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后中原王朝战斗力下降是因为宋明理学对人的奴化和异化吗?

红星照耀神州


唐之后的王朝统治者以宋明理学控制人心,尤其是在宋朝时期,统治阶级更是严格控制军队,文官地位超过武将,使得其面对异族无力抵抗。

然而正统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就结束了,然而汉代施行独尊儒术,但事实上却是儒家和法家并用,儒家只不过是法家外衣而已,儒家进行人们思想上的管束,而法家则是以刑法告诉人们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宋朝本身统治者确实是夺权而建立的政权,赵家更是有过杯酒释兵权的例子,在其后的皇帝并不是多信任武将,害怕武将权利过大影响自己的权利。宋朝提高了文官的地位,武将功绩再大,也要接受文官的管制。

在唐王朝之前中原人更是出门佩剑,连文人都能舞刀弄剑,尚武之风到处可见,就叫唐朝李白都是剑道高手,而后面的宋朝为了皇位的稳定大肆宣扬儒家,用儒家思想把人民变成羔羊,只为了维护自己家的利益。


一解君忧心


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明朝前期军队战斗力很强,推翻元朝,多次北伐进攻蒙古草原。史上都说弱宋,是指对外战争经常失败,不能开疆扩土,我们来分析下宋朝军备情况。

宋代整个军制是分禁军、厢军、乡兵。禁军是中央军,最精良部队,任务是“守京师,备征戍”;厢军是州一级的兵,守在地方镇上;乡兵是地方上最基层的兵,在民户中选出或招募,“以为所在防守”。这是总结了过去各朝地方军队(藩镇)太强,无法驾驭的缺失。尤其是上承唐代,唐朝就是因藩镇之乱结束的。不过,最强的力量在中央禁军,禁军兵员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兵、乡兵中选拔,严格训练,数量一定也要很多,才能够除了“守京师”,还能够出去“征戍”。北宋禁军逐步扩大,庆历年间增至80余万人。也因禁军日益庞大,后来军费开支也大,福利也不行,军队战斗力不行。

因此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宋明理学使得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为何军队数量庞大、国家富有安定却战斗力地下呢,有下面几个原因。

1、之前的“强汉“、“盛唐”等大一统王朝相比,宋朝的疆域面积最小。五代后晋的开国君主石敬瑭为获契丹帮助,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燕云十六州成了宋朝的一块心病,燕云十六州的割让,帝国的东北部、北部的长城关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冲丧失殆尽,北部边境门户无险可守,等于咽喉被掐,更无阻挡、迂回、缓冲的屏障,辽国、金国骑兵随时随地都可以便捷顺畅的冲杀进来,烧杀抢掠一番后又可大摇大摆满载掳获退回辽东老巢。

雄才大略的宋太祖一直谋划意图收复失地,无奈天不假年,49岁的英年就不明不白的死去,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让后人扼腕长叹。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两次率兵伐辽,也想夺回这襟山带河的战略要地,两次北伐都以惨败而告终,遂不了了之,实力有所不逮,只好默认现实。


2、宋朝军事上实力的薄弱还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利相关,由于缺少产马宝地的河套草原、燕云十六州等地,导致军事上战马不足,无法建立强大的骑兵。汉唐攻打北方胡人,都离不开强大的骑兵,骑兵可谓当时最强的武器。

3、当然,还与统治者的政治、军事政策有关,重文轻武,导致了宋朝的军事战斗力急剧下降。汉唐时期,朝廷都很注重军功,当时的武将勋贵集团还是朝堂的核心势力,并没有在后面“以文治武”的模式下被欺负得那么惨,武将可以放心自主带兵打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宋朝本来就是建立在黄袍加身上面,历代皇帝都对武官集团比较忌惮,这样的忌惮加速了文官集团的权力泛滥,最后形成了以文抑武的局面。科举取士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主流,宋被僵化的理学思想绑架,文官集团打压控制军队,也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大不如前。宋代皇帝抓军权,曾经”相度地形,定为阵图”,传授给边将,将领无法充分展现自己,自如指挥军队。


4、武器的相对优势没有那么大了。

汉朝军队打匈奴军队就像一群狼进攻一群羊,汉军不仅有尖利的武器,还有厚实的盔甲。史记里面就有记载,西域之地人“不知铸铁器”。西汉末年,大将军陈汤远征2000多里,擒斩匈奴单于,立下盖世奇功。后来回到长安做官,有次皇帝问他:前线有部队跟乌孙国的军队打仗,战斗很激烈,我们该不该派兵支援?陈汤当时就说:“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这就是典故“一汉敌五胡”的来历,当时中原王朝对比游牧民族也就是关外蛮夷们,有着压倒性优势的原因,先进的武器制造技术就是其中极大的缘由。

而西夏有闻名的铁鹞子,用的都是最好的战马和最精的盔甲,金国有铁浮图等。

铁浮图

5、皇帝大臣没有进取心,只想着太平无事。

先是宋辽之间签订澶(chán)渊之盟,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主战派寇准后来受到宋真宗的疑忌,被贬斥出朝,朝廷上下歌舞升平无心收复幽云十六州了。这也造成国家太平日久,将不知兵,兵不习战,导致后来宋夏战争也失利。后来宋夏双方也达成和议,元昊取消帝号,由宋册立为夏国王,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南北朝东西


在西学东渐之前,对华夏文明影响最深远的域外文化是佛教。

儒家虽然在汉武帝之时便定于一尊,但从儒家的统治地位却并非不可动摇,尤其是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之盛远非儒家可比,这一时期甚至可以称为我国的“佛学时代”。


同时,我国的道教对儒家的冲击也不小,而宋朝的理学本质上便是复兴儒学,是将儒释道三者合一,儒家真正取得统治地位其实是宋朝之后的事情,与之同时的便是科举的大兴。

如果仅从文明的角度来说,科举的大兴、儒学的复兴、文官制度的建立一定是历史的进步,这也是陈寅恪的著名论断――“华夏文明历数千年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由来。

换一种说法,文官政治造成了宋朝在政治上的早熟。以文抑武本是天下稳定的基石,比如当今世界普遍都是以文抑武,然而,在游牧民族不断入侵的时代,在人类尚未进入工业文明的时代,农耕民族以文抑武无异于自废武功。


所以,我觉得理学的兴起与战斗力下降确实有关系,但并非本问题所说的奴化,理学本身是儒学的进步,曾对整个东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学和科举大兴后,文官集团的建立和以文抑武才是宋朝军力弱的根源。


宋朝之前,文武分途并不明显,出将入相也是常态,但科举和文官制度建立后,文人开始鄙视武人。曾几何时,军功是封侯晋爵的必须,是男儿的荣耀,而宋朝之后,由于对“兵强马壮者可为天子”的恐惧,好男不当兵成为主流,寒窗十年后当官才是正途。


心向青山


宋明理学最主要的派别是“程朱道学”,是宋朝最大的一个学术主流。但自宋朝建立,还有许多不属于理学学派的新儒家学说,而理学的兴起,是在南宋高、孝以后的事情了。所以把唐代以后中原王朝战斗力下降归罪与宋明理学有失偏颇。

宋明理学是唐宋之际社会变动在思想领域的必然反映,社会和时代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来维护政权的统治,且这个时期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思想的不断冲击,在不断的撞击、批判、选取融合下,形成了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儒家学说,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这就是宋明理学的主旨思想。

从积极的一方面讲起,确实很好的维护了内部的统一,社会相对稳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人们思想的钳制,使得文人们开始变得更加迂腐,僵化的处理问题,最终导致后世的朝代国弱民穷。

唐代的战斗力之所以强悍,与唐代在军事上,大量使用少数民族的队伍,尽量保留了少数民族队伍的战法和特点。唐代大量启用少数民族的武将,他们熟悉当地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便于适应战场环境的指挥,对战争的不同形式作出有效的判断,有力的抵御打击犯边的游牧民族的侵扰。

在防御边塞时,避免了长途运输后勤补给不利而造成的战争影响,兵与将领之间能得到长期磨合训练,有效保证了指挥的顺畅通达,藩镇制度的建立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尚武精神建功立业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唐朝,同样,兵强将悍小政府也为唐朝埋下了祸乱的引子。

宋朝在建立伊始,总结了唐朝灭亡以及五代混乱的原因,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废藩镇、释兵权、罢功臣、典禁兵”,将地方和中央的一切权利收归皇权,开始“重文轻武”“以文抑武”,实行了“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策略,甚至在对辽、夏的沿边地区,肩负守边重任的封疆大吏,都以文官来担任正职,武将只能担任副职,这极大的削弱了武将的指挥权。

募兵制,把各州骁勇精兵归于禁军,每年轮换戊边,不仅割裂了部队官兵建制关系,分割了军政军令权利。一旦战事起,临时组建起来的军队,将不知兵,兵不识帅,必然造成战斗力的低下。重文轻武导致社会大众以当兵为不耻,长期的安逸也导致人们贪图奢华享受,不再有大唐时的尚武精神,导致兵疲将衰,战斗力急剧下降。

宋明理学的兴起,确实对人们的思想有奴化和异化的作用,在政治、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极深的影响,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同样他也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宋朝的统治阶层出于自身长久统治的目的,自己实行了“以文抑武”的倾斜政策,自毁长城,这才是宋朝长期处于战争被动的原因,把宋朝的战斗力下降归于宋明理学就有失公允了。


风正轻摇雨自飘


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相对羸弱但经济又特别发达的朝代而其开国皇帝赵匡胤其帝位是从五代后周柴式手里抢来的;取代的大唐的五代在五十年里几乎平均十年就来一场改朝换代使中原陷入没完没了的混战。等混乱结束后北方的契丹早已悄然做大。而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对于已不单单是一个游牧民族的辽帝国来说更是如虎添翼,但对于刚建立的大宋就仿佛一条战斗力强大的猛兽失去的突袭的机动力,陷于被动有劲也使不出来的地步!

北宋疆域图

而造成这种混乱局势的罪魁祸首来自于唐朝的藩镇制度。藩镇节度使大多都是边将集军、政、财权于一身,而诸多的权利也为其军队的扩张提供了天然的便利,藩镇实力迅速增强。在唐朝的统治中前期,藩镇制度确实对其领土扩张起到重要作用,但也渐渐形成了唐外强中干的局面,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而安史之乱后藩镇节度使彻底失去节制,最终大唐被后梁的朱温所取代。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深知武将的权利太大会造成王朝颠覆的恶果所以也就有了“杯酒释兵权”,至此开创了以文治国的时代。宋朝初期由于缺少战马但军队的战斗力不差,但武将的不受待见更可笑的是皇帝对军队的遥控指挥错失战场的主动性是对辽、西夏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些战将明明能打胜仗但怕违背皇帝的部署而获罪眼睁睁的看着战争由胜利变成了失败。

辽国铁骑

西夏拐子马

宋军朴刀手

宋军重步兵盔甲(实物)

宋军重甲步兵

宋朝在施行重文轻武之后,由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辽帝国和西夏王朝则恰恰相反,相对于宋军的步兵两者的铁骑所向披靡。宋真宗年间,辽军南下一直打到开封城下,宋真宗赵恒在丞相寇准用脚踹马屁股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御驾亲征,辽军被击溃!当见到辽军一眼望不到头的铁骑被吓破胆的真宗还是签订的“澶渊之盟”。至此富裕的大宋用钱还真的买来了和平!既然能用不多的钱就能买来和平还干嘛非要打仗呢?

但金国的铁蹄是用钱买不走的,宋朝灭亡!高宗赵构在东躲西藏之后在杭州建立了南宋。南宋面对金国的步步紧逼虽没有战马仍然还是步兵但战斗力却蹭蹭的往上涨!南宋初期的四大名将再也没有让金军前进一步!而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和有意思的是在高宗打败了金人的入侵之后立马和金划定疆域又定了下一个“澶渊之盟”,武将该杀的杀该拿钱养老的养老!

金军铁浮屠与宋军朴刀手

南宋用钱买来了金国的和平却又买不走蒙古的铁蹄!文化对中原王朝战斗力的影响微乎其微但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影响巨大。驱逐蒙古的明朝骑兵就是最好的证明!


缥缈缥缈111


是从文武并重演变成了文官一家独大,重文轻武,武人地位低下,没人愿意从武,导致武人整体水平严重削弱。

最直观的例子。以前,朝堂之上,文左武右,各占一边,武人也能居庙堂之高,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后来,满堂文人,要想出人头地只能习文,纯粹的武人没有地位。

不过,就算如此,依旧有文武兼备的人才挑大梁,但是中下级高素质武人缺乏,导致整体实力下滑,军武战斗力极度依赖主将个人能力。


真诚地看着你


不是。是君主们对武将权势的惧怕,扬文抑武,以文制武,导致军队常常在一些不通武事的文人掌控指挥下,文人们大多空有爱国激情,常误国误军,军人们也对文官压制自己,外行管内行,极为不满,大大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沉140769451


宋明理学对于人的奴化和异化歪曲了上古儒家真理,使得社会主流价值观偏离了以民为本的孔孟之道。真正的以儒家思想治国的理念到汉代独尊儒术就结束了,汉代以后的治国思想掺入了统治者的私心从而出现了糟粕。所以宋明理学不属于儒家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