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军独立混成旅团是一个怎样的建制?

吴越


很多人都觉得日本混成旅团战斗力不高,但实际上,它可不算像“神剧”演的那样弱不禁风!

日军混成旅团最早成立时间是在1934年,当时成立混成旅团的作用,仅仅是因为长城抗战时期,日军占领的热、察两省。由于热、察两省的抗日势力较多,所以才临时组建的所谓混成旅团。直到太平洋战争时期,派遣东南亚的混成旅团那可是真正从各个常设师团抽调的精兵。当然,我们所“熟知”的混成旅团可是专门用来“维持治安”的。

日本野战师团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有一个问题,就是诸兵种混合比例较差,再加上日本陆军规定,战役休整期间,配属部队都要会原部队休整,这就给抗日武装一个机会。百团大战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为了稳定占领区,日本陆军决定在占领区建立一支以“稳定治安”为主的部队,这就是中国占领区混合旅团的由来。虽然都是兵员素质良莠不齐,但他们的诸兵种混合比例,非常高。具体编制见下一段。

日本混成旅团编制由司令部、独立步兵大队(根据战时需要3-8)、步兵中队(3-5)

1个重机枪中队、1个步兵炮中队(根据占领区需要,灵活配置92步兵炮或者75口径山炮)、1个旅团炮兵队(75口径以上)、以及1个旅团工兵队和通信队。可以这样说混合旅团是诸兵种混成编制试验的试验田。


迷彩派军事


独立混成旅团就是在普通步兵部队的基础上,另外配备炮兵、装甲兵等各种单位的作战部队。主要分为三种:机械化野战旅团、火力强化的野战旅团、地方守备旅团。


混成旅团为了适应一些特殊作战,部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为了独立作战的需要,派往满州的旅团配属了骑兵、炮兵、工兵等各种单位后,以「混成旅团」的临时性师团派遣单位的姿态出现在中国战场上。混成旅团不归师级单位指挥,拥有独立的指挥和作战权利。

地方守备旅团:编成的独立混成旅团基本上是由旅团本部、5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炮兵队(野炮或山炮2~3个中队)、旅团工兵队、旅团通信队等单位构成,总兵力约5,000人,但无论在火力、机动力还是兵站能力上都相当的低劣,纯粹是以静态守备任务为主。



野战旅团:这个单位是纯粹以从事野战的目的编成,所在火力、机动力上都有大幅提升。总结自从侵华战争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总共编成了23个混成旅团,而直到终战前总共编成了104个独立混成旅团。


随着二战的发展,混成旅团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战场需求。特别是兵员数量扩充,大部分混成旅团相继改编成师团。二战后期,日军的混成旅团少量存在于中国战场。


史海看浮沉


二战时期,日军部队战斗编制有军、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等,其中,独立混成旅团是后来形成的,是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战斗单位。

旅团是日军的基本战术单位,编组此类部队的任务目标各异,在使用上极少发生跨军级单位的调动。

1934年,关东军率先组建独立混成第1、11旅团,1938年2月,在华北组建独立混成第2旅团始,遂形成定制,是兵员、火力仅次于师团、有固定编制的合成作战单位。

初期,独立混成旅团辖5个步兵大队与1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

步兵大队辖3个步兵中队与1个机枪中队,炮兵队辖1个山炮中队与2个野炮中队。

旅团司令部有27人,马6匹;独立步兵大队有782人,马40匹;炮兵队有596人,马366匹;工兵队有176人,马6匹;通信队有175人,马27匹。

1945年,日军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与1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

旅团炮兵则辖有6门野炮与12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全旅团约8280人,配备军马1800匹、步骑枪4050支、掷弹筒120个、轻机枪120挺、重机枪30挺、平射炮10门、山炮20门、野炮12门等武器装备,是具备相当野战能力的作战单位。

日军的独立混成旅团是野战部队,说白了就是微缩版的师团,且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毕竟老兵多一些,旅团长一般都是少将,那时三级师团的师团长也是少将军衔,大多是警备部队。

总之,独立混成旅团不隶属某个师团,是多兵种合成,加强了部分炮兵、工兵,执行独立作战、战役任务的旅团级建制的部队,是日军师团的微缩版,有机械化野战旅团、火力强化的野战旅团、地方守备旅团等三种规模形式。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4月7日于杭州,每天都有精彩的内容推送,欢迎关注本文作者。


国平军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军基本编制恐怕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一般是师团下设旅团,旅团下设联队,联队下设大队,大队下又有中队、小队。

按正常来讲,日军一个师团下设2个步兵旅团,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各1个联队,总兵力在1.5万人——2万人之间,师团长军衔为中将,归方面军或者军级单位领导。

当然根据作战区域和作战特点不同,有时候师团下的单位也有扩大或者增加。独立旅团就属于扩大了的旅团编制,在行政上和师团是平级的,直接归方面军、驻屯军、派遣军、军领导,兵力在4000—5000人左右。

比如1937年8月进攻南口的日军独立第11旅团,除了步兵部队比师团少外(下辖第11、12联队),其他技术兵种特别是炮兵在建制和结构基本上和师团不相上下(下辖骑兵第11联队、野炮兵第11联队、山炮兵第12联队、工兵和辎重兵各1个中队),总兵力为4100人,旅团长铃木重康,中将军衔。就是这一个旅团就和当时国民党中央军精锐第13军2万余人激战20多天并且最终将其击败。

所以,但凡是在战争中日军的独立旅团或者其他冠以“独立”字样的部队,那一定是战斗力相当凶悍的部队,比如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都曾经在担任过独立旅团长职务。


大将军威武K


总有人说独立混成旅团是专门为敌后存在的战斗力倒数的部队,这个是瞎说的

最出名的独立混成旅团长应该就是阿部规秀了,话说八路军同时期也打掉一个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114师团长,为啥没人提?这就很有意思了,慢慢看最后我告诉你。

独立混成旅团

77事变之前日军总共有四个独立混成旅团:第一独立混成旅团、第十一独立混成旅团、台湾独立混成旅团以及中国驻屯军独立混成旅团。

这个时期的独立混成旅团除了第一独立混成旅团外剩下的三个都是小号师团,这么说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时候的独立混成旅团就比当时的常设师团少一个步兵大队外加一个非战斗部队,整体战斗力杠杠的,而另外那个独立第一混成旅团战斗力更是爆表,各种车辆700+是日军在二战时期针对苏联的摩托化部队模板,后来日本有三个坦克师团由他扩编发展来的,这个从关系上来说这不是亲爹也得是亲叔叔。

这四个独立混成旅团战斗力也是极为惊人:

中国驻屯军独立混成旅团,77事变的时候旅团中是马来之虎山下奉文,一手挑起了七七事变

第一第十一独立混成旅团编入关东军驻察哈尔派遣部队,首任司令官东条英机,横扫了河北山西北部,东条英机也就是这次因为作战顺利回国当陆相然后升任战争狂人首相

台湾独立混成旅团,后来改名波田支队,是不是很耳熟,是的武汉会战期间这帮子台湾人攻城略地极为显眼,畑俊六专门给他们请功。

这就是早期的独立混成旅团情况

———————————————————————————————————

38年2月份日军根据战况需要,由各部队抽调部队组件新编制的独立混成旅团,这时候的独立混成旅团就从最早的对苏作战或者是驻屯任务转入了守备任务, 编制就变成了独立步兵大队为主体的了,但是并不代表这些部队就是没有战斗力的,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1、第二独立混成旅团前身第二混成旅团,下面两个步兵联队,第一联队和第三联队,以前是守东京的,再换个名词就是天皇的御林军,要不是226事件他们造反也轮不到他们来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数星星。

2、43年日军抽调一部分华北老兵去太平洋,第二独立混成旅团就有一批去了硫磺岛,太平洋战场日军伤亡低于美军的就这一次,整个太平洋战争也没有几个战役比这个更血腥的,日军23000人上下,被俘虏了1000出头,剩下的全部战死,另外说一下硫磺岛日军指挥官是华北三光政策的实际提出者。

出自电影硫磺岛的厕所纸

3、冲绳相当部分的日军也有从华北抽调的独立混成旅团以及补充人员,那地方美军打出来了太平洋战场最大伤亡,另外还有1300个精神病。血战钢锯岭,电影后面再多拍一部分就该手撕鬼子了。

等等吧,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华北长时间呆过的日军普遍上神经都比较粗大,最起码是比同时期的日军更能打……

———————————————————————————————————

进入44年的日军独立混成旅团,主要驻扎在占领区,由于43年老兵有部分被抽调,武器装备也随之下降,这时候的独立混成旅团确实是称得上是战斗力渣渣了……不过这时候八路军已经开始打反击了。

总的来说分三个阶段,早期的独立混成旅团,作为对抗苏联的种子培养;中期是占领区的主要守备基干力量,战斗力并不弱,其组件师团之后在正面战场一样有精彩表演,去太平洋也有上佳表现;后期的独立混成旅团就是送装备的,不过那时候师团都是送装备了何况一个独立混成旅团。

然后咱们说一下前面阿部规秀的问题,为啥说阿部规秀才应该是被中国军队干掉的最高级别军官,阿部规秀这个人什么军刀组什么的就不提了,单说官职,77事变之后东条英机从关东军带过去一支部队叫关东军驻察哈尔派遣部队,这支部队前期目标是辅助华北方面军对国军的攻击,但是第一阶段结束之后,他的作战任务转变为对苏作战,这时候他就已经独立成了一个单独的方面军,阿部规秀简单的兼职过这个方面军的司令官跟当时的寺内寿一、冈村宁次平级,被干掉的时候恰好就是兼职期间,杨成武在回忆录里面也是强调这哥们是驻蒙部队的司令,换句话说在官职上阿部规秀是应该比那个海军大将要高的,只不过是兼职多少总有那么一点名不正言不顺。

码字不易,如果觉得有帮助请点一下赞和关注。


鹿鹿带你看历史


1939年11月,刚晋升为中将的日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独立第二混成旅团长阿部规秀,率部对八路军晋察冀根据进行大扫荡时,被八路军115师团独立团团长杨成武部发现,后被战士李二喜用迫击炮击毙于黄土岭上,阿部规秀是日军最出名的独立混成旅团长。

阿部规秀的独立第二混成旅是在1938年初在当时的北平编成的。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撤销了中国驻屯军建制、组建了华北方面军,由寺内寿一大将担任司令官,下辖两个军、板垣师团、第一零六师团和关东军最早正式编制的独立第十一混成旅团(还有最早的关东军第一旅团,阿部规秀也担任过少将旅团长)。


为了维护占领区治安和警备需要,华北方面军组建了首批独立第二至第五混成旅团,直接受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指挥。七七事变后,日军的独立混成旅团由华北方面军起开始组建,为适应战场情势的需要,“独立混成旅团”建制应运而生,直到日本投降前先后组建了一百多个独立混成旅团。

以阿部规秀的独立第二混成旅团建制为例:

独立第二混成旅团下辖一个旅团司令部,人员定制为27人、27辆卡车;五个独立步兵大队,每个大队800余人;一个旅团炮兵队600余人;一个旅团工兵170余人对一个和通信队170余人,总兵力五千余人,这是日军二战初期独立混成旅团的基本建制,直接受方面军或者军司令部的指挥,参与独立的作战任务,旅团长一般由少将担任,但也有少数是中将担任,例如阿部规秀。

日军最早正式编制独立混成旅的是1935年成立的第一个第十一独立混成旅,七七事变爆发后华北方面军成立的首批第二至第五独立旅团守备部队,由于没有守备经验,最初是模仿了冈村宁次担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在东北为针对打击义勇军建立的“独立守备队”而组建的,是为了适应作战需求而组建的小型多兵种协同作战单位。


赛门之略


在影视剧《亮剑》中,就多次出现独立混成旅团的身影,昨晚半夜纵横点灯熬油写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没敢动手,因为这支部队不是日军在据点的鬼子,而是日军的第四混成旅团。

对于日本的独立混成旅团,我们并不陌生,八路军早期击毙的日本最高级别将领阿部规秀,就是担任日本华北方面驻蒙军独立第二混成旅团长。

今天,纵横就来和大家掰扯掰扯这个独立混成旅团到底是个什么鬼!

日本独立混成旅团的由来

一般来讲,日本常规作战单位从高到低依次是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根本就没有独立混成旅团,这个独立混成旅团说到底是有点抄袭北洋军阀的混成旅,北洋政府成立后将清末的镇、标、协改成师、旅、团,原来的混成协就变成了混成旅,混成旅也就是介于师和旅之间的作战单位,没有师正规,但是比旅一级作战单位综合能力强一点。

北洋政府后期一度发展了将近一百个混成旅,可以说是比较灵活又实用的战术单位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执行小一点的任务不可能出动一个师团,然而旅团一级综合能力较差,没有配属相应的炮兵和工兵等单位。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为了能够适应中国战场,建立了独立混成旅,在一定的步兵数量上,配备一定的辅助作战单位,就形成了独立混成旅团。

所以,按照字面的理解,独立混成旅团中,“独立”二字就是独立于师团,有一定的作战指挥权;“混成”二字,就是比原来的旅团兵种全一点。

日本独立混成旅团是一个什么样的建制?

跟中国的混成旅区别的地方在于,中国的混成旅一般都比旅一级单位厉害一些,但是日本的独立混成旅真的就是抄袭中国的混成旅,其野战能力是不如一般的旅团的,只是在执行综合性作战任务的时候,比野战旅团应用面更广一些。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战线不断拉长,需要的作战单位也不断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逐渐加大了独立混成旅团的编制。

在这一时期,独立混成旅团一般是由5个独立步兵大队,2到3个炮兵中队,以及工兵和通信等单位组成,总人数在5000人左右,基本执行的都是守备任务,作战压力比较小。

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战场形成僵持局面,日军开始将独立混成旅团投入到第一线作战任务中,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总人数达6000-7000人。加强的独立混成旅团用于一线部队,守备部队编制上没有变化。

一直到战争结束,日本相继组建了104个独立混成旅团,是较于师团级别 次一级的重要战术单位。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师团一级作战单位严重缺乏,到了太平洋战场也都成了炮灰,因此开始将独立混成旅改变为三单位制的师团,或者加强旅团的作战能力。

1945年日本投降前,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甚至能够达到八千人。


史论纵横


九一八事变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及至日本投降,侵华日军建制及隶属关系很复杂,除原有的中国驻屯军,关东军,台湾军以外,先后编设了上海派遣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方面军,驻蒙兵团,华中派遣军,华南方面军,中国派遣军等等等等。



总体来说,日本陆军的编制从小到大依次是: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混成旅团),师团,军(临时单位,战役需要临时编成),方面军(同上),总军等等……

旅团,是联队以上师团以下的战术编制单位,因战局变化,不同阶段,编制也不尽相同。普通步兵旅团人数约为3000——8000人,而题目中提到的独立混成旅团人数约为6000——8000人以上。

所谓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意指不隶属师团;『混成』意指多兵种组成,执行独立的战斗任务。实际作战中,独立混成旅团战斗力不一但普遍低下。比如,一九三四年长城战役后,最早编成并派遣到中国战场的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和第十一旅团,前者拥有两个战车大队,后者拥有山炮及野炮各一大队,属于火力强化的野战旅团,战斗力不错。



而一九三八年之后,为适应全面侵华战争需要,日本陆军陆续编成多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应付占领地区的治安及整备,战斗力就很弱了,日军大本营自己定义其为守备部队,执行治安任务,战斗力在日本陆军中属于第三流甚至以下。一般由旅团本部(一个),独立步兵大队(四到六个),炮兵队(二到三个炮兵中队),工兵队(一个),通信队(一个),辎重队等单位构成,总兵力约五千人。

上述独立混成旅团,无论火力,机动力或者兵站能力(后勤保障)方面都很不理想,纯属于静态(原地)守备任务为主。唯一的例外是一九四一年由中国派遣军方面编成的独立混成第二十一旅团,因野战需要,火力机动力及军官配置上得到大幅提升。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开始到一九四一年“偷袭珍珠港”,日军共有独立混成旅团二十三个;而战败投降前的日本陆军总共编成了一百零四个独立混成旅团。

战争后期,日军节节败退,狼奔豕突疲于应付,情急之下打肿脸充胖子,将不少独立混成旅团改编为三单位(联队)师团,日军称为“丙师团”或“治安师团”,也基本用于中国东北,中国台湾,菲律宾等地治安守备。

整个战争期间,这类由独立混成旅团拼凑扩编,军官严重不足,只得大量动员新兵或已转预备役人员(这类日军多服役期满回国而被再次征召,心中怨恨,且有家有室有儿有产,所以能混就混,战斗力极弱,但杀人放火祸害百姓是其所长)勉强编成的师团一共有二十四个。

抗战八年当中,处于华北抗敌前线“白袍将军”杨成武(开国上将)的晋察冀一分区,如果不算獐头鼠目(伪军)之辈,有身分够得上与一分区势均力敌的日军总共有三支,分别是:大本营在石家庄的日军第一一〇师团;大本营在张家口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以及后来接管一一〇师团防区的日军第六十三师团。

简单说一下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其编组地(番号编成,代号“响”部队)是日本大阪市(商贩城市,充满商人特有的、传统的狡黠,参见日军第四师团经历),一九三八年二月在北平地区正式编成,隶属驻蒙兵团驻防张家口,历任旅团长有常冈宽治、上野龟甫、阿部规秀、人见与一、真野五郎、松浦丰一、渡辺渡、汤野川龙郎,人员六千多。抗战期间,该旅团作恶多端,凶残无比,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后随驻蒙军司令部退至平津地区,后在沙河镇被我军缴械。


萧十一澜


在二战中,日军的独立混成旅团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旅团编制,它并不隶属于任何某一个师团建制,它们与师团处同一指挥层级,一同接受军司令部或直属方面军的指挥,而且在战斗时也是独立执行相关的任务。

它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对付擅长游击作战的我军敌后武装,而用师团规模进行作战既浪费兵力、又难以指挥灵活 ;要是单一的步兵联队火力配备较低,所以就有了这一简化版的战术级大单位“独立混成旅团”,


日军的独立混成旅团总兵力大约为5000多人。一般都下辖有5个步兵大队以及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等一些小队,有一些战斗力较强的还有炮兵大队,也有极少数独立混成旅团之下有独立步兵联队的编制。从抗战开始一直到持续到结束日军总共编制了104个独立混成旅团。它们主要负责地方的治安和维稳工作,由于独立混成旅团多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并不强,出去作战时经常需要步兵联队的协同。
日军的独立混成军团只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因此,在抗战胜利之后,这些旅团的番号也都被撤销了!


历史拾辰


二战时期,日军的独立混成旅团是一种除了配属步兵之外,另外配属辎重兵、炮兵、工程兵等具有独立作战的旅团级军队,人数一般为6千至8千,其最高长官为旅团长,军衔一般是少将,少数为中将。如1939年在黄土岭战役中被我军击毙的日军第二混成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就是中将。

日军独立混成旅团开始在中国战场出现始于九一八事变之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其主要任务是负责治安和整备工作,到日本投降时日军一共组建了104个独立混成旅团。

日军独立混成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其余配属其他兵种和日军的支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