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

瓶子里的女人


李斯败得不冤。赵高长期从事文法工作,所以对付李斯,步步为营,布局精密,且比李斯更加了解法家的真谛。

第一步,对李斯施压。

首先,赵高先把水搅浑,劝秦二世加重刑罚以巩固统治,结果导致天下“盗贼”蜂起,而作为丞相的李斯,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秦二世不可能怪自己,所以将一肚子怨气全部撒在了李斯头上,数次责骂他说:“君居三公之位,如何任听群盗横行至于如此?!”

李斯既惧且怨,盗贼蜂起是我一个人的错吗?你们就没份儿?大家伙惹出来的大祸,怎么能让我一个人来背黑锅?不行,我得把这颗危险的皮球踢出去,先解了禁区之危再说!

于是李斯在极度慌乱之下,下了一步超级臭棋,他上书向秦二世请行“督责”之术,即以独断之君权,灭仁义之途,绝谏说之辩,并以严刑督责,使臣民人人自危,则不敢生变。

这就是法家“法”、“势”、“术”三大精髓中的“术”了,“术”简单来讲就是“驭下之道”,其本身并没有错,但“驭下”的前提是要“上明”,上若不明,多施“术”则下愈暗,故“术”切不可乱施,秦始皇施一施还没什么,秦二世一施,那还不完蛋?

果然,秦二世一开始施行督责之术,李斯就后悔了。秦廷上下,横征暴敛的都变成了明吏,杀人多的都变成了忠臣,结果遭殃的还是李斯一党的帝国骨干。事情发展到最后,咸阳城内路上的行人,有一半都是犯人;而在街市上,每天都堆积着以各种罪名刚刚被杀死的人的尸体。这下可好,本来只是故六国之人反秦,现在连秦人都骇惧思乱了,李斯毕生辛苦积攒起来的人品和人气,也一时之间跌入谷底,他的昏招不仅没能救到自己,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第二步,控制秦二世。

第一步施压已经彻底打乱了李斯的阵脚,下一步就是争取控制秦二世,将君与臣隔离开来,以避免李斯一党对自己的反扑。

与李斯同为法家的赵高,很清楚法家制度的核心就是君主绝对专制,所以只要控制了皇帝,就等于控制了一切,而他作为秦二世的老师与近臣,对此拥有天然优势。

于是赵高又找了个机会对二世说:“天子之所以贵者,因群臣但闻其声而不得见其面也。今陛下年少,一切政务未必皆能通晓。若日常坐朝,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臣与侍中学习法令之人,日侍左右,坐以待事。事至,得从容裁决,如此则大臣不敢妄奏,天下皆称为圣主矣!”

赵高这一招,不仅要孤立李斯,竟还要孤立皇帝了,这不是欺君罔上大逆不道是什么?然而小屁孩胡亥被赵高这么一忽悠,居然就信了,事实上,他每天面对着李斯等一干叽叽歪歪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的老臣,和一大堆枯燥无味的公文,还真是浑身不得劲!现在赵高肯主动替他分忧,他不禁对自己有一这么个不辞劳苦体仰上意的忠贤感到无比欣慰。

秦二世啊秦二世,你可真够二的。

于是君王从此不早朝,夜夜笙歌花天酒地,赵高趁势把持住了帝国政令上下传达的雄关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第三步:离间李斯与秦二世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赵高与李斯打的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暗战,那么经过以上两个步骤,赵高已经彻底占住了战场之高地,李斯想要向上仰攻,谈何容易。所以李斯眼下,只能坐困关下,徒呼奈何?

然而赵高虽占尽地利,李斯不来攻,那也没辙。敌不动,如何抓住破绽破敌?于是赵高接下来又使了一计——诱敌。

一日,赵高亲造李斯之府,哭着说:“关东群盗如毛,警信日至,主上偏多发人役,治阿房宫,聚狗马无用之物。臣屡次进谏,只因职位卑贱,言多不见听。呜呜呜,此国家存亡之际,君侯为丞相,位高责重,何以不谏?”

赵高话可信,母猪可上树,然而李斯再也不是秦始皇时期那个睿智的李斯了,他在权位不保的危境中彻底失去了清醒的头脑,明明是一个陷阱,还傻傻的跳了下去,感动的说道:“非我不愿进谏,实因主上深居宫中,连日不出视朝,叫我如何面奏?”

赵高一笑,这有何难?我替你寻摸着,只要主上一有空闲,我就立刻通知你去。

李斯感激万分,连连称谢,看来赵高虽怀私欲,但在大义面前还是个忠臣啊,我从前看错他了。

赵高心中暗笑,不用这么快谢我,等我送你上天堂与老皇帝相会,再谢我不迟。

于是李斯怀着万分感激,三次在赵高的通风报信下进宫去见秦二世,却三次被挡在了门外。

原因很简单,李斯每次去见秦二世的时候,都不是“主上空闲之时”,而是秦二世与美女一度春风的关键时刻,你想,好事三次被扰,秦二世能见他吗?不但不见,还气坏了!

“吾平日无事之时甚多,丞相不来;吾游乐正酣,丞相辄来请事!岂丞相欺吾年少,故敢藐视我乎?!”

赵高心中暗笑一声,上前奏道:“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爵位不加,揣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陛下,丞相居心不轨,意图谋反,不可不防!”

秦二世大惊:“丞相竟有如此歹意?”

赵高道:“陛下莫忘了,丞相乃上蔡人,反贼陈胜乃阳城人,此二地相邻不及百里。臣闻丞相之族与陈胜之族有旧,故楚盗公行,过荥阳城,丞相之长子三川郡守李由竟守城数月而不肯击盗。臣又闻李由阴与群盗交通,常有文书往来,但不得实据,未敢奏闻。今丞相形态嚣张,屡犯龙颜,其反相已露,陛下不可不查!”

消息传出,这下李斯总算明白了,这一切都是赵高的诡计,他再不反击,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他立刻上书弹劾赵高,道:“赵高擅作威福,权倾人主,阴有田常代齐之志。陛下不图,臣恐其必为变也。”

然而糊涂至极的胡亥,不但不相信,反下旨诘难起李斯来:“赵高为人清廉强干,洁行修善,平日尽忠事主,实心任职。如此之人,不可多得,朕实贤之,而君疑之,何也?”

李斯气的几乎说不出话来。赵高党同伐异,贪得无厌,私学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他清廉?还洁行?晕死我了。

不管咋样,李斯的话,秦二世是一句都听不进去了,不但听不进去,而且一回头,就把李斯的话转告给了赵高,好似赵高反是他主子一般。

赵高说:“丞相心中所患者,独高一人而已。高若身死,丞相便为田常所为,更无顾忌。”

秦二世闻言大怒,心中已有了杀李斯之心。

李斯明白自己死期已近,但他不甘心,他还要垂死挣扎,于是邀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联名上书,请罢修阿房宫,请减发四方徭役,并有隐斥赵高的语意。

——陛下呀陛下,今内有赵高乱政,外有群盗蜂起,章邯打的也不是很顺,陛下再不改弦易辙,帝国就要亡了!

二世不听,反而大怒:“朕贵为天子,理应肆意极欲,尚刑明法,使臣下不敢为非,然后可制御海内。且先帝起诸侯,兼并天下,外攘四夷,所以外拓疆土,内筑宫室,以示功业。今朕即位二年,群盗并起,丞相等不能禁遏,反欲罢先帝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朕还要尔等何用?”

完了,一切都完了。秦二世下令,冯去疾、李斯、冯劫玩忽职守,免官下狱!李斯且与其子李由有谋反状,命收捕其宗族、宾客,所有审讯工作,由郎中令赵高全权处理。

这又是何道理?按照秦典律,这三个帝国重臣,即便有罪,也该交给有司审理才对,奈何交给一个掌管宫禁安全的郎中令来负责?然而秦虽以法治国,但皇帝在“法”里却拥有无任何力量可以制约的最大权威,这就是先秦法家思想的第一大弊病。

于是,赵高严刑拷打三人,欲来个屈打成招。

冯去疾、冯劫二人,吃不住刑,遂相言“将相乃国之柱石,岂可见辱于刀笔胥吏。”奋而自尽。

李斯却不自尽,受辱也不自尽,赵高打了他一千大板,几乎要把他打成肉饼,他还是不肯自尽。总之无论如何,他也要抗争到最后一刻,他一死,赵高就要更加肆无忌惮了。

李斯不肯死,非要去做那无谓的抗争,然而他的抗争,是那么的软弱无力。

第一步,假装认罪,先去掉皮肉之苦。

第二步,上书二世,言明自己对秦有大功,实无谋反之心。即使有小过,也可将功抵罪。

我们知道,李斯的文笔是很好的,就如他写给秦始皇的那篇《谏驱客书》,可谓千古雄文,句句至理,字字珠玑,一支笔造就了一个泱泱帝国。所以,李斯有绝对的信心,他穷尽才华写出的这篇辩罪书,定可拯救自己的命运,绝处逢生。

可惜,这一封上书,在上传到秦二世的手里之前,已经被赵高扔进了垃圾桶。

——“李斯囚徒也,安得上书!”

由此,赵高明白了,李斯虽然暂时诬服,将来二世遣人复讯,必定翻供。于是他派遣其宾客数人,假扮成御史、侍中及皇帝特使,假奉皇命轮流去审讯李斯,李斯果然翻供,坚持说自己无罪,所谓谋反,纯属子虚乌有。

赵高一声冷笑,好你个如奸似鬼的李斯,还想以退为进,妄图翻盘?哼,做梦,你可逃不出我赵高的手掌心。

于是赵高命令假御史们,使出尔等的十大酷刑,把李斯给我往死里整。

李斯彻底绝望了,连“御史们”也如此对我,看来皇帝是铁了心要我死了,罢罢罢,招了吧,就受了这千古奇冤,为后世忠臣们做个“好榜样”!

赵高的诡计终于得逞,等到秦二世派了真正的御史来复审李斯,李斯想也没想就立刻认罪画押,再也不敢翻供了。

秦二世接到李斯的供词,长舒了一口气,笑逐颜开:“李斯果欲谋反,微赵君,朕几为此贼所卖!”

这时派去查李由的使者也已回到了咸阳,言李由已死,死无对证。

李斯最后一线生机也没了,秦二世于是一拍板:李斯父子谋反罪名成立,罪当五刑,灭三族,腰斩于咸阳之市。

这一场玩命的暗战终于宣告结束,赵高大获全胜,李斯被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历史深渊。


千古名将英雄梦


在了解秦朝的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现象,秦朝建立最大的功臣——李斯在秦朝后期面对中车府令赵高的时候,数次交手无一取胜,李斯在后期被赵高牵着鼻子走,最后死于赵高的阴谋中,大家都知道李斯并不傻,可为什么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呢?
(秦时明月中的李斯) 与其说李斯败给了赵高不如说李斯败给了他自己,首先李斯的权力很脆弱,在沙丘政变中他之所以轻而易举就上了赵高的贼船是因为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斯出身低微,靠着自己的才华得到皇帝的赏识。李斯的权势来自于皇帝,一旦皇帝的宠信不在,李斯也就岌岌可危了,这一点和家族底蕴强大的蒙恬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他必须做出选择,哪怕是被迫的,正所谓骑虎难下,政治的道路没有暂停没有后退,只能往前。但可悲的是赵高在前进的路上等着他。 其次李斯身居高位在明,而赵高是身居要位在暗。李斯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只会把蒙恬蒙毅扶苏这些与他地位想当的人当成威胁,而帮组自己巩固地位却官职较低的赵高是不会被李斯列入对手的名单;而赵高不同,他官职不高但野心很大,对于他这种人可以用“得陇望蜀、欲壑难填”来形容,他的权力欲望是不会被满足的,所以他要不断清除自己通往权力巅峰上的绊脚石,用得着的时候是他的棋子,如李斯、如二世,用不着的时候就直接杀掉。二世是不会想到对自己一向恭顺且忠心耿耿的赵高会把屠刀对象自己,同样李斯也不会想到。地位的差距导致李斯对赵高失去应有的警惕,最终栽在了赵高的手里。 (让我们盘点一下李斯和赵高打过的交道: 第一次:沙丘政变,李斯在赵高的劝说下做出了一个改变中国历史、改变秦帝国国运也改变了自己最后的命运的决定:更改秦始皇的诏书,除掉公子扶苏,帮助胡亥继位。李斯由于和公子扶苏以及蒙恬兄弟不和,担心秦始皇死后自己地位不保失去权势,做出了这个决定。这个决定中李斯是出力最多的,但收益最少只不过是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已。胡亥是看起来得益最多的,继承了皇位,但实际获利最多的是赵高。而这场政变赵高才是幕后的主导者,看起来不可替代的李斯只是赵高的棋子,李斯不过是为赵高火中取栗,而胡亥不过是二人的代言人。 这次政治事件中李斯和赵高不是敌人而是盟友,但李斯完全是被赵高利用,因此李斯可以说是很失败。 第二次:朝堂争斗,赵高在把胡亥扶上皇位之后党同伐异,公子扶苏、蒙恬蒙毅、秦国的王室以及公卿大臣都遭到了赵高的清洗,二世也被赵高忽悠的去声色犬马不理朝政了。在这个时候李斯成了赵高想要为所欲为最大的阻碍。当赵高把矛头对准李斯的时候李斯毫无防备,赵高利用李斯的忠心诓骗李斯在二世享乐时直言进谏,让李斯触二世的霉头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利用农民军构陷李斯,把李斯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地步。这个过程中不仅二世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李斯也被赵高耍的团团转,可以说是被完败了。 第三次:身陷囹圄,面对秦帝国的危机,忠心的李斯联合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上书二世停止阿房宫的建造,赵高在旁煽风点火,彻底激怒二世被送进了大牢中。这次斗争的结果不言而喻,李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都不是赵高的对手,身陷囹圄怎么斗得过。冯去疾、冯劫不堪受辱自尽,李斯自恃有思辨之才不放弃希望,希望见到二世申辩。但赵高根本不给李斯翻盘的机会,李斯申辩的奏折不光被拦下,赵高还派自己的狗腿子扮成御史欺骗李斯,李斯被严刑拷打折磨的万念俱灰放弃了生存的希望。


叶藏


李斯被秦始皇任命为丞相,其政治主张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李斯堪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但是,他与赵高三次交手,无一获胜,这是为什么?

第一次、赵高击中要害、李斯屈服

宦官赵高善于察言观色、巴结讨好,很快获得了公子胡亥的信任和赏识。

公元前210年10月,秦始皇在巡游路途上病倒了,立下遗诏,将皇位传给长子扶苏。

扶苏远在上郡。秦始皇召见赵高,命令他拟定诏书送给扶苏。诏书封好了,赵高却扣压在自己身边。

赵高觉得扶苏于己不利,想把皇位传给胡亥,因为胡亥容易为己所用。

秦始皇驾崩于沙丘(河北广宗),只有丞相李斯、公子胡亥、宦官赵高等宠幸之臣知晓。因为遗诏没有发出去,为了避免混乱,李斯等人封锁了秦始皇死讯。

赵高怀揣遗诏,劝导胡亥继承皇位。

胡亥同意继承皇位,但是,担心丞相李斯不答应。赵高主动要求去劝服李斯。

李斯是决定由谁继承皇位的关键人物。赵高思考:如何才能争取李斯支持胡亥?

赵高分析:李斯出身平民百姓,由于希望荣华富贵才努力为秦始皇效命;现在虽然位居丞相,但是,仍然担心失去丞相宝座。

这就是李斯的要害。赵高拿定主意:切中李斯要害,逼其就范。

赵高对李斯明讲,遗诏和符玺都在自己手中,现在打算确定胡亥为太子,征求丞相意见。

李斯严词否决,认为这是大逆不道,李斯不能对不起先皇。

赵高询问李斯:丞相与蒙恬将军相比如何?

李斯黯然神伤,底气不足地回答:我不如蒙恬。

赵高抓住要害,接着追问:如果公子扶苏继承皇位,能放弃蒙恬将军,而任用丞相吗?请丞相慎重考虑。

经过权衡利弊,李斯终于向赵高屈服。

赵高主导、李斯参与,另立遗诏,册立胡亥为太子。

第一次交手,赵高大获全胜、完美无瑕。

第二次:赵高挖坑害人、李斯上当

赵高觊觎李斯的丞相宝座,想方设法置李斯于胡亥的对立面。

赵高对李斯说:天下局势未稳,陛下花天酒地、不理朝政。丞相为什么不向陛下进谏啊?

李斯说:我早有想法,只是没有机会见到皇上啊!

赵高觉得李斯快要掉进坑里了,于是,很认真地说:丞相有此忠心,我发现机会,一定禀报。

赵高知道胡亥沉溺酒色、无法自拔,肯定厌恶别人打扰。

每当胡亥醉心歌舞、厮混姬妾时,赵高就会告诉李斯:陛下无事,可以进谏。

李斯兴冲冲赶去,却正好打扰了皇上的兴致,皇上觉得十分扫兴。

接连几次都是这样,胡亥非常恼火,质问李斯是不是与他作对。

等李斯走后,赵高对皇上说:李斯参与了沙丘之谋,是不是想居功自傲啊?

赵高又对胡亥说:丞相与陈胜是同乡,丞相长子李由暗通陈贼。

在胡亥看来,李斯经常故意打扰他寻欢作乐,又安排儿子帮助陈胜造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敌人。

胡亥立即派人调查李由通盗的事情。

第二次交手,李斯败的痛心疾首、败的痛彻心扉。

第三次:赵高借刀杀人、李斯腰斩

赵高已经把李斯与胡亥完全对立起来了,但是,赵高还想把李斯置之于死地。

李斯与右丞相联名上疏秦二世,请求停止阿房宫建设,缓解百姓的怨恨。

秦二世非常愤怒,指责李斯镇压不力,而且对皇上不忠。命令赵高审讯李斯。

赵高对李斯严刑拷问,逼迫他供认谋反通贼。受不了身心折磨,李斯屈打成招,承认自己谋反通贼。

李斯幻想上书胡亥,以求赦免。李斯的进谏、上书全部落到赵高手中。

赵高让亲信假装成不同的官员,轮流审讯李斯。李斯不承认谋反,就重刑拷打;直到李斯承认谋反、不改口供才停止。

秦二世派遣御史前来审讯,李斯害怕严刑,仍然违心承认自己谋反通贼。

胡亥看见李斯的口供,对赵高感激不已、感恩戴德,认为没有赵高,自己就被李斯葬送了。

公元前208年7月,经过精心谋划,赵高把李斯谋反通贼的罪行做成铁证。

胡亥命令将李斯腰斩。同时李斯儿子李由还在为秦朝战斗。

李斯被腰斩后,赵高顺理成章坐上了丞相的宝座,从此以后,秦朝大小事务,都由他定夺。

赵高借用胡亥这把大刀,成功杀死了李斯。

第三次交手,李斯被赵高彻底消灭。

忠臣谋事业、小人精算计。小人奸臣得势的王朝距离灭亡不会很远。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岳飞的飞


在了解秦朝的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现象,秦朝建立最大的功臣——李斯在秦朝后期面对中车府令赵高的时候,数次交手无一取胜,李斯在后期被赵高牵着鼻子走,最后死于赵高的阴谋中,大家都知道李斯并不傻,可为什么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呢?

(秦时明月中的李斯)

与其说李斯败给了赵高不如说李斯败给了他自己,首先李斯的权力很脆弱,在沙丘政变中他之所以轻而易举就上了赵高的贼船是因为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斯出身低微,靠着自己的才华得到皇帝的赏识。李斯的权势来自于皇帝,一旦皇帝的宠信不在,李斯也就岌岌可危了,这一点和家族底蕴强大的蒙恬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他必须做出选择,哪怕是被迫的,正所谓骑虎难下,政治的道路没有暂停没有后退,只能往前。但可悲的是赵高在前进的路上等着他。

其次李斯身居高位在明,而赵高是身居要位在暗。李斯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只会把蒙恬蒙毅扶苏这些与他地位想当的人当成威胁,而帮组自己巩固地位却官职较低的赵高是不会被李斯列入对手的名单;而赵高不同,他官职不高但野心很大,对于他这种人可以用“得陇望蜀、欲壑难填”来形容,他的权力欲望是不会被满足的,所以他要不断清除自己通往权力巅峰上的绊脚石,用得着的时候是他的棋子,如李斯、如二世,用不着的时候就直接杀掉。二世是不会想到对自己一向恭顺且忠心耿耿的赵高会把屠刀对象自己,同样李斯也不会想到。地位的差距导致李斯对赵高失去应有的警惕,最终栽在了赵高的手里。

(赵高)

让我们盘点一下李斯和赵高打过的交道:

第一次:沙丘政变,李斯在赵高的劝说下做出了一个改变中国历史、改变秦帝国国运也改变了自己最后的命运的决定:更改秦始皇的诏书,除掉公子扶苏,帮助胡亥继位。李斯由于和公子扶苏以及蒙恬兄弟不和,担心秦始皇死后自己地位不保失去权势,做出了这个决定。这个决定中李斯是出力最多的,但收益最少只不过是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已。胡亥是看起来得益最多的,继承了皇位,但实际获利最多的是赵高。而这场政变赵高才是幕后的主导者,看起来不可替代的李斯只是赵高的棋子,李斯不过是为赵高火中取栗,而胡亥不过是二人的代言人。

(沙丘政变中的李斯)

这次政治事件中李斯和赵高不是敌人而是盟友,但李斯完全是被赵高利用,因此李斯可以说是很失败。

第二次:朝堂争斗,赵高在把胡亥扶上皇位之后党同伐异,公子扶苏、蒙恬蒙毅、秦国的王室以及公卿大臣都遭到了赵高的清洗,二世也被赵高忽悠的去声色犬马不理朝政了。在这个时候李斯成了赵高想要为所欲为最大的阻碍。当赵高把矛头对准李斯的时候李斯毫无防备,赵高利用李斯的忠心诓骗李斯在二世享乐时直言进谏,让李斯触二世的霉头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利用农民军构陷李斯,把李斯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地步。这个过程中不仅二世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李斯也被赵高耍的团团转,可以说是被完败了。

第三次:身陷囹圄,面对秦帝国的危机,忠心的李斯联合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上书二世停止阿房宫的建造,赵高在旁煽风点火,彻底激怒二世被送进了大牢中。这次斗争的结果不言而喻,李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都不是赵高的对手,身陷囹圄怎么斗得过。冯去疾、冯劫不堪受辱自尽,李斯自恃有思辨之才不放弃希望,希望见到二世申辩。但赵高根本不给李斯翻盘的机会,李斯申辩的奏折不光被拦下,赵高还派自己的狗腿子扮成御史欺骗李斯,李斯被严刑拷打折磨的万念俱灰放弃了生存的希望。


凉粥牧


李斯的成功与失败,都与他的老鼠理论有关。老鼠理论,让李斯位极人臣,成为大秦之权臣;同时,又使他向赵高屈服,最终被害死。

第一,李斯的老鼠理论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曾担任一名小吏。他胸有大志,在官场上却混不出个模样。这令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贤能,有些人卑劣?有些人混得好,而有些人混得差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的境遇发生变化呢?

有一天,他在一群老鼠身上找到答案。他上茅厕时,见到几只老鼠在脏兮兮的粪坑里找吃的,一见有人来便惊恐地四处逃去。蹲完茅坑后,李斯去检查粮仓,又看到老鼠出没。只是粮仓的老鼠与茅坑老鼠全然不同,见到人进来也不害怕,照样悠哉地吃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事,别人都不会去留意,李斯却得到他人生一个最重要的启示:“一个人是好是坏,就跟老鼠一样,关键看他是处在什么环境。”

这叫环境决定论。

这一天,李斯找到了他的人生哲学。

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改变环境。要出人头地,就得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环境。

第二,老鼠理论如何让李斯走向成功

发明了“老鼠理论”后,李斯下决心要当粮仓的硕鼠,而不是茅坑里的臭老鼠。如何能改变环境?李斯想到求学。拜谁为师呢?自然要找思想界的宗师人物。当时学界领袖非荀子莫属,李斯便前往求学。

完成学业后,李斯根据自己环境决定理论,决定前往诸侯中最强大的秦国。到了秦国后,他又投奔最有权力的秦相吕不韦。李斯立志要当米仓的老鼠而不是茅坑的老鼠,吕不韦已经位高权重了,但还不够,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引起秦王嬴政的注意。

李斯是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充分利用每次与秦王见面的机会,投其所好,大谈统一六国的事业。“秦王听后大悦,把李斯提拔为长史,后又任命为客卿。正当李斯顺风顺水之际,当时由于在秦国活动的外国间谍太多,秦政府出台“逐客令”。身为客卿的李斯,理所当然在被逐之列。若是被逐出秦国,李斯就只能去当茅厕的老鼠了。于是他挺身而出,写了篇《谏逐客书》,这道上书令秦王嬴政幡然省悟,终于废除逐客令,恢复李斯的官职。从此之后,李斯成为秦国政坛的新星,步步高升,直到成为秦国的左丞相。

第三,老鼠理论如何最终坑了李斯

李斯的老鼠理论,要出人头地,最重要的是跟对人。做学问,要师从最伟大的思想家荀子;搞政治,要去天下最强大的秦国;当门客,要投靠最有权势的吕不韦;位极人臣,要巴结秦始皇。秦灭六国后,李斯鼓吹搞郡县制,焚书坑儒等等,都是为了迎合秦始皇。

秦始皇去世后,李斯要怎么办呢?按理他的“老鼠理论”,很简单,就是继续投靠、迎合新主子。当时最有可能继位的,是公子扶苏,但赵高想拥公子胡亥,便做李斯的思想工作。赵高点到李斯的软肋,如果扶苏上台,必定任用亲信蒙恬,到时李斯能保得地位吗?能继续当粮仓的老鼠吗?

为了保住米仓老鼠的地位,李斯把心一横,只要还当这丞相,管它什么仁义道德。他与赵高合谋立胡亥为太子,伪造一封皇帝诏书,害死扶苏与蒙恬。李斯的想法是,秦始皇死了,我继续跟着秦二世,可确保荣华富贵。

老鼠理论,已经让李斯只在乎利害,而不在乎仁义了。这也是他最后灭亡的原因。为什么呢?因为李斯与赵高不是同一类型的人物,赵高就是个玩弄权术的阴谋家,而李斯是个政治家。李斯还是有政治抱负的,但是立了秦二世后,李斯的政治抱负成了放屁,反而让皇帝厌烦。

李斯要是有点自知之明,最好上交辞呈。不过他迷恋权位,不知急流勇退的道理,只得曲意奉承皇帝。迷恋权力的赵高,遇上迷恋权力的李斯,最后会怎么样呢?不扳倒李斯,赵高睡不安稳。

赵高的本领就是操纵小皇帝,借皇帝之手杀人。每当李斯要进见皇帝,赵高总安排在皇帝与美女饮酒作乐时。皇帝大怒说:“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

赵高见机会成熟,遂在秦二世面前诬告李斯有裂土封王的野心,其子李由与义军私通。这下子李斯终于看清赵高是什么货色了,他也上书攻击赵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同时,他又联合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进谏皇帝,请求减轻赋役,停修阿房宫。

李斯的反击是无力的,秦二世早就听信赵高之言,认为李斯想造反。于是将李斯、冯去疾、冯劫三人下狱问罪。冯去疾、冯劫认为将相不能被凌辱,遂自杀而亡。李斯仍然抱有幻想,在狱中写了份自白书,实际上是罗列自己为秦国所做的贡献。赵高冷笑道:“囚安得上书!”

迷恋权力的人,最终也死在权力二字。李斯最终被判死刑,腰斩于市,夷三族。临死前,他对次子说:“我想跟你牵着小黄狗,出上蔡东门去追逐野兔,哎,已经不可能了。”这一刻,他似乎才省悟到一件事,权力到头只是一场空,倒是平淡无奇的生活,才是真正可留恋的。

李斯的一生,信奉老鼠理论,为了当米仓老鼠,他无论做什么,都要投靠最强者。也这是因为这个理论,他最后投靠了赵高与秦二世。然而,赵高与秦二世,不同于吕不韦与秦始皇。吕不韦与秦始皇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而赵高与秦二世,只是政治流氓,跳梁小丑。在选择赵高与秦二世那刻,李斯就落入万丈深渊了。


君山话史


李斯对整个中国历史的贡献主要是在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在李斯的建议下,秦王嬴政称皇帝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废除分封制,施行郡县制;禁绝百家学说,加强对全国百姓的思想统治;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等,这些政策对中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有些制度让我们至今都受其便利。当时的李斯已经位极人臣,成为秦国丞相,并且功勋卓著,但他为何最终没有斗过小小的中车府令赵高呢?

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赵高的胜利,在于他敢用阴谋并且先发制人;李斯的失败,在于他看重私利而后知后觉。赵高对李斯展开的攻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大事件中:

沙丘政变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时病逝于沙丘平台,当时他已经写好了留给公子扶苏的遗言:“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但是中车府令(掌管皇帝乘舆的官职)赵高却因担心自己的富贵即生命安全(他与蒙毅有仇)而扣留了遗诏,并鼓动秦二世积极争取皇位。

秦二世同意之后,赵高又开始怂恿丞相李斯,因为“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对于赵高的游说,李斯一开始是严厉拒绝的,他说:“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而赵高却指出,秦国向来都不会让位高权重的大臣安享晚年,并且公子扶苏所亲信的人乃是蒙恬和蒙毅而不是李斯,扶苏一旦即位,恐怕李斯性命不保。在赵高的强烈攻势之下,李斯最终妥协,与赵高共同拥立公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

陈胜起义

在秦二世即位之后不久,陈胜吴广等人便在大泽乡宣布起义,谁也没有想到起义的形势发展得这么快。而陈胜起义之处离三川守的属地非常近,三川守李由正是李斯的儿子!所以“使者覆案三川相属,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对于崇尚连坐之法的秦国来说,李由和李斯自然对国内爆发起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此时“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向来能谋善断的李斯,此时却因为顾忌自己的利益而开始向秦二世阿谀奉承。从他的这种表现来看,赵高就已经胜利了。所以,赵高在此时上言:“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很明显,赵高再一次先发制人了——他一方面控告李斯有裂土封王的欲望,并且在宫外的权利已经超越皇帝。另一方面,他说对于天下的动乱,李斯责无旁贷。听了赵高的控诉之后,“二世以为然”,在第二次角逐中,李斯又失败了,随着这次失败,李斯失去了秦二世对他的信任。

李斯之死

在李斯失去秦二世的信任之后,朝廷之事“皆决于赵高”,而赵高为了彻底掌控最高权利,决定对李斯下杀手。他继续使用奸计,让秦二世从不信任李斯转变为厌恶李斯。与此同时,赵高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污蔑李斯要篡位!李斯也曾经在秦二世面前指责赵高奸臣误国,但是赵高早就已经先发制人了,秦二世早就不相信李斯的话了。赵高对秦二世说:“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田常就是策划“田氏代齐”的主要角色,经过他的折腾,齐国君主从姓姜变为姓田。赵高指出,李斯现在就是想除掉自己,然后就要让秦国改名换姓!

“于是二世曰:‘其以李斯属郎中令!’”李斯最终下狱了,他再怎么伸冤,得到的回应都是“囚安得上书!”在李斯死后,秦二世还高兴地说:“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不知李斯临终之时是否在回想自己与赵高的三次交手,如果上天在给他一次机会,不知他是否会放弃一己私利,以天下为重。


国史通论




说句实话,每次看到李斯被拉到咸阳市上腰斩的文字表述,我的心里真是说不出的痛快,这老小子活该如此,只是可惜了一门九族男女老幼耄耋期颐、幼子娈童。

李斯作为一个外来之人,能在秦国扎下根基,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确实很有见地和功绩,他所得到的位置还是实至名归的。尤其是他的《谏逐客书》和泰山石刻,更是光耀千古,高山仰止。

但李斯又是个极其阴险毒辣的歹毒之人,单就将同门师弟韩非子下了大狱坑害致死一事,就足以说明其人胆气偏狭,不能容人,为了一己之私可以取了他人卿卿性命,也不吝那个人多么才华横溢、智可复国,甚至是为了一己官位袍服假传圣旨,致使公子扶苏自杀身亡,蒙恬蒙毅遭受不白之冤,都是他李斯的“功劳和业绩”。

历史究竟还是最无私、最公平的,李斯这个小人就恰逢其时的遇到了赵高其人,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他牵着幼子的手说“吾与若复牵黄犬游上蔡其可得乎”之时,是否想到了被他冤死的韩非子、公子扶苏等等若干家国栋梁、治世精英?

李斯之所以和赵高过招而屡屡落败,就是因为这个小人太过阴鸷,得志时兴风作浪猖獗一时,毁灭时心如死灰仰人鼻息,心术不正之人,从来就没有因为工于心计而光明磊落的班师还朝,而是私下里魑魅魍魉,阴魂不散,到头来一抔黄土埋下千恨万恶,独留孤冢向黄昏。

可以告慰的是,无论是李斯还是赵高,包括那个色厉内荏、贪生怕死的二世皇帝,都逃脱不了正义的惩罚天谴,到头来枉自留下一段又一段可悲可叹的历史笑料,供人们调侃喷饭,徒留话柄。


龙吟148119260


李斯字通右,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

自幼苦读诗书,以文章闻名于蔡国,年轻时候是一个看守粮仓的小文书,每天负责存粮登记!

有一次去厕所,看到里面有老鼠,瘦小枯干,毛色灰暗,每次有人经过时,都会受到惊吓而逃跑!而去粮仓时也看到老鼠,但是却硕壮无比,皮毛油亮,见到人也不害怕,瞪着一双小眼,注视着你,然后又咯吱咯吱的吃东西,自由自在!于是李斯就感慨:“人生如鼠啊,不在仓,就在厕”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死了,李斯正好去求秦国找出路,先在吕不韦手下当差,然后给秦王上了论统一书,受到赏识!正准备大展宏图时,发现了郑国渠的阴谋!

韩国怕被秦国攻打,于是派水工郑国到秦国以修渠来弱秦!

秦王下令把不是秦国的谋士都赶走,李斯也被赶走,但是他不甘心,于是上了那著名的《谏逐客书》,秦王下令让谋士都回来!

统一六国后,李斯为相,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生前已经拟昭传位扶苏,可是还没发出!

赵高于是请来李斯,对李斯说立谁为太子就是你我一句话的事!李斯先是不同意,可是赵高问了他几件事,他沉默了!

一你和蒙恬比,谁有本事?二谁的功劳大?三谁与扶苏关系好?

李斯就这样和赵高改了遗昭!但是后来发现,赵高开始专权,李斯很不满意,就和他争斗,赵高有一个王牌,就是二世胡亥,他让二世深居宫中,不见大臣,通过他才能去见!只要二世在玩的时候,他就去让李斯见二世,二世正在兴头上,当然不见!李斯还不明白怎么回事那?

最后就是赵高陷害李斯,并且派假的审讯人员,去问李斯,只要说实话,必被打!后来二世派真的去,他也不敢说真话了!

最后被判腰斩!这里说一下腰斩,因为它是先在脸上刺字,然后割鼻子,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最后剁成肉酱!这叫做“具五刑”!




自知者明


以下的回答属于原创,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和为我点赞!

前言

  1. 在中国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老话,千万别和小人为敌,因为我们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坦荡的对手,我们并不需要十分的担心,因为对方使用的手段是正规的而不是上不了台面的,你得时时刻刻需要关注对方的各个举动

个人的看法

  1. 李斯作为一名千古名相,其才能和地位在秦朝时期是无与伦比的,在加上秦朝时期的制度表明,丞相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且丞相拥有权力反驳帝皇,可以说,李斯的地位是十分的崇高的,在加上李斯对秦始皇十分的忠心,并且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平六国,李斯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2. 相比于赵高,他只是一名宦官,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李斯的内心当中根本就没有把赵高当做是自己的对手,所以,即使李斯的谋略十分的高超,他也无处施展,因为他根本不认为赵高是自己的对手,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赵高跟随在皇帝的身边,可以向皇帝传达信息,不需要经过他人,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赵高天天盼望着能够除掉李斯,扫平障碍,而李斯却不把他当一回事,着在战略上已经输了

  3. 另外一个方面是李斯不懂得放弃,他不想放弃今天奋斗所得到的一切,所以说李斯最后被赵高害死其实也是因为李斯的谈心在作祟

启示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注意的便是千万不要得罪小人

你们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如果感兴趣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和为我点赞!


历史直通车


李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能臣,一介楚人,千里迢迢到秦国服务,佐秦王灭亡山东六国,统一天下,建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建立不朽之功业。然而,一代功臣,却在与太监赵高的交手中连连败北,最后死无葬身之地,令人叹息。那么,二人交手,李斯为何无一获胜?我们先来看看赵高、李斯的三次交手的经过。

第一招:赵高诱骗李斯。胡亥在赵高、李斯帮助下登上皇位后,基本不理政事,只在后宫玩乐,外面任由赵高胡搞。当陈胜、吴广起义,战火燎原,烽烟四起,赵高还一直瞒着胡亥,直到周文打到函谷关才报告。有一次,赵高特意去拜见李斯,说关东盗贼纷起,告急不断,皇上却一味玩乐,你作为丞相,有责任进言。李斯说,皇上深居宫中,我几次求见,却告之不见。赵高说,我有办法。

几天后,赵高骗李斯说,皇帝有空,可以进见。但等李斯赶到宫中,胡亥正与妃子们一起玩,一听李斯求见,非常扫兴,又没预约,因此拒见,让他第二天去。李斯第二天一去,胡亥又正玩得开心,又拒见。李斯从此不敢再去求见胡亥。这是赵高设了套,故意让胡亥讨厌李斯。

第二招:落井下石。胡亥已经对李斯印象不好,赵高又趁热打铁,向胡亥说,当年沙邱政变,李斯确实参与了谋划,但他想据功封王,结果没能实现,如今想要谋反,近期多次不召即来,一定居心叵测。叛军头子陈胜,就是李斯的邻县人,他们打到三川,李斯的儿子李由竟然不出兵,这就是他们父子造反的证据。胡亥听后,大惊失色,赶快让赵高派人到三川郡调查李由。

第三招:斩草除根。赵高接到胡亥调查李斯的命令,正中下怀,赵高对前对调查的人一番交待,随便就做成了够得着死罪的调查结果。李斯听说查办李由,恍然大悟,知道赵高一直都在陷害自己,情急之下,便向胡亥上书,弹劾赵高。又联合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联名上书,请求胡亥停修阿房宫,减少民怨。胡亥一听大怒,赵高又罗织罪名,推波助澜。随后,胡亥便将李斯、冯去疾、冯劫三人全部下狱,李斯经不起廷尉的棍棒、烙铁,屈打成招,因此被刺字,割鼻,截趾,最后枭首,被斩为肉泥。可惜,才高八斗的李斯,为秦朝奋斗一生,功劳不可谓不大,最后却落得个受五刑、诛三族、碎尸万段的悲惨下场。



李斯为什么在与赵高的斗争中连连败北?一是因为赵高太阴险、太狠毒,李斯遇到了他,算是倒霉。二是李斯过于贪权恋位,陷于权力陷阱不可自拔。三是李斯心中有恶,助纣为虐,作恶太多的人,迟早会遭天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