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武器考之一:玉質武器從新石器時代到奴隸社會的發展之路

什麼是""?《說文解字》上說:"

石之美者謂之玉",也就是說,玉實質上只是一種石料

人類最早的社會是石器古代,至少在新石器時代,先人們就掌握了利用天然玉石加工製成器物。新石器時期晚期,我們的祖先發明瞭使用解玉砂琢碾加工玉石的方法,人工加工的玉器出現了

一、

玉器自出現時起,就是最高規格的器物,主要用作禮器配飾。它包括祭天的玉璧,祭地的玉琮,祭四方的等禮器,也有一小部分是用來

裝飾的,包括玉佩玉環表示主人身份的配飾。

先秦武器考之一:玉質武器從新石器時代到奴隸社會的發展之路

製作工具的新石器時期的先民

到了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生產力得到一定的發展,開始出現農耕部落,當時的人們已具備了一定改造自然的能力。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人們開始用玉石作為材料來加工一些生產工具。因為相比傳統的石器生產工具,玉製生產工具使用壽命更長,更加輕便好用。從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我們可以發現,至少在距今五千年前就已出現了玉石加工而成的斧子、玉簇等生產工具。這些生產工具在當時既有生產功能,也有在戰鬥中殺傷敵人的作用,是一種擁有多用途的工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中國玉質兵器的雛形

當然,這些玉質工具所用的材料,與現代人精加工過的軟質玉石不同,從材料學

上來分類的話,它們只是透閃石類礦物、玉髓、瑪瑙、石英、蛇紋岩等廣義上的玉石,但仍屬於玉質工具這一範疇。

在吉林鎮賚縣聚寶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了6件玉斧,它們製作工藝還比較粗糙,磨損也比較嚴重,這種磨損是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形成的。而在紅山文化遺址中,也了現了玉斧、玉鏃等玉質工具。這些玉斧、玉鏃底部有孔,應該是用來以繩子捆綁斧柄使用的,整個玉斧器體加寬,刃部相對扁薄且外翹,這是為了增強在戰鬥時的殺傷力而有意製成的形狀。

先秦武器考之一:玉質武器從新石器時代到奴隸社會的發展之路

玉斧

如果說玉斧還能與生產勞動相聯繫,那出土的玉鏃則表明這是純粹的戰鬥武器。玉鏃其實就是最原始的標槍的槍頭,頂部是三角形的尖刺,底部有孔,可以穿上木柄,用來遠程投擲傷害敵人。玉鏃體積比斧一類的工具小很多製作起來也容易一些,而且遠程進攻能力強,是石器時代先人們戰爭中最為常見的武器之一。

戰爭是隨著人類部落聚居而形成的,戰爭的產生是一個部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發起的行為,這種獲取利益的行為不惜以犧牲生命為代價。對任何一個部落來說,必須要有一定的防禦意識防禦能力。在人類社會早期,所謂的防禦能力與武器的

質量關係極大。

由於考古資料的缺失,我們無法還原一場舊石器時期兩個部落之間的戰爭。但是從發掘出來的遺址來看,很多玉質斧子上缺痕累累,是砍切骨頭留下的痕跡。而這一時期的很多人骨上,也佈滿了被武器砍斫過的痕跡。我們不難想象,在早期人類戰爭中,擁有更為鋒利輕便的玉質武器,相對於使用笨重、鈍鋒的石質武器的一方來說,優勢還是巨大的。這也是在新石器中後期出土的各種遺址中,那些高制式、高規格墓葬中總會有一些玉質武器陪葬品的原因。

先秦武器考之一:玉質武器從新石器時代到奴隸社會的發展之路

出土的玉戈

在小南山文化遺址一座高規格墓葬中出土的玉斧,甚至質地已經有所改變,已不再是單純的實用武器,而是由更為柔軟的玉石製成,它的象徵意義更加明顯。這種軟玉製成的武器,更多的是代表墓主人的地位和權力,這是人類社會走向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

在同一時代的長江下游地區,玉鏃比較少見,常見的玉質武器是玉鉞。因為以良渚文化為代表的南方文明以農業為主,狩獵並不是主要的生存方式,所以投擲獵物的玉鏃比較少,而既可以用來農業生產又可以用來戰鬥的玉鉞和玉斧就比較常見。斧、鉞都是近距離廝殺的手持兵器,說明新石器時期南方的戰爭以近距離的接觸戰為主,這也是當時南方地區以農業為主的生產水平達到了很高的一個很高的發展高度,部落眾多,戰爭數量頻繁的一個有力的證據。從南方的良渚文化到大汶口文化遺址,都是新石器時期南方先民們不斷對外征服和擴張,將本部族文化向外發展的過程

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過程。

二、

新石器末期,人們漸漸掌握了冶煉和鍛造銅器,但是在很長的一個歷史階段,銅器的數量很少,在武器中出現的頻率很低,此時的武器還是以玉質武器為主。

先秦武器考之一:玉質武器從新石器時代到奴隸社會的發展之路

穿上繩索的玉斧

這一時期的玉質武器,無論是形質,還是實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時的玉斧更加平直,刃部寬大呈圓弧形,底部有孔,可以穿上繩索。戰鬥中,這種玉斧可以拿來劈砍,也可以手持繩索,將斧子以"

飛斧"的形式進行遠程攻擊。此時的玉簇,已從平面三角形轉為三稜形,投擲時可以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使其投擲的距離增長,命中率增高,三稜形的簇尖相比平面三角的殺傷力也大大提升。可以說,這是玉質武器的發展高峰時期。

新石器末期,也是氏族公社走向崩潰、私有制逐漸形成的一個歷史時期。一個家庭或者個人擁有玉質武器的多少,以及他擁有的玉質武器的精細程度,也是一個人財富和地位的體現。

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臨汝縣閻村的國寶"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是國家規定的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

先秦武器考之一:玉質武器從新石器時代到奴隸社會的發展之路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這件國寶上,就繪有一副高37釐米的、寬44釐米的《鸛魚石斧》彩陶飾圖。圖上那把豎立的裝有木柄的石斧,就是當時以玉石打造而成的玉質武器。斧上的孔眼、符號和緊纏的繩子,都被真實、細緻地用黑線條勾勒出來,與之前在其他同一時期出土的玉斧在樣式上基本一致,說明在新石器時期,玉質武器經過演變,已從最初的粗笨向精巧、能遠能近的多功能方向發展,這也是玉質武器發展高峰時期的主要特徵。

三、

到了夏商時期,青銅冶煉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青銅武器開始慢慢裝備於戰爭之中,但是玉質武器仍是不可替代的主要武器。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夏商時期武器不再是生產工具和戰鬥工具的結合體,而是獨立出來的一種專用戰鬥工具。戈就是這一時期出現的勾砍式兵器,有短柄和長柄兩種。短柄戈是近距離戰鬥的手持兵器,長柄戈的長度一般有2. 5米左右,是一種遠距離攻擊性武器。由於它能勾、能刺、能砍,重量適中,所以漸漸取代了斧一類的砍斫武器,成為軍隊的首選。特別是戰車出現後,在戰車衝鋒時,戈可以從車側伸出戈勾殺敵人,威力更是巨大。

先秦武器考之一:玉質武器從新石器時代到奴隸社會的發展之路

實戰中的玉戈

在人們印象中,戈的材質一般都是青銅器,可是至少在商代中期之前,戈還是以玉質為主。著名的商代殷墟婦好墓出土的 755件武器中,就有 39件玉戈。而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出土的一隻商代玉戈,被稱為"玉戈之王"。它長50釐米,鉤長38釐米,上刃近平,下刃弧形內收若刀狀,出土時仍鋒利無比。這些文物的出土表明,在商代中前期,

玉質兵器仍是戰場主角之一,在商人平定四夷,擴張勢力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玉質武器中的玉鋮,則是另一類非用於實戰的玉質兵器。實際上,它代表的是一種戰爭的指揮權。《史記》上說"湯自把鋮以伐昆吾",也就是說商湯當年就是手執玉鋮,帶領軍隊去討伐昆吾國的。玉鋮實際上就是一種權杖,是指揮員在戰鬥中用來指揮用的。在奴隸社會的戰爭中,指揮官一般都是站在戰車上,左手拿著大旗,右手執玉鋮,指揮士兵們衝鋒。對於那些不聽指揮的逃兵,玉鋮也是執行戰場紀律法器,它代表的是君主授予的殺伐之權,有點類似於戰場"尚方寶劍",具有權杖和法杖的雙重作用

先秦武器考之一:玉質武器從新石器時代到奴隸社會的發展之路

青銅大戈

玉質武器的生命力很強,直到周朝還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不過此時它的主要作用不再是用在戰場上的廝殺之上,而是有了更系統和專業的分化。因為人類社會發展到周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那些指揮作戰的將領們很少親自上陣衝鋒,他們不需要非常鋒利的戰鬥武器,更多的是需要代表軍權和王權的禮制武器。而具有悠久歷史的玉質武器,特別是

質地上乘外觀精美的軟玉武器,可以最大限度的體現上層階級身份的高貴,因此很多指揮官都有著自己專用的玉質武器。這一點與日本的軍刀的作用有些相近。在熱兵器時代,軍刀的戰鬥作用並不大,但日本人將家傳的軍刀當做一種身份的延續和家族傳統的延續,仍然時刻帶在身邊,應該是受到中國古人的影響

正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比玉質武器成本更低使用效果更好的青銅武器,因為青銅武器的特點是能夠大量生產並普遍裝備軍隊,又經得起消耗,可以大量補充。青銅礦來源豐富,青銅兵器可以大批量生產製造,青銅兵器即使在戰爭中損壞,還可以回爐重新鑄造。因此,隨著青銅兵器的出現,玉質兵器遭淘汰,是必然的

四、

玉質武器退出歷史舞臺後,並沒有消失,而是成為一種代表身份地位的禮器。

先秦武器考之一:玉質武器從新石器時代到奴隸社會的發展之路

禮器中的玉琮

中國的禮制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後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文化,是隨著社會分工的

細化而產生的。在社會分工中,組織者掌握了剩餘財富,形成了階級,他們為了顯示自己階級的高貴,制定了一套用來強調等級身份的制度。這種制度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尚玉"。一些高規格、高品質的玉石被統治階層用來當成祭祀天地鬼神的祭器。從象徵權杖的玉鋮,到象徵祖先的玉圭,玉漸漸成為一種儀式時使用的禮器,這是玉質武器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玉製武器作為生產工具和戰鬥武器的結合體,經歷了漫長了歷史演變。在新石器時期,它是氏族部落進行生產和防禦的有力裝備,為我們的祖先炎帝和黃帝統一中國立下了卓越的功勳。同時,作為武器和禮器,它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合力的一種載體,是《左傳》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兩方面的

有機統一

玉質武器在人類文明的早期,為部落間的征服,從而導致國家的產生,起過決定性的意義。在這種征服中,不同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也是中華文明產生的基礎

參考資料:李伯謙:《二里頭類型的文化性質》、楊泓:《中國古代玉兵淺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