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曹操劉備相繼去世後,孫權為什麼沒有趁機一統天下?

河北瑞弟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曹操和劉備,雖然都相繼離世了,但是並沒有對三方之間的均衡局勢,產生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曹魏、蜀漢和東吳三方之間,還是保持著之前相對平衡的狀態。

再者,東吳剛剛攻佔荊州西部三郡後不久,就又和劉備開戰。雖然最後東吳險勝,但是,也是元氣大傷,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同時攻打曹魏和蜀漢了。

所以,孫權自然也就不會趁機統一天下了。

01.關羽的襄樊之戰,產生的蝴蝶效應:

建安24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最後戰敗身死。不久後,曹操也於公元220年離世。

曹操死後,由他的兒子曹丕繼位,司馬懿輔佐。曹魏勢力,基本上沒有產生多大的內部紛爭。

因為關羽之死,劉備不顧群臣勸阻,決意舉兵伐吳,最終兵敗,託孤白帝城。劉備於公元223年離世,劉備死後,由他的兒子劉禪繼位,諸葛亮輔佐。

由此來看,曹操和劉備的相繼離世,都沒有對曹魏和蜀漢政權,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雙方各自之間的權力交接過渡,都非常順利,並沒有出現內部紛爭的局面。

02.奪得荊州西部三郡後的東吳,後來又怎樣了?

孫權派兵偷襲關羽的後方,致使關羽腹背受敵,最終身死。由此,東吳基本上算完全佔據了荊州。

而得知關羽身死的消息後,劉備傾蜀漢全國之力,攻打東吳,雖然最後東吳險勝了,但也是元氣大傷。反觀曹魏勢力,在襄樊之戰前後,都沒有受到太多的損失。如此一來,局勢又回到之前的均衡局面,蜀漢和東吳必須聯盟,才能抵抗曹魏。

因此,東吳既沒有實力再戰,也不敢再戰,必須要再度和蜀漢聯盟,才能保存東吳。

綜上所述,東吳沒有趁曹操和劉備相繼離世的機會,一舉統一天下,是出於兩個原因:一是曹魏和蜀漢的權力交接過渡很順利,沒有出現內部紛爭的局面,對於三方勢力之間的局勢,沒有多大的影響;二是東吳自身的實力,在經過劉備伐吳之戰後,也是大受損失,已無力再次挑起戰爭。而出於保存東吳的需要,又必須得和蜀漢再度聯盟,更是不敢和蜀漢再度開戰。


參考文獻:《三國志》

老爹有話說


如果問大家,中國最精彩的歷史是哪一段,想必會有很多人想到三國。這一段時期群雄爭霸,各方勢力的戰爭不斷,國與國之間各種計謀也是令人稱奇。尤其是在經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修飾之後,也讓人們對這一段精彩紛呈的歷史,投入了更多的熱情。

現今,三國文化不但在中國一直火熱,甚至在國外也成了標誌性的亂世,甚至出現了三國全面戰爭這樣的優秀作品。但是細品一下三國,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劉備和曹操去世的時候,孫權正值壯年,為何沒有趁此機會統一天下?

(一)雖然劉備曹操去世,卻沒有傷到兩國的領導團隊

人們會出現這個問題,有一個原因就是對三國的瞭解僅限於三國演義和相關影視劇,都知道曹操劉備很厲害,卻不知道曹丕和劉禪也不算庸才。

特別是曹丕,雖然對外征戰不如曹操,但是他卻十分善於管理內政,在位期間即便面對司馬懿這樣的梟雄也能絲毫不亂。

而劉禪雖然有些平庸,但是也不是小說和電視劇演的那麼無能,而且此時尚有諸葛亮等能臣在世,另有巴蜀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即便東吳想要入侵,也要受到極大損失。

(二)東吳勢弱,無法在短期內撼動兩國地位

三國之中,最弱小的恐怕就是吳國,雖然蜀國發家較晚,但是掌握著整個巴蜀地區,險峻的地理環境以及眾多的人口,使得蜀國的軍事實力遠遠大於吳國。

而北方的大魏更不用說,光是國土面積就碾壓東吳,而且若不是魏國不善水軍,而東吳擁有長江這個天險以及突然出現的劉備一行人,那在赤壁之戰後就已經被吞併了。即便在赤壁損失了大量軍隊,大魏的元氣卻也沒有被撼動。如果東吳敢進攻魏國,無異於自討苦吃。

(三)孫權自身對權力的把控度也不是很高

在孫權統治時期,因為東吳當時實行的是士族政權,換句話說整個東吳的權力被分給各個貴族,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權力,想要統一做什麼事,最大的絆腳石就是這些貴族們。

包括在赤壁之戰未打響時,對於要不要打這場仗,東吳還尚且分為兩派,難以定奪。更不用說勞民傷財的對外戰爭。對於撈不到好處的貴族肯定要阻止。所以想要打魏蜀,恐怕還得問問自己人願不願意。


歷史評說


孫權能夠從關羽手中把荊州奪回來,已經很不容易了。就算曹操劉備先後逝世,孫權也沒有一統天下的機會,能夠偏安一隅就算孫權最好的歸宿了。

首先,孫權不具備攻蜀的條件和能力。

在夷陵之戰之後,蜀漢實力大減,這是攻蜀最好的時機了。

東吳要想進攻蜀國,大致有三條路線:一、從荊州出發,走陸路,攻取漢中,然後南下進入西川;二、沿長江逆流而上,水陸並進,進佔劉備停留的永安,從而進入西川;三、從蜀國西南進軍,這就需要穿過少數民族聚居區。

第一第三條路很明顯走不通,筆者也不做解釋了,重點是第二條路,東吳以水軍為主,沿長江而上,理論上看是很好的一種方案,但是其實細想想,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劉備是敗了,但是劉備駐紮在永安的兵力還有2萬有餘,進攻是沒什麼指望了,但是據險而守還是綽綽有餘的。這也是為什麼劉備夷陵之戰失敗後沒有返回蜀國的原因,他得防止孫權西進!《三國志》裡記載:“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看,這就是劉備留守永安帶來的威懾力。

此外,東吳就算沿長江西進,但是畢竟是逆流,行軍速度慢,機動性也變差了,到三峽地區,水軍只能上岸作戰,喪失自我優勢;在早有準備的蜀軍面前,勝算不大。劉備就是個小強的命,誰都能欺負一下,但要想讓劉備徹底敗亡,整個三國還沒有人有這樣的能力。

這是幾個比較重要的原因,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魏國的因素。

吳國要滅掉蜀漢,必須調主力西進;而曹魏一直虎視眈眈,合肥有張遼,江夏有文聘,襄陽有曹仁、徐晃;一旦東吳主力離開,漫長的長江防線就會變得處處是漏洞,也許沒等東吳滅掉蜀漢,就先被曹魏滅掉了。

這是孫權沒有在劉備大敗之後,貿然進取西川的原因。

打不了川蜀,那就打曹魏集團試試?哎,別說,孫權還真試過,而且不止一次。

而且孫權很執著,每次打魏國都要先從合肥下手,或許孫權就是對合肥格外情有獨鍾吧。

第一次,208年,赤壁之戰時,因曹操主力在荊州,孫權帶兵圍攻合肥。曹操派兵救援,孫權撤軍。

第二次,215年,曹操跟劉備在漢中撕吧起來了。孫權背後去捅刀子,率十萬軍隊圍攻合肥,結果,大家很清楚了,“張遼威震逍遙津”,大敗東吳軍隊,孫權甚至還差點喪命,江東小兒聽見張遼這兩個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第三次,229年,孫權打算偷襲合肥地區,被滿寵識破計策,偷襲計劃無疾而終。

第四次,232年,孫權發兵進攻合肥新城,被魏國徵東將軍滿寵擊退。

第五次,234年,孫權配合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親自率十萬大軍再度進攻合肥,圍城兩個月,又被揚州都督滿寵打的落花流水。

滿寵!又是滿寵!

看看,這就是孫權伐魏的戰績,三平兩負,看起來還行,但說白了,孫權打魏國的合肥,就沒贏過!

孫權不是不想統一天下,他是真有這個心,但是真沒有這個能力!

蜀國綜合實力比吳國弱,但是人家地理位置好啊,你就是打不進去!氣不氣!

魏國綜合實力比吳國高出一大截,吳國能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守住就不錯了,還想什麼花裡胡哨的?


玉樹臨風的九郎哥哥


公元220年,南征北戰了一輩子的魏王曹操去世,而因夷陵之戰的失敗,精神上倍受折磨的劉備也於公元223年在白帝城撒手人寰。出生於公元182年的孫權,此時,早已安定了從哥哥手裡接下來的江東、發展了江南經濟。年輕才四十出頭、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手下有一批重要的文臣武將,又積累了豐富的政治智慧與軍事經驗,國力也強盛起來了,為何沒能一統天下。



1.曹魏方面。曹操死後,魏文帝曹丕即位 。由於曹操平時注意對自己接班人曹丕的培養,曹丕即位後即展示了一個成熟政治家的風範。魏國在他的帶領下,終結了大漢王朝,鞏固了曹魏的政權,同時曹丕還帶領大軍平定了青州和徐州等地,擊退了北方的鮮卑等少數民族,保證了邊疆穩定。曹魏實力並沒有被削弱,反而中央集權等到了進一步加強。實力發展到足可以壓制著吳國和蜀國聯合對抗自己的地步,孫權無機可趁。

2.蜀漢方面。劉備死後,蜀國並沒有一蹶不振, 雖然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在夷陵之戰中、被吳國陸遜火燒連營,消耗了實力。但劉禪即位之初,謹尊先帝的遺囑,重用諸葛亮、蔣琬、趙雲、魏延等等一大批文臣武將,穩固了蜀漢政權。在諸葛亮等的經營下,蜀國的經濟實力也得到了恢復,並且注意修好與東吳的關係,讓孫權沒有理由、也不敢冒然引兵西向。審時度勢,孫權也只能繼續聯合蜀國防禦北方的曹魏。

3 .孫權耗費心神,重在內部統治。曹操和劉備先後死去後,孫權又多活了近30年。這30年裡,孫權主要精力與時間主要花費在內修正理上,孫權的兩個兒子孫和同孫霸的儲位之爭讓孫權傷透了腦子,讓孫權黯然傷神、疲於做北伐與西征的準備工作。結果,最後吳國的北伐也是草草收場,比蜀國北伐的效果還差。

吳國的部曲制統兵方式在後來也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了。 吳國的兵力在數量上不少於蜀國,但吳國的兵權多集中在武將手中,協同作戰能力差,難以統一調度,很難贏得戰略上的勝利 。
這樣,孫權也難以大有作為,所至,至死也沒有統一全國。


希望星晨58298869


東漢末年,三國相爭,魏國的曹操,蜀國的劉備,吳國的孫權,三人都是人中龍鳳之姿,到了三國末期,公元220年曹操去世,而劉備在夷陵之戰後也就是公元223年去世,

然而此時的孫權還很年輕,吳國在他的領導下蒸蒸日上,為何沒能一統天下,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北方魏國的實力並沒有因曹操之死大幅度下降。

曹操死後,魏文帝曹丕即位,曹丕同樣是個雄主,魏國在他的帶領下,迫使漢獻帝劉協退位,徹底結束了漢朝政權,鞏固了曹魏的政權,同時曹丕帶領大軍平定青州和徐州等地,擊退了北方的鮮卑等少數民族,總的來說,就是曹魏有很好的接班人,並沒有因曹操一人之死而崩盤,實力同樣可以壓制著吳國和蜀國,所以孫權要統一全國比較難。

二、劉備之死並未讓蜀國一蹶不振。

而同樣的,雖然劉備為了給關羽復仇讓吳國陸遜火燒連營六百里,實力損傷較大,劉備也因此抱憾而死。然而,劉禪即位後,聽從了劉備的遺言重用諸葛亮、蔣琬等賢臣,讓蜀漢政權得到穩固,並且在諸葛亮等賢臣的經營下,蜀國的實力在慢慢恢復,。此時的北方還是曹魏一家獨大,孫權也只能採取聯合蜀國一起抗擊北方的曹魏,所以孫權不可能以一己之力統一全國。

三、"二宮之爭"讓孫權耗費心神,無法集中精力對外用兵。

雖然孫權活的時間較長,曹操和劉備死後,他又活了近三十年,然而這三十年的時間裡,孫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處理吳國內部的事情,孫權的兩個兒子孫和和孫霸的儲位之爭也就是歷史記載的"二宮之爭"讓孫權疲於應付北伐的事情,最終吳國北伐比蜀國還不如。

四、吳國的部曲制統兵方式不如蜀國統兵高效。

吳國的兵力雖然也有幾十萬不低於蜀國,然而,吳國的兵力多集中在各武將手中,無法得到統一調度,不像蜀國多集中在丞相諸葛亮手中,兵力調度效率高,所以雖然兵力眾多但論打仗的能力還無法與蜀國相比,更別提統一全國了。

結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並非因一人之力而能得到統一,所以即使曹操、劉備先孫權而去世,對戰局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而且孫權晚年的經歷多在內部穩定上,所以依然沒有讓天下統一。


絕塵的時光


從政治、軍事兩方面來看,孫權都不可能往北邁出一步,他的江東集團也不允許他往北征戰。

首先我們從政治這個角度進行分析,孫權在江東依仗的是什麼勢力呢?

答案是江東士族!江東士族屬於南方集團,而如果要一統的話肯定要藉助北方人的勢力,江東士族只希望在江東過他們的好日子,而不願犧牲自己的勢力來成就孫權。

我們可以統計一下,凡是主張北伐的高官都英年早逝,孫策、周瑜、魯肅和呂蒙這些有積極進取的北方將領,都有很多相似點,都是剛剛獲取了荊州的領土,然後還沒有來得及分配,就都快速死亡,這背後透露著一絲絲詭異。如果說都是意外,那麼就太不正常了。

除了這些北方將領以外,其餘東吳本地的高官都是長壽。根本原因就是江東門閥們只願堅守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而無意北伐擴張,一旦擴張利益都會被其餘北方將領給侵佔。

然後從軍事這方面來說,自從這些北方將領突然死亡以後,江東就沒有頂尖人才來統領軍事,也失去了競爭力。而且北伐仰仗的是騎兵,東吳的優勢是水軍。所以最後一次,孫權領十萬人馬攻打幾千兵馬駐守的合肥,都被張遼打的落花流水,自此再也不敢北伐了。

無論從政治還是軍事,江東都沒有統一全國的基礎和能力。因為一旦門閥成為了主導朝政的力量,那麼所有的政策都要傾向於門閥的發展和穩定。如果一旦要犧牲門閥的利益,那麼任何行動和政策都會遭到失敗。這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蜀漢也是如此,西川本土勢力不願意跟隨諸葛亮北伐曹魏,所以諸葛亮北伐並沒有得到朝政已經佔據優勢的西川門閥的支持,遭到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


詫寂說史


公元220年,關羽被斬殺之後,曹操也在這一年去世。三年之後,也就是223年,夷陵之戰被陸遜擊敗的劉備也病逝永安宮,一時間,“奸雄”曹操,“梟雄”劉備,相繼去世,三足鼎立只剩下“英雄”孫權了?而孫權是公元252年去世的,在曹劉去世之後又活了近30年。

問天下英雄誰是敵手,為什麼多活了30年的“英雄”孫權不統一天下呢?我們來分析三足鼎立各國實力的變化。


曹魏方面

先看看曹操去世之後,曹魏的實力變化。曹操去世之後,其子曹丕篡漢自立,國號為“魏”,這個時候,孫權還派人去祝賀曹丕稱帝了,曹丕也冊封孫權為吳王。從實力來看,孫吳的實力明顯沒有曹魏強,否則怎麼還被曹魏冊封了?

而且曹魏在曹操去世後,實力並沒有削弱,曹丕曹叡父子文治武功頗為強盛,都是強悍之輩,就算狡猾如狐的司馬懿也都接受曹丕曹叡父子的指揮,而沒有任何不軌之舉。直到曹叡死後,無能之輩曹爽才被司馬懿坑的死死的。

而且曹丕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可以說,這個時候曹魏的實力還處於上升階段。等司馬氏發動“高平陵政變”之後,已經是公元249年了,這個時候孫權只有3年壽命可活了,而且晚年的孫權昏聵不堪,哪有能力統一天下呢?


蜀漢方面

蜀漢方面自從劉備東征孫吳被陸遜擊敗後,精兵損失殆盡,實力大損。五虎上將只剩下老趙雲了,以致諸葛亮不喜魏延之後,只能使用言過其實的馬謖做大將了。但是經過諸葛亮的一番謀劃,蜀漢很快恢復過來了,甚至諸葛亮還有空隙拋開吳魏兩國去南征孟獲了。

收服南中之後的諸葛亮,經過一番整頓,實力恢復不少,諸葛亮開始繼承先帝遺志,要北伐了,而且諸葛六出祁山多次北伐。雖然沒有成功,但也牽制住魏國不少兵力,讓其對付東吳時候不能放開手腳。

而這個時候孫權在做什麼呢?


孫吳方面

孫權自從陸遜擊敗劉備之後,就著手稱帝了,三國裡面,孫權是最晚稱帝的。而這時第二個稱帝的劉備已經駕崩了。孫權稱帝后,數次進攻曹魏的合肥,無功而返。乾脆派將領去開發海外了。陸地上已經沒有地盤可搶了,蜀漢是聯盟,曹魏又打不過。只能去海外看看那些沒有開化的蠻族了。

而且孫權集團內部矛迭出,後來還發生立儲風波,丞相陸遜捲入“二宮爭儲”(大兒子孫登死後,三兒子孫和與四兒子孫霸爭位),都被孫權生生責罵死了。但是二子爭位都失敗了,最後孫權立了年幼的兒子孫亮為太子。

縱觀曹操劉備死後,曹魏方面實力還是最強,能夠同時抵禦蜀漢和東吳的進攻而不敗。最後靠實力耗死諸葛亮。而孫權的兄長孫策死的時候就說:“領兵作戰,開疆拓土,你不如我,任用賢能,保衛江東,我不如你”。果然,東吳的地盤都是孫策打下的(孫策17歲以父親孫堅留下的3000兵馬起家,數年征戰,打下江東一大塊地盤,26歲就死了,是東吳開疆拓土的“戰神”),荊州還是呂蒙和陸遜白衣渡江合夥坑殺關羽打下的。而孫權自己領兵10萬居然被張遼800人擊潰。還差點被張遼活捉了。孫權打仗的能力實在堪憂呀。“英雄”稱號有點名不符其實了。

從這些我們看出,孫權領兵作戰的能力比起曹操和劉備差遠了。孫權只是守成之主,並非開拓之輩。要想孫權能夠統一天下,除非孫策復生,這樣孫吳才有可能統一天下。


蕭子北


我是逐夢,我來回答。

前言:孫權作為三國時期吳國的君主,相比於曹操和劉備而言,存在感比較低。但他的能力也很突出,其聯合劉備,赤壁大破曹操,奠定了三國的基礎;在劉備集團全勝時期大敗劉備集團,使劉備集團只能割據於益州一地;佔據交州(現代越南大部分區域都在其中),派人探索並發現夷州(今臺灣);為政時,對內發展農業,提高經濟發展;在軍事領域,連曹操都感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其作為三國中最長壽的君主,他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一、內亂未平

時揚、越蠻夷多未平集,內難未弭。---《三國志》

公元222年, 治下蠻族還未真正歸附,對內還需用兵,沒有出兵攻擊曹魏和蜀漢的機會。

二、敵方實力尚在

(一)曹魏

孫權遣使奉章,並遣于禁等還。---《三國志》

從孫權對曹魏的謙卑即可從側面看出曹操雖死,曹魏實力仍在。曹魏在曹丕的帶領下,滅亡了漢,使諸夷臣服,治下能臣武將無數,兵精糧足,孫權沒機會。

(二)蜀漢

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三國志》
遣尚書(郎)鄧芝固好於吳,吳王孫權與蜀和親使聘,是歲通好。---《三國志》

孫權雖然大敗劉備,但是對劉備還是很恐懼,與之請和,劉禪即位後,繼續維持了和平政策。

三、地形

孫權處在長江中下游,向上遊打蜀漢很難,諸葛亮稱地形為“益州險塞”,易守難攻。往北打曹魏必須先攻下合肥,但孫權攻擊多次都未成功,反而損兵折將。

四、均勢

魏蜀吳三國處在一個微弱的平衡點,任何一方都沒有實力來滅掉其中一個。如果有一方攻擊另一方,剩餘的一方也會參戰,往往難以達成目的。而作為弱小的蜀漢和吳國,往往聯合起來抵制曹魏。


帶志逐夢



漁樵之人W


孫權根本就沒有統一天下的機會

曹操劉備去世是不假,可是曹魏和蜀漢政權卻沒有因為他們的去世而實力減弱。我們來看一下曹操和劉備去世之後各國的實力怎麼樣?

曹操去世

經過多年征戰北方已被曹操平定,在選好了接班人後,曹操閉上了雙眼。曹魏政權正式進入到了曹丕時代,曹丕能當上世子也是經過了幾番爭奪以後才順利上位的,他的手下集合了當時天下最出類拔萃的精英謀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司馬懿,可司馬懿卻被曹操定性為久後必反這一類人中,曹丕也是很聽父親的話,一直都不肯重用司馬懿。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曹魏勢力還是三國中最強的,畢竟他佔領了三國中最大的地盤擁有最多的人口。

曹丕上位之後更是勵精圖治,發展民生。加強軍隊建設,邊境地區更是嚴加防守,對孫權採取的是高壓態勢,使曹魏在政權更替時期沒有給另外兩家勢力造成可乘之機。孫權這廝只個守土之主,沒有太多的心思去攻擊別人的。況且這時的曹魏和蜀漢也不是他可以打的動的。從當下局勢可以看出,曹魏的內部沒問題,孫權就不敢去打。蜀漢的內部有問題,孫權也不敢去打,因為諸葛亮太厲害。

劉備去世

劉備的死和孫吳政權有直接關係,夷陵一戰精銳盡失。可是並沒有失去根本,劉備死了諸葛亮還在,諸葛亮輔佐劉禪盡心盡力。內外矛盾處理的非常好,還不斷的派使臣前往東吳結好孫權。諸葛亮一邊結好孫權一邊在邊境佈下重兵,做好了兩手準備。

關於夷陵之戰以後是否出兵進攻蜀漢,孫權方面也是討論過若干次了,最後決定不進攻。孫權的考慮完全正確,要是他此時出兵蜀漢不但得不到好處,還會收到曹魏的背後攻擊,到那時自己首尾難顧,那就是孫權最不願意見到的後果。

現在咱們就看到了最後的結果,曹操劉備死後孫權為什麼沒有統一天下,這就是原因。至於後來蜀漢和曹魏之間征戰不斷為什麼孫權沒有乘機出兵攻打他們,那是因為孫權的內部出現了問題,導致他無法分心顧及別的事情。他的問題就是世子問題,他在選哪個孩子當世子的問題上煩惱不斷,當然就沒心思去和他們打仗了。

總結

總而言之孫權不是一個像孫堅孫策一樣的雄略之主,他充其量就是一個守城之主。沒什麼進取之心的,就連稱帝都要畏首畏尾的。之所以沒有被其他勢力消滅,是因為他哥給他留下了一批謀臣武將,還有就是江東憑藉長江天險,足以自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