國擁有了10000輛豹1A5主戰坦克。

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德軍發起了庫爾斯克會戰,這時候10000輛豹1A5絕對會扭轉戰局。德軍重新打回斯大林格勒戰役,然後重複第一情況,最終還是會失敗。

我是鐵血戰史1927,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


鐵血戰史1927


第一,德國雖然非常強大,武器科技在二戰可以說是極其先進,但仍然不具備單挑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和大英帝國,德國實力等於蘇聯和英國的相加之和,所以單挑蘇聯和英國有60%的勝算,但是美國的參戰改變了雙方實力的對比,美國擁有世界第二強的科技實力,而且美國還有佔世界百分之40%的工業,美蘇英可以說是最佳完美的組合,美國主要出裝備,英國出資源,蘇聯出兵力,讓德國越大越疲勞,面對世界三個頂級強國,德國是三大戰場的作戰,歐洲戰場,大西洋戰場,非洲戰場,德國是真打不贏,對手太多了,雖然有兩個盟友,但是關鍵問題是美蘇英只照德國一個拼命的打

第二,德國的實力雖然不錯,但是德國沒有正確的出牌,本來法國這個死敵已經被打趴,馬上可以去收拾這個英國仇敵,但是德國偏要先去收拾蘇聯這個惡毒的民族,入侵蘇聯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計劃,但是德國能保證盟友不拖後腿

第三,德國的盟友拖了後腿,雖然德國找了意大利和日本這兩個幫手,意大利雖然表面上實力不錯,日本的實力還行,但是這兩個都是十足的坑貨,就像是上天派來懲罰德國的,一個拖後腿,一個幫倒忙,德國一個85級的勇士帶著一個45級的蠢豬和40級笨蛋打團戰,眼看著德國已經把70級的蘇聯打得馬上就要死亡,而65級的英國馬上就要倒下,兩個正在祈禱不死,結果意大利給英國加了血拖了德國後腿,日本不去幫忙反而幫倒忙,很大的大倒忙,眼看著即使意大利拖了後腿但德國仍然就要勝利,結果日本跑去把德國最後一關要去挑戰的90級的大boss美國提前招來,最終蘇英的祈禱成功,把拯救之身 上帝叫來了,最終美蘇英三個聯合把德國打死,意大利投降,最後是日本,日本見勢不妙,只做了一會抵抗便投降

最終,德國的勝利敗在了意大利和日本這兩個超級坑神的手上 僅靠一方面是無法挽回局面


看世界你知道的事情


跟您抬個槓,沒彈也不行啊! 哈哈! 這個問題毫無疑問,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的東西! 如果德國真的擁有10000輛豹1A5坦克,我覺得已經不能用扭轉戰局來形容了,而是希特勒打算什麼時候慶祝他當時的野心了,有陸地的地方就是德國稱霸的地方了!



認爹蜜全家暴斃


類似的問題很多,就是設想二戰時期德國多了某種武器還能不能扳回一局,之前看過一個問題,說德國再加兩萬輛虎式坦克能不能贏,我覺得不要說兩萬輛虎式,或者說你問題裡提到的豹ⅠA5,就是把現在德國國防軍的豹ⅠⅠA6或者A7弄個一兩萬輛放到那個時候,恐怕戰爭的結果也不會變,也不會延長法西斯國家的壽命。



首先就是資源的問題,德國畢竟不是個大國,沒有那麼地大物博,戰爭後期資源已經相當匱乏了,戰爭後期為了維持戰爭,希特勒直接下令把所有在建的軍艦都停了,都轉而造陸地戰場上所需裝備。加上後來羅馬尼亞油田被佔領,德國裝甲部隊和空軍的日子開始過得拮据了,燃油供應不上,很難再打一場大規模的立體閃擊戰。所以就算給當時的德軍補充進去幾萬輛坦克作用也不大,因為彈藥和油料都難以補充。



再有,戰爭的走向不是由某一種武器決定的,戰爭後期雙方的差距就顯示出來了,德國、日本什麼都缺,蘇聯、美國等反法西斯國家戰爭潛力大,後勁足,雖然損失多,但是損失多少就能補多少。諾曼底登陸的時候,西線盟軍上岸二百八十八萬人、十幾萬各種車輛、數千艘作戰艦艇,作戰飛機上的差距更是大到一萬三比四百。東線蘇聯和德國的實力也是沒有可比性,幾乎是碾壓。



也就是說,對方方方面面都碾壓你,保障體系又能跟得上,你就是在某一方面得到了加強,對戰爭的結果不會有多大影響。這就像我們讀的那些歷史故事,如果某一方失敗是大勢所趨,那麼就算給它一百位能征慣戰的將軍也是無用的。


鍋蓋頭司令


我一直認為,德國軍隊的潰敗不是一兩件武器能扭轉的,是戰爭動員體系和工業生產能力限制的。二戰後期的德國,是否有相應的資源去保障10000輛豹1A5作戰還兩說。一兩件現代高精端武器不一定能扭轉德國戰敗的局面。

不過……


真想扭轉戰敗局面的話,我想有一種武器說不定可能性很高,對德軍的後勤保障不會造成太大的壓力。那就是——VX神經毒劑

VX神經毒劑搭配當時德國擁有的技術和資源,是最有可能逆轉戰局的武器,其他高科技穿越過去,基礎科技達不到,資源不夠,也無法形成戰鬥力,而VX是52年的技術產物,44年的納粹德國可以大批量生產,阻止盟軍地面推進是可以做到的,搭配飛彈甚至可以讓英國陷入極大恐慌,二戰時,只要能阻止盟軍地面部隊推進,拖下去還真有和談的可能。


不說啦,我去派出所喝茶去啦。


youtube武器秀


二戰後期坦克已經不是左右戰爭的主要力量了,10000輛坦克身後要強大的車輛工業和石油工業支撐,可是德國自己原料不足,只要盟軍的飛機能飛,瑞典的鐵礦和羅馬尼亞的油田就隨時可能斷供,坦克又打不下飛機,有1億輛也沒用!


中堅力量80後


二戰的背後主要是能源的爭奪,打俄羅斯就為高加索油田,日本也是一樣,打到最後沒有了石油儲備,強大的裝甲洪流就是一堆廢鐵


A克楠


二戰初期,德國用不著豹一A五,也不用一萬輛,己經是橫掃天下了。二戰後期,德國的對手己經掌握了對抗德國優秀坦克的辦法了,德國坦克再優秀也不好使了,如前蘇聯己經用122炮,152炮反坦克了,豹子不行了,逼德國發展更強大的"鼠"式坦克。


東龍45


就算德國的坦克在多10倍也無濟於事,德國已是強弩之末,要明白的一點是一個國家抵抗不了整個世界,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差的


會,只要有一點彈藥就行,拆了研究一下再造一大堆由新技術造的武器全世界都打不過,代差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