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創業路線圖(65):SaaS企業間只有合作才有未來

中國的SaaS企業之間出現今天的紛亂跨界競爭局面,只是一個新領域初期的暫時現象。那些不理性的競爭,遲早會消亡。

SaaS创业路线图(65):SaaS企业间只有合作才有未来

不得已的越界競爭

年初某日我和一位SaaS創始人聊天。

我問,你們的產品用哪家的AI技術?他的回答讓我大跌眼鏡——“我們自己做”。

然後他告訴我背後的故事:他們開始也不打算自研,先與國內一家AI企業合作,但過了半年對方自己也做了一套與自己類似的SaaS應用產品……

我心想,企業級軟件系統哪是這麼容易做的。一個AI公司不做專注自己的技術,跑進一個自己不熟悉的應用領域,這個領域大格局已經形成,真的得不償失:

  • 合作口碑受到大幅貶損
  • 戰略上,將所有SaaS應用公司都從客戶變成敵人……

我2006年在華為工作時,就在戰略與Marketing部門做合作工作,對此深有體會。一旦研發部門說某個合作產品要“自研”,我們合作部是跳起來堅決反對的。不能為一時的利益,損壞公司的合作口碑。

再講第二個故事:

上個月某天我拜訪了一家影響力不錯的行業SaaS公司,與高管團隊交流。他們問我該不該做客服子系統?我問為什麼不與成熟的客服SaaS公司合作?

他們的理由是,該垂直行業企業數量有限(幾萬家),即便目前市場佔有率已經很高,現有主產品的營收天花板也已經能看得到,所以希望做新模塊來增加營收。

這些我可以理解,但我當場提出的問題是:

  1. 你確定咱們自研的客服模塊能讓客戶滿意嗎?
  2. 既然目標市場不大,確定咱們為了做這個模塊投入的研發成本能夠賺得回來嗎?
  3. 為什麼不聚焦自己的主產品把它的價值做大,與客服SaaS公司合作呢?(而且該公司的SaaS商業化已經取得進展)

—— 這樣不僅能降低研發風險,無太大風險就能收到合作方的代理費用,直接就是毛利啊!

—— 一次API打通,多次重複使用,投入產出比顯然比自研划算。

—— 如果擔心兩個系統客戶體驗不好,我相信這是技術問題,兩家產品、技術能力已經在市場上得到驗證的SaaS企業是可以找到方法的。

越界競爭的背後……

越界競爭的背後到底藏著什麼?

首先,公司沒有達到盈虧平衡點、以及承諾給投資人的高增長業績目標給管理團隊帶來巨大壓力,令創業公司不得不四處嘗試新營收增長點。

這些思考本身沒錯,但我們要理解一個企業的經營中,需要不斷權衡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在短期沒有生存風險的前提下,咱們要用長期的戰略思維替代短期的戰術思維。看看美國西南航空、迪斯尼、中國的海爾、華為……成功的公司莫不是在長期利益上有堅定投入的企業。

我總結跨界競爭的第二個原因是“白天不懂夜的黑”。自己的領域幹得特別難,看到別人發展不錯,就以為別人的業務好做。其實to B沒有不難的,to B極少見到像to C那樣在包裝、新奇特上想辦法,就能夠實現爆發增長的產品。反過來說,一個成功的消費類產品背後有成千上萬的失敗產品,這個又是我們做to B業務的人看不到的。

做AI的沒找到變現方法,就去打劫做應用的;做行業ERP的,看到客服SaaS發展不錯,就去做行業客服產品,這都是圍城 —— 城內的想出來,城外的想進去。殊不知,to B領域沒有十年八年沉澱,根本不可能有充分的認知;沒有充分認知就去做新產品,風險巨大……

時間造就中美SaaS生態的差異

2016年我和幾個同事去美國硅谷拜訪了十幾家SaaS企業。美國的創業公司很少會選擇既有賽道做與同行類似的產品。唯一見到有一對冤家,還有一邊是華人做的企業。

大家打開ORACLE、Salesforce、Adobe近十年的收購歷史,也能看到大廠內部的產品生態是如何形成的。而據我瞭解,美國的SaaS企業在數據對接、集成和被集成的態度上都是非常開放的。

再看看國內,30年來大多數軟件公司之間都不願意開放,即便是客戶要求兩家廠商對接,還有故意設置障礙的。

究其原因,除了中國市場大、中國人熱衷創業之外,我認為更大的原因是“時間“。

時間會讓絕大部分企業找到自己的邊界。中型企業會發現,與其冒風險進入不擅長的領域,不如專注自己擅長的產品;頭部企業會發現,由於“創新者的窘境”(新業務需要特殊土壤,詳見克里斯坦森的同名名著)自己做不如通過投資、收購更快速地構建整體交付能力。

SaaS區別與傳統軟件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開放,缺乏這個特點,SaaS雲軟件為什麼要存在?

所以我認為,中國的SaaS企業之間出現今天的紛亂跨界競爭局面,只是一個新領域初期的暫時現象。那些不理性的競爭,遲早會消亡。

如何破局?

我不能只提問題,不給解決問題的思路。除了等待時間流逝,我們希望SaaS生態能夠更快好轉。

通過這幾個月的觀察,我認為短期解決方案是,用好中國“關係型社會”的特點。

我講2個具體例子:

5年前,有競爭關係的SaaS公司還互相在百度上買對方的品牌關鍵字。前些年大家在“崔牛會”裡達成一致後,大家都停下來這種惡行(這是欺騙客戶的很Low的行為!),也幫自己和對方剩下大筆的市場費用。

最近幾個月,進入首期騰訊SaaS加速器的40個企業家定期參加封閉培訓。因為常見面,大家也碰撞出很多客戶資源合作、產品合作的機會。我相信他們之間在未來跨界打劫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否則下次見面,都是一個班的同學多尷尬!

在關係型社會,也許建立更緊密和持久的關係,就是解決合作問題的方法。除此之外,騰訊雲、阿里雲、華為雲,這些大廠也在積極構建自己的生態。

昨晚我在深圳與一位華為負責生態合作的大佬吃飯,今年華為生態建設發展非常迅猛,我最後請他講講華為建生態的關鍵詞,他說:“共贏、利他”。

結語

目前國內大部分SaaS公司都還沒有盈利(作為SaaS模式這很正常),越是在短期壓力巨大時,我們越不能犯短視的錯誤。明確自己的戰略、不搖擺,聚焦在我們最能給客戶帶來價值的點上,是創業公司的出路。

最後再講一個昨晚在酒店裡發生的故事(別想歪了,我是正經的專欄作者 )

昨天我見完朋友回到酒店房間已經很晚。所有燈關了以後,我發現衣櫥的燈還亮著,只能從床上爬起來去關緊衣櫥的門,但無論我關得多緊,裡面的燈仍然不熄。我一次次把門打開,再一次次關上,始終無效。折騰幾分鐘後,我只能給酒店前臺打電話。服務生告訴我,衣櫥裡的電燈開關不是門控而是聲控的,“您在房間裡安靜一會兒它就自動關閉了”。

是的,大家別瞎折騰了,安靜聚焦自己擅長的事兒吧!

#特邀作者#

吳昊,微信公眾號:SaaS白夜行,紛享銷客天使投資人、前執行總裁。20年企業信息化和6年SaaS營銷團隊創新經驗,每天一篇2000字SaaS創業文章的堅持者,目前正處在從創業者向投資人的轉型過程中。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