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四大天王是哪四個?

靈翎軒_木杉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太平天國領袖、元首);

自天王以下有東王楊秀清,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楊秀清可以節制其他四王。

一、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國天王,曾用名火秀,族名仁坤,廣東花縣人。1827年,未滿15歲的洪秀全通過了縣試,但府試卻落選了,此後又先後三次參加了科舉考試,不幸都名落孫山。1843年,洪秀全受《勸世良言》一書的影響,創立拜上帝教,提出天下男女,皆兄弟姐妹,應獨尊上帝,不行惡事,斥封建皇帝為“閻羅妖”,號召人民奮起將其“擊滅”,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 1851年洪秀全領導發動金田起義,建立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定都江寧(今南京),改稱天京。1864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其子洪天貴福繼承其位。同年7月19日(六月十六日),清軍攻陷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幼天王被俘,太平天國滅亡。

二、楊秀清(1823~1856)太平天國東王,原名楊嗣龍,廣西桂平紫荊鎮平隘新村人。家境貧寒,幼喪父母,飽受生活磨礪,雖不曾讀書,但諳於世事,富於權謀。1844年加入拜上帝會。1848年馮雲山陷獄,洪秀全離開廣西,拜上帝會瀕於瓦解,楊秀清假天父下凡,發號施令,穩定團結眾心,又設法營救馮雲山脫險,使拜上帝會危而復安。1851年參與發動金田起義,同年永安分王,楊秀清被褒封為左輔正軍師東王,並授權節制諸王,身系太平天國軍政全權。 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江南大營後,楊秀清已經集教權、政權和軍權於一身,是太平天國實質上的首領。1856年9月,楊秀清在天京事變中被殺害,家人僚屬幾無倖免。

三、蕭朝貴(?~1852)太平天國西王,廣西武宣羅淥垌人。家境貧苦,蕭朝貴稍長,即以傭工及種山燒炭謀生,後舉家由武宣移居桂平縣古棚村,與楊秀清家毗鄰,過往甚密,情同手足。朝貴娶黃氏女宣嬌為妻。宣嬌因過繼楊家,隨養父姓楊,與秀清為兄妹輩。1847年8月,洪秀全自廣東入桂,與宣嬌結為兄妹。金田起義的核心領導人之一,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重要軍事將領,被洪秀全封為西王。位居洪秀全、楊秀清之下,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之上。1852年9月,在長沙南門一戰中,蕭朝貴不幸被清軍流彈擊中胸膛,壯烈犧牲。

四、馮雲山(1815~1852)太平天國南王,又名乙龍,號紹光,廣東花縣(今屬廣州市)禾落地村人。馮雲山少時聰慧好學,飽覽儒經、天文、歷算和兵書。因父親早故,家道中落,他在家鄉教讀,屢試不中,對科舉與清政府不滿。1843年他與洪秀全仔細研讀《勸世良言》,支持和參與創立拜上帝教。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登極,稱天王,設立五軍主將制,他受任為前導副軍師後軍主將,謙讓退居楊秀清、蕭朝貴之下。1852年6月太平軍路經蓑衣渡時,馮被埋伏於此的清軍江忠源部炮火命中,傷重身亡。官封南王,七千歲。

五、韋昌輝(1826-1856)太平天國北王,壯族,原名志正,又名正。祖籍廣東南海縣,明末清初,其先祖遷廣西,定居桂平金田村。韋昌輝經馮雲山啟發加入拜上帝會,並奉命在家開爐打鐵,明則製造農具,暗中製造武器,準備起義。金田起義就是在韋家祠堂宣佈的。1851年3月,洪秀全登極,韋昌輝被封為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是五軍主將之一,永安封王時,又被褒封為北王。馮雲山、蕭朝貴分別在全州、長沙犧牲後,韋昌輝的地位自然上升,僅次於洪、楊、居第三位。天京事變,太平天國高層政治鬥爭激烈,北王韋昌輝攻打東王府殺了東王楊秀清全家,隨後北王韋昌輝又被天王下令誅殺。

六、石達開(1831-1863)太平天國翼王,廣西貴縣人,祖籍地在今廣東省和平縣。在馮雲山、洪秀全的啟發下,加入拜上帝教,併成了貴縣的一方之雄。1851年,太平天國在永安建制,石達開晉封“翼王五千歲”。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天京出走,太平軍到達大渡河預渡河時,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太平軍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多次搶渡不成,糧草用盡,陷入絕境。石達開決心犧牲自身性命保全太平軍士性命。然清軍背信棄義,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太平軍幾乎被屠戮殆盡。翼王石達開也被處以凌遲之刑,赴刑時翼王從容就義,身受三千多刀默然無聲,就連行刑官也對他敬佩不已。


萌哥蛋蛋看世界


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

1、楊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楊嗣龍,祖籍廣東嘉應(今梅州),出生在廣西桂平市紫荊山平隘新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以耕山燒炭為業。1846年加入拜上帝會,1851年參與發動金田起義,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為“東王”,稱“九千歲”,是太平天國重要領袖之一。

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江南大營後,楊秀清已經集教權、政權和軍權於一身,是太平天國實質上的首領。1856年9月,楊秀清在天京事變中被殺害,家人僚屬幾無倖免。

2、蕭朝貴(約1820—1852),族屬未定(有漢、壯、瑤、客家四種說法)。生於清嘉慶末年,廣西武宣羅淥垌人。金田起義的核心領導人之一,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重要軍事將領,被洪秀全封為西王。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楊秀清之下,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之上。

3、馮雲山(約公元1815年—公元1852年),又名乙龍,號紹光。廣東花縣(今屬廣州市)禾落地村人。漢族客家人,原籍廣東龍川縣石灰窯村。

自幼喜讀經史、天文、地理,曾參加科舉考試,後在村中設館授徒,以塾師為業。是拜上帝會的始創人之一,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重要領袖之一。1852年6月太平軍路經蓑衣渡時,馮被埋伏於此的清軍江忠源部炮火命中,傷重身亡。官封南王,七千歲。

4、韋昌輝(1823年-1856年),壯族,原名志正,又名正。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祖籍廣東南海縣。明末清初,其先祖遷廣西,定居桂平金田村。他家資富有,少曾讀書,知文義,有才華,遇事能見機應變。

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會,不久成為中堅,與洪秀全、馮雲山結為兄弟,稱天父第五子。金田起義後任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官封北王,稱六千歲,地位次於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