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司马炎放进刘禅棺材里的三件东西,让刘禅祖宗八代都蒙羞?

美丽青春您真痘


这个说法不见于正史,但是这个故事却很有意思,我们先看看故事是咋说的。

公元263年,蜀国后主刘禅投降魏国,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县公,并将其迁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在来到洛阳之后,面对魏国君臣的百般羞辱,刘禅因为保持卑微谦恭的态度,得以苟活。

公元271年,刘禅因病去世。晋武帝司马炎在得知刘禅去世的消息之后,命人将三件物品送给刘禅做随葬品,这三件东西是:一双草鞋、一件戏服和一个酒杯。东西很平常,但是它们的含义却很深刻。。

我们知道,汉朝非常注重门第,刘备虽然祖上是皇族,但到他这一代,只能靠贩鞋织履来赚生活,地位已经非常低下了。司马炎将草鞋作为刘禅的随葬品,明显是在嘲笑刘备出身低下。而将戏服和酒杯也作为刘禅的随葬品,是在嘲笑刘禅玩物丧志,乐不思蜀,整天在歌舞盛宴中欢度余生,实在让人看不起。

但是这个故事是很经不起仔细推敲的。

刘备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刘备的高祖刘邦也出身卑微,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司马炎的祖辈就一直是汉朝的臣子。司马炎的曾祖父司马防、祖父司马懿和父亲司马昭也都曾是汉臣。作为汉臣的后代,司马炎怎么会去嘲笑汉朝皇室后裔出身卑微呢,这不是打自己祖辈的脸么?

送戏服也是不可能的。看过三国志的人都知道,当年诸葛亮北伐,在与司马懿对峙的时候,司马懿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来消耗诸葛亮。诸葛亮见司马懿拒不迎战,便心生一计,派人送了一件戏服给司马懿,试图以此来羞辱司马懿胆怯,让其速速出战。

司马懿也是能忍,面对蜀国使臣的咄咄逼人,司马懿只得穿着戏服兴高采烈地舞弄了一番,脸上毫无半点受辱的表情。蜀国使者见状,悻悻而去。这本是司马家的丑事,司马炎怎么可能拿这个来羞辱刘禅呢?

再说送酒杯,这个就更不可能了,因为打的正是司马炎自己的脸啊。刘禅在定居洛阳之后,有一次司马炎设宴招待刘禅,美酒佳肴且不说,连宴席上歌女演奏的舞蹈和音乐都是蜀国的。蜀国旧臣见状,个个痛哭流涕,唯独刘禅泰然自若,一点也不伤心。司马炎其实是在拿这个来试探刘禅,他见刘禅这般淡定,便问他说,你想念蜀国吗?刘备回答说,这里这么快活,不想念蜀国(此间乐,不思蜀)。司马炎听完非常高兴,宴会结束之后又赏赐了许多美酒佳肴给刘禅。

所以说,刘禅活着的时候跟司马炎相处地还不错,酒是司马炎给刘禅喝的,现在刘禅死了,拿酒杯来羞辱刘禅乐不思蜀,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更何况,司马炎没有必要拿这三件东西来刺激蜀汉旧臣民的感情,这对于他的统治是没有好处的。司马炎是个人精,他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所以,这个故事应该是人杜撰的,大家看看罢了。


围炉煮酒话春秋


刘禅的陵墓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平乐镇翟泉村东的洛阳邙山上,这里埋着四位亡国之君,刘禅陵墓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刘禅是个亡国之君,去世之后西晋朝廷虽然追谥刘禅为思公,但刘禅的陵墓仍然免不了非常寒酸,根本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连盗墓贼都不愿意光顾,因此也年久失修,据说在1960年代,刘禅的墓地还有高约7米、直径15米的大冢,但如今几乎看不到陵墓的痕迹了,当地的村民都在陵墓上种了庄稼,可见刘禅的陵墓有多荒凉。



刘禅一生活了65岁,而且是自然死亡,刘禅自从投降后,直到去世,司马昭都没有对刘禅动过杀心,有人说刘禅是大智若愚,骗过了司马昭和司马炎,也有人说刘禅是真傻,就连司马昭对刘禅的评价也是这样:

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司马昭的意思是:人(指刘禅)的无情怎么能到这个地步,就算是诸葛亮在世也不辅佐,何况是姜维呢?



刘禅傻不傻这里不做评价,但刘禅无情却是肯定无疑的。司马昭及司马炎虽然让刘禅终老一身,但很显然刘禅身为亡国之君,已经让司马炎感受不到威胁,虽然如此,刘禅死后,司马炎还是在刘禅的陵墓中入了几样东西,来羞辱刘禅。

准确的说,司马炎放了四样东西,分别是:席、履、裳、斗。



1、席

席就是草席或竹席,古人用草或竹子编成的席子,用来跪坐或躺卧。这里是草席。

为什么司马炎送草席呢?因为刘禅的父亲刘备在没有出来打拼时,在家里是编草席的,以此为生活来源,刘备虽然出身西汉皇族,可是经过几百年后,其家族早已没落,只能靠编草席生活,赚点钱补贴家用,司马炎此举就是为了羞辱刘禅,说你家不过是编草席的,不要忘记你的身份。

因为当时的魏晋时期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做官都是要讲出身的,出身越高,就越容易做官,司马炎的家族是出身河内司马氏,属于世家大族,因此以出身来羞辱刘禅。



2、履

履就是鞋子的意思,古代的鞋子材料有布、草、皮三种材料,穿人都是穿草制作的鞋,有地位及有钱的人都是穿布制作的鞋或皮制作的鞋。这里是草鞋。

为什么司马炎送草鞋呢?还是刘禅的父亲刘备,刘备当初为了生活曾经当过小贩,做点小生意,卖过草鞋,司马炎是为了羞辱刘禅,揭刘禅的老底。



3、裳

裳就是衣服,这里是指女人的衣服。

司马炎为什么送女人的衣服呢?刘禅早期在诸葛亮当政期间,诸葛亮管的相当宽,连刘禅娶妃子都要管,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主政,就没有诸葛亮那么管了,也不敢,刘禅开始有所放松,到了蜀汉后期,刘禅就沉迷美色了,导致宦官弄权,小人当道,而司马炎送女人衣服,就是为了羞辱刘禅是沉迷美色,把国家也丢了。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当初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曾送给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女人衣服,以羞辱司马懿,引司马懿出战,但司马懿始终不上当,而且还诅咒诸葛亮会死。当然这事司马炎也知道,为了报复,就将女人衣服放在刘禅陵墓中,以羞辱刘禅,把诸葛亮的帐也算到刘禅头上了。

4、斗

斗就是一种盛酒的容器,一斗是一大盏,相当于普通人平常的酒量,也就是说一斗酒就是一个人酒量这样的容器。



因为喝酒不是一次就干完一个人的酒量这么的酒,而是分几次慢慢喝,用“斗”这个容器来喝酒,说明刘禅酒量大,暗讽刘禅能喝。酒色酒色,有色就有酒,酒色既能伤身,又能伤国,刘禅沉迷酒色,最终导致亡国,而且投降后,在洛阳生活得仍是不亦乐乎,可见刘禅确实是个没心肝的人。

司马炎送“斗”这个喝酒的容器,就是为了羞辱刘禅,纵情酒色而亡国。



而且“斗”这个字还是刘禅的小名,刘禅叫阿斗,拿喝酒的容器来比作刘禅(阿斗),羞辱刘禅是个酒器,是个只懂得喝酒的人,没有什么大用途的人,司马炎可谓用心良苦及极其恶毒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司马炎也生了个傻子儿子,而且还让这个傻子儿子当上晋朝的第二位皇帝,而晋朝的江山最终断送在司马炎的儿子手中,真可谓是恶有恶报,只是时候未到啊!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关于网上流传的司马炎放进刘禅棺材里的三件东西——草鞋、酒杯、女人的长裙,让刘禅祖宗八代都蒙羞的故事,可谓流传甚广。让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一脸懵逼,真的如传说的那样,在刘婵时候,司马炎放了草鞋、酒杯、女人的长裙三样东西以示羞辱吗?

阿斗不傻,投降之后,生活依然美滋滋。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在《三国志》中记载:“食邑万户,赐绢万匹, 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 夫谯周、秘书令卻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公泰始七年薨于洛阳。”刚被俘后,司马昭还不放心,在酒宴上试探了刘禅一把,刘禅搞了一个“乐不思蜀”骗过了所有人,司马昭很开心,刘禅的生活美滋滋。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去世,晋朝廷谥刘禅为思公。

晋武帝司马炎忙着篡权夺位,羊车望幸,哪有功夫搭理一个废人刘禅的死活。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 ,定国号晋,改元泰始。紧接着,司马炎大封诸侯,巩固皇权,刘禅也跟着沾光,怎么会在他死后被羞辱呀!并且泰始七年(271年),64岁的刘禅去世,晋武帝司马炎忙着一统天下,顺便羊车望幸,与妹子们嬉戏,哪有时间去羞辱刘禅这个老头的,并且即使有心,但为了自己新皇的名声也不会干这种蠢事的。于是,在刘禅死后,晋朝廷谥刘禅为思公。

综上所述,关于网上流传的司马炎放进刘禅棺材里的三件东西——草鞋、酒杯、女人的长裙,让刘禅祖宗八代都蒙羞的故事,多为野史,无稽之谈。大家就当饭后茶余的谈资,哈哈一笑罢了!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世间险恶,人心叵测,刘禅这一个老实人,生在刘备打下的一国基业之中,还被扶上了皇帝之位,混在一班能力,心机,聪明人中间,也是够难为他的,诸葛亮当初主张杀了能征善战,沙场立功无数的刘封,而让刘备的亲生儿子刘禅这么个没有什么才能,能力平庸的人当皇帝,是不是出于私心,若刘封即位,蜀国也不至于这样呀!只因诸葛匹夫愚忠,设身处地为主人刘备考滤,让刘禅即位,自己成了名正言顺的二把手,实际掌权人物,他的能力当然不敢怀疑,只是他的愚忠,保了个这样的人,他死后蜀国人材稠零,渐渐落入危机四伏之中。



刘禅就是一个老实忠厚,昏庸无能,仁慈善良的人,到了什么时候,都把他这些性格进行到底,这一点继承了他父亲刘备的一些方面,对天下百姓仁义,爱护,治土安民有一套,混得了好名声,至于刘备老爸是不是真仁义,肯定有大部分是,刘禅的能力,那有他老爸刘备一半的能力就好了呀!一半都没有。



刘禅的不反抗策略,直接亡了国,倒便宜了蜀中百姓的刀兵之苦,反而诸葛亮大动干戈,劳师动众,北伐中原,又无功而返,苦了蜀中百姓,男儿,陷入战争的泥潭痛苦挣扎。



在诸葛亮时,蜀国的体制就是战时体制,生产的一切物资都归蜀国打仗所须服务,老百姓过日子自然很艰难了!刘禅内心可能厌恶了这一切,决定葬送了这一切,他对自己的蜀国看的很清楚,多年的战争,以蜀国的国力,小国去打实力比自己强几信的大国,蜀国当时已经国穷民乏,怎么反抗也是没用,他根本就没有十足的信心重整蜀国,大势已去,这是注定的,诸葛亮匹夫就是逆势而行,毫无疑问无大局意识,只想成就自己忠于主公刘备,恢复汉室的不切实际想法。



刘禅的乐不思蜀,让司马炎觉得这个人是个成不了大事的庸材,不对,这应该是司马昭说的,(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刘禅回答:“此间有吃有喝,有女人有快乐,乐不思蜀,忘乎所以了)哈哈😄哈哈,刘禅真能以平常心处之。手下大臣还觉得很丢脸,没有面子,脸上挂不住,可他们要面子有了,刘禅就危险了,里子没有了,好在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司马昭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问题问的有问题,对自己没有一点点威胁,没有心机,心宽体胖,该吃吃,该喝喝,脾气好,是个容易满足,好相处,软弱的人,刘禅的确不是做帝王的料,他无能,随波逐流,软弱是肯定的了。



还是一个开心果,没事请他喝喝酒,聊聊天,还可以轻松轻松。但内心又对这样的人瞧不起,轻视,所以刘禅死后在他棺材里放什么杯子,女人衣裙,一双草鞋,羞辱刘禅父子。



谁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司马炎应该没这么无聊,和一个死人计较,开玩笑,根本就没有必要,这样做只会在世人面前显示他的无聊,消遣,娱乐一个死人,欺负老实人,内心龌龊。


三国水浒历史狂


刘禅的一生,作为帝王来说,当然是很搞笑很没面子的,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刘禅,他的人生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

为何?因为他单枪匹马靠一己之力为中国文化贡献了好几个典故和成语。试问,除了刘禅,还有谁?

从襁褓中的婴孩开始,刘禅就开始为中国文化做贡献了。他贡献的处女作,是一个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待到成年,他继续努力,贡献了“扶不起的刘阿斗”,并再接再厉,刺激诸葛亮写出了《出师表》这样的千古奇文。

即便亡了国,刘禅也不气馁,不像那些离开家就想家的没出息的孩子一样,而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贡献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对于这么努力搞笑的刘禅,俘获他的司马氏是很开心的。刘禅因此成了司马昭的开心果,每逢宴会,司马昭就让刘禅去蹭吃蹭喝,活跃气氛。为了表彰刘禅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心态,司马昭还封他为“安乐公”。

相比之下,让司马氏不很开心的东吴孙皓,就只能得到一个“归命侯”的爵位了。

但是,司马氏父子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明明很欣赏刘禅,司马炎却在人家刘禅死后的墓中放了三件陪葬物品,以此羞辱老刘家父子。

哪三件呢?

第一件,是一双草鞋。

这个用意很明显,嘲笑人家刘禅的老爸刘备是卖草鞋出身的呗。

可是,司马炎读书太少,不明白一个道理:英雄不问出处。

卖草鞋怎么了?说明有手艺。

人家汉高祖刘邦还是小混混出身呢,也不妨碍当皇帝啊。明太祖朱元璋还是乞丐出身呢,不也坐上了龙椅吗?——当然,这个,司马炎生得太早,不知道情有可原。

司马氏倒是世家出身,可不还是靠司马懿装孙子才篡了老曹家的江山吗?再说了,等着瞧你那“何不食肉糜”的傻儿子司马衷吧,那可是比刘禅还搞笑一万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劝司马炎,别瞧不起底层劳动人民。何况,人家刘备祖上还阔过呢。

第二件,是一条女裙。

这就有点意思了。当年司马懿被诸葛亮熊到不行不行的,不敢出战,躲在军营当缩头乌龟。于是,诸葛亮就派人送给司马懿一条女裙。司马懿果然豪杰,不但不生气,还津津有味地穿上,让大家欣赏。

最终,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

司马炎这个小心眼儿,这是替爷爷拔份呢,还是笑话刘禅没有学到司马懿的精髓呢?

同样是装孙子,人家司马懿把江山弄到手,可你刘阿斗,装到死也没成事啊。

司马炎大笑三声。

第三件,是一个酒杯。

这更加没意思。笑话刘禅酒量大啊?这是天生的,能咋地?

贪杯好色,也不算刘禅的专利。历朝历代,这样的皇帝多得是。只是刘禅亡了国而已。

至于被俘后依然喝得津津有味,那更是刘禅的本事了。都已经那个熊样了,不喝酒,难道喝药啊?

嗯,刘禅其人,果然十分了得。他用一生的时间,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


趣谈国史


公元271年,蜀后主刘禅病逝于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按照王侯之礼,下葬刘禅。

一些野史中曾记载,司马炎在刘禅的随葬品中,曾放了一双草鞋、一条女人的裙子和一盏酒杯。

这件事是不是真的,现在已经不可考证。问题还不在于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而是这个记载,表达的其实是一种反讽。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禅剧照)

说起来,当时的亡国之君除了蜀国的刘禅,还有吴国的孙皓,再就是曹奂。这三个人中,司马炎最瞧不上的,就是刘禅。为什么这样说呢?

曹奂是禅让于司马炎,这个暂且不表。

就说孙皓和刘禅。

孙皓在晋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眼见大势已去,于是投降了司马炎。

司马炎很高兴,大宴宾客,特意给孙皓留了个位子,热情地对孙皓说:“来来来,我给你安排的这个位子,已经等你很久了。”

孙皓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听了司马炎的话后,认为是在挖苦自己,马上回了一句:“我在南方,也给陛下安排了这样一个位子很久了。”

虽说孙皓为人残暴,还顶嘴,不过此时司马炎想到已经统一天下了,所以也没有太为难孙皓,还是把他封为归命侯,安置在洛阳。

4年后,孙皓一命呜呼。至于是怎么死的,历史上语焉不详。

(孙皓剧照)

刘禅则不一样。

刘禅投降,到了洛阳后,司马炎很高兴,大宴宾客,在席间给刘禅留了个位子。

刘禅很高兴地坐在位子上又吃又喝,完全对国破之事,没有一丝感伤。

司马炎见此,故意召歌伎表演蜀国的歌舞。

宴席上的蜀国旧臣听了,都悲伤不已,唯有刘禅鼓掌叫好。

司马炎于是问刘禅:“难道你不思念蜀国吗?”

刘禅摆摆手说:“我在这里过得很高兴,一点也不想念蜀国。”

司马炎听说后,对身边的谋士贾充说:“刘禅糊涂到这个份上,就算诸葛亮活着,只怕也难以辅佐他,何况姜维呢?”

贾充回道:“如果刘禅不是这样,陛下又如何能灭掉蜀国呢!”

后来,郤正在私底下对刘禅说:“以后司马炎要是再问你,你就哭着说先祖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天天都惦记着他们呢!”

结果没多久,司马炎真的又问刘禅想不想念蜀国?

刘禅便把郤正告诉他的话说了一遍。

没想到司马炎说:“这话是郤正说的吧?”

刘禅大吃一惊,连忙问:“陛下怎么知道的呢?”

结果引得哄堂大笑。司马炎见刘禅果然愚不可及,于是封刘禅为安乐公,并赐“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让他闲居于洛阳。

(司马炎登基)

刘禅因此在洛阳安安乐乐地活到了64岁,才寿终正寝。

刘禅去世后,司马炎想到刘禅在洛阳城里的安乐生活,于是特意把一双草鞋、一条女人的裙子和一盏酒杯放到了刘禅的棺材中。

如果司马炎放这三样东西是真的。说明什么呢?

首先,草鞋和刘禅的爹老子刘备有关。

刘备虽然到处宣扬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但他实际上却只是个摆地摊卖草鞋的。

当时是个很注重出身的时代,像刘备这样的寒门子弟,根本不入门阀世族的眼,所以刻意放一双草鞋,无非是羞辱刘禅出身低微。

其次,关于裙子,据说是当年在五丈原的时候,诸葛亮要司马懿出来应战,但司马懿死守不出。于是诸葛亮就派人送给他妇人穿的裙子和首饰,意思是嘲笑他像个娘们一样,畏畏缩缩。司马懿被骂了半天,可是就是不敢出来应战。

再次,关于酒杯,那是嘲笑刘禅亡国后,天天依然饮酒作乐,声色犬马。

不过,我认为,这件事远远没这么简单。后人记下司马炎放这三样东西,是表明他嘲笑刘禅不成,最终嘲笑了他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司马炎建国后,虽然有过短暂的励精图治,但是,很快,他就迷恋上了享乐。“羊车望幸”就发生在司马炎身上。司马炎整天喝得醉醺醺的,任由羊车拉着在后宫走,羊车停在哪儿,他就在哪个后宫那里歇息。他这样的做法,于刘禅有什么区别的呢?而最后,也因为他的不思进取,从司马懿开始创建的,好端端的大统一王朝,就被他自己给糟蹋了。

原来,后人是在讽刺他呢。

(参考史料:《三国志》)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东汉之后,天下大乱,军阀割据,群雄混战。

经过连年征伐兼并,在当时中国大地上,逐渐诞生了三大地方割据政权——曹魏、蜀汉、孙吴。三足鼎立,展现出三大股势力角逐天下的格局。三国互相攻伐,英雄辈出,谋士如云,创造了一幅绵延近百年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画卷!(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为人所知的是,历史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时代最终以统一归晋而画上句号。

三国中的蜀汉政权,是刘备、诸葛亮等人白手起家一手创立,属于创业一代。汉献帝刘协禅位曹魏后,刘备自立称帝,成为蜀汉开国皇帝。

而蜀汉的第二任皇帝,也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史称蜀汉后主,历来被人认为是“扶不起的阿斗”,当然,也有人认为刘禅是装傻保身、实则大智若愚。


刘禅,是蜀汉第二任当然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共在位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君主。这确实令人不可思议!


在这41年中,前11年是由掌管大权的丞相诸葛亮辅佐。一代传奇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在“无诸葛时代”又继续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割据动荡、尔虞我诈的三国时代,刘禅能执政这么久,也不乏其过人之处。

在市井街头的老百姓眼里,刘禅的形象是碌碌无为庸主一个,贪杯好色,宠信奸臣,昏庸无能,更有甚者称之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因刘禅小名为阿斗,人们常讽刺一个人是“扶不起的阿斗”。

除此之外,魏国将军邓艾偷袭阴平,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身在成都的蜀主刘禅闻之,不战而降,献国都成都。蜀汉亡国后,蜀主刘禅及一干蜀臣,被司马昭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安乐”二字,颇令人寻味)。

司马昭一席赐宴试探,“乐不思蜀”这个千古典故,又成了刘禅身上浓墨重彩的标签之一,说其“没皮没脸”。不过,在当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况下,刘禅不那样“自贱”,恐怕早成刀下亡魂了,不乏明哲保身的成分。

史载,刘禅亡国后,司马家族并没有杀他,而是受到了宽待。刘禅晚年生活,有酒有肉有美女,倒也清闲悠哉(不过也有可能故作如此,其间真伪谁也不好说)。不过,结局是善终,一直平安活到寿终正寝。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已经篡魏的晋武帝司马炎,赐给了刘禅三件“十分特别”的陪葬品,颇为有趣,似乎大有一番深意,但也细思极恐!


据说,这三件“特别陪葬品”极具讽刺、羞辱之意:一件是送给一代枭雄刘备的,一件送给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的,一件送给贪杯好色的刘禅自己的。那么这三件陪葬品是什么呢?(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第一件是一双草鞋。


刘备出身草鞋贩子,早年以织席贩履为生,后一步一步奋斗登上皇位,但刘备费尽一生建立的蜀汉还是亡国于司马家之手。由于这一层缘故,这似在讽刺刘备父子出身卑微,而司马炎更多的是想让刘禅把草鞋带给刘备。(司马炎颇有小人得志之嫌啊!)


第二件是女人长裙。


也颇有深意,昔日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战时,诸葛亮就曾给司马懿送了一件女人衣服,用以羞辱司马懿龟缩城内像个女人,激他出战。


而脸皮厚黑的司马懿,不仅穿上了还大摇大摆出来秀,当时众将无不都觉得耻辱,而此事也成了司马后人的隐痛,司马炎如今把女人衣服还过去,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大有报复、讽刺羞辱诸葛亮之意,意外之意: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赢家。


第三件是一只酒杯。


这个酒杯就是留给刘禅的,昔日司马昭试探刘禅,安乐公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憨态可憎,令在场众人捧腹大笑,而刘禅身边的蜀汉旧臣门却无不寒心、痛哭流涕,意在讽刺其贪杯好色,只知享乐。而司马炎给刘禅随葬酒杯:阿斗啊,到那边继续哈!


三件葬品联系起来,不免让人联想到司马炎在表达:刘禅是织席贩履之后,只知贪杯享乐苟且偷生,如妇人之流。



当然,若说司马炎送此三物没一点用意,连鬼也不信。毕竟所送物件与司马家的往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何况世上物件那么多,哪有那么巧的事儿?


司马炎干嘛无缘无故送死人一双破草鞋呢?再不济刘禅好歹也是当过一国皇帝的人,穿双草鞋?他会缺一破酒杯、一件破裙子?司马炎作为皇帝、头号政治人物,政治人物的举动,尤其对待昔日仇敌的,自然是没那么简单的。

有人说,司马炎在刘禅棺材中, 放入三件东西,令刘禅祖宗八代蒙羞。那么如果真是这样,确实也太损了点!若刘备、诸葛亮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峰子奇观


最近看到这个问题,找了半天没找到出处,大约是不知道谁的杜撰,反正我在《三国志,后主传》和《晋书,帝纪三》中没有看到相关记载。


不过百度上一看,一片自媒体在写这事儿,写得都是大同小异说刘禅死后,司马炎往他的墓里放了三样东西:


1,酒杯。


讽刺阿斗整天此间乐不思蜀。此间乐这事儿是司马炎他爹司马昭考验阿斗的一道选择题:


王问禅曰:颇思蜀否?
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蜀国旧臣郄正听说后,找到阿斗,告诉他,主公,您这么说不对。


阿斗说:我该怎么回答?


郄正说,你应该哭着回答,我先人的墓都在蜀地,我的心每一天都在思念先人,然后闭上眼,显出很悲伤的样子。


后来有一天司马昭又问他你想念蜀地吗?


刘禅照着郄正说的演了一遍,司马昭问,你这语气怎么这么像郄正呢?


刘禅嬉笑道:您看出来了?


这段不知道是真假,因为是习凿壁齿写在《魏晋春秋》上的,他一直是阿斗黑。


这段话人们一般的解释有两个,一个说阿斗真傻。一个是说阿斗在装傻,韬光养晦而已。


不过透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昭一直派人在监督刘禅,前一天郄正去教刘禅说话这事儿司马昭肯定知道,大约说了啥话都一清二楚,所以第二天才故意又问刘禅,然后再点破刘禅说:


何乃似郄正语邪!


这种情况下刘禅像郄正说的那样表演一番和说此间乐不思蜀其实没啥分别,反正司马昭都不会放他回蜀地去。


再说方酒杯这事真的是在讽刺刘禅?


要知道很多古代很多墓葬里都是有酒杯的,古人讲究死后如生时,人们想在另外一个世界享受这个世界的一切荣华富贵,所以,酒必不可少,酒杯也势必不可少,大约司马炎死后墓里也会随葬大量的酒杯。

2,女装。


据说司马炎在刘禅墓里放了套女子的百褶长裙,讽刺刘禅沉迷女色,导致蜀国灭国。


不知道司马炎有没有给他爷爷司马懿的墓里放一套,司马仲达同学是真的穿过女装啊。


当年司马懿和诸葛亮对阵,司马懿龟缩不敢出战,诸葛亮为了激怒他,给他送来了女人衣服。


据说司马懿还穿上了。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


莫非司马炎给阿斗送一件女人衣服陪葬,就是为了报当年祖父被诸葛羞辱之仇?


其实应该不会。


没有当年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阵,司马家在魏国也就没那么重要,大约是司马家也就不会强势崛起了。


没有军功,没有在军队培养嫡系的这段经历,司马懿想取曹魏而代之有点难。


3,草鞋。


陪葬草鞋据说是为了羞辱阿斗,讽刺阿斗老爸就是一个织席卖履的人,不是贵族。


但是如果陪葬草鞋,难道不是对阿斗老爸的赞扬吗?


一个社会底层,卖草鞋为生,出道没多少年被曹操认可,曹操说: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而。

彼时刘备啥都没有,却被各种大佬看重,这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



做人的成功。

46岁时刘备遇到诸葛亮,开始走向人生巅峰。

从一个卖草鞋的草民,到开创自己的事业,刘备靠着自己的坚持和不放弃终于逆转了自己的人生。


司马炎如果往刘禅墓里放草鞋,我觉得应该是对刘备的肯定。


当然这三样东西司马炎肯定一个也没往刘禅墓里搁,而且刘禅死的时候司马炎也不可能去羞辱他。


俩原因。


其一刘禅的投降其实是救了司马家。


刘禅投降之前,司马家的事业正岌岌可危,此前高贵乡公曹髦被司马昭的手下成济所杀,弑杀皇帝这事儿,很多人嘴里不说,心里也会腹诽。


司马家虽然掌握了大权,但是如果想篡位自立,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功业,来抹平弑杀皇帝这道坎,向朝臣证明司马家代替曹家是大势所趋。


这时候刘禅投降了,这就是给司马家雪中送炭啊。


司马昭都想拉着刘禅的手说:阿斗同学你来的太及时了。


蜀汉是司马家拿下来的,和曹家没关系,有了这份功劳,后来司马代魏也就水到渠成。


其二,刘禅死时,司马炎的晋朝虽然成立,但是天下还没有统一。


这时候司马炎肯定会把刘禅君臣打造成一个样板,向东吴释放自己的善意。


当时蜀国很多大臣都在晋朝为官,如果司马炎对蜀国曾经的老大恶意满满,蜀国这些大臣会怎么想,还会不会诚心诚意的为晋朝效力?


所以司马炎不会用羞辱这种方式来为刘禅送行,人家活着的时候晋朝都美酒美女的伺候着,死了在弄这些没有意义的事儿干啥,损人不利己。


================================


薛白袍


演义里所说司马炎在刘禅的随葬物品里只放下了草鞋、戏服和酒杯,以此来羞辱刘禅这一宗族,且不说这三样东西的出处是否合理,但说司马炎做此举没有任何意义?



草鞋

草鞋意在羞辱刘禅之父刘备少时为织席贩履之辈,侮辱其出身卑微。因史籍明确记载了刘备千年丧父,与母亲卖草鞋草席为生,汉朝又极其注重门阀出生,这样羞辱刘氏宗族显得合情合理。

但是史籍也明确记载了刘备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即使到了刘备爷爷和父亲那一辈也还是州郡的官员,虽不是三公九卿之流,也是临邑侯支系嫡传。汉室连皇帝都被权臣左右,一个小小的侯爵家道中衰又有什么好嘲讽的呢?



司马炎也是汉室肱骨之臣的后代,其祖上也是读着《史记.高祖本纪》长大为官的,出身贫寒的刘邦战胜了贵族出身的项羽,一统天下。刘备作为刘邦的后人,不比窃取魏国政权的司马家族要更为血统纯正?

戏服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汉晋春秋》

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于渭南时期,魏国大奖张颌战死,司马懿从此避战坚守,诸葛亮期间挑战,送戏服于司马懿,意在羞辱司马懿胆怯。现在回望那段历史,常有人赞司马懿的人生哲学,忍和熬是其一生的精华所在。我想说的是渭南的司马懿不是能忍,也不是能熬,是真的怕诸葛亮,其在战场上公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这也绝对是打心底佩服诸葛亮的才智。



那么司马炎如果将戏服放在刘禅的随葬品中,能达到羞辱刘禅的目的吗?戏服是蜀汉拿来羞辱司马懿的物品,司马炎如果这么做岂不是自取其辱吗?也许此时无人会想起渭南战场上的诸葛亮是怎样羞辱司马宣王的,但司马炎如果做此举动,无疑是将爷爷的丑事又搬上台面,这又何苦呢?

酒杯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汉晋春秋》



酒杯的意图是在于羞辱刘禅的那句乐不思蜀,但乐不思蜀的主题是酒吗?司马昭宴请刘禅之时,以蜀国故技作为主题,酒只是宴会该有的东西,这样的场合也只有故国的艺技才足够试探刘禅的心志。当司马昭问其“颇思蜀否”,刘禅以“此间乐,不思蜀”而对上,其乐是乐在酒中还是乐在故国的艺技表演上,一目了然。若是司马炎欲羞辱刘禅,何不随葬一些蜀国的钟鼓乐器呢?


司马炎此时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刘禅死的时候虽然天下已经归晋,但其北方的胡人爆乱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司马炎政权上下也都不想武力解决,安抚成了上策。司马炎既然要安抚一方,就得做出圣人君主的样子,羞辱一个亲附投降于晋的汉室后裔,这种行为没有意义,更不利于其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后的治理和稳定。因此,此种说法属无稽之谈。


棍哥观史


这件事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后人编撰呢?其目的是真的在贬低刘禅还是在指桑骂槐,讽刺司马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据传司马炎曾赐给刘禅三件极具羞辱意义的随葬品,具体是什么东西呢?一双草鞋,一个酒杯以及一件女人的裙子!虽然这件事并不见于正史,但在一些野史中有所提及,在民间也是流传甚广。为什么这三件东西对刘禅而言是极具耻辱的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

草鞋(刘备织席贩履)

说到放草鞋的目的是因为刘禅的父亲刘备早年曾有过织席贩履的经历!我们知道晋朝是一个奢侈之风盛行的时期,门阀士族在当时有着很高的权利,而当时的寒门庶族则被人瞧不起。放草鞋的寓意有二,其一是在讽刺刘禅,你家族不过只是个寒门,一个卖草鞋的,你死了也不要忘记啊!其二是在刘禅的不孝,你父亲织席贩履,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给你,却让你败得一干二净,你有何面目去见你父亲啊。

酒杯和女人的长裙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当年刘禅投降,被押到洛阳,司马昭曾宴请刘禅及蜀汉旧臣,期间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蜀臣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

后来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地,刘禅直言:“此间乐,不思蜀”。刘禅不思亡国之恨,被俘受辱还能把酒言欢,纵情声色,可见其之庸碌!所以司马炎用酒杯和长裙给他陪葬,其一也许是让刘禅死了仍然继续去把酒言欢,纵情声色吧,反正你刘禅是个没心没肺的人,也不需要记得你的国仇家恨了,其二是对刘禅因纵情酒色而导致国家灭亡的揭露,给这两件东西,实际上是在狠狠的打刘禅的脸,其三是在讽刺刘禅,反正你活着的时候不像个男人,没有骨气,那么死后给你女人的裙子,到阴间去做个“真”女人吧!

其实个人觉得这件事更有可能是后人编撰所为,特别是《三国演义》成书之后才出现的,因为《三国演义》中也有诸葛亮给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送女人裙子的情节,而后人编这个故事可能意不在讽刺刘禅,更多的可能在讽刺司马炎!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司马炎后期的统治是非常昏暗的,不但使得当时社会奢侈之风盛行,更是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留下巨大隐患,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汉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晋朝司马家族也因此被后人骂了数千年之久。想到司马炎以陪葬品讽刺刘禅的故事,再联系到司马家族在历史上的名声,不觉让人有指桑骂槐之感?你司马炎还好意思说刘禅?你祖辈给你留下来的基业不也被你败得彻彻底底?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