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基金投資策略:適當降低預期 堅持長期持有

2019年的公募基金如此優秀,權益基金中位數和平均數達到40%,冠軍基金收益直接翻倍,然而普通投資者享受到了多少基金收益?不同的進場時點固然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收益,但是持有時長和投資方式的影響也不可小覷。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事情,近年來成為投資圈的熱點,那麼在2019年市場行情和表現下,普通投資者是否能夠得到一些啟示呢?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了多位基金經理。

在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總監曾令華看來,最大的啟示實際就是告訴投資者,要長期持有。“2018年12月,不管是經濟學家,還是股民,還是職業投資者,都挺悲觀的。而且都說得很有道理。市場永遠在反應預期的過程中,個人的判斷是很渺小的。買好基金,長期持有,這才是致勝之道。”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總經理劉亦千認為,2019年收益強勁,但投資者不應當因為短期一年的業績就對基金產品寄予過高的期望。另外,翻倍的業績來自於集中投資,投資風險也相對高一些。這並不是可以長久的,也不是正常的。投資者不應當因一時的得益而過於冒險,也不應當因一時的虧損而過於悲觀,還是應該建立在理性投資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專業判斷進行投資。但2019年的整體表現至少很有力地說明,公募基金值得投資者信任,投資業績遠超越私募、個人投資者,為投資者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這與公募行業的整體專業付出分不開,投資資本市場,仍然應當首選公募基金。與此同時,其表示,2020年對收益水平的預期應當下調,對市場波動的預期應當上調,但可以繼續保持信心,未來中國股市和中國公募會更好。

天相投顧高級基金研究員楊佳星表示,2019年主動管理型基金中有很多成績非常優異的,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可以引導投資者更多地投入到基金中,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另一方面引導投資人著眼長線投資,長期持有基金,分享基金淨值增長所帶來的收益,避免短期追漲殺跌帶來的損失。2020年隨著內外部環境不斷改善,市場有較大可能會是穩中向好的局面,對於基金投資者而言,著眼長線投資,長期持有,同時可根據個人投資目標及風險承受能力,適當增加權益類基金的配置,與社保基金、外資等長線資金分享市場穩步增長帶來的收益。

主動基金和被動基金之爭一直以來沒有結論,雖然巴菲特的10年賭約以指數基金的長期勝利告終,但畢竟市場不同,專業投資者不同,這一結論能否在國內奏效各家有各家的看法。2019年,基金的超額收益明顯,那麼2020年呢?指數基金和主動行業基金如何挑選?

楊佳星認為,2019年的基金超額收益較高,尤其是主動管理型基金,很多基金經理成功抓住了市場中的Alpha,不論是行業輪動也好,還是成功地抓住了波段也好。但2019年同時也是指數基金為代表的被動投資茁壯成長的一年,指數基金的規模有了大幅的增長,這與長線資金的流入、市場慢牛導向密切相關。未來,隨著國內市場的不斷成熟,會愈來愈與發達市場相類似,指數基金作為緊跟市場走向的工具,可以幫助投資人獲得與市場漲幅相近的收益。所以投資人2020年仍需均衡配置,主動管理型基金與被動指數型基金相結合的形式,既抓住了市場的基準,又能爭取一定的超額收益。

某大型基金公司FOF基金經理表示,選基金其實並不比選股票容易。原則是知道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對於普通投資者,她建議必須先明確自己的資金用途、能夠持有的時長和能夠承受的風險,然後多關注一些宏觀問題,再去選相應的基金。如果不是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投資者,把握不好買點和賣點可以選擇FOF進行一鍵配置。

而在具體的基金選擇上,上述基金經理表示,她對子基金的選擇標準是可持續。“我比較青睞的基金是那種業績比較穩定、可持續、可預期的,不必特別拔尖。”她表示,業績特別突出的基金往往在某些方面壓了很重的倉位,這次把握中了但下次並不一定,未來業績可能不具有可持續。因此,她比較青睞業績在前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長期業績較為穩定的基金產品。但最後她也強調,持有期限很重要,不能以投資股票的方式買賣基金。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