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曾提到唐玄宗“一日杀三王”,这究竟怎么回事?

文史砖家


李隆基的皇后乃王皇后,王后乃是太原王氏一族。唐玄宗最喜欢的女人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

(1)宫斗必然导致太子之争、帝位之争

王皇后家族支脉庞大,武惠妃也有唐初第一外戚家族的荣耀。两强两美相遇,一山不能有两虎。后宫内顿时血雨腥风,宫斗频频。最终,武惠妃获胜,王皇后被废。

唐玄宗万千雨露独给武惠妃,可武惠妃不会做人非要万千荣宠只她一人。权力永远是越享受越喜欢,不久,武惠妃就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太子之位,到时候即使群臣反对她做皇后,她也是太后了。

由此,她就必须杀害太子。

(2)皇帝与太子,一把手和二把手,储君也就是继承人历来不好当。无数的哥哥弟弟,无边的人的欲望,凶狠的父皇

唐朝的皇族间父慈子孝的情况比较少,这不是啥坏事儿。动动才健康。最终成功的人,虽然智力、运气、才能非最佳,但可以说不然是最恰当,综合素质最高的。

李亨的成功就是如此,二哥、五弟、八弟被杀,对于他的打击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再加上对唐朝历史的了解。李亨学到了隐忍,而忍耐是玩政治的人的必学功课。

太子要忍主要是皇帝儿子太多。皇后皇妃如果生得太少,很可能跟没生一样。因此,皇子之间必然有各种组合。

皇二子败就败在结党,过早的被人看清了势力。武惠妃生了四个儿子可惜前两个都没长大,武惠妃的三子寿王很受喜爱但可惜,连自己的妃子都给了爹都没成太子。

可见,为了当太子所有的皇子都是很拼的。作为皇子的母亲也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3)三王无罪一日被贬,同日被杀。武惠妃为了儿子,与李林甫共同陷害之

武惠妃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为太子,谎称宫内有贼人,三王立刻率兵进入,进入后才发现是诡计,武惠妃借机现言,带兵要做啥?李林甫也说,皇家的事儿,做臣的不敢说。

最后,儿子多的、帝位第一的凶狠父亲李隆基杀害了三子。

然而,后面的事情就很难理解了。武惠妃被三王的鬼魂吓死了。三王被杀后半年(开元二十五年,即737年四月到十月)也死了。其中,有三种考虑。

其一:宫中有三王同情者假借三王名义。

其二:李隆基想明白后暗害之。

其三:武惠妃良心发现,三王被杀甚至矫诏而为,三王的死状非历史记载。

综上所述,皇家是无情的,斗争是复杂的。


坐古谈今


目前火爆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即将收尾,剧中所提到的唐玄宗“一日杀三王。是确有其事得的 ,这件事唐玄宗时期第一个重大政治事件。此事也导致了唐玄宗由盛转衰的开始。唐玄宗一天之内杀了三个亲生儿子,可见是多么的残忍。

无情最是帝王家,由于皇权的唯一性,排他性,皇帝属于赢者通吃和和他巨大的“利益”。使得拥有帝位的人怀疑所有的人,担心一切有资格夺取帝位的人。而且越是至亲越是担心。历朝历代史书不绝。而唐代尤为严重,关键是唐太宗得位不正,造成后世有样学样,自李世民开始,除了 唐高宗之外,都是政变上台。包括李隆基。

由于自己李隆基是“政变”上位,他就更担心有人学,所以在此事上防范的极为严密。对于任何觊觎皇权和帝位的人,必须消灭在萌芽里。李瑛(706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次子,在11岁时候被立为太子。其母是赵丽妃。在李瑛31岁的时候受到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都是赵丽妃所生)一起坐罪赐死。后平反昭雪,复太子称号。

李瑛为何被杀?历史记载是,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说,玄宗说三兄弟已经发动兵变,准备与薛锈(李瑛小舅子)入宫杀父自立。李隆基震怒,立刻将三兄弟和薛锈处死。首先要说的是武惠妃为何要构陷太子,很简单,这个女子要做皇后,要立自己的儿子李瑁为太子(杨贵妃老公),但李瑛的存在就是巨大的障碍和绊脚石。所以展开了一系列的“迫害”太子李瑛的计划。

实际上,武惠妃的构陷就是一个借口,实际上就是李隆基想换太子。当李隆基将想换太子的想法对宰相张九龄提出以后,遭到张九龄强烈反对,而且不少大臣都在保太子,如果说,在此之前。李隆基只是有一个意向的话,现在就是一定要换太子,也就是说,保太子越多越强,李隆基越害怕,进而产生巨大的恐惧:太子的稳固,就是对他,对皇权的巨大的威胁。

而武惠妃此时和李林甫达成利益共同体,二人连手陷害张九龄,导致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取而代之。而李林甫必须要全力把李瑁扶上太子之位,就是李林甫那句话“愿护寿王为万岁计”。所以李林甫给武惠妃出主意、以宫中有贼的名义让太子李瑛与三王带兵入宫,回头就告诉李隆基说太子造反。一下子就把李瑛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但实际上,武惠妃就是把刀,李隆基就是想换太子,已经当了20年太子李瑛必然存在利益集团,太子李瑛再低调,再内敛,再含蓄也必然有一大群“贪图富贵”的利益共同体,这也必然和李隆基的“集团”发生利益冲突,处于李隆基的想法和地位而言,为了自己安全必然要处死太子,当了快四十年皇帝的李隆基难道不知道武惠妃是构陷?他不知道李林甫陷害张九龄是为了当宰相?二人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

虎毒不食子,而在帝王之家,人性已经泯灭。李隆基被称为最冷血的帝王。不是帝王冷血,而是权力让人性丧失了温情。只剩下赤裸裸的欲望。天家无情,天家无义。李隆基杀子,李世民杀兄屠弟都是最有利的证明。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一部大型历史悬疑反恐剧《长安十二时辰》,连续火爆一个月,昨晚迎来了大结局,口碑爆炸似乎也难逃结局烂尾啊!


我认为这部剧最优秀的地方在于不断的解释唐朝时期的历史,今天就来讲讲,剧中李必曾提到过唐玄宗“一日杀三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隆基与武惠妃之间的那点事

李泌提到圣人一日杀三王,这个圣人就是李隆基,三王其实就是他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太子,以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哪有皇帝一天杀掉自己三个儿子的事情,在别的朝代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在唐朝,李隆基做得出来。

李隆基年轻的时候刚刚登上宝座的李隆基的确做了几年的好皇帝,励精图治、任用贤臣,逐渐使唐朝走上了正轨,进入了开元盛世。

但是开创了盛世的李隆基并没有能够持之以恒,到了晚年开始沉迷于享乐,张九龄一类正直的官员也相继被罢免。

我们都知道李隆基宠爱杨贵妃,其实,李隆基在宠爱杨贵妃之前,最宠爱的女人不是杨贵妃,而是武惠妃,一看这名,估计大家就知道必然跟武则天有什么瓜葛,实际上她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也算是武家的后人。

李隆基原来有一个王皇后,在李隆基最落魄的时候,不断帮助李隆基,但是上位之后的李隆基嫌弃这个王氏没有文化,家族又不显赫,于是废了王皇后。

当时李隆基想要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原因是因为她姓武,在唐朝可以出现一个武则天,绝对不允许出现第二个。尤其是当时的已有太子李瑛,武惠妃又有自己的儿子,皇后的儿子不是太子,必然会产生变故,因此大臣都极力反对李隆基立武氏为后。

开元十二年,李隆基废掉了当时的王皇后,特封武氏为惠妃,基本上等同于皇后了。

没有被封为皇后的武惠妃,只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自己的儿子李瑁身上,想要让他继承皇位。

李隆基为何一日之间杀掉自己三个孩子?

本来李瑁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因为太子李瑛在位多年,并没有过错,想要废起来相当困难。

这个时候外廷的李林甫为了获得武惠妃的支持,表示愿意扶李瑁登基,前提是武惠妃要帮助他。

于是这个邪恶的联盟就成立了,有了外援之后,武惠妃不断向李隆基哭诉,说太子李瑛结党营私,并且对自己不满,常有怨怼之言。

其实,这哥三还真就有事没事凑在一起喝闷酒,抱怨几句,毕竟他们的母亲在后宫遭受李隆基的冷落,又遭受武惠妃的打压,酒后吐真言,抱怨几句也很正常。

武惠妃并没有就此收手,在做了很多铺垫之后,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向武惠妃构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共谋异事。

武惠妃为了最后实锤,以后宫出现贼人为名,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带兵进宫擒贼,据说这哥三也没有怀疑,就带着兵甲进宫了,正好被李隆基逮个正着。

武惠妃则向玄宗说“太子与两位亲王要谋逆,已经带兵进宫来了。”李隆基最恨的就是有人惦记他的皇帝宝座,而武惠妃也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采用这个理由构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李隆基当时想要废这三个儿子为庶人,遭到当时宰相张九龄的极力阻止,但是李林甫却表示:“此乃天子家事,何必与外人商议。”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将三人贬为庶人,最后流放,不久又赐死。

其实上,《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说一日杀三王是不对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是一个太子,两个王爷,也不是一日就杀了,而是哥三犯事在开元二十三年,被赐死的时候是在开元二十五年,两年之久。

李隆基是如何从一个皇族混子晋升为大唐皇帝的?

话说“虎毒尚不食子”,而李隆基竟然能一日之内处死三个儿子,也跟李隆基的上位史有着极大的关系。

李隆基能够当皇帝,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我前面说李隆基的王皇后在他落魄的时候帮助过他,是因为最惨的时候,李隆基连饭都有点吃不上了,经常到老丈人家里蹭吃蹭喝。

李隆基的爷爷是皇帝,奶奶是皇帝,叔叔是皇帝,父亲是皇帝,按照道理应该是挺牛逼的身份了,但是事实上,因为这个缘故,李隆基没当皇帝的时候备受打压。

在武后称帝期间,李隆基身为李家子孙受尽打压,最终能够平安长大成人可谓是一路坎坷、颇为不易,等武则天老的时候,在当时太子李显的主持下,联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发动神龙政变,最终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

李隆基本以为苦尽甘来,结果李显跟他爹李治一个模样,差点就让自己的媳妇韦皇后把持朝政,想要做武则天第二,正好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相当“太皇女”(女版太子),母女俩一合计,毒死李显(一说李显是病死的,唐朝的历史就是这样扑朔迷离)。

韦氏集团的势力日益强大,引起了李家人的不满,唐隆元年六月,李隆基便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联手,杀了韦氏和安乐公主,剿灭了韦氏集团,由此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成为皇帝,李隆基成为皇太子,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的势力也更加强大。

然而干掉了韦皇后,太平公主又有点相当皇帝了,真是一山放过一山拦,为了争权,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斗智斗勇,姑侄大战,最后太平公主被李隆基打败,被赐死。

李隆基在逼迫李旦退位后,自己登基当了皇帝,这才算是政治稳定,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权。

一路走上,李隆基先后参加多次政变,扳倒自己的奶奶(武则天),父亲(李旦),大娘(韦皇后),姑姑(太平公主)才登上皇位,可谓艰难了。

正因为李隆基一路过关斩将,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因此他最忌惮的,就是有人想要谋权篡位。他的宠妃武惠妃也就是抓住了他这一心理,才有了后来的“一日杀三子”。

唐朝的政治生态也就是这样,于皇帝而言:防火防盗防太子;于太子而言:只有把爹干倒了才有机会登基!


史论纵横


知道唐玄宗的人很多,但是知道唐玄宗太子李瑛的人却很少。李必所说的唐玄宗“一日杀三王”指的是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甲子,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而次日,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被贬为庶人,并赐死。

我们知道唐朝的皇室权力斗争一直都是非常的激烈。众所周知唐太宗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自己的父皇李渊,这才做了皇帝。

可以说唐朝的太子处境都是非常尴尬,皇位继承充满了变数。唐朝二十六位太子中没有继承皇位的共计十二位,比例相当之高。

特别是早期唐玄宗之前的太子,绝大部分都是继承不了皇位的。

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被杀。

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像自己的父亲李世民一样造反,兵败被废。

唐高宗的太子李忠被废,被囚禁于前太子李承乾的古宅,随后被武则天赐死。

唐高宗的太子李弘没有被废,也没有造反,只是莫名其妙就死了,据说他是被自己的母亲武则天所杀。

唐高宗的太子李贤以谋逆罪被废为庶人,随后被逼自尽。

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被阻于玄武门,在逃往终南山的途中被部下所杀。

唐睿宗的太子李宪考虑到前面的太子都悲剧了,加上自身实在是能力有限,所以他主动把自己的太子位让给了弟弟唐玄宗李隆基,成功了活到了六十三岁,所以他的谥号就是“让皇帝”。

所以唐朝中前期的太子真是大家一起手拉手,谁做皇帝谁是狗。

唐玄宗的太子李瑛被杀就毫不意外了。李瑛被废的套路在历史上非常常见,类似于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

当然,唐朝的宫斗,大家可能不熟悉,大部分人更熟悉清朝的一些皇帝。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大概相当于康熙的太子胤礽。

他们这些人都是很小的时候就被立为了太子,并且都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太子。李瑛做了22年的太子,而胤礽可谓是当代的查尔斯,做了近四十年的太子。

与其说他们不能继位是因为个人问题,还不如说他们运气不好,父皇实在是待机时间比较长,否则正常情况下他们都是可以继位的。

说到底这就是古代权力的争斗。太子年纪大了,慢慢有了自己的势力。对于大臣来说,自然太子的投资价值更高,而这往往会让老皇帝处境艰难。

特别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太子,老皇帝处境就非常微妙了,双方自然而然就会有矛盾。所以老皇帝得刻意压制太子,比方说康熙之于胤礽。为什么诸子夺嫡,还不是康熙有意维持权力的平衡,否则几十年的储君,哪个皇子敢惹。

唐玄宗杀太子李瑛实际上亦是如此,说到底是权力的斗争。前面提到过,唐朝皇位继承一直都是充满着血雨腥风,政变起家的唐玄宗自然懂这个道理。

太子李瑛被杀以前,实际上是饱受打击的。开元十三年以前,太子李瑛在政治事务中没有任何作为,甚至唐玄宗不让太子李瑛居住在东宫,这相当于变相撤销太子的政治舞台。

在唐玄宗之前,东宫体制非常完备,它能够让皇太子早日熟悉如何治理天下,并且与朝廷构成了极为密切的关系。

不仅太子,其余皇子亦是如此。唐玄宗设立十王宅,诸位皇子不得出阁。十王宅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监视诸位皇子,使得他们处于皇帝的严格控制之下。

即使如此,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唐玄宗废黜在位20余年的皇太子李瑛依然是震动天下。至于说唐玄宗为什么要废黜李瑛,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寿王母亲受宠,李林甫为了讨好寿王的母妃,故意陷害太子、鄂王、光王。

可问题在于唐玄宗既然听信李林甫废黜李瑛的太子之位,为什么不按照他的意思立寿王为太子呢?

《旧唐书》的记载则是武惠妃得宠,而皇太子母妃失宠,他对唐玄宗心生怨恨,最后唐玄宗废黜了他们。不过这种说法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当时李瑛的生母已经去世。

从李瑛被废的过程来看,成败的关键并不是李瑛有无过失,而是唐玄宗能够牢牢的控制权力。唐玄宗废黜皇太子李瑛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当时中书令张九龄反对唐玄宗,他说:

“太子年长并没有过失,而是两位王子又非常贤明”。

为此,唐玄宗默默无语,只能暂时放弃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中书令张九龄如此厉害?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唐朝的权力结构。唐朝是以三省为主体的宰相制度,三省的长官是宰相,所以三省机构相当于宰相机构。

中书令以中书省首长的身份而任宰辅,它只是三省分职授政的一个环节。唐朝在确立三省制之初,中书令的权力和政治地位并没有特殊之处。

不过在实际运行中,经过百年的发展,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时候,中书令实际上成为了真正的宰相,中书门下体制取代了三省制,所以中书令在唐玄宗时期政治事务的作用和影响空前扩大。这这就是为什么唐玄宗在废黜的问题上为什么如此重视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了。

不过唐玄宗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借机更换了中书令,以李林甫取代了张九龄,最终太子李瑛被废。

最终唐玄宗选择了忠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为什么要选择忠王呢?原因在于忠王没有自己的政治势力,不可能威胁到皇权。

所以李亨成了太子以后,战战兢兢,非常符合唐玄宗的政治需求,这也使得他没有重蹈李瑛的覆辙。不过他等到了安史之乱,最后他把唐玄宗变成了太上皇。


历史是什么


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杀三王”之事用史书上的说法是“一日弃三子”,李隆基所赐死的这三个儿子中有一人是皇太子,二人封王。

皇太子是李瑛,二王则是鄂王李瑛和光王李琚。

不过,让人惊讶的却是,李隆基之所以狠心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下死手,是因为他所宠爱的一个女人——武惠妃。

李隆基的一生,先后有过两个最为宠爱的女人,一个自然是被史书狠狠批评的杨贵妃杨玉环,另一个便是致使李隆基“一日弃三子”的武惠妃,杨贵妃是在武惠妃死后得宠,更有趣的是杨贵妃曾是武惠妃的儿媳妇。

武惠妃是武攸止的女儿,在武攸止死后被送入宫中养育,后来成为了李隆基的女人。

李隆基自从废了王皇后以后便没有再立后,他也不是没有想过立武惠妃为后,可是从武则天篡唐到武三思干政,武家人在朝堂上被人盯得紧紧的,李隆基想立武惠妃为后?显然过不了朝堂这一关。

所以,李隆基为了让武惠妃能够享受到皇后的尊荣,在废了王皇后之后便没有再立皇后,一样能够让武惠妃摄六宫之事。

武惠妃受宠之时正是李隆基春秋鼎盛之际,她也因此给李隆基生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虽然两个儿子早夭,可是李瑁和李琦却活了下来。

她作为最得皇帝宠爱的女人,又有两个活着的儿子,自然想仗着皇帝的宠爱为自己的儿子争一争,争什么呢?

当然是储君之位,将来的皇帝宝座。

这也是为什么武惠妃和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无冤无仇,却对他们下手的原因,她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取代李瑛,坐上皇太子的位置,将来好继承皇位。

只有李瑛死了,储君之位才能空出来,她的儿子李瑁才有机会。

李瑶和李琚的母亲也曾颇受李隆基的宠爱,所以为了在打垮李瑛之后,让李瑁能够顺利地当上太子,武惠妃将李瑶和李琚也列入了她要对付的人的名单。

为了对付李瑛、李瑶和李琚三人,武惠妃授意女婿杨洄收集李瑛三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污点”,然后再利用这些“污点”作为攻击他们的武器。

她也不需要杨洄所收集到的证据一定是真,只要能够在她的煽风点火之下发挥作用便可。

当武惠妃认为杨洄收集到的证据已经足够的时候,她终于撕下了伪装,对李瑛下手了,她跑到了李隆基的面前,哭哭啼啼地对他说:“皇上呀,您可要为我们母子作主呀!皇太子李瑛如今结党营私,恐怕要对我们母子不利了!”

她一边说一边哭,哭得李隆基心都软了,顿时一怒,拍着桌子说要召见宰相,商量废了太子李瑛一事。

武惠妃见李隆基发怒,心中乐了。

此时张九龄任中书令一职,也是宰相,他一听说玄宗要废了,急忙劝道:“不能废,不能废呀!晋献公因宠爱骊姬而至申生自缢,国家因此乱了;汉武帝时巫蛊之祸,致太子刘据自尽,悔之晚矣;晋惠帝司马衷的太子司马遹为贾南风所害,几近亡国;隋文帝被独孤皇后一忽悠,废了太子杨勇而立杨广,失了天下。如今太子李瑛没有犯错,你怎么能废了他?”

李隆基一听张九龄口中这几个血淋淋的教训,也不禁一个哆嗦,放弃了废掉太子李瑛的想法。

武惠妃的阴谋也在张九龄的三言两语之下,被化解了。

但是,武惠妃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付李瑛的想法,张九龄也不可能永远庇护李瑛。

737年,张九龄因为惹恼了李隆基,被贬出长安,李瑛因此在朝中失去了臂膀,李林甫则为了取得更多的政治利益和武惠妃勾结在了一起,武惠妃看准时机再一次将手伸向了李瑛。

这一次,武惠妃得到了李林甫的帮助,对付李瑛的手段更见狠辣。

她瞒着李隆基派人去对李瑛、李瑶和李琚三人说:“有贼人混入了皇宫中,为了皇上的安全,你们三人披甲执锐带人入宫捉拿贼人。”

李瑛虽然心中也在害怕是武惠妃在故意给自己挖坑,可是,她毕竟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女人,之前他便已经因为她在李隆基说的一句话险些被废,所以他虽然心中忐忑,却还是不得不乖乖地披甲入了宫。

对于此事,李隆基当然是一无所知。

所以,李瑛、李瑶和李琚三人入宫后,武惠妃故作慌张惊恐地跑去见李隆基,颤巍巍地说:“皇上,不好啦,不好啦,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三个人反啦!他们披甲执锐入宫,恐怕要对您不利呀!”

李隆基听了她的话,心中疑惑,李瑛他们真有这狗胆?为了印证武惠妃的说法,李隆基派人去探查,果然如武惠妃所言,李瑛三人皆是披甲入宫。

李隆基又怒了,所以又召见宰相们商议此事,李林甫心中虽然得意,可是嘴上却说:“这是皇上家事,臣不敢掺和,您自己决定便是。”

这事换作张九龄的话自然是劝李隆基了,可是李林甫却让李隆基自己决定,在气头上的李隆基能作什么明智的决定?

于是,李隆基很快便作了决定:“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三人罪不可恕,从今天起,将他们贬为庶人!”

李隆基原本打算将李瑛三人发配,可是还没走几步,武惠妃又吹起了枕边风,李隆基被她这么一吹,顿时又改变了主意,直接赐死了李瑛三人,这便是李隆基“一日弃三子”之事。

只可惜,武惠妃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自己在打垮了李瑛之后,也很快一命呜呼了,竟然还没有来得及将儿子李瑁扶上太子的宝座,反倒便宜了站在一旁看戏看得战战兢兢的李亨,让李亨捡了个太子当。

李隆基对武惠妃的宠爱已经到了偏听偏信的程度,后来他对杨贵妃的宠爱更甚,以致于引来了一场安史之乱和一场马嵬兵变,从而丢了皇位。

所以,说唐玄宗李隆基是因女人而误国、失国确实不为过。


吾与吾国


唐玄宗“一日杀三王“实有其事。

话题还要从杨玉环的正牌婆婆说起。

起初,杨玉环嫁给寿王李瑁,而李瑁的生母正是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李隆基的宠妃。

武惠妃,父恒安王武攸止,母杨氏,武惠妃长大后姿色艳美,能歌善舞。她遗传了祖姑母武则天的美丽、聪明、但也继承了她的多疑与阴狠。

开元初年,由于王皇后无子,而李瑛的母亲赵丽妃正被玄宗宠幸,因而李瑛就被立为太子。与赵丽妃同时被宠幸的还有鄂王李瑶之母皇甫德仪、光王李琚之母刘才人。

武惠妃宠倾后宫后,欲立己子寿王瑁。三位王子的母妃渐渐失宠,皇太子李瑛也因母亲的失宠渐被皇上疏远,太子地位岌岌可危。



当年还是个黄门侍郎的李林甫探知内情,乘机通过宦官向武惠妃表露:“愿护寿王为万岁计。”武惠妃就在玄宗那里多次提及李林甫的优长好处,使玄宗渐渐对他关注起来。

李林甫多次与武惠妃勾结,阴谋除掉太子,让寿王李瑁取而代之。太子李瑛和鄂王、光王在诸王宅相见后,谈及父皇对武惠妃的偏宠,不禁口出怨言。此事正好被杨洄(武惠妃女咸宜公主驸马)得知,马上报告给了武惠妃。

武惠妃就在玄宗面前哭诉,称太子拉帮结派,谋害她们母子。此言正中玄宗的心病。

唐玄宗李隆基身经多次政变,对于拉帮结派甚是忌讳。闻言之下,立派宦官宣制于宫中,废瑛、瑶、琚为庶人。因此这件事又称为“三庶人事件”,15天后,兄弟三人被赐死于长安城东的驿站之内。

一日杀三子的悲剧,有武惠妃的不断陷害,也是玄宗自己多疑的性格造成的。在武惠妃多 次陷害太子时,朝堂重臣多次力保,而玄宗依然痛下杀手。是否太子已在位二十多年,羽翼已成,这不得不让玄宗警惕太子有谋反夺位之心!


钱多多读文史


唐玄宗“一日杀三王”却有其事,那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要搞清楚怎么回事,先要知道,这三个王是谁?唐玄宗又为何要在一天之内了杀了自己三个儿子?

01

三王的母亲都曾是玄宗宠妃

李隆基是一位生性风流之人,一生宠幸过的女人不计其数,晚年还抢了儿子李瑁的老婆杨玉环为自己的贵妃,这事闹的最大,甚至还有人专门写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洗白李隆基,说他是位感情专一的人,在杨玉环之前,李隆基不知有过多少宠妃。其中就有被杀三王的母亲们。

被杀的三王分别是二子李瑛,五子李瑶,八字李据,他们的母亲分别是赵丽妃,皇普德仪,刘才人,都是李隆基在潜邸时的宠妾,尤其是赵氏,是李隆基还是临淄王出任潞州地方官时,在当地的一青楼看到赵氏清丽可人,能歌善舞,便纳为妾氏,赵氏虽出生低微,却宠极一时,后生下二子李瑛,李隆基登基后第三年就立李瑛为太子,赵氏的父亲,兄弟纷纷入朝为官,赵氏的宠爱达到极点。

02

武氏的出现害死了三王

李隆基登基后,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氏得宠,被封武惠妃,从此武氏专宠,李隆基本想立武氏为皇后,后有人谏言恐重蹈武氏覆辙,对太子也不利,李隆基想想也后怕,就没有立武氏为后,但一切待遇等同于皇后。之前的三位宠妃皆因武氏纷纷失宠,这三个女人倒没说什么,她们知道有些话不能乱说,但三个儿子背后怨言颇多。

这就被有心之人拿来做文章,武氏的女婿杨洄经常添油加醋说太子坏话,武氏有自己的儿子,而太子不是自己的儿子,当然要为儿子谋出路,武氏就到玄宗面前哭诉太子结党隐私想要谋害她们母子,玄宗不明真相,要废太子,被张九龄以江充,贾南风等人的故事劝下,才没有废太子。

开创盛世之后,玄宗开始飘飘然了,觉的自己很厉害了,逐开始贪图享乐,对忠诚的谏言置若罔闻,没有先前励精图治,节俭之风了,谁谏言就罢谁,喜欢听溜须拍马的好话,张九龄等人的位置就逐渐被善察言观色的李林甫等人替代,从此玄宗再也听不到刚直的真话,都是些为了迎合他而说的谗言。

03

武氏害人终害己

李林甫是何许人,他是李家的宗室,最会揣摩圣意,知道玄宗专宠武氏,经常在武氏面前说寿王李瑁的好话,武氏非常开心,在玄宗面前也说李林甫的好话,玄宗对李林甫非常信任,之后武氏设计陷害包括太子李瑛在内三王造反,玄宗不明真相,派人查看确实如此,便找李林甫商议如何处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于是玄宗便把三个儿子先废为庶人再赐死。

武氏因做贼心虚,害死三王后,经常梦魇到三王来锁她的命,后尽然一病不起,一命呜呼,死时才38岁,她去世之后,玄宗非常伤心,追封她为皇后,可是没过多久,玄宗又看上了她的儿媳妇杨玉环,纳为自己的宠妃,虽李林甫极力推荐,儿子李瑁也没有被立为太子。


不管多清明的皇帝,在涉及到自己的政治利益时,对谁都不会手软,帝王家的任何感情包括亲情在利益面前都不值一提,玄宗在武氏的陷害下,杀了自己三个儿子,而武氏自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吓死了不算,儿子也没立为太子,儿媳妇还被玄宗抢走了,自己死后的尊享被追封谥号和尊享也被唐肃宗和唐代宗废除。


史料未及尔


唐玄宗杀的不仅是王,还是当朝太子。太子李瑛是唐玄宗的第二个儿子,按道理来讲太子应该是嫡长子来当,而李瑛是赵美人所生,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为何会被立为太子?又为何被杀?

当时的皇后是王有容,她没有儿子,所以就没有嫡子一说了。而当时皇长子李琮倒霉,小时打猎时被野兽抓伤了脸,这皇帝可是九五之尊,李琮要是当皇帝就是有损国威,所以也当不了太子。于是排在第二的李瑛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子。但是祸福相惜,当了太子,并不是幸运的开始。

唐玄宗这人大家知道,后期宠爱杨贵妃荒于朝政,其实在前期后宫专宠的是武惠妃,而李瑛的母亲赵丽妃就受到了冷落。讲道理,这个时候武惠妃所生的儿子必定会威胁到李瑛的太子之位,但是造化弄人,武惠妃一连生了三个孩子都夭折了。所以在生的第四子的时候,武惠妃也怕了,孩子也不留在身边看着了,直接送到李隆基的大哥宁王府去,对外也谎称是宁王的孩子。

开元十二年,李隆基废掉王皇后,武惠妃虽然没有立即封为皇后,但是在宫中的地位已等同皇后。第二年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就被接回皇宫封为寿王。第三年,李瑛的母亲赵丽妃又死了。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连续发生这样几件大事,让李瑛的太子之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但是,能扳倒王皇后的武惠妃怎么可能甘心,她一直就没有放弃过让李瑁当太子的念头。在十几年后,武惠妃终于等到了机会。当时,李林甫瞅准时机,许诺武惠妃要帮助李瑁。另外武惠妃的女儿嫁给了杨家公子杨洄,于是武惠妃在得到朝中大臣和杨家的支持后,开始在唐玄宗床头吹枕边风,李林甫则在朝堂暗中支持,杨洄则盯着李瑛的一举一动,随时抓他的把柄。

很快,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就取得了成效。杨洄发现李瑛宗室和两个弟弟一个叫鄂王瑶,一个叫光王王琚混在一起,三个人还挺嚣张,经常说些对皇帝不满的话。其实这三个人抱怨的也挺简单,无非是父皇对他们母亲薄情寡义而已。但是,武惠妃就跑去告诉唐玄宗说,太子和两个王爷结党,想要密谋害死她和寿王李瑁。不仅如此,他们还说了您很多不好的话,太过恶毒,都不敢和您说出口。

李隆基这个时候已经有点老糊涂了,也不经过什么验证,第二天一上朝就提出要废掉太子李瑛。这时宰相张九龄站了出来,他劝说太子是天下之本,不可轻摇,女人改换太子就是祸害,矛头直指武惠妃。这时看宰相不支持,李隆基就有些犹豫。

“三人组”中的李林甫出现了,他一直觊觎宰相之位,所以他故意在宦官面前嘀咕:“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很快,这话就如他预料的一样传到了李隆基的耳朵里。李隆基一听李林甫这话,顿时“醍醐灌顶”,对啊,让哪个儿子接班那是我李家皇室的家事,你张九龄管得着吗?就在李隆基下定决心的时候,“猪队友”武惠妃沉不住气了,她派了个心腹宦官找张九龄,传话说:“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让张九龄帮忙,可以让他宰相做得长些。结果张九龄丝毫不怂,第二天就跑去告诉了李隆基。李隆基一听,马上又“醍醐灌顶”,断了废太子的心思。

但是保护伞也有倒的那一天,张九龄在开元二十五年被远贬荆州,离开了政治舞台。保护伞下的李瑛再次面临着被废的危险。张九龄刚刚离开京城,李隆基就招来了李林甫商议废太子的事情,这时李林甫已经是宰相了,他还是上次的话,这皇帝您的家事,我们当大臣的不宜过问,您就自己看着办呗。

于是,李隆基马上下旨,废掉李瑛太子之位,同时把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能当庶人也是奢求了,就在短短的十五天后,李瑛、李瑶、李琚就被赐死在长安城东的一个驿站里。当了二十多年太子的李琚从来没出过什么大错,可到头来还是被废,就连自己的脑袋也没能保住。不过也从另一面可以看出这李琚至少本事不是太大,不然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能让李隆基说废就废了吗?


邯郸醉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日杀三王”意思就是说,唐玄宗一天杀了三个儿子。怎么可能!虎毒尚且不食子呢,李隆基竟然下得去手?可事实就是事实。

那么这当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道来。

这里面的东西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李林甫,一个是武惠妃。

李林甫,咱们都知道,当李隆基的宰相,当得最久的一个,口蜜腹剑,形容就是李林甫。那么武惠妃呢?说起来她和武家人颇有关系,她父亲就是武则天的堂侄武攸止。因为父亲死得早,所以被送到宫中抚养,后来武家覆灭,她得以幸存,李隆基登基以后,一眼就看上了她,并十分倍受宠幸。


开元十二年,李隆基封她为惠妃,虽然贵为妃子,但因为深受李隆基宠幸和偏爱,所以很多人都给她极大面子,将她等同于后宫皇后。

但武惠妃这人野心大得很,她要做的是那种有名有实的大唐皇后。

可是即使李隆基愿意,朝中大臣可不干了。因为她是武家的人,她的几个叔叔和伯父都不是什么好鸟,言外之意,这个武惠妃也不是什么好鸟,武家人在当年犯下了多少众怒的大罪,她武惠妃没资格成为母仪天下的大唐皇后,所以陛下立她为妃,我们不服!望陛下收回成命!

这下子就让李隆基打消了念头。不过武惠妃并没有放弃,既然你们不让我当皇后,我就我让我儿子当太子!


可是要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就得搞掉现在的太子李瑛。而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他们三个的母亲早已经失去了李隆基的宠信,武惠妃想,这三个可怜虫难保不会有怨言,于是准备抓他们一个把柄,给他们一个诬告。

开元二十四年,驸马杨洄向武惠妃举报,说他们三个最近相往甚密,经常在一起说陛下的坏话。这下武惠妃可乐坏了,于是立马就在李隆基面前进谗言。本来就失宠的太子,这下子让李隆基大为光火,于是想要立即废掉太子,可是遭到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的反对。

一个反对罢了,重要的是,力保太子的大臣有一大群,这让本来就多疑的李隆基更下定了决心:废太子。

这个时候,李林甫抓住了机会,他暗中与武惠妃勾结,摸透了李隆基心思的李林甫趁机进献谗言,导致张九龄被罢相,自己取而代之。这下子好了,张九龄倒台了,废太子一事再也没有阻力了。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设了一计,派人告诉这三人宫中有贼,请他们帮助抓贼。这三个傻小子傻乎乎地就去了,不知道有诈,就答应了,还带了武器前去。

而这时,武惠妃趁机向李隆基进言,说太子他们正准备带着兵器准备入宫造反。李隆基派人前去,正巧碰上了这三人带兵器入宫,这下子有理也说不清了。而这时,李林甫也捅了一刀:李隆基询问他如何解决?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事,臣等外臣无权干预,言下之意,就是陛下你自己看着办吧。

人赃并获,李隆基当下决定就废了太子李瑛三人为庶人。半个月后,三人被赐死在长安东德一家驿站里。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最是无情帝王家。古人诚不欺我也!


青史回声


在热播大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在劝告太子不可指使皇甫惟明弹劾右相林九郎时,曾忧心忡忡地提及圣人当年“一日杀三王”的事件,希望他能引以为戒,切不可莽撞行事。其实,唐玄宗“一日杀三王”在史上确有其事,而遇害的“三王”分别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那么这三人究竟犯了何罪,以至于在同一天被杀呢?一切,还要从李瑛被立为太子说起。


唐玄宗即位之初,虽然册立发妻王有荣为皇后,但由于后者没有子嗣,再加上长子李琮面部有残疾(在苑中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所以次子李瑛便“后来居上”,坐了上太子的位置。其实,李瑛之所以能被立为储君,固然缘于他在兄弟辈中位次靠前,但更重要的一点,则是他的母亲赵丽妃当时很受宠。



据史书记载,赵丽妃出身低贱,本是潞州的倡伎,因为容貌艳丽、能歌善舞,由是远近闻名。唐中宗复辟后,皇侄李隆基出任潞州别驾,因为对赵氏一见倾心,便将其纳为侧室,对她极为宠爱(“瑛母赵丽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见《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七》)。次年,李瑛诞生,并在李隆基称帝后被立为太子。


然而再美好的感情都有一个“保鲜期”,“过期”之后必然是厌倦。唐玄宗虽然宠爱赵丽妃,但随着后者年纪渐大、容颜日减,时间一久便生出厌烦的感觉,转而去宠幸新欢武惠妃。作为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不仅出身极为高贵,而且容貌绝美、狡黠柔媚,特别能讨取皇帝的欢心,由是渐渐地成为后宫最得宠的妃子。



等到王皇后因为“符厌事件”被废为庶人后,武惠妃的地位陡转直上,一度还要被册立为皇后,只因朝臣们出于对武氏的反感集体反对,此事才半途而废。武惠妃既然无法成为皇后,便把希望寄托在三子李瑁的身上(武惠妃共有四子三女,其中长子李一、次子李敏皆早夭),想助其夺得太子之位,然后再借助儿子,帮助自己谋得皇后或太后之位。


武惠妃既然想把儿子扶上位,那么此时占据储位的李瑛,便成为不得不铲除的“绊脚石”。为此,武惠妃便与女婿杨洄、心腹李林甫等人多次密谋,准备将太子李瑛,以及跟他关系最为亲密的两位皇子鄂王李瑶(皇五子,生母为皇甫德仪)、光王李琚(皇八子,生母为刘才人)一网打尽,以便彻底为李瑁上位肃清道路。



正因如此,武惠妃利用太子天性仁孝、毫无心机的“短板”,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使出阴谋诡计,以宫中有盗贼为由,召唤李瑛、李瑶、李琚入宫捕捉。与此同时,武惠妃特别叮嘱李瑛等人,称宫内盗贼人数众多、身怀利器,需要他们身披铠甲、携带武器前来。李瑛等三人不知是计,果然按照武惠妃的要求前来缉盗,结果刚一入宫,便发现中了圈套。


原来,李瑛等人进宫后并未发现盗贼的踪迹,反而看到大批禁军守护在宫中,并且明显对他们态度不善。正当李瑛狐疑之际,武惠妃却趁势发难,以三人身披铠甲、携带武器入宫,有图谋弑君的嫌疑为由,喝令禁军将他们全部拿下。紧接着,武惠妃又派人禀报唐玄宗,坚称李瑛等三人意图不轨。



唐玄宗素知李瑛、李瑶、李琚恭谨孝顺,不大可能会做出“谋逆”之事,但是在“事实”面前,却又不得不怀疑自己的判断。皇帝深知兹事体大,便将奸相李林甫召来,向他征询处理意见。作为武惠妃的心腹,李林甫并没有正面表达意见,只是说此事纯属皇帝家事,人臣不得干涉。李林甫这样讲,明着是要求皇帝自己拿主意,但暗含的意思却是鼓励他重罚李瑛等三人。


听后李林甫的意见后,唐玄宗最终做出决定,废黜太子李瑛及两位王爷李瑶、李琚为庶人,并将他们囚禁起来。不久,在武惠妃的进一步煽动下,唐玄宗又下令将李瑛、李瑶、李琚三人赐死(李瑛的妻兄薛锈,也一并被诬杀),此即“一日杀三王”事件。李瑛等人被杀后,国人多以为冤,称呼他们为“三庶人”。



李瑛等人遇害后,李瑁本应获得储位,但此时唐玄宗却对“一日杀三王”事件深感懊悔,并开始察觉到武惠妃等人的阴谋。为了不让武惠妃、李林甫的阴谋得逞,唐玄宗便便拒绝他们的建议,而是立皇三子李玙(唐肃宗李亨)为太子。立储决定公布后,武惠妃恚恨不已,再加上她此时患上严重的疑心病,屡次看到李瑛等三人的鬼魂作祟,最终竟被吓死,时在当年十一月。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