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披著“千古一相”外衣的權臣

一部《三國演義》造就了多少英雄豪傑,同時也造就了千古一相的諸葛亮。白帝城託孤,使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之情自此成為千古美談。諸葛亮憑藉卓越當世的個人能力、鞠躬盡瘁的工作熱情、事無鉅細的工作態度,為蜀漢江山續命整整四十年。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個封建政權的執政者,諸葛亮真正身體力行做到了廉潔自守,不蓄私產,大公無私,以國為家,使諸葛亮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被稱為千古一相。

諸葛亮,披著“千古一相”外衣的權臣

諸葛亮

可是回望歷史,仔細品讀三國的話,就會發現諸葛亮壓根就沒有那麼偉大,甚至可以說其是一位披著“千古一相”外衣的權臣。

筆者為什麼這麼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剪除政敵、獨攬大權:《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是這樣寫的:“先主病篤,託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也就是說輔政大臣是兩個的,諸葛亮主朝政、力嚴管軍事,軍政分開。可是諸葛亮是怎麼做的,《資治通鑑》記載“丞相亮奉喪還成都,以李嚴為中都護,留鎮永安”,直接一腳就將李嚴提出了中樞朝廷,從此以後李嚴是再也沒有回到過中樞朝廷了。可以說是劉備屍骨未寒之際,諸葛亮就已經剪除了政敵,獨攬大權了,出則為將,入則為相,軍政大權都集中在諸葛亮一人之手。

諸葛亮,披著“千古一相”外衣的權臣

白帝城託孤

2、架空劉禪,相權高過君權:劉禪繼位時,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開府治事”,“又領益州牧,於是“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對於大權獨攬的諸葛亮,劉禪也做到了凡事謙讓,“以父事之”。但諸葛亮在劉禪成年之後並沒有及時的還政於後主,以至於劉禪曾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所以說在諸葛亮去世之前,劉禪在蜀漢更像是一個牌位,相權高過君權,有點像近代的君主立憲制。

諸葛亮,披著“千古一相”外衣的權臣

劉禪

3、權力不下放,緊握決定權:諸葛亮攬權還體現在事無大小,啥啥都要插上一腳。對於這種做法,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但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大權獨攬、權力不下放、緊握決定權的表現。主簿楊顒曾勸誡諸葛亮說:“治理國家是有制度的,上司和下級做的工作不能混淆,你咋能越級指揮呢?如今您管理全國政務,卻親自校對公文,是不是太勞累了嗎?”但諸葛亮只是表示感謝,卻不接受這樣的意見,依舊是事無鉅細,都要自己決斷。

4、重用鄉黨親友、排擠他人:諸葛亮當政的時候,重用的基本都是荊州集團的人,論是理政,還是治軍,所重用的人才如馬謖、姜維、蔣琬、費禕等人,皆為諸葛亮的親信、朋友、學生。而劉備留下的李嚴、魏延等人,則紛紛被排擠、獲罪。

諸葛亮,披著“千古一相”外衣的權臣

李嚴

5、擅自北伐:諸葛亮北伐其實是自作主張的,沒有請示過劉禪的,只是在要出征之前給劉禪寫了一個千古名篇《出師表》通知了一聲。且《出師表》出中以對劉禪儼然以長輩的口吻對皇帝劉禪勸誡,同時因為擔心後方生變諸葛亮派董允對劉禪嚴加看管。從君臣角度來說,諸葛亮這個臣子是做出了不符合身份的事情,和曹操又有什麼區別。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諸葛亮是一個披著“千古一相”外衣的權臣,只是這個權臣是歷史上最善良的權臣,他即使手中握有權力也不願意背叛蜀漢去奪取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