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漢字」新年福到,什麼是"福"?為什麼中國人求"福"?

中國人太喜歡用"福"這個字了,所用的最美好的詞語都少不了"福"這個字,比如幸福、福氣、福地、福星高照、福娃……那麼"福"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福"呢?我們先來梳理一下"福"字字義。

1、 "福"字字義梳理

1、甲骨文中用作祭名或是一種求福活動,如《甲骨文合集》第13619片。

「醉美漢字」新年福到,什麼是

(《甲骨文合集》第13619片)

上圖中,紅色大圈的釋文為"子漁疾目,福告於父乙",紅色小圈為"福"字。

又如,《甲骨文合集》第25614片。

「醉美漢字」新年福到,什麼是

(《甲骨文合集》第25614片)

上圖中甲骨文釋文為"王賓福無禍"。"賓福"為"親自參加福祭"。【注1】

魯迅的著名小說《祝福》在解釋何為"祝福"時這樣寫道:"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依上下文來看,在舊社會還有一種祭祀求福活動叫"福",比如小說中的"祝福"。可見從甲骨文時代到新中國成立前的舊社會,"福"作為一種祭名或求福活動,一直存在著。

2、用牲法。

在甲骨文中又有"福一牛"的辭句。這裡"福一牛"的"福"字《甲骨文字典》解釋為"用牲法"。【注2】

「醉美漢字」新年福到,什麼是

【注3】

祭祀時總是有酒有肉,所以後代文獻中有的"福"字又引申為"祭祀用的酒肉",如《國語·晉語二》中"今夕群夢齊姜,必速祠而歸福……驪姬受福"。此意或許因襲於甲骨文"用牲法"之意。在小說《祝福》中,祭祀用的東西被稱為"福禮"。小說《祝福》中的"福禮"也應當是甲骨文"用牲法"之意的因襲。

分送祭祀後的酒肉在古文獻中稱為"致福"。如《周禮·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中的"致福"。賈公彥疏"諸臣自祭家廟,祭訖,致胙肉於王,謂之致福"。所謂致福就是古代祭祀之後分送其酒肉,也叫歸福。如此說來,所謂"有福有福"應當先是有"口福"。

馬敘倫在解釋"福"字時介紹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習俗:"今杭縣之俗。歲終祭神。祭已。分食祭之牲酒。名曰賞福。或謂散福。即晉語之歸福矣。"【注4】可見在馬敘倫生活的時期仍然還有"致福"習俗的遺留。

當我讀到這則材料的時候,我聯想到小的時候跟長輩在年前上墳祭祖,祭祖之後也會把剩下的供品分食掉,當年長輩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吃點沾沾福氣",當時不敢多說只有聽從,如今心頭豁然明矣。我們當年分食供品也有古代"致福"之俗的影子。

3、 受鬼神的佑助曰福,名詞。如士父鐘中的金文。

「醉美漢字」新年福到,什麼是

士父鐘

上圖紅框中文字釋文為"降餘魯多福無疆"。【注5】

再如曾伯簠。下圖釋文為"天賜之福"。【注6】


「醉美漢字」新年福到,什麼是

曾伯簠(局部)

4、降福,保佑,動詞。如㝬鐘中的金文。

「醉美漢字」新年福到,什麼是

㝬鐘

上圖紅框釋文為"降餘多福,福餘順孫"。【注7】其中第一個"福"是名詞,第二個"福"是動詞。

後世文獻也有"福"為動詞"賜福、保佑"的意思,如《左傳·莊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說文解字》對"福"字的解釋

大徐本《說文解字》對"福"的解釋為"祐也",意為"降福保佑"。【注8】從上文的詞義梳理來看,"福"訓"祐也"緊承甲骨文和金文字形的詞義。

而《說文解字注》卻釋為"備也"。並引《禮記·祭統》曰:"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那麼何謂"無所不順"?"無所不順"應當主要指中國人所說的"五福"齊備,正如春聯上所書"五福臨門"之"五福"。所謂"五福",按《書·洪範》說法"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又《韓非子·解老》篇言"全壽富貴之謂福"。也就是說"福"字訓"備也"也有文獻上的依據。

那麼"福"字訓"祐也"與訓"備也"哪個更合理呢?張舜徽在《說文解字約注》中說:"以許書敘次觀之,'福'字下即承之以'祐',自以訓'祐'為是。"

【注9】

2、 小結

通過以上對"福"字義的簡單梳理,可以看出"福"字本義為祭名或是一種求福活動,由此引申出降福保佑之義。那麼求"福"究竟是求什麼?通過《說文解字》等文獻我們不妨可以認為,求福實際上就是祈求保佑"無所不順",或者更具體點應當是祈求保佑"五福"齊備。這樣我們也可以明白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喜歡"福",也那麼喜歡"福"這個字了。因為"福"這個字包含著我們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諸多向往。


註釋:

【注1】: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3.4,第14頁

【注2】【注3】: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5,第16頁

【注4】:李圃等《古文字詁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第100頁

【注5】【注6】【注7】:陳初生《金文常用字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4,第16頁

【注8】: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嶽麓書社,1997.7,第8頁

【注9】: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上),中州書畫社,1983.3,第7七頁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