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亂世別離的悲歌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諸侯割據,亂世肇始。官渡之戰,鼎足之勢始現;赤壁一役,天下歸於三分。從黃巾起義到天下歸晉,不過近百年時間,在這張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然而,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轉動,“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英雄豪傑,到頭不過一抔黃土;絕代佳人,結局終為紅粉骷髏。正如明代文學家楊慎在《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所寫的那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亂世別離的悲歌

確實,在今人看來,“古今多少興亡事,都付笑談中。”,而能夠為所後人銘記的,只有也只會是那些英雄,誰又會在意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呢?“一將功成萬骨枯”,此話不假,那些英雄所謂的功業,無一不是用白骨堆成。

更何況,在“男尊女卑”觀念支配下的古代社會,身為女性,在這樣的亂世中又如何生存?而她們,連同她們存在的證據,也都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碾碎,誰又會留意,誰又會在意她們呢?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亂世別離的悲歌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蔡文姬,她的命運,又會在亂世的浪潮中如何浮沉呢?

蔡文姬簡介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本字昭姬,晉人因避司馬昭諱,改字為文姬。她是東漢文學家、音樂家、書法家蔡邕的女兒,是漢末著名的才女。她自幼在父親的薰陶培養下,學習文學、音樂和書法,使得她在這些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

在她四歲那年,蔡邕由於得罪當時的權貴,不得不舉家離開洛陽,自此顛沛流離十二年。在她十六歲那年,嫁給衛仲道為妻。但丈夫不幸早逝,於是她便回到孃家。後來又遇到匈奴入侵,她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了匈奴人,並生育有兩個兒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感嘆蔡邕沒有子嗣,於是派人用重金將蔡文姬贖回,並把她許配給董祀為妻。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亂世別離的悲歌

雖然歷史上記載她的事蹟並不多,但我們仍然可以在相關的典籍中,看到有關她的故事。而“文姬歸漢”的典故,更是在歷朝歷代廣為流傳。

創作背景概述

蔡文姬生活的年代,正是東漢末年。當時的大漢王朝,正逐漸走向末路。張角率領的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漢王朝的統治。黃巾起義後,各地諸侯割據混戰,民不聊生,漢室名存實亡。

這時的匈奴趁機入侵,蔡文姬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直到十二年後,才被曹操用重金贖回,《胡笳十八拍》,應當是她歸漢後所作。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亂世別離的悲歌

詩歌解讀

《胡笳十八拍》,顧名思義,是用胡笳彈奏的十八個曲調節拍。胡笳是胡人的樂器,就像蔡文姬在詩中所說的那樣: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

胡笳本來是胡人的樂器,但是用琴翻唱出來聲律格調卻是相同的。對於詩歌的解讀,由於原文篇幅的限制,這裡只引用部分詩句講解,感興趣的朋友,請自行搜索查看原文,再結合文中我個人的理解,或許會對您理解詩歌有所幫助。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亂世別離的悲歌

這首詩歌,在我個人看來,根據其內容,可以分為五個層次來理解:

第一層:第一拍至第三拍,主要寫的是詩人對亂世顛沛流離和個人命運的感慨,講述了自己被擄入胡的經歷和在胡地的遭遇,部分詩文如下:

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對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當告誰?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亂世別離的悲歌

詩歌大意:戰爭日益臨近,走在路上都很危險。百姓和士兵一起逃亡,暗自悲哀嘆息。我不能接受胡人與漢人不同的風俗習慣,遭受屈辱可以向誰訴說呢?胡人逼迫我和他成家,把我帶到很遠的地方,已經走出了漢朝的疆界進入胡地,家破人亡不如就此死去。

第二層:第四拍至第七拍,主要是詩人個人情感的抒發和對胡地風光的描寫,部分詩文如下:

無夜無日兮不思我故土,稟氣合生兮莫過我最苦。

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飢對肉酪兮不能餐。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

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徙,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亂世別離的悲歌

詩歌大意:我日日夜夜思念我的故鄉,天底下應該沒有比我更苦的人了吧。大雁高飛,難以尋覓蹤跡,徒留我一人,肝腸寸斷。冰霜凜冽,身體寒冷,腹中雖然飢餓,但是看著肉和奶酪,不能下嚥。胡人逐水草而居,遍地都是牛羊,草盡水竭就會遷徙,我極度厭惡居住在這裡。

第三層:第八拍至第十一拍,是詩人對天地神靈的控訴和詩人自我衷腸的傾訴,部分詩文如下: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

故鄉隔兮音生絕,哭無聲兮氣將咽。

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亂世別離的悲歌

詩歌大意:為何上天有眼唯獨看不見我孤苦飄零?為何神明有靈要把我放在天南海北?遠離故鄉,斷絕音訊,痛哭欲絕。我一生的辛苦奔波都是因為別離,第十拍悲哀深痛,泣淚成血。活著仍然希望回到故鄉,死了就只能埋骨他鄉,就此結束。

第四層:第十二拍和第十三拍,主要描寫與幼子別離的場景,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極度矛盾:一方面漢使來迎,可以告慰迴歸故土之情;但另一方面回到故鄉,就意味著與幼子別離。歸漢的欣喜與幼子的別離,兩種矛盾的情感交織在一起,讓人痛不欲生,部分詩文如下:

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

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注下沾衣。

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

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亂世別離的悲歌

詩歌大意:高興的是,遇到聖明的君主得以生還故鄉,嘆息的是與幼子告別,從此相會無期。第十二拍哀樂參半,是去是留,兩種情感難以具體描述。本以為餘生已經無所謂了,沒有想到能夠這麼快回到故鄉,抱著孩子淚如雨下。一步一走遠,難以挪動腳步,怎能不消魂?第十三拍弦調急悲,我的內心,肝腸寸斷,無人知曉。

第五層:第十四拍至第十八拍,是詩人內心情感的抒發,主要表現出來的是三種情感:一是得以重回故土的感嘆;二是歸漢後對於兒子的思念和牽掛;三是對自身悲慘遭遇的感嘆,部分詩文如下:

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

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

子母分離兮意難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

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亂世別離的悲歌

詩歌大意:在夢中夢到牽著你的手,內心一喜一悲,醒來後痛徹心扉,沒有停歇的時候。我盼望著回到故鄉,而上天也滿足了我的願望,讓我再回到故鄉,心滿意足。我和孩子分離,就行天上的商參一樣,從此生死不相知。現在和孩子告別回到故鄉,從前故土難回的怨恨平息,但又添與子別離的新愁。胡地與漢地地域不同,風俗也不一樣,我與孩子之間相隔,就像天地一樣。

結語

《胡笳十八拍》可以說是蔡文姬對自己悲慘遭遇的悲歌,“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是天地不仁,降下災禍,讓我生在這個時代,這才有了我這些悲慘的經歷和遭遇。

而在詩中,也能多次看到詩人對於天地神靈的發問、不滿和控訴。抒發的情感,更多的是故土之情與幼子別離的不捨和牽掛。對於母子別離的描寫,更是感人至深,讓人肝腸寸斷,不忍卒讀。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亂世別離的悲歌

整篇詩歌情感意切,詩人情感的變化起伏,也是有一個明顯的過程:從開始的“憤怨”到“悲哀”,再到“愁苦、悲深”,只有在得以回鄉的時候,才看到了欣喜,但一想到要與孩子分別,又肝腸寸斷。最後只能悲嘆自己的經歷和遭遇:“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難以宣洩心中的怨恨: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閱讀完整篇詩歌,我個人內心的感受是:五味雜陳、難以言表。其中既有對蔡文姬悲慘遭遇的感嘆和同情,也有對匈奴的怨恨,還有對亂世的感慨以及無力改變這一既定事實。也曾假設,如果蔡文姬生活在當代,會是什麼樣的呢?罷了,過去的都已成過去,還是要活在當下,面向未來!

文章的最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