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罰單致市值蒸發20億 華林證券如何“翻盤”

一紙新增業務受限的罰單,讓華林證券“摔倒在起跑線”,即便是披露業績預增的“喜報”,並在1月6日盤前緊急公告稱並非完全停止新增業務,但仍舊躲不過股價大跌,市值蒸發超過20億的尷尬境遇。事實上,上市未滿一年,華林證券已接連遭遇“水逆”:高層頻頻變動引來質疑,2019年屢收罰單,在上市券商中排名也已靠後,曾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投行業務日漸式微,2019年股權承銷收入直接“掛零”。未來華林證券將如何打破困局,能否“逆風翻盤”也畫上了一個問號。

股價大跌 市值蒸發超20億元

1月6日盤前,剛剛領到監管重罰的華林證券緊急發佈公告稱,公司針對監管措施所涉事項已整改完成,公司仍可以在限制新增規模範圍內拓展新業務,目前公司各項業務均正常開展。前一日,即1月5日晚間,該公司還率先公佈了2019年年度業績預增的公告。市場人士指出,華林證券此舉呵護股價意味明顯。儘管如此,1月6日,華林證券開盤仍逼近跌停,截至當日收盤報14元,跌幅5.34%,跌幅在券商板塊居首,總市值378億元相較上一交易日的399.3億元蒸發21.3億元。對比來看,1月6日,券商指數整體漲幅0.04%,其中,中原證券漲8.05%、光大證券漲2.76%漲幅居前。

一日市值蒸發超20億元,有何內情?時間撥回1月3日晚間,華林證券公告稱,因公司各項制度中均未規定各內控部門的職責分工等七大問題,公司被證監會採取限制新增各項業務規模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證監會直指,華林證券內部控制不完善、治理結構不健全。

該消息一出便在業內引起較大輿論關注,華林證券1月6日早間公告進一步解釋稱,監管措施所涉限制新增各項業務規模,並非完全停止新增業務,而是對新增業務的規模進行限制,公司仍可以在限制新增規模範圍內拓展新業務,各項原有業務也仍可以正常開展,也不影響投行等部門已承接的各項業務的正常推進。目前公司各項業務均正常開展。

從華林證券當前的業務範圍上看,根據2019年半年報,華林證券及子公司主要從事經紀業務、信用業務、自營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及其他業務等。

關於上述處罰內容具體會對公司造成哪些影響,如何應對,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致電華林證券年報聯繫電話無人接聽,同時記者向華林證券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不過華林證券官網客服人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已在華林證券有賬戶的客戶對應的業務辦理可以繼續操作,同時目前仍可以進行日常辦理新開戶。

資深投行從業人士何南野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該項處罰不可避免會對華林證券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公司內部預計將有一輪大的整改,人員變動難以避免,影響員工隊伍的穩定性。另外,公司現有業務也會受到影響,處罰事件使得公司工作重心發生調整,較大的精力將放在內控管理提升方面,現有業務發展將有所放緩。比較嚴重的是,公司的品牌聲譽下滑,影響資本市場估值和投資者的認可,當前客戶可能存在流失的情況。

“該項監管政策或對公司股價產生中短期的負面影響,也會影響到2020年公司評級,考慮到華林證券原本是A類評級,存在被降級的可能性,公司中長期股價進一步回升的勢頭也有可能受到遏制。”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對北京商報記者。

合規短板待補 投行承銷收入逐年下滑

1月5日晚間,華林證券在上市券商中率先公佈了2019年12月業績和2019年年度業績預增的公告。數據顯示,華林證券2019年12 月母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26億元,環比增長 199.11%;實現淨利潤9996.6萬元,環比增長180.21%。母公司 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0.14 億元,實現淨利潤4.47億元,淨利潤水平較2018 年度同比增長超30%。華林證券稱,2019年以來,得益於證券市場回暖以及資本市場改革,公司利潤水平得到較大幅度提升。

縱然亮出了2019年預增的“喜報,但也難掩華林證券合規短板暴露的隱憂以及在“家族式管理”標籤下高管團隊頻頻生變的尷尬。

本次監管機構指出的華林證券的七大違規問題中,內部控制不完善、治理結構不健全成為重點。涉及的違規行為包括公司章程以及各項制度中均沒有規定各內控部門的職責分工;對子公司合規管控不足,如從未對子公司進行合規檢查;未對投行、資產證券化業務等出現重大風險或違規問題涉及的責任人或責任部門進行問責;總經理林立除在公司任職外,還擔任了深圳市立業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董事等。

事實上,上市不足一年光景,華林證券便多次因內控不完善等原因被監管點名,2019年收到的罰單主要包括營業部原負責人在外兼職,ABS業務盡職調查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時等問題。“內控管理缺失僅完成整改是不行的,最核心的在於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既可以杜絕日後同樣事情的發生,又可以助力公司的未來健康發展。”何南野如是說。

值得一提的是,華林證券“家族式管理”模式一度備受質疑,在2019年也頻現高層人事變動。2019年11月13日,華林證券發佈公告表示,新任朱文瑾和關曉斌為公司總經理及財務總監。公司實控人林立和潘寧夫婦二人則分別從上述職位上離任,並繼續擔任董事長和董事等職,這距離上次高管變更尚不足6個月。2019年5月,華林證券還遭深交所問詢,要求其說明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變動較為頻繁的原因、對公司正常經營是否產生影響。

在2019年前三季度,華林證券業績並未能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2019年前三季度,華林證券營業收入達6.74億元,在36家上市券商中排名墊底,較2018年前三季度的7.29億元下降7.46%,也是前三季度唯一一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上市券商。淨利潤方面,華林證券前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3.06億元,同比增長18.9%,在36家公司中,排在34位。對於年內營收淨利表現不佳的原因,華林證券曾在半年報中表示,主要是受保薦承銷業務減少影響。

華林證券在1月6日的公告指出,公司投行業務穩健發展,項目儲備豐富,專業能力突出。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數據顯示,在2019年,華林證券一級市場未能有承銷收入進賬。實際上,自2015年華林證券投行承銷收入達到頂峰以來,便開始逐年下滑,2015年-2018年,這一收入值分別為3.52億元、2.65億元、9378.4萬元、4293.2萬元,2019年直接“掛零”。

針對未來公司將如何提升合規風控水平以及優化治理結構,未來公司投行業務將如何發展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試圖採訪華林證券,但截至發稿對方暫未回覆。

估值偏高 解禁壓力來襲

從近年來的財務數據看,華林證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也面臨壓力。數據顯示,自2015年華林證券的營收淨利創下16.69億元和8.16億元的高點之後,兩大指標自2016-2018年連續三年下降。其中,營業收入同比降幅分別為20.99%、19.05%和6.22%,淨利潤同比降幅則為27.8%、21.38%和25.58%。

不過,業績落後的華林證券,目前估值卻處在高位。截至1月6日收盤,華林證券市值達378億元,市淨率7.27倍,遠超當前券商板塊合理估值1.5-1.9倍。

何南野認為,華林證券高估的主要原因是次新股因素。該公司於2019年1月份登陸資本市場,屬於次新股概念股。在A股市場,次新股一向都是被爆炒的對象,估值有明顯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月17日,華林證券將有4.85億股首發原始股東解禁,佔公司總股本的17.96%。王劍輝指出,解禁壓力可能會對公司股價產生波動影響,投資者在中短期還需要保持一定的謹慎態度。

“在解禁前的一段時期內,預計華林證券的股價會有一定的下修。但是如果資本市場走勢較好,解禁壓力對股價的影響將大幅下降。對於投資者而言,一方面要注意把控風險,投資次新股要善於把握進入和退出的時機,在解禁壓力到來之前要注意調低倉位。另一方面,目前的券商行業格局在不斷分化,投資一些頭部券商的股票,相對來說風險可控。”何南野如是說。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馬嫡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