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為何沒有投奔年羹堯,而選擇了李衛?

忠肝義膽嶽老三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鄔思道在雍正登基的當天夜裡離開了雍正,在他後來和十三阿哥的對話中可以體現出鄔思道是怕雍正狡兔死走狗烹,最終伴君如伴虎,自己遭遇不測的命運,所以自動選擇離開。電視劇在這段情節的處理中要比小說高明的多,小說中明確表示出了雍正要狡兔死,走狗烹他回到潛邸就是把幫助他奪位的一干人全部殺掉。電視劇卻沒有這樣明確的表示,只通過演員的對話和眼神中引起讀者無限的猜測。



鄔思道離開雍正,按鄔思道自己的說法:他曾是個有罪的人而且是個瘸子,擅長的是陰謀,所以出將入相,有失國體。離開雍正只是半隱,在皇上需要他的時候,他還在身邊。鄔思道離開雍正以後選擇了兩個地方長待一個是李衛,一個是田文鏡,在年羹堯處只是短暫的停留片刻。李衛,年羹堯,田文鏡都是雍正寵幸的大臣,其中年羹堯最受寵幸,勢力最大,也最富有,那鄔思道為什麼不選擇年羹堯呢?反而選了李衛後來又找了脾氣差的田文鏡。其中他的目的是為了保全自我,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離雍正越來越遠。


不選年羹堯的原因就是:從李衛口中我們可以得知,鄔思道說年羹堯遲早會惹出天大的亂子來。說明年羹堯的秉性鄔思道是知道的,不是久居人下又狂妄自大之人,鄔思道在他身邊給好的建議不一定會聽,可能反而得罪年羹堯。自己既然已經預判到年羹堯肯定會惹出事情來,那麼在他身邊很可能就會受到牽連,所以未雨綢繆還是不選年羹堯為妙。但是鄔思道為什麼沒有到年羹堯處出謀劃策呢?一方面他是為了讓雍正安心,自己一直在身邊幫助他,並沒有做出對他不利的事情。另一方面,年羹堯在西北,久久找不到叛軍,朝中怨聲載道,雍正登基,位置不穩,選了年羹堯這個漢人當撫遠大將軍,各種聲音讓雍正的新江山岌岌可危。這時候急需一場勝利來擺平這樣不安穩的事態,所以鄔思道就以“燈下黑”來指導年羹堯。


鄔思道選擇李衛的原因,主要是李衛對雍正是掏心掏肺的忠心,這一個雍正是瞭然於心的,也是雍正最信任的人之一。第二個李衛這個人機靈會做事做人,心懷感恩之心,對鄔思道十分謙虛。電視劇中有一個場景,就是李衛在年羹堯處當官,升到了四品糧道,他回到雍親王府裡看望雍正的時候,得知坎兒死去的消息十分傷心。但是他依然謙遜著,聽著鄔思道的教誨,要永遠的忠於四爺。潛邸的奴才裡邊除去秋月,李衛,坎兒應該是和鄔思道關係最好的兩位,也是多次得到鄔思道教誨的兩位。李衛一直對鄔思道很尊敬,李衛這裡可以說是最安全的地方。


那麼鄔思道為什麼又從李衛處到了田文鏡處呢?一方面鄔思道想借李衛之口,告訴雍正,我一直周旋在你的幾個寵幸的大臣旁邊,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幫你出謀劃策。另一方面天下第一巡撫諾敏案非同小可,打贏這場官司,對於雍正,李衛,田文鏡都十分重要。還有一點這裡也可能是作者為了與歷史相符合,因為在一些野史筆記中,鄔思道本來就是田文鏡的幕僚。還有一點鄔思道是為了避開雍正,李衛馬上就要進京升職,李衛進京,鄔思道如果不去必然會折了雍正的面子,但是他又不想見到雍正。


所以藉此機會到田文鏡處擔任幕僚,幫助田文鏡打贏官司,雍正也不會說什麼。雍正微服私訪的時候到了田文鏡處,鄔思道正好在前一刻,穩穩當當的離開,沒有和雍正碰面。有些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麼鄔思道能夠知道雍正要來並且能很快離開?這就涉及到鄔思道身邊一直有一個丫鬟叫如月,這是雍正和十三爺送給他的丫鬟。雍正幾乎對鄔思道的行為了如指掌,李衛幾乎什麼也沒有說,雍正就知道了鄔思道的去處。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如月給雍正報的密,所以雍正要來,也可能是鄔思道從如月的行為中推測到的。所以鄔思道才在雍正來的前一天,吵著鬧著非要和田文鏡要到他的8000兩的工資。這就逼著暴脾氣的田文鏡最後趕走了鄔思道,所以一切都在鄔思道的掌握之中。


紅雨說歷史


明白告訴你,我就是專門回來找你的

康熙去世當晚,傳位於雍正,當晚局勢十分的兇險,雖說各位大臣已經三叩九拜承認自己的皇位,但畢竟局勢還不是很穩定,雍正應該坐鎮朝中穩定局勢才對。但雍正卻急匆匆的返回到府中,第一句話就是問鄔思道在哪。見了面之後,雍正對鄔思道假惺惺的說,自己今晚不該回來,應該在宮中守靈才對,但奈何宮中局勢尚不明朗,就回來略住一下,順便來看看你。此時鄔思道的表情微微變了一下,頓時覺得後背發涼。雍正的意思再明顯不過,我就是特意回來專門找你的。



危機重重,稍有不慎,性命將不保

雍正在沒當皇帝之前,對鄔思道是十分的信任,但當上皇帝后,這份信任就立馬開始轉變為猜忌。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做上皇位的,使用的那些陰暗手段,做的那些見不得光之事,鄔思道是最清楚不過,自己在他面前就像沒穿衣服一樣。如今身為九州之主,一國之君,自己的頭頂就是正大光明,自己的陰暗面怎麼可能讓第二個人知道。鄔思道多聰明的人,瞬間明白雍正的用意,知道今晚將是十分兇險的一夜,稍有不慎,將性命不保。



鄔思道的“三不可用

對於往後的身份,雍正看似無奈的說自己會慢慢安排的時候,鄔思道就立刻就說自己根本就不是為官之人,繼而提出“三不可用”:臣是個殘疾之人,歷朝歷代也從來沒有一個殘疾之人在朝廷當官的,我若當了官,豈不是壞您皇上的聖德啊;臣本是先帝朝的罪人,如今皇上您繼承大統,還賜官給我做,明顯是說你老子做的不對嘛;臣雖然有點小才,但我是陰謀為體,而皇上您呢,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啊,用的大臣也都是正大光明之臣。況且,我在您身邊待了十幾年了,那點才氣早就用完了。



為了保全性命,提出半隱的要求

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鄔思道繼而提出半隱的要求,既能讓皇上您找的到,自己又不會餓死的地方,說完淚流滿面,雍正眼睛也犯了紅,對鄔思道的殺心也就消散了。鄔思道知道雍正害怕自己投靠到敵方的陣營,比如一直對皇位不死心的“八爺黨”,如果老八得了此人,自己的這位皇位十有八九不保。半隱,則可以說是最合適不過了。


為何沒有投奔年羹堯,而選擇了李衛?

第一:鄔思道十分的清楚,年羹堯早晚要闖出大禍,自己跟著他遲早要受連累。此前年羹堯屠殺江夏鎮的時候就看出來了,當時對他還有一句評價:此人殺伐果斷。而且當初年羹堯所得財物沒有向雍正彙報,經自己的提醒,才在年羹堯身邊安排個眼線,此人就是李衛。


第二:當初老十四被任命為大將軍王的時候,為了牽制老十四,雍正就準備讓年羹堯去當陝甘總督一職,負責糧草。誰知年羹堯進京入職的時候,雍正不知道這個事,還是李衛告訴的。年羹堯到京後,去見的第一個人不是自己的主子雍正,而是去見了老八,這讓雍正十分的生氣。雍正本來就對年羹堯有了提防之心,鄔思道這種聰明的人一旦投奔年羹堯,這兩個人在一起,時間一久,雍正估計會整晚睡不著覺的。

第三:李衛雖然是叫花子出身,但心地善良,對人沒有壞心思,更重要的是李衛深得雍正的信任,自己的情況李衛隨時可以向雍正彙報!

第四:秋月是年羹堯的妹妹,雍正知道鄔思道和秋月兩人兩情相悅,但是最後秋月還是被雍正納了妾,鄔思道對這件事看的十分清楚,知道秋月遲早是雍正的人。但如果自己去投奔年羹堯,即使自己對秋月已經放下,但雍正可不會這麼認為,避嫌也是其中的原因。


結語:鄔思道雖然是個虛構之人,但正因為他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九子奪嫡”的殘酷和血腥,此人在劇中是個不可或缺的人物。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要面臨兔死狗烹的局面。


燈下螢火學歷史




首先,我們看一下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的原因。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物,比當年的諸葛亮、劉伯溫還強悍。雍正皇帝與其他兄弟博弈的時候,鄔思道屢屢幫雍正皇帝解決問題,為雍正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年羹堯、李衛等人對鄔思道畢恭畢敬,就連老十三胤祥也非常尊敬鄔思道。不過,在雍正皇帝上臺之後,鄔思道卻選擇了離開。因為,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皇室上臺之後,參與奪嫡的手下們都被除掉了。



鄔思道選擇離開,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但他沒有逃跑,而是投靠了雍正皇帝的心腹李衛,表示“自己仍在雍正皇帝的監視之下。” 在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的時候,其實有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那就是年羹堯。當時,年羹堯已經出任了撫遠大將軍,負責統帥20多萬軍隊。但鄔思道沒有選擇年羹堯,而是選擇了擔任陝西布政使的李衛。由此可見,鄔思道並不看好年羹堯。年羹堯的問題很多,年羹堯這個人狂傲、嗜殺,而且參與了很多機密。對於這樣的人,雍正皇帝早晚必須除掉。



更何況年羹堯已經位極人臣,自己如果投靠年羹堯,根本得到不什麼好處。年羹堯一旦垮臺,自己也會受到牽連。後來的事實證明,年羹堯垮臺之後,牽連了一大群人。在鄔思道剛剛進入王府的時候,年羹堯就看不慣鄔思道,只是礙於雍正皇帝的態度,不得不尊敬鄔思道。 與狂傲的年羹堯相比,年輕的李衛要靠譜得多。李衛進入王府的時候,只有10多歲。由於鄔思道的作用越來越大,李衛對鄔思道畢恭畢敬。包括讓李衛外出為官,也是鄔思道向雍正皇帝建議的。



在鄔思道看來,李衛是一個潛力股,最少能夠保證自己衣食無憂。由於李衛是雍正皇帝的心腹,自己投靠了李衛,也是向雍正皇帝表示“自己沒有逃跑。”李衛從陝西布政使升為江蘇巡撫的時候,為了幫助河南巡撫田文鏡,鄔思道曾經暫時留在了河南。田文鏡是一個清官,同時而是一個刻薄的酷吏。田文鏡雖然是雍正皇帝的重臣,但並不瞭解鄔思道的重要性,準備按照其他師爺的標準,一年付給鄔思道300兩的工資。



鑑於田文鏡的態度和實際情況,鄔思道感覺自己沒有什麼作用,隨後離開了河南,重新投靠了李衛。在離開田文鏡之前,鄔思道曾經前往西北戰場,幫助年羹堯確定青海蒙古騎兵的準確位置。重新投靠李衛以後,此時的李衛正在為攤丁入畝的問題發愁,鄔思道又幫了李衛很大的忙。但有一個非常尷尬的情況,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之後,曾經又與雍正皇帝再次見面的機會,可是鄔思道總是躲著雍正皇帝。作為雍正皇帝的心腹謀士,鄔思道瞭解雍正皇帝的陰暗面,因此一直不願意見雍正皇帝。在電視劇中,鄔思道後來消失了,沒有任何的消息,這是一個很大的謎團。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買馬下注”是一門選擇的藝術,買對了,後面的路越走越寬;買錯了,如同進入一條死衚衕。《雍正王朝》中,鄔先生離開雍親王府時,面對的就是一次“買碼下注”的挑戰。他沒有投靠年羹堯,而是選擇了李衛。

一、出門在外,安全至上

安全是所有人的需要,鄔思道也不例外,他要千方百計地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只要小命在,才能有更高追求。

雍正繼位後,回到潛邸,美其名曰看望鄔思道。鄔思道心裡有數,雍正是想兔死狗烹,但他還是用“半隱”的方式,趁著雍正念及舊情,險象環生。

由於鄔先生知道的“內幕”太多了,而且智商太高了,雍正擔心出“么蛾子”並未完全放過他,在他身邊安插了一個“女間諜”。鄔思道的一舉一動,都在雍正的掌控之中。所以,鄔思道要想真正安全,就必須先讓雍正安心。那怎樣才能“半隱”,並且讓雍正安心呢?

投靠一個雍正信任的人,並且這個人還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二、年羹堯有“黑點”,雍正對他並不信任。就雙方的身份而言,也不方便合作

從“江夏鎮事件”開始,雍正就對年羹堯有看法,因而鄔思道才會建議胤禛,派人去監視他。

後來,年羹堯的官越做越大,開始“飄”起來了,竟然跑到八爺府串門,想頭頂兩片雲,搞得雍正火冒三丈。這種桀驁不馴的人,雍正怎麼可能信任?

年羹堯的個性囂張跋扈,鄔思道對其印象也不好。鄔思道如果跑到年羹堯那裡去,別說吃他的飯,搞不好還被他給“吃”了。

最重要的是,雙方身份有別,不能來往過密,否則,雍正心裡不安。

鄔思道智慧過人,是雍正的謀士;年羹堯殺伐果決,是雍正的武將。謀士與武將組合到一起,可以爆發巨大能量,足夠讓大清王朝地動山搖。

早在康熙朝,胤禛為了防止鄔思道與年羹堯攪和到一起,就已經煞費苦心。先棒打鴛鴦,強行拆散年秋月與鄔思道;接著橫刀奪愛。這兩人走到一起,對雍正都能產生威脅,雍正能放心嗎?

所以,鄔思道為了不讓雍正猜忌,肯定不能選擇年羹堯。

三、李衛是雍正和鄔思道都能接受的“公約數”

李衛經鄔思道栽培過,對他的態度比較良好。兩人的關係還不錯,不會一時衝動而翻臉。

李衛雖然頭腦靈活,但文化水平低。他大字不識幾個,看奏摺都費勁,很需要一位得力幕僚。

這時候,鄔思道就能發揮價值了。他才華橫溢,又是在雍正府邸當過謀士的人,稱得上工作經驗豐富,勝任李衛的幕僚完全是綽綽有餘。李衛的職位是布政使,負責一省的民政,鄔思道通過他,還能部分實現自己“為生民立命”的士人理想。

李衛從小在雍正潛邸長大,對雍正忠心不二,而且沒有“黑點”。回京述職時,“忠心”得讓雍正合不攏嘴,而且順利地通過忠誠度測驗。所以,對於李衛,雍正是比較放心的。李衛當年已經當過“攝像頭”,幫雍正監視年羹堯,再幫雍正監視一次鄔思道,可謂輕車熟路。

鄔先生主動選擇李衛,相當於是給雍正打了一劑“安心針”,是在告訴雍正,我沒別的意思,只是想在你的“攝像頭”下混口飯吃,順便幫你培養人才,有機會還能幫你做點其他事。

四、為最後的“全隱”做準備

“半隱”只是鄔先生對付雍正的權宜之計,沒誰心甘情願地被監視,他最終的目的是想遠走高飛。

要遠走高飛,還要先找個跳板,然後再尋找機會,一步步跳出去。這一目的,通過李衛才可能成為現實。

因為在李衛那裡,鄔先生不僅能讓雍正放心,而且可以憑藉智慧與交情來策動李衛。李衛鬆動一下,鄔先生就有了輾轉騰挪的空間。有空間,才有跳的機會。

秋媚說:雍正在位時曾發表過“為君難”的感慨,其實當君王的手下也很難,既要盡忠辦事,還要自我保護。這當中涉及無數次選擇、取捨、拿捏、揣摩、鑽營……以鄔先生之智,尚且險象環生,常人更是驚險重重,踏錯一步,萬劫不復。


秋媚讀史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離開雍正後,不是選擇投奔誰,而是選擇被誰“監視”。

雍正繼位後,鄔思道本來是準備歸隱的。但雍正不同意,且露出了殺機,畢竟鄔思道知道他太多的秘密,就這樣放走他,對雍正將來不利。好在鄔思道及時洞悉,提出“半隱”的建議,並認為自己在民間,更有利於幫助雍正,這樣才得以保住一條小命。

既然是被監視,自然要選擇被雍正原有的門人監視。在原有的門人中,只有二個人和自己打交道最多,是選擇的對象,一是年羹堯,二是李衛。鄔思道不去找年羹堯而去找李衛其實很容易理解。一則年羹堯此人性格乖戾,沒李衛好相處。二則年羹堯膽子太大,一旦觸犯雍正,自己必受到牽連。三則自己身體不太好,年羹堯又在西北打戰,鄔思道自然不想去過苦日子。最關鍵的是,此時的年羹堯手握重兵,雍正本來對來就不是很放心(比如安排李衛去四川監視他),假如鄔思道這個智囊去了,雍正就更不放心了,一定會對他們兩人痛下殺手。因此,選擇年羹堯,很可能惹來殺身之禍,鄔思道這麼聰明,怎麼可能選擇他呢?

不能選擇年羹堯,也就只有選擇李衛了。後來他在李衛的推薦下,在田文靜賬下工作,實現了自己半隱的目的,但仍舊沒有逃離雍正的控制。


老羅侃史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雍正王朝》,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康熙的四皇子胤禛為了爭奪皇位,委託年羹堯在江南尋訪到了一位謀士——鄔思道。這位鄔思道鄔先生有房杜之才,最擅長猜度人心,一直替胤禛出謀劃策,將他送上了皇位。

胤禛登基後,按一般人的想法,鄔先生功勳卓著,應該入朝為官,安享榮華富貴。然而鄔先生卻主動提出自己不適合做官,並給出了三個理由:

第一,自己是殘疾之人,在廟堂之上有失體統;

第二,自己曾是犯罪之人,曾被康熙下旨捕拿;

第三,自己會的都是陰謀之術,皇帝行事則要光明正大,而且自己早已耗盡心力,不堪再用。

最終鄔先生提出要“半隱”,也就是找一個官員,做他的師爺。

為什麼鄔先生不願為官,一定要半隱呢?其實這是鄔先生的全身保命之策!

雖然胤禛與鄔先生兩人相處融洽,互為知己。但是胤禛在登基之後,其實已經對鄔先生起了殺心!這一點在電視劇中沒表現出來,但是小說中寫得明明白白。

胤禛也不禁黯然,他今夜要下毒手滅口,原是聽了文覺的警告,外邊允禩黨羽如林,政局不穩,放著周用誠一干人無法處置,日後將雍邸的事兜出來,正好給允禩借來推波助瀾所以打算喝酒之後,下半夜動手全部處死。(《雍正王朝》第五十二回)

因為鄔先生一直給胤禛出謀劃策,知道他太多秘密了。而雍正作為皇帝,必須是光明正大、清清白白、高尚偉大的人,所以他就要把自己的汙點全部抹去。

對這一點,鄔先生早就心知肚明,因為他知道雍正是個心狠手辣的人:

四爺豺聲狼顧,鷹視猿聽,乃是一世陰鷙梟雄之主……(《雍正王朝》第五十二回)

鄔先生知道,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但是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現在胤禛已貴為天子,鄔先生必須想出一條存身保命之道,那就是半隱。

半隱之後,鄔先生不會再從政,而且將永遠處在雍正的監視之下,絕不會洩密。俗話說,人非草木,豈能無情?雍正想起這十幾年兩個人的交情,一顆心變得柔軟了,便放過了鄔先生。(其實在小說中,半隱是雍正提出來的,不是鄔先生提出來的)

鄔思道這番言語,其實已表明永不從政,永不洩密,想起十幾年知遇之交,朝夕贊襄,吟詩論文,這些情分也難一古腦兒付諸東流。(《雍正王朝》第五十二回)

鄔先生不愧是擅長猜度人心,他摸準了雍正的心理,得以活命。

鄔先生選擇了半隱,為何沒有去投靠位高權重的年羹堯,而是去了李衛那裡,並由李衛介紹給了田文鏡呢?

鄔先生萬萬不敢投靠年羹堯,因為年羹堯劣跡斑斑,證明他實在不是個令人放心的人。

當年胤禛密令年羹堯去江夏鎮捉拿任伯安、劉八女,搜查《百官行述》。沒想到年羹堯將劉八女滿門良賤和江夏鎮駐防官兵全部殺死,將劉八女的家財據為己有,然後一把火將江夏鎮燒成白地。

這件事暴露出年羹堯狂妄不羈、任性妄為、難以駕馭的弱點。所以胤禛把李衛派到了年羹堯身邊盯著他。

後來十四阿哥推舉年羹堯做陝甘總督(其實此事是四阿哥與十四阿哥做的交易),年羹堯不知這是四阿哥胤禛的安排,回京後先去找了十四阿哥,而不是去四阿哥府上請安。

這件事讓胤禛明白,年羹堯並不是個絕對忠誠的人。為了拉攏年羹堯,胤禛娶了他的妹妹年秋月。

不過年羹堯畢竟是胤禛手下最有本事的人,胤禛一方面提防他,一方面還得用他。胤禛登基時,年羹堯手握兵馬糧草,幫他看住了十四阿哥胤禵。

鄔先生一肚子陰謀詭計,擅長洞察人心,如果他去了年羹堯那裡,雍正還能睡得著覺嗎?

所以鄔先生絕對不會去年羹堯那裡,一方面他知道年羹堯這個人早晚會出事,一方面他也不敢讓雍正皇帝有所懷疑猜忌!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雍正王朝》。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


如題所問,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沒有投奔年羹堯,而選擇了李衛,主要是為了自保,但也有另外一層的原因,即“扶君上馬,再送一程”。下面最知之就以上兩個原因分析鄔思道為什麼選擇李衛,而不選年羹堯。

自保

自古功臣難逃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鄔思道豈會不知這個道理。雍正即位當晚,本應宮中守靈的雍正卻以宮中形勢不明為由回到了潛邸。雍正返回潛邸本無可厚非,但是雍正卻順帶說了一句來看看鄔思道的話語。鄔思道雖然助雍正上位,但是尚不用雍正如此高禮遇的看望他,即使想論功行賞,那也是正式登基之後的事情。

話裡有話。宮中形勢不明,但不如身邊知道自己陰暗手段的人重要。雍正即位雖是康熙欽定,但是九子奪嫡的爭奪戰,每個人並非都是行的光明磊落之事。如今雍正龍袍加身,行的自是光明磊落之事,如鄔思道般行的陰暗手段豈能於世人所知。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除非當事人已不存在,因此雍正殺鄔思道之心已明。

自保是鄔思道的唯一出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鄔思道逃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只能選擇安靜的活在雍正眼皮子底下,即半隱。

半隱之意可以理解為隱而不藏,說白了就是活在雍正的監視之下。雍正自己肯定不會主動監視他的,因此鄔思道需要選取一位能夠讓雍正和自己放心的“監視者”。雖同為雍正心腹,但是鄔思道為何選擇了李衛,而不是選擇待遇更優的年羹堯。最知之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年羹堯包藏禍心,難以善終

年羹堯對於鄔思道有救命舉薦之恩,但是鄔思道最後卻沒有選擇年羹堯,主要還是因為年羹堯的處事行為,早晚會激怒雍正。我們不妨從以下兩件事判斷年羹堯的處事人品。

  • 血洗江夏鎮

年羹堯去江夏鎮本是為了取得《百官行述》以及替雍正挽回面子,但是年羹堯卻將江夏鎮幾百口無辜百姓滅口,期間更是秘密取得了鉅額的財富。到頭來此事還是雍正替他扛了下來,並且年羹堯絕口未提所貪財富之事。

  • 陝甘總督

年羹堯任陝甘總督乃是雍正為了牽制十四阿哥。可是年羹堯進京入職,竟直奔八阿哥和張廷玉家去了。陝甘總督只是雍正的一粒棋子,年羹堯就算感謝也是感謝自己的主子,可偏偏去了最強勁的對手家裡去了。也正是因為年羹堯的吃裡扒外,雍正早有提防之心。

通過以上兩件事情,我們不難看出,年羹堯並非雍正的忠臣,雍正也並非信任年羹堯,兩者只是相互利用而已。所以鄔思道如果選擇年羹堯,先不要說會不會讓年羹堯連累致死,光從年羹堯嘴裡說出的話就可能引得雍正立刻除掉鄔思道。

二、準確定位,孺子可教

相比於年羹堯的吃裡扒外,李衛雖是叫花子出身,但是卻更懂得感恩。鄔思道對於李衛有知遇之恩,李衛本是粗人,但是經過鄔思道的點撥,卻能快速升任地方大員。更重要的是,李衛無異心,所做之事都是以雍正為中心,且辦事靈活,深的雍正的信賴。

三、職場得意,情場失意

鄔思道開局便是年羹堯之妹年秋月服侍他,二人久生情愫。但是為了雍正能夠牽制住年羹堯,鄔思道獻計雍正娶年秋月,從而將年羹堯牢牢的拴住。鄔思道如果去往年羹堯處,勢必會讓雍正猜忌其用意,不去年羹堯處也是為了避嫌。

四、如虎添翼,必遭猜忌

雍正即位之初,局勢不穩,八爺黨虎視眈眈,而年羹堯已經手握大權,如果此時鄔思道投奔年羹堯勢必會讓雍正擔心。鄔思道的本領雍正最是瞭解,如果他與年羹堯一文一武結合,外加八爺黨推波助瀾,那麼雍正帝位不久矣。

扶君上馬,再送一程

雍正對於鄔思道有知遇之恩,且救其於大牢之中。如果沒有雍正,鄔思道也許就是牢中的一個廢人,定不會有今天這般出息。

雍正即位之初,大局未穩,內有八爺從中作梗,外有西北烽火叛亂。鄔思道深知雍正的難處,但是雍正現已登基大寶,鄔思道無法輔佐其左右,因此鄔思道就選取輔佐雍正最為信賴之臣李衛、田文鏡,間接的幫助雍正革除弊政,整肅綱紀。

無論是鄔思道赴西北助年羹堯找出叛軍(實際是幫助田文鏡)還是李衛諫言殺年羹堯,他們的身後都有鄔思道的影子,這也恰恰說明,鄔思道一直在背後默默地幫助雍正。當雍正大權在握之時,也是鄔思道消失之際。

綜上所述,鄔思道無論出於自保還是報恩雍正,李衛都是其最佳人選。

以上為個人所見,還請踴躍發言,共同探討。


最知之


在《雍正王朝》中,一直在幕後輔佐雍正爭奪皇位的軍師鄔思道,可謂是盡職盡責,除了在雍正奪取皇位的奪嫡中出謀劃策,還負責幫助雍正帝教育皇子的責任,然後在1735年,雍正帝剛剛繼承大統之後,鄔思道當晚就在雍正帝原來的雍王府邸當面向雍正帝力說自己不適合做官的三大理由,而且懇請自己可以退隱,為了消除雍正帝戒心,而且主動說選擇到李衛手下去半隱退。最終雍正帝同意了。鄔思道之所以選擇李衛,而不選擇投奔年羹堯,有眾多的原因?

本期貝勒給大家闡述下為何鄔思道選擇李衛,而不選擇投奔年羹堯?

首先,消除雍正帝的戒心,李衛深受雍正皇帝的重用,視為雍正帝的心腹之一。

在康熙晚年的時候,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最終勝出就是雍正帝這位大黑馬,然後在雍正帝參與爭奪皇位的過程中,難免使用些不可告人的手段。而鄔思道作為幫助雍正帝參與奪嫡的幕後軍師,自然深知雍正帝不可告人的秘密,這一點在雍正帝即位之後,必然會遭到雍正帝滅口。

在十三爺送別鄔思道的拜別中,鄔思道曾經力勸胤祥推掉雍正帝加封的鐵帽子王,以求獲得一生平安,胤祥說到:“相信雍正帝不會兔死狗烹”,隨機鄔思道說了句,雍王府邸曾經幫助雍正帝秘密辦差的人估計就怕過不了今晚了。然後胤祥恍然大悟。

從鄔思道與胤祥對話中,可以看出鄔思道自然深知帝王心,也知道雍正帝的秘密。在雍正帝即位之後,立刻引咎辭退,激流勇下,避免被雍正帝給滅口。

為了消除雍正帝疑心,採取策略,自己到李衛手下去半隱退。李衛是從小在雍正帝府邸長大,一直在雍正帝的身邊,對雍正帝忠心耿耿,深得雍正帝重用。這樣做可以讓雍正帝隨時能知道自己行蹤,以此打消雍正帝疑慮。

李衛對雍正帝有多忠誠,在《雍正王朝》中,曾靜在寫給嶽鍾琪心中,提到雍正帝弒父篡位,逼死母親,屠戮兄弟,好色成性,當李衛看到信後,氣得大罵,隨後李衛瞞著雍正帝,跑到牢房中,對曾靜拳打腳踢,破口大罵,當雍正帝看到之後,並沒有對李衛作出處罰。從這點足以看出李衛對雍正帝忠心耿耿。

其次,鄔思道深知年羹堯此人的野心勃勃,早晚會出大事。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還是皇子時期,與胤祥一同去江南辦差,在回京途中,經過江夏鎮,雍正帝與胤祥受到奇恥大辱。

後來,因為案子,派年羹堯去江夏鎮調查,年羹堯竟然私下調動在四川的部下,一夜之間屠殺江夏鎮七百餘口,不論男女老少,全被屠戮殆盡,江夏鎮數百萬銀子竟然被年羹堯私吞了,並未上報。

在年羹堯回稟雍正帝時候,只提江夏鎮屠戮人事情,決口不提繳獲銀子事情,事後,鄔思道全部給雍正帝分析出來。

從這件事情,鄔思道就深知年羹堯此人的野心勃勃,心狠手辣,早晚會出大事。

貝勒說:鄔思道作為雍正帝軍師十五年,為了消除雍正帝疑慮,也為了自己後半生安全,自然會選擇安全的李衛作為隱退的人員。


貝勒說歷史


導讀:皇四子胤禛得以有驚無險地接過大清皇位以後,為了維護皇帝形象,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掌握了自己太多負面信息和陰謀使用的“智囊”鄔思道。但鄔思道到底是“大智近妖”的人物,一番“功成身退,絕不留戀”的說辭和一個能夠讓雍正皇帝嚴密控制和監視自己的“半隱”計劃,讓雍正皇帝暫時對自己放下了殺心。

所以,用“半隱”計劃僥倖脫離虎口的鄔思道,在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以後,也並沒有落得一個輕鬆的狀態,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再次喚醒雍正皇帝對自己的生殺予奪。

於是,鄔思道離開京城、離開雍正皇帝之後的目的地選擇,就至關重要!


在鄔思道的“半隱”計劃設定中,有這樣的說明:

“第一,臣孑然一身,身無分文,倘若全隱,必然餓死;第二,臣和皇上君臣遇跡十幾年,一朝離別,皇上一定會想念臣的,臣也一定會想念皇上的!臣若全隱了,萬一皇上想起臣來,卻找不到臣,臣心何安吶。因此,臣想找一個既能吃飯,又能讓皇上找到臣的地方,半隱起來。既使臣在有生之年有所依靠,又全了我們君臣這段恩遇。”

如此合情合理、不容辯駁的“半隱”計劃,再加上鄔思道在這句話以後的哭腔,雍正皇帝能夠對鄔思道暫時放下殺心,也是人性所致、君臣情感使然。

這裡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鄔思道將原本用以自稱的“鄔某”改成了以“臣”自稱。

鄔思道為何刻意改變自稱?

這也是鄔思道用以“自我救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鄔思道用以和自己“半隱”計劃的相互呼應。

“鄔某”乃系孑然一身、獨來獨往乃至被皇四子胤禛封為座上賓客,略帶自豪的自稱;而“臣”的自稱,則讓鄔思道充分表明了對昔日“亦徒亦友”之雍正皇帝的充分尊重,還表明了不會遠離雍正皇帝,始終做雍正皇帝臣子的打算。

為何將這個自稱單獨拿出來說明,這和雍正皇帝剛剛接過皇位,對於“我”和“朕”的自稱之詞使用還不習慣一樣,自稱乃系一個人出自下意識的心理表現,能夠直接探知一個人心裡真實的想法。

鄔思道對於自稱的精確把握和變換,也很大程度上讓雍正皇帝看到了鄔思道的“真實想法”,也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保全了鄔思道的性命。

我們再說回鄔思道的“半隱”計劃。

在鄔思道對於“半隱”計劃的詳盡說明中,可供鄔思道選擇的地方並不多,能夠滿足既讓雍正皇帝隨時掌握鄔思道動態,又能防止鄔思道製造雍正皇帝“負面輿論”的目的地所在,只有選擇出自雍正皇帝潛邸的臣屬所在地。

而且,從鄔思道“孑然一身、身無分文,必須保證能夠吃上飯”的條件限制中,“半隱”之處的選擇,就必須能夠支付起自己幕酬的較高官職。

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地方,只有兩個:

1、出身雍正皇帝潛邸、時任江蘇布政使的李衛處;

2、出身雍正皇帝潛邸、時任陝甘總督的年羹堯處;

結果我們都很清楚,鄔思道選擇了李衛處,捨棄了條件更為優渥的年羹堯處。

鄔思道為什麼這樣選擇?

一個目的,消除雍正皇帝對於自己的猜疑和忌憚,達到自保的目的。

李衛作為一個出身江湖、流氓行騙的小混混,被皇四子胤禛收在身邊以後,經過胤禛和鄔思道的可以培養,逐漸成長、成熟起來,成功逆襲成為一省省級領導,主管錢糧、民政的分管省長——承宣佈政使。

李衛對於雍正皇帝的忠誠和感恩之心,可以預見。

而且,早在李衛步入仕途,雍正皇帝登基之前,鄔思道就已經對於李衛看待忠誠的態度,進行過了解。

擔任四品糧道以後,李衛返回京城述職,來到了四爺府。從高福的房間中出來以後,鄔思道和李衛之間有過一次深入的談話。

鄔思道說道:

“多少人十年寒窗,求這個頂子而不可得啊。狗兒,你可要好自為之啊!”

李衛回道:

“鄔先生,您說的意思我明白,做人和做官一個理,就是不能忘本。”

然後,就是李衛對於“忠於四爺、以四爺為本”的完美解釋,鄔思道給予了“孺子可教也”的高度評價。

這是李衛能夠在仕途一帆風順並且步步高昇的關鍵因素所在,更是鄔思道看重李衛的原因所在,只有忠於雍正皇帝的臣子,才是雍正皇帝給夠給予絕對信任的所在。

而對於年羹堯,早在皇八子胤禩舉薦年羹堯出任四川提督的時候,皇四子胤禛就已經開始了對年羹堯忠誠度和其站位觀望態度的質疑和不滿。再加上,年羹堯後來在“血洗江夏鎮”以後刻意隱瞞鉅額財富的表現;出任陝甘總督後,年羹堯繞開皇四子胤禛,先行拜會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的表現;都讓皇四子胤禛將年羹堯這個潛邸奴才當成了一把“雙刃劍”,時刻提防、刻意管控。

利用李衛上演一出“苦肉計”後,將李衛派往四川監視年羹堯,就是皇四子胤禛對於年羹堯不再絕對信任的最好證明。

鄔思道在“半隱”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如何才能被雍正皇帝隨時掌握,並且深信不疑?

只有從雍正皇帝絕對信任的臣子口中得到相關消息,才能滿足這一要求。

所以,鄔思道只能選擇雍正皇帝絕對信任的李衛,而決不能選擇相對信任的年羹堯。

另外,皇四子胤禛為何硬生生拆散了暗生情愫、兩廂情願的鄔思道和年秋月,將年秋月納為了自己的側福晉?

注意:皇四子胤禛是在年羹堯剛剛出任陝甘總督之時,在鄔思道保媒的前提下,將年秋月納為側福晉的。

這說明什麼?

說明了皇四子胤禛用迎娶年秋月的方式,拉攏和安撫年羹堯,將其牢牢的綁在自己的大船上。

只是這一個目的嗎?

如果只有這一個目的,還需要鄔思道“保媒”嗎?

當然不是!

皇四子胤禛用“聯姻”的方式拉攏和安撫年羹堯的目的,鄔思道非常清楚,反正年秋月“早晚是四爺的人”,鄔思道還不如主動“保媒”,做個順水人情。

但更重要的是,鄔思道明白,皇四子胤禛對於自己和年羹堯這“一文一武”可能會結成聯盟的忌憚和懷疑,早在自己和年秋月之間發生感情糾葛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

年秋月是年羹堯的親妹妹,如果鄔思道和年秋月結成連理,肯定會和年羹堯發生直接親屬關係,一個年羹堯,皇四子胤禛尚需費力費心防範和管控;如果再加上一個“大智近妖”的鄔思道從幫協助,皇四子胤禛還能不能應付?還不能控制住年羹堯,可就真不好說了!

所以,鄔思道必須用“保媒”的方式,撇清和年秋月,也就是年羹堯之間的關係,證明和年羹堯之間不會結成聯盟的可能。

犧牲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才完成的自我證明和自我保全,鄔思道還會主動選擇年羹堯處,讓雍正皇帝對自己和年羹堯之間聯盟的忌憚和懷疑之心,再度生出嗎?

當然不會!

另外,李衛雖然出身江湖,但其秉性正直、一心為國;而年羹堯雖然出身科甲,但其野心勃勃、頭生反骨;既然選擇做別人的幕僚,食人俸祿、為人出力,如果年羹堯讓鄔思道給出威脅皇權甚至謀逆亂政的建議,鄔思道該如何選擇?不照辦,又會不會被年羹堯怒而殺之呢?

而李衛就斷然不會有這樣,超出鄔思道輔助範圍的要求。

所以,離開雍正皇帝而選擇投奔李衛處,乃系鄔思道基於雍正皇帝、年羹堯、李衛三人的過往瞭解和秉性掌握做出的理性選擇,其目的只有一個——保命!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正說清代十二朝


在雍親王胤禛初登大位的那天晚上,他冒雪回到了潛邸,說是宮中情況不明,回來住一晚上,順便看看鄔先生。



回來看鄔先生啥?其實是回來試探鄔先生的態度。

功成名就之後,雍正想知道鄔思道何去何從。他對鄔思道說:“鄔先生居功至偉,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在知道雍親王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鄔先生已經想好了全身而退的策略。

像他這種謀士,最好的結局就是退隱,做官是不可能了。所以鄔思道對雍正說:“臣有三不可用。

一是臣身體有疾,做官講究五官端正,我一個瘸子出來做官,會丟了朝廷臉面;

二不可用:臣是先帝朝犯人,皇上若是啟用臣,那是先帝抓臣抓錯了,還是皇上用臣用錯了?於公不公,於私有私。

三不可用:臣多出陰謀詭計,而皇上治國,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臣縱使有些才華,也早就耗光用盡了。”

雍正:“那就依了你。但凡聖賢,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鄔先生想怎麼個隱法?”


鄔思道:“臣想半隱。臣若全隱,必然餓死。再說,你我君臣相識十幾年,如果皇上找不到臣,難免掛念,臣心不安。所以,既要找到一個吃飯的地方,有能讓皇上找到臣,了了我們之間的這份情誼。”

雍正應允。

鄔思道為何半隱?因為他知道,像他這種多謀善變之人,如果全隱,一下子從雍正的視線中消失,雍正能睡的安穩?

不能。初登大位,朝局不穩。八阿哥、十四阿哥虎視眈眈,如果鄔先生被他們請了去,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如果鄔先生想要全隱,必死無疑。

那鄔先生到哪裡去半隱?雍正的寵臣有三位:李衛、年羹堯、田文鏡。

田文鏡是雍正在當皇子時,去江南賑災收入的得力助手,屬於半路入夥。與雍正的親近程度要遠一些。


而年羹堯哪裡是絕對不能去的。回想年羹堯的妹妹秋月侍奉鄔先生多年,想要嫁給他。結果鄔先生做媒,把她嫁給了雍親王。

假如那時鄔先生娶了秋月,就意味著和年羹堯聯姻結盟,一個帶兵,一個足智智謀,兩人一聯合,能量有多大?所以,當初鄔先生一旦娶了秋月,必死無疑。

有了秋月的教訓,現在鄔思道是不能到年羹堯那裡“半隱”的。

只有李衛處最合適。李衛是雍正的家奴,稱呼雍正為“主子”,對雍正忠心耿耿。只有到他那裡,讓他把自己監視起來,自己才最安全。

後來的演繹,也是如此。鄔思道先是到了李衛那裡,後又去了田文鏡那裡,在田文鏡困頓的時候,在和田文鏡索要做幕僚的酬勞,開口就要八千兩銀子。田文鏡氣急敗壞,把鄔思道掃地出門。

最後,鄔思道領著如月姑娘全身而退,不知所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